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3555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

板式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板式无砟道岔施工(60Kg/m-1/18图号:

客专线(07)009)。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2.1.1工程部下发本作业指导书,并组织现场技术、施工人员学习长轨铺设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并进行现场施工技术交底。

2.1.2安质部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

2.2.1复测组负责施工线路交接时,认真复核设计混凝土道岔板高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坚决不予接收。

2.2.2线路交接时,道岔板铺设单位必须清理干净,做到道岔板无杂物,无污染。

3、施工前准备工作

(1)施工前应通过线下单位获得道岔板复测资料。

合格后方可施工。

(2)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内容获取相关施工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文件)。

(3)施工文件包括定型图(标准图)、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线下施工单位提供的中桩表、水准点表、线路基桩表等。

(4)设计文件包括线路平面图、线路纵断面图、线路诸表、无砟道床结构图、设计说明和相关专业设计图等。

(5)施工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审查核对后方可使用。

(6)按设计文件测量放样四大桩(岔前、岔心及两个岔尾桩),并在岔内每6m左右测设一中心桩,并与前后至少100m长线路联测复核。

(7)道岔铺设前应根据《技术引进客运专线道岔(有砟)铺设技术条件》对转辙器组件和可动心轨辙叉组件检测,当不符合技术要求时,须按照偏差要求调整至合适。

(8)测量桥面实际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偏差值,根据偏差适当调整底座高度,确保底座顶面相对高程符合设计图纸。

(9)道岔铺设前,应对铺设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4、无砟道床施工前与线下施工单位的交接与验收

(1)无砟轨道工程施工前与线下工程工序交接程序见图9-1。

(2)桥梁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一般不应少于3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桥梁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应齐全、翔实、规范,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的要求,并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提交相关单位作为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依据。

(4)无砟道床施工前应由建设、设计、咨询、施工和监理单位组成的验评小组对沉降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分析评估报告。

(5)无砟轨道施工单位应接收《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工后沉降变形符合设

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施工。

 

图9-1无砟轨道工程施工前与线下工程工序交接程序图

(6)无砟轨道施工前,线下工程主体应全部完工,检验合格。

未完成的附属工程不得影响无砟轨道施工。

(7)无砟轨道施工前应接收基桩测设单位的线路测量资料及基桩控制网,并复测基桩控制网、中线桩和路面高程、平整度及几何尺寸等,核实中线和高程贯通情况。

复核时发现同设计不符时应及时联系有关单位,共同解决。

5、板式道岔施工工艺流程

道岔板铺设完毕,工程质量经复测、验收合格,沉降变形经评估合格,无砟道岔区精测网测设完毕,方可开始板式道岔施工,其施工工艺见流程图。

 

5.1测量放线

根据道岔规格定出岔前、岔心、岔尾中桩,然后每10m设置加桩、并做好护桩。

用经纬仪将岔头、岔心、岔尾桩和心轨实际尖端(心轨实际尖端距岔前55278mm)均向桥梁边方向垂直外移至防撞墙上,做为外移护桩,在防撞墙顶面上用红油漆圈点,并标明距中线距离。

5.2散布扣件

道岔扣件由专人对照图纸检查、清点、整理配件,并进行分类标识,分别放置,应特别注意零小配件的整理和放置。

按道岔图纸要求将UPF垫板、基板依次摆放于道岔板上,并将岔枕螺栓涂油后用电动扭矩扳手拧入预埋套管,在基板上放入钢轨胶垫。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道岔位于桥上,根据图纸设计要求,需要在岔枕螺栓上加两个蝶形垫圈及一个平垫圈。

5.3吊装道岔钢轨

①道岔钢轨采用160吨吊车吊装上桥。

吊装时应注意尖轨以及心轨的位置,为保证尖轨不变形,应使用扁担梁吊装,现场技术人员对吊点要严格监控。

就位时应尽量避免轨端相碰撞和带动己方正好的轨枕。

②道岔钢轨铺设,其铺设次序为可动心轨辙叉、尖轨及基本轨、导曲线钢轨。

③检查复核道岔总长度、方正尖轨、保证尖轨尖端到心轨实际尖端的距离符合图纸要求,并用油漆笔在直上股钢轨轨肢上做出岔枕位置的相应标记。

5.4道岔联接

配置钢轨结束后,应再一次检查岔头、岔尾轨端的长度,确保方正后再行连接。

连接钢轨时钢轨轨缝按8mm考虑,待道岔焊接时再根据铝热焊的焊缝要求锯切钢轨。

铝热焊接缝预留量为28mm。

联接顺序为:

可动心辙叉、尖轨、中间连接钢轨。

上T型螺栓时,为确保弹条扣压力,应使用电动扭矩扳手。

5.5道岔一次精调

板式道岔精调如图所示:

 

道岔精调作业应遵循“先方向,后水平;先直股,后曲股;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

第一次精调应遵循以下步骤:

1、按照调整量优先调整道岔直基本轨的岔前缝及与导轨相连的位置,为道岔转辙器调整确定方向。

2、沿道岔直基本轨外侧在转辙器全长范围张拉30M以上的钢弦线,使用钢板尺检查扣件螺栓处弦线距FAKOP区拉槽的距离,对偏差大于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的方式予以调整。

3、对照设计图,用支距尺检查曲基本轨与直基本轨间距,对偏差大于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的方式调整曲基本轨轨向。

4、用塞尺检查曲尖轨与直基本轨、直尖轨与曲基本轨间隔铁间隙,对间隙大于1mm的点进行调整。

5、用轨距尺或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检查转辙器区段直向轨距,对偏差超过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的方式调整曲基本轨及直尖轨轨向。

6、30m钢弦线向岔后方向平移,两次张线时搭接区不应小于10m,用钢板尺检查扣件螺栓处弦线距导轨外侧的距离,对偏差大于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的方式予以调整。

7、以直向轨距控制尖轨后导轨方向的调整,以支距控制曲向尖轨后导轨轨向的调整,以曲向轨距控制曲向基本轨后导轨轨向的调整。

8、辙叉区原则上不做调整。

9、直向调整时,同时完成道岔前10m及道岔后30m线路轨向的调整。

10、直向调整后,将道岔尖轨、心轨转到曲向位置。

11、以轨距控制辙叉区段曲向基本轨后导轨轨向的调整。

12、调整完成后,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复测道岔轨道线型数据,并评估和计算新的线型调整量。

5.6道岔二次精调

道岔二次精调应遵循以下步骤:

1、对照调整量清单,按直接更换偏心锥的方式完成拟定的轨距、轨向超差点的调整,通过30m弦线、支距尺和轨距尺检查调整效果。

2、每调整完成一次,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复测道岔轨道线型数据,重新评估和计算线型调整量,再重新调整和复测,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评估结果显示道岔轨距、轨向合格。

3、高程调整时,以尖轨侧为基准轨,对照调整量清单直接更换调高垫板,以水平变化值控制调整量,用电子水准仪复测调整效果,不合格处重复调整及复测,再以水平控制另一股钢轨高程的调整。

5.7设观测桩

道岔精调后应设置位移观测桩。

在不能埋桩观测桩的地段,应特殊设计,满足牢固、可靠,不易被破坏和易于观测的要求。

c、位移观测桩由铺轨单位进行编号,编号按列车运行方向顺序编号。

编号方法为“X-Y-Z”,X为铺架单位编号,Y为单元轨节编号,Z为单元轨节内的编号。

编号以阿拉伯数字标注,并在桩号右上方标“#”号。

现场的编号应清晰、耐久。

5.8应力放散

①应力放散前应把道岔岔区轨道方向、水平、前后高低、道床断面等整理到规定标准。

②将所要焊接的道岔及两端各100m伸缩区的钢轨扣件全部松开。

③调整好道岔内钢轨接头的轨缝(25±2mm),上好无孔接头夹板,计算好放散量。

④在长钢轨及道岔钢轨轨底每隔10m垫入一个滚筒,使轨底与轨枕离开,先将钢轨放至“零应力”状态(一般不辅用撞轨器),然后进行锁定,紧固长轨伸缩区及道岔扣件。

可先隔二根枕紧一根枕扣件,然后再及时补紧扣件。

道岔内以先直股后曲股的顺序紧固扣件并及时记录“锁定轨温”。

5.9焊接锁定

①焊接锁定

a、采用铝热焊方法现场焊接道岔内外钢轨接头;

b、道岔焊接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30℃±3℃范围内进行,当温度变化范文大于20℃时不易进行,并严格执行锁定焊接有关工艺要求的规定。

c、道岔内钢轨焊接按照附件:

《道岔与无缝线路整合》技术要求执行。

②道岔焊接及锁定的质量要求:

a、道岔焊接应先焊接岔内各个接头,道岔内部焊接次序(5°C~35°C的温度)按照12~34~56~78的顺序焊接,再与岔外的钢轨焊接。

b、道岔工地焊接的钢轨轨型和钢种与区间相同时,应按区间的工地钢轨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进行焊接;不同时按《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T1632-2005)进行焊接型式检验,达到合格标准并确定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后,方可进行正式焊接。

c、岔内焊接前,道岔全长、各焊缝的调整应按有关规定检验。

d、道岔胶接绝缘接头焊接前应由电务人员测定电绝缘性能,并应符合《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2925-2000)的规定。

e、道岔焊接时应对尖轨尖端(位于基本轨上的定位孔)与心轨实际尖端(位于翼轨上)的尺寸进行确认。

道岔内焊连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记录锁定轨温(见“道岔应力及锁定作业记录表”),并立即在钢轨上标记“零点”位置。

按时观测位移观测桩位移量。

f、道岔焊接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必须一次成功。

g、道岔内焊接接头必须打磨平顺、光洁,不得影响道岔各部位的密贴和转辙器的扳动。

焊缝及两侧100mm范围内不得有明显压痕、划伤等缺陷,道岔焊接接头的焊缝部位应平直,几何偏差控制应符合下表标准:

表5-1工地钢轨焊接接头几何偏差控制标准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1m)

铝热焊

1

轨顶面

0~+0.2

2

轨头内侧工作面

0~+0.2

3

轨底

0~+0.5

h、焊接接头应在焊后(焊缝冷却到50℃以下)进行超声波探伤。

5.10钢轨打磨

①线路验交前应使用打磨列车进行全线钢轨打磨,打磨列车打磨不到的道岔局部位置采用其他机械打磨。

道岔钢轨打磨后不平度允许偏差为1m范围内不超过0.2mm。

②道岔钢轨经过全面打磨后,其外观应为:

表面光洁无斑点

6、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

6.1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项目部统一领导下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

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6.2安全保证措施

6.2.1组织保证措施

在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统一领导下,明确分部责任,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6.2.2制度保证措施

严格遵守分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6.2.3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制度

开工前,对所有参建员工组织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及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对于从事电器、起重、高空作业、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坚持安全员持证上岗,施工生产中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教育职工在施工现场养成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良好习惯,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检查人员随时检查防护用品穿戴情况,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禁止上岗。

6.2.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A.开工前的安全检查

主要内容包括:

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B.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

C.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安检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

检查重点:

施工用电、机械设备、吊装作业等,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6.2.5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工程项目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这是贯彻施工安全措施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这是贯彻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补充和完善过程。

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要结合《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施工的规范标准进行,避免口号式、无针对性的交底。

并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以提高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