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208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

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

深衣剪裁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相连接,用途最为广泛,隆重程度仅次于朝祭之服。

秦汉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西汉建元三年、元狩四年,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

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

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中国服饰深衣的基本形制。

汉代有了舆服制度。

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

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在:

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

汉初,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长足提高。

当时民间手工业最普遍的就是纺织业。

这一时期丝绸锦绣产量极多。

汉代的纺织工艺也达到很高的水平。

汉代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使汉代人对人类生产能力持有乐观信心。

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中作者说到:

“汉人继承了道家美学的基本思想,又舍弃了它的消极出世思想,吸取了儒家某些合理观点,注意了自然规律与人的目的的统一性,坚信广大的外部世界存在着无限丰富多样的美,人们应当积极地去发现、占有,进而享受这种美。

(选自《中国古代服饰特点及演变》,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料记载衣裳或由黄帝创造,而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则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旧石

器时代晚期。

B.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商代衣服材料已摈弃皮革,以丝麻织物为主,甚至出

现了极薄的绸子。

C.夏商周时期,冠服制度建立。

春秋战国之交深衣形成,秦代保持深衣的基本

形制。

汉代出现舆服制度。

D.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此后无论服饰如何发展,始终都有上衣下裳分明的样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主要论述了从商代到秦汉时期中国服饰文化的特点及其发

展演变过程。

B.文章第一段通过史料、出土文物及其山顶洞人遗址中的骨针、装饰品,追溯了

服饰演化史的源头。

C.文章在论证中多次提到等级差别,表明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腐败黑暗,穿衣由身份决定的观点。

D.对于中国服饰的发展,文章不仅分析了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还指出了它的

内涵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织绣工艺得到了巨大进步,衣料不断精细丰富,促进

了服装的不断完善。

B.汉代丝绸锦绣产量极多,纺织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

这都与统治者的政策有密切关系。

C.因为汉代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对自身的生产能力持有乐观信心,所以他

们能将自然规律与人的目的统一起来。

D.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是庶人百姓的礼服,据此当

时社会等级的差别可见一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罨画池①听雨

汪建中

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

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

今春三月踏青的时候,我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

去的时候,一路上愉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述说。

因为,在罨画池儒雅的牵引中,我一路上步着杜甫的后尘、裴迪的后尘、赵卞的后尘、范成大的后尘,以及那个长吟过“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大诗人陆游的后尘。

步着这样一些人的后尘,而又是去罨画池作一番文化意义上的畅游,所以,即便是一路风尘仆仆,其心情也愉快如彩蝶、逍遥似春燕了。

罨画池浓缩了江南园林精华中的精华,她小得可人,雅得大度,幽得深厚。

进得园来,简直是一步一景,更是一步一惊。

琴鹤堂带来的愉悦都还没有收场,问梅山馆的惊喜又向我扑来;湖心亭的美景才刚刚开始欣赏,望月楼的画卷又为我次第展开了。

在罨画池里,脚下的曲径引我又诱我,两旁的奇花拥我更醉我,举目处是老树横空,回眸处是新绿拥娇红,是小桥接了短亭,是涟漪揉着楼影,是游鱼栖于鸟巢,是绿水浣着白云。

左看似画,右看似画,前后左右看了,居然就是画了。

正当我陶醉在罨画池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

先是点点滴滴,继而是窸窸窣窣,接着是噼里啪啦,好在我正在望月楼里,否则,这一场春雨将逼我于狼狈中四处躲雨。

此刻,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

在烟雨中有一只翱翔着的白鹤,在罨画池的上空兜了几圈后,停在湖心亭的亭尖上,以金鸡独立的优雅与我遥对着共听这一场湿漉漉的琴声。

在如此的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

不知道当年那只白鹤是否依然金鸡独立,在春雨中静听琴弦上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按节令计算,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

湖边的柳,绿得蓬勃而婆娑,春燕们翻飞在柳丝和雨丝间,似要把这最后的春雨沐浴得个淋淋漓漓。

园子里的那些梅,还在春雨中修整,所有的枝脉和叶脉都在努力地孕育今年冬天的梅香。

如今,梅还在,那一段缘,那一份情,不知缠绕在哪里?

如今长亭还在,回廊还在,整个罨画池还在,陆游祠还在,惟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地等待。

茶,浓了,又淡了。

雨,去了,又来了。

整整一个下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里。

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

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鹤翱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在“红酥手,黄藤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

错、错、错,莫、莫、莫,陆放翁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声音很低沉,语气很微弱,但它引发的生命的共振,却持续了八百多年,还会一直共振下去。

此刻,凝神听雨,瓦片上的雨声,犹如陆放翁的声声叹息:

“错、错、错”,声声都在荡人魂魄,催人思索。

八百多年了啊,八百多次的春雨与秋风,花开与花落,沧海与桑田。

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如苏轼,英武如岳飞?

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歌?

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

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

只可惜放翁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寞,雨亦寂寞。

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间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

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那些犹如宫墙柳的柳树还婆娑在我的眼前。

沿着这些景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

这热血,从宋至今,一直不曾冷却,一直在激情地燃烧。

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

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了,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天的金黄。

这田野里的金黄是赵卞和陆游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

注①:

罨(yǎn)画池:

蜀中名胜,位于四川成都。

4.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并没有写罨画池的美景,而是从罨画池的名字写起,未见其形先闻

其名,就让读者想象到了罨画池的魅力。

B.文章语言文字清新雅致,善用修辞写景。

如第3自然段对罨画池景物的描摹尤

为典型,采用了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罨画池美景图。

C.“错、错、错,莫、莫、莫”是陆游《钗头凤》里的语句,作者用在这里是借

以表达对词人爱情悲剧的叹惋,以及对词人命途多舛的慨叹。

D.文章形散神聚,写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景物优美雅致;写情富于变化,

由最先的愉悦到中间的感伤再到最后的落寞。

5.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作用。

(6分)

6.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试分析其内在蕴含。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9日,是第48届世界邮政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透露了一个重磅信息:

“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一;全球快递业务增长中,中国贡献了四成。

”据了解,顺丰、中通等6家企业成功改制上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业务规模已进入世界邮政前三强,创造了中国服务业和世界邮政业发展的奇迹。

随着快递行业体量不断增大,如何优化快递末端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在中国邮政集团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周焕德看来,快递末端建设还存在不少的短板:

“网点分布不均现象较为突出,末端网点建设水平不高;表现在标准不统一、配套设施不完备、功能分区不科学;快递企业对基层网点建设重视不够,对网点硬件建设和服务软实力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摘编自郭丁源《中国快递业还缺几个国际巨头》,2017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材料二

高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呼唤更精细的现代治理,而法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根据相关规定,“收寄快件未查验寄件人身份并登记身份信息,或者发现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不实仍予收寄”,快递公司就要遭罚。

一个产业遭遇的问题,不是靠行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就能完全得以解决,尤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

条例重点关注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直击快递业发展的隐患和瓶颈。

要落实“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既需要整个快递业为数据“加把锁”,也呼唤管理部门在监管上“站好岗”。

从数据流通环节看,只有尽快实现信息数据的“总对总”共享,才能确保实名信息数据在快递公司总部与邮政总局之间单向封闭流动。

其实,从手工分拣到快递机器人,从几日达到当日达,国内快递业从未停止自我升级的步伐;从一家独大到多家放开经营,行业改革一直在路上。

只不过,当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期之时,注定要求治理的脚步也相应加快。

(摘自何鼎鼎《加速补齐快递业的治理短板》)

材料三

(数据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四

日本快递企业只有21家,且每年快递业务量的92%都集中在大和运输、佐川急便、日本邮政三家快递企业,这些快递企业无论是从营业网点的深度、广度,还是企业的设施设备、各级转运中心都有很大规模,这为企业打造统一的、标准的服务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