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28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

滨州市二○一八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步履(lǔ)澄清(chéng)夙夜优叹(sù)浑身解数(jiě)

B.愚钝(dùn)阻遏(è)遍稽群籍(jī)繁弦急管(xián)

C.琐屑(xiè)伎俩(liǎng)一拍即合(jì)面面相觑(qù)

D.盎然(áng)撺掇(duō)影影绰绰(chuò)山肴野蔌(sù)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应为步履(lǚ)、浑身解数(xiè);B.正确;C.应为一拍即合(jí);D.应为盎然(àng)、撺掇(du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帷幕嬉闹明辩是非顾名思义

B.桑梓晨曦人情炼达刚毅不屈

C.惩诫震奋正襟危坐突如其来

D.精致荡漾引经据典养精蓄锐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历史车轮,时代潮流,历史只会眷顾、、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A.滚滚向前浩浩荡荡坚定者奋进者

B.滚滚向前浩浩荡荡奋进者坚定者

C.浩浩荡荡滚滚向前坚定者奋进者

D.浩浩荡荡滚滚向前奋进者坚定者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选词填空。

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车轮”应与“滚滚向前”搭配,“潮流”应与“浩浩荡荡”搭配。

故排除C、D两项。

“眷顾”后的两个横线上的词语与“搏击者”应该是递进关系,所以应该填写为:

坚定者、奋进者。

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A。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B.滨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力就转向哪里。

D.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修改病句。

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缺少主语,应删去“让”;B.语序不当,应将“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C.正确;D.前后不一致,应删去“能否”。

点睛:

病句题历来是中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中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

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答案】A

6.默写。

(1)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

(杜甫《望岳》)

(3)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5)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6)黄发垂髫,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7)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子曰:

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

(9)《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2).

(2)决眦入归鸟(3).(3)夜阑卧听风吹雨(4).(4)停杯投箸不能食(5).(5)只恐双溪舴艋舟(6).(6)并怡然自乐(7).(7)援疑质理(8).(8)人不知而不愠(9).(9)受任于败军之际(10).奉命于危难之间(11).(10)斯是陋室(12).惟吾德馨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默写时,要注意决、眦、阑、箸、舴、艋、援、愠、惟、馨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7.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龟兔赛跑”“狼来了”“智子疑邻”这些有趣的故事均出自《伊索寓言》。

B.《格列佛游记》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不过,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C.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莎士比亚和米开朗琪罗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为了和林冲比试,他倒拔垂杨柳;为了救林冲,他大闹野猪林。

“他”就是《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材的。

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

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走着瞧吧!

这段文字出自《》,文中的“好姑娘”是指。

【答案】

(1)B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达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A.“智子疑邻”出自《韩非子·说难》;B.正确;C.《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叙述的是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D.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原因:

大树上的乌鸦喳喳叫个不停,泼皮们嫌不吉利,要搬梯子上树去拆掉老鸦窝,鲁智深为了树立威信,震慑众无赖,就把垂杨柳连根拔了起来。

(2)根据选段的内容可知这段文字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好姑娘”指的是达雅。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8.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8.“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9.①对松竹的赞赏之情;②对生活的满足之情;③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④对丰收的喜悦之情;⑤对儿童的喜爱之情;⑥闲适之情。

【解析】

8.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

解答时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

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梨、枣。

“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

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9.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词上片描写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

下片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据此可知诗歌抒发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之情;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

轮廓。

②信宿:

两三日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沿:

顺流而下B.不以疾也疾:

C.迳黄牛山迳:

经过D.犹望见此物犹:

好像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1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

14.【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D11.C

12.

(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13.

(1).湍急

(2).迂回(深)(3).侧面

1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两文均选自《《水经注》作者:

郦道元年代:

北魏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