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案例分析论文正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072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田案例分析论文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蓝田案例分析论文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蓝田案例分析论文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蓝田案例分析论文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蓝田案例分析论文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蓝田案例分析论文正文.docx

《蓝田案例分析论文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田案例分析论文正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蓝田案例分析论文正文.docx

蓝田案例分析论文正文

审计案例分析期末论文

蓝田股份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一、案例回顾

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股”

然而在2001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一篇600多字的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文章称“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已经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没有收入来源”、“蓝田股份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

”文章提示:

“为了避免遭受严重的坏账损失,我建议银行尽快收回对蓝田股份的贷款。

”她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情况和偿债能力做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蓝田业绩有惊人的虚假成分,公司已经无力归还20亿元贷款。

此文揭露了蓝田的造假丑闻,此后蓝田贷款资金链条断裂;2002年1月,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2002年1月23日蓝田股份全线跌停,以5.89元收盘。

二、蓝田公司简介

1.简介

公司于1992年成立,是一家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加工企业。

涉及农副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制药,餐饮住宿,房屋开发等相关产业。

一直以来是一支公认的老牌优质股。

据资料显示:

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股”。

 

2.大事记

1996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

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

2001年11月,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600字短文,此后蓝田资金链开始断裂

2002年1月,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

2002年3月,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生态”

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三、审查过程及情况

1.审查过程及处罚情况

1.1审查过程

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在一份内部刊物上发表文章,呼吁“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引起银行高层的关注。

不久,相关银行即停止对蓝田发放新的贷款。

2001年11月,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出售北京蓝田园国际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80%股权、出售野藕汁生产线、彩色印铁制罐生产线及其相关厂房、存货等资产给中国蓝田总公司,并更名为湖北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

2001年12月13日,蓝田公司起诉刘氏。

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向刘下达了《应诉通知书》,称“湖北蓝田股份公司诉刘姝威侵害名誉权案”将于2002年1月23日开庭,要求刘作为被告出庭。

2002年1月12日,生态农业董事会发布公告,公司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董事总会计师黎洪福、董事会秘书王意玲及7名中层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拘传接受调查。

2002年1月22日,湖北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02年第一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决议,委托肖纯林董事代理行使公司章程赋予的董事长职权,并聘请湖北中正会计师事务所为财务审计机构。

1.2处罚情况

(1)对公司处以警告并罚款100万元;

(2)对招股说明书含有虚假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公司董事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分别处以警告,并各罚款5万元。

(3)蓝田公司董事会依照法定程序撤销瞿兆玉公司董事长职务。

蓝田公司和瞿兆玉、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应自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罚款汇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开户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城建支行月坛南街分理处,帐号2610044690,由该银行直接上缴国库),并将付款凭证复印件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稽查局执行监督处。

(4)2005年9月19日,农业部财务司原司长、总经济师孙鹤龄因违纪被开除党籍。

其具体违纪行为是: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帮助某股份公司上市后,违反规定,为女儿购买该股份内部职工股获取巨额非法利益。

2.造假情况

2.1 虚构应收账款数额 

蓝田股份去年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万元。

公司方面称,由于公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当地银行没有开通全国联行业务,客户办理银行电汇或银行汇票结算货款业务,必须绕道70公里去洪湖市区办理,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造成应收账的款数额极小。

蓝田股份的这一解释引出新的疑问,该公司似乎在上市公司中又创一项奇迹,即18亿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靠现金交易完成。

稍懂财会知识的人士,势必对蓝田股份"钱货两清"方式结算下的销售收入确认产生怀疑。

2.2 虚增固定资产 

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虚减总股本,提高每股收益。

2000年固定资产占资产百分比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多,在产品占存货百分比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在产品绝对值高于同业平均值3倍。

仅从固定资产来看,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增长率来看都明显偏高,蓝田自上市以来所有的募集资金、新增借款和盈利几乎全部变成了固定资产。

而流动比率是0.77速动比率是0.35,净营运资金是1.3亿,这暴露出蓝田无力偿还到期流动负债。

 

2.3虚造存货价值

在蓝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价值从1999年的2.6亿增加至2001年的4.4亿。

除去饮料这一可明确计量部分,该公司另一重要产品——水产养殖,由于在鱼塘里,我们无法获知其实际的品种、数量和重量,20 万亩水面到底装了多少鱼和其它水产品?

没有人能说清楚,那这一部分的存货价值如何计算得来?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蓝田股份2000年存货中,在产品占存货的82%。

由于蓝田股份的主营产品是农副水产品和饮料。

农副水产品和饮料的存货不容易保存,一旦产品滞销或存货腐烂变质,将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其存货结构是其调查重点。

2.4 利用“资本运营”圈钱 

蓝田公司上述造假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营造一个公司盈利丰厚,运营蒸蒸日上的局面,从而吸引广大投资者踊跃购买其股票,聚集资本,达到为少数人牟利的目的。

因为在这些少数人眼中,建立这样一个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壳”去资本市场大把圈钱,而不是真正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

2.5虚构收入与利润 

蓝田股份2000年主营收入是18亿元,2001年上半年是8亿元。

也就是说,每个月收入是1.5亿元,蓝田股份增值税率是13%-17%,营业税率是5%,可是它一个月只要提4万元的营业税和28万元的增殖税,这样的纳税额比一家年收入5000万元的企业还少,而蓝田是18亿元,所应缴纳税额大大不符。

此外,蓝田股份披露的和蓝田总公司的野藕汁结算价格为46.8元/箱(24罐)(其中野莲汁为46.8元每箱,野藕汁为44.2元每箱)。

按照市场上常见的蓝田野莲汁、野藕汁包装估算,假设每3罐野莲汁、野藕汁为1公斤(每罐蓝田饮料为350ML),大概每公斤饮料蓝田股份获得5.85元的销售额。

按上述的计算,每公斤饮料实现利润2.42元。

如果按照33%的所得税,蓝田股份每公斤饮料实现的2.42元净利润(税后)至少需要2.42/0.67=3.61元的所得,也就是说蓝田股份靠每公斤5.85元的销售额至少实现了3.61元的利润,利润率为61.71%,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能够实现这种利润吗?

此外,据有关报道称,蓝田股份在精养鱼塘推行高密度鱼鸭配套养殖技术,每亩平均产成鱼由35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加上养鸭收入,每亩平均收入由1400元提高到近万元,养殖成本降低20%。

而同样是在湖北养鱼,去年上市的武昌鱼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6.5万亩鱼塘的武昌鱼,养殖收入每年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1000元。

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

蓝田股份

武昌鱼

倍数

每亩精养养殖产值

30,000元

2,000元

15

每亩粗养养殖产值

3,000元

1,000元

3

每亩精养养殖

3000~4000公斤

500~700公斤

6

2000年销售收入

12.7亿

1.12亿

11

应收账款

857万

1208万

 

应收账款回收期

6天

178天

 

3.审计失败

3.1审计师

蓝田股份一直是原沈阳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改制以后的沈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的忠实客户。

直到2001年度年报审计时沈阳华伦因黎明股份以及其他原因没有通过2001年度年检、不能继续执行证券业务审计时为止。

2002年初,蓝田股份拟聘请湖北中正会计师事务所为审计师,但因中正所正在协助公安机关审计蓝田的财务资料,转聘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

3.2审计意见汇总表

1993-1997沈阳无保留

1998-2000沈阳华伦无保留

2001武汉众环无法表示

2002(中期)武汉众环否定

3.3审计失败

1999年中国证监会认定,蓝田股份1995年虚增2770万元银行存款,以达到虚增资产总额的目的,而原沈阳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发现和指出,发表了无保留意见。

通过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度的无法表示意见和2002年中期的否定意见可以发现蓝田财务造假的大致轮廓:

内部控制失效,多套账,账外负债,难以确认的收入和资产,内部交易没有抵消,可能面临重大减值的应收款项。

3.4审计困难

蓝田股份大量的交易是通过现金交易进行的,采取了“坐收坐支”的办法,审计师难以从收款的角度验证收入的真实性,而对面积达300余亩的洪湖里的水产品存货进行盘点,也极其困难;需要作为重点审计领域的固定资产,不是熟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而是相当大的部分投入在了水、土改造方面;为审计师确认固定资产的存在性和价值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四、原因分析及建议

1.原因

1.1内部原因

1.1.1经营管理不善、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业绩不佳

蓝田造假丑闻曝光之前,曾经是中国股市中的一面红旗,但令人惋惜的是,蓝田所谓的高业绩均来自于种种虚幻神话和财务包装。

我们知道,光靠造假过日子是不行的。

企业要发展,求生存,其根本出路在于谨慎投资和合法经营。

起初,蓝田上市时曾经募集了两个多亿的资金,公司高层应该适时实施正确的投资战略,以引导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事与愿违,蓝田的管理高层并未真正从这方面去考虑问题。

一方面,公司的董事长一言九鼎,擅自将蓝田交给了一个不懂业务和素质不高的人掌管;另一方面,公司在缺乏明确的投资战略的情形下盲目扩张。

而蓝田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管理高层的法制观念极其淡薄,经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在公司业绩不佳的困难时期,不是从强化公司管理内涵来着手想办法、求对策,而是视国家法律法规为儿戏,公然造假,知法犯法,炮制了所谓“金鸭子”、“野莲汁野藕汁”和“无氧鱼”的动人故事,企望靠骗取贷款来过日子。

蓝田的公司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