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066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

力学实验

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年高考新题

一、选择题

1.(09·广东理科基础·17)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解析: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可知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B正确;与l的截据表示原长则a的原长比b的短,A错。

2.(09·广东理科基础·18)“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高50Hz),得到如图8所示的纸带。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S6一S1)等于(S2一S1)的6倍

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

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解析: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错。

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有xM?

xN?

(M?

N)at,可知(S6一S1)等于(S2一S1)的5倍,B错。

根据B点为A与C的中间时刻点有vB?

2xAC,C对;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0.1s,D错。

2t

3.(09·全国卷Ⅰ·23)(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

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

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

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cos?

关系曲线。

(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

=;

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答案:

(1)①cos?

?

s2?

(h1?

h2)2dh1?

h2d2d2

?

m;②;③a?

;④mg;

(2)3.62cm22s22ss

解析:

(1)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①;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cos?

?

s2?

(h1?

h2)2xdv2v2

②根据v?

?

③根据运动学公式x?

有s?

即有t2a2as

h1?

h2d2d2

a?

?

m;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

?

f?

ma,则有f?

mg;

(2)在游标卡尺中,主22s2s2s尺上是3.6cm,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1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读数为3.6cm+0.131mm=3.61cm或者3.62cm也对。

4.(09·全国卷Ⅱ·23)(13分)某同学得用图1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

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和P2、P2和P3

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s)完成下列填空:

(重力加速度取9.8m

(1)设P1、P2和P3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和x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从图2中可读出y1?

y2=____①_____m,y1?

y2=____②______m,x1?

x2=____③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

(2)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

利用

(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2

/s(均可用根号动到P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⑤__________m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④__________s,

表示)。

(3)已测得小球抛也前下滑的高度为0.50m。

设E1和E2分别为开始下滑时和抛出时的机械能,则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相对损失,E1?

E2?

100%=________⑥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E1

答案:

①0.61;②1.61;③0.60;④0.20;⑤3.0;⑥8.2;

解析:

本题考查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由图可知P1到P2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6格,P1到P3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6格所以有y1?

y2=0.60m.y1?

y3=1.60m.P1到P2两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6个格,则有x1?

x2=0.60m.

(2)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P1到P2与P2到P3的时间相等,根据?

x?

at,解得时间约为0.2s,则有2

vo?

x0.60?

?

3.0m/st0.2

12mvo=4.5m,则根据2(3)设抛出点为势能零点,则开始下滑时的机械能为E1=mgh=mg/2,抛出时的机械能为E2=

E1?

E2?

0.082。

E1

5.(09·上海物理·17)(6分)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

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答案:

(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外力,

(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②C,

解析:

(1)因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

mg?

Ma

(2)由于OA段a-F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

得a?

mgFmg?

,而实际上a?

?

,可见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造成的。

MM(M?

m)

6.(09·上海物理·18)(6分)利用图A.实验可粗略测量人吹气产生的压强。

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水平放置,管内塞有潮湿小棉球,实验者从玻璃管的一端A吹气,棉球从另一端B飞出,测得玻璃管内部截面积S,距地面高度h,棉球质量m,开始时的静止位置与管口B的距离x,落地点C与管口B的水平距离l。

然后多次改变x,测出对应的l,画出l2-x关系图线,如图B.所示,并由此得出相应的斜率k。

(1)若不计棉球在空中运动时的空气阻力,根据以上测得的物理量可得,棉球从B端飞出的速度v0=________。

(2)假设实验者吹气能保持玻璃管内气体压强始终为恒定值,不计棉球与管壁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大气压强p0均为已知,利用图B.中拟合直线的斜率k可得,管内气体压强p=________。

(3)考虑到实验时棉球与管壁间有摩擦,则

(2)中得到的p与实际压强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

答案:

(1)l

gkmg

(2)p+(3)偏小,02h4Sh,

解析:

小球从B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则有l?

v0t,h?

12gt联立解得v0?

2(P?

P1212gmgl220)S4h)Sx?

mv?

ml?

l?

x,可知直线的斜率能定理可得:

(P?

P即:

00

222h4hmgk?

(P?

P0)S4hkmg

可得P?

P0?

若考虑实验中小球与玻璃管的摩擦则得到的p与实际压强相比应偏小。

4Shmg

7.(09·上海·8)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

小明

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D)

实验次数第

I

一次第

二次第

三次第

四次

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I的宽度最小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

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0.058500.116620.174640.23044

通过光电门的

同的

时间

(s)

光片

0.3470.3440.3430.342(速度

m/s)

8.(09·山东·23)(12分)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1)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

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事物,以及刻度尺、三角

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字,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在墙上的两

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二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

过细胞挂一重物。

①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像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②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实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

(1)①bcd;②更换不同的小重物;

9.(09·安徽·21.Ⅲ)(6分)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师,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

出小车的速度v1、v2、v3、?

?

(3)作出W?

v草图;

2(4)分析W?

v图像。

如果W?

v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W∝

v3、W

以下关于该试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___________。

...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

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

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是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

?

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

?

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

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III答案:

D。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绳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

这个速度是指橡皮绳做功完毕时的速度,而不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10.(09·天津·9)(3)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

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