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962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7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7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7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7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

《第7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x

第7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7讲 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3.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2017·全国卷Ⅰ,30

2017·江苏卷,10

2017·北京卷,17

2017·天津卷,8

新民主主义革命侧重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挽救民族危机的不同道路和结果、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抗战初期积极抗战及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分值:

2~12分

考点一 国共十年对峙

(见学生用书P30)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在南昌发动,打响了武装反抗__国民党反动统治__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__秋收起义__。

2.土地革命

(1)背景:

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__土地革命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__封建剥削__。

(3)意义:

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

(1)理论:

毛泽东的“__工农武装割据__”思想。

(2)措施:

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

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4.红军长征

(1)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开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3)转折: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__毛泽东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胜利: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__吴起镇__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5)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这次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事求是观念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

”“这次会议”发生在( B )

A.国民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指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会议发生在红军长征时期,故B项正确。

(见学生用书P31)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

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相互关系: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3.存在原因

(1)根本原因: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2)群众基础:

红色政权建立的地区大多受国民革命洗礼,群众革命觉悟高。

(3)革命形势:

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一个重要客观条件。

(4)主观条件: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和党的正确领导。

4.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例题】 1927年12月发表的《武装暴动的问题》一文中提出:

“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

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所以客观上革命斗争的形势,也就形成各省农民暴动此起彼落,比较散乱而不相呼应的暴动。

”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B )

A.中共坚持走城市工人暴动的革命道路

B.这实际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雏形

C.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已经成为中共党内的共识

D.中共已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解析 “各省农民暴动此起彼落”说明不是走城市工人暴动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与“1927年12月发表的《武装暴动的问题》”“客观上革命斗争的形势,也就形成各省农民暴动此起彼落”相符,故B项正确;“1927年12月”,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还没有成为党内的共识,故C项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1927年12月”中共还没有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故D项错误。

1.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 国民大革命高潮时期是在192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1927~1928年中共党员中农民比例急剧上升,而中国共产党建军是在1927年8月,与材料信息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中国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农民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1930年,中共鄂西特委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制定的《关于鄂西工作总任务》指出:

“建立城市工作,夺取各重要或次要城市;组织工纠(工人纠察队)及贫民,打破保守倾向,建立乡村工作;夺取城市向接近沙市方向进攻,工农兵各种工作均应如此。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 B )

A.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仍然存在强调城市革命的思想

C.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

D.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解析 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开辟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后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故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建立城市工作,夺取各重要或次要城市”说明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存在强调城市革命的“左”倾思想,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共中央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仍然强调“城市中心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时并未实现,故D项错误。

考点二 抗日战争

(见学生用书P31)

1.日本侵华

(1)从__九一八__事变开始,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2)1937年发动__卢沟桥__事变,全面侵华,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3)侵华罪行:

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惨案;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2.全民族抗战

(1)抗战初期

共同抗日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__,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制订__全面抗战__路线,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__徐州会战__、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抗战结果

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__平型关__、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相持阶段

中国共产党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__百团__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国民政府

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还开辟国外战场,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作战

(3)胜利:

__1945__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4)意义

①国内:

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国际:

是世界__反法西斯战争__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__国际地位__得到提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

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领导阶级

蒋介石集团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路线

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作战方式

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1.(2018·浙江嘉兴测试)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传出捷报:

在激战8昼夜后,日军开始溃退。

自上海、太原、南京相继沦陷后,中国在战场上从未传出过如此激动人心的战报。

这份捷报源于( B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

解析 平型关大捷时太原尚未沦陷,故A项错误;根据“第五战区”“上海、太原、南京相继沦陷”“激动人心的战报”等信息可判断这份捷报源于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故B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地区,与“国民党第五战区”不符,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并未取得重大胜利,故D项错误。

2.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

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

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

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C )

A.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整体上积极抗战

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

C.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

D.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国民党只有在抗战初期执行的才是较为积极的抗战态度和政策,在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之后,其政策的重点就变为“消极抗日”和“积极反共”,故A项错误;运动战和阵地战都是国民党抗战采取的主要战法,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国民党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同日军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故C项正确;“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即只依靠政府军而不敢发动人民群众,表述虽然正确但是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见学生用书P32)

一 中共民主革命中心区域转移的原因

1.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革命中心区域在南方地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

(1)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较早,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2)中国近代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早。

(4)远离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反动势力较为薄弱。

(5)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1927~1934年,民主革命中心区域在南方的湘赣闽浙等山区。

(1)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走俄国“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但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遭到重大挫折。

(3)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等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逐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中心转移到北方。

(1)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反动势力较强。

(2)中共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来到陕北,革命中心随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