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255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建筑史

题型:

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绘图、论述

第一章古埃及

一、金字塔的演化

1)初期

代表作品:

玛斯塔巴

古埃及人特别重视建造陵墓。

早在公元前四千纪,陵墓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在一端入口。

不仅有庞大的地下墓室,还在地上用砖造祭祀的厅堂,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

称为玛斯塔巴。

2)中期:

多层金字塔

代表作品:

昭塞尔金字塔、麦登金字塔(建于第三王朝末期)、达舒尔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723年)

特点:

1、阶台形,分为6层;

2、形式和风格上简练稳定,发展为形体单纯的纪念碑;

3、适应石材的特性和加工条件;

4、与自然环境十分协调。

建筑群体艺术处理手法:

对比

1、祭祀厅和其他建筑表面装饰性的雕刻,它们的垂直的分划与塔的水平分划形成对比。

2、祭祀厅较小的尺度与塔身的大尺度形成对比;

3、祭祀厅的纤细华丽与金字塔的端重、单纯、形成对比。

4、沿人流线作纵深的,多层次的艺术布局,形成建筑空间心理的对比。

P10

3)成熟期

代表作品:

吉萨金字塔群

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离首都孟斐斯不远的吉萨造了第四王朝三位皇帝的3座相邻金字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群体

特点:

1、形式极其单纯,完全采用简洁的几何形;

2、金字塔更加高大,与其他附属建筑对比强烈,凸显其主体地位;

3、石建筑摆脱了对木建筑的模仿,有了自己的形式和风格,纪念性建筑物的典型风格形成。

4、注重群体艺术处理。

(1)胡夫金字塔

•较早地采用了正锥体型制;

•原高146.6m,为古代建筑高度之冠;

•内部结构复杂,共有三个墓室;

(2)哈弗拉金字塔

高约143.5m,高度仅次于胡夫金字塔;

有着更完整壮观的附属建筑物(大斯芬克斯);

不仅通过体量,而且通过流线上的心理控制,表现了法老的权威;

内部结构安排比胡夫金字塔差。

(3)门卡乌拉金字塔

高度为66m,是金字塔衰落的开始;

内部结构纷乱,只有一条甬道,一个墓室。

二、山岩中的陵墓

1)代表作品: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中王国时期,迁都到上埃及底比斯,峡谷狭窄,两侧悬崖峭壁,皇帝门仿效当地贵族的传统,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利用山岩崇拜来神话皇帝。

1、祭祀的厅堂成为陵墓建筑的主体。

2、充分利用自然,依悬崖而造,按纵深系列布局。

3、内部空间形象的艺术性加强了。

4、广泛采用了柱廊形式,建筑有了光影和虚实对比。

2)代表作品:

哈特什帕苏墓

1、规模更大,更加壮丽,同悬崖的结合更紧密;

2、彻底拜托了金字塔的形制,新的艺术构思完整了;

3、柱廊比例协调;

4、建筑艺术的重点处理从外部转向了内部。

三、太阳神庙

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氏族公社的进一步阶梯,皇帝专制制度强化了,太阳神在天上取得了统治地位,同高于一切的太阳神结合起来,被称为太阳神的化身,皇帝崇拜彻底拜托了自然崇拜,祭祀们的势力迅速强大起来。

形制:

1、强调纵轴线。

2、两个艺术重点。

3、建筑艺术全部从外部形象转到内部形象。

4、柱与梁组成的梁柱结构,形成独特而神秘的艺术氛围。

代表作品:

阿布辛波石窟庙、卡纳克神庙、鲁克索神庙

第二章古希腊

一、柱式特点

1)多立克柱式

1、源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反映农业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

2、细长比1/5.5—1/5.75;柱子粗壮宏伟,开间较小(1.2-1.5柱底径),收分明显。

3、性格:

刚劲、有力、率直、象征男性。

4、柱头:

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外廓上举。

5、横截面,上细下粗,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

6、装饰:

无柱础,只有平淡的柱头。

2)爱奥尼克柱式

1、流行于小亚细亚经济比较先进的共和制城邦里的爱奥尼式,反映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

2、细长比1/9——1/10,柱子较纤细轻巧,故开间较宽(2个柱底径),收分不明显。

3、性格:

精致、典雅、柔和有弹性、象征女性。

4、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外廓下垂。

5、横截面:

上细下粗,凹槽相交成面,凹槽明显增多。

6、装饰:

有柱础,柱础上有圆形石盘,重视雕饰。

3)科林斯柱式

外形:

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一颗旺盛的忍冬草,其他各部分与爱奥尼柱式相同。

二、卫城平面布局、走向

1)雅典卫城的布局

1、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

2、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

3、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

4、构图中心为雅典娜铜像,视觉中心为帕提农神庙。

2)走向

整个基地位于孤立的山岗上,地形大致平坦,高于四周平地70-80米。

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处约130米,地势陡峭。

三、古希腊典型建筑

1)卫城山门

1、位于卫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入口;

2、因地制宜,做成了不对称形式,屋顶做了两段处理;

3、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内部采用爱奥尼柱式。

4、从山门口可以看到卫城的构图中心——雅典娜铜像。

2)胜利神庙

1、形制属于前后廊端柱式,建筑为爱奥尼柱式,但比较粗壮。

2、与山门、峭壁组成了一个统一均衡的构图。

3、它的位置和布局点名了卫城真正的世俗主题。

3)帕提农神庙

1、形制为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

2、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

3、与山神殿外围的多立克柱式被誉为此种柱式的典范;

4、内有双层叠柱式的三面回廊,加强置放神像的空间的中央轴线感;

5、尺度合宜、比例均匀,风格开朗,运用了视差校正手法。

4)伊瑞克提翁神庙

1、运用不对称构图手法成功突破了神庙一贯对称的格式

2、由三个小神殿、两个门廊和一个女像柱廊组成;

3、与帕提侬神庙形成对比;

4、比例和谐得体、构图生动,吊饰精细,表现古希腊的超高艺术。

四、古希腊晚期(希腊化时期)代表作品

1)米利都城——西波丹姆斯

1、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

2、广场取代了卫城成为城市的中心,周围有神庙、议事厅、商店、体育馆等公共建筑。

2)埃比道拉斯剧场

1、观众席作半圆形,利用山坡建造,逐排身高,

2、以放射性的纵过道为主,顺圆弧的横过道为辅,视线和交通合理。

3、剧场中心后面有化妆室和道具室,外墙就是舞台背景。

3)玛的宙斯祭坛

1、形成新的形制,用一圈柱廊把庙宇包围在中央,台阶高大。

2、平面凹形,主体为一圈爱奥尼式柱廊,祭坛在中央。

3、利用基座刻上精美的雕像,宣扬宗教。

4)阿索斯广场

1、是一个梯形广场,两边有敞廊,空间较封闭。

2、在广场较宽的一端有庙宇,它只在面对广场的立面上才有柱廊。

总结:

1、以希腊半岛上盛产的大理石为建筑材料,高度发展了石梁柱结构;

2、建筑类型:

除神庙外还创造了各种公共建筑类型;

3、建筑群体布局善于利用地形,布局形式自由;

4、建筑单体平面简单,风格成熟,立面大量采用视差校正法;

5、成熟的古希腊柱式:

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人像柱。

第三章古罗马

一、拱顶发展与特征

1、筒形拱:

一个半筒形的顶覆盖在矩形空间上。

2、十字拱

十字拱覆盖在方形的间上,只需要四角有支柱,而不必要连续的承重墙,建筑内部空间得到解放,有利于大型建筑物内部的采光.

3、多拱组合

一列十字拱串联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型拱抵住,它们本身的横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

4、肋架拱

它的基本原理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

其做法是:

先筑一系列发券,然后在它们之上架设石板。

二、古罗马柱式(与古希腊柱式的区别与发展)

1)古希腊柱式

1、继承柱式,并与拱券结合起来;

五种柱式的定型与发展、塔司干、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混合式。

2、建筑非常重视装饰。

2)与古希腊的区别与发展(柱式与古罗马建筑的融合)

(1)柱式与券拱结构的矛盾

用柱式去装饰拱券结构,产生了券柱式。

将券角直接落在柱子上,产生连续券。

(2)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

采用叠柱式,每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形成比较稳定的构图。

采用巨柱式,一个柱式贯穿两层,同叠柱式合用,可以突出重点。

(3)柱式与罗马建筑巨大体积之间的矛盾。

用雕饰来丰富柱子,增加更过的线脚,丰富层次。

在科林斯柱头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形成复合柱头。

三、神庙建筑、公共建筑的特点

1)特点

1、继承了古希腊的庙宇形制,以矩形为主,也有圆庙。

2、大多采用前廊式,前廊进深很大。

3、处在城市建筑群中。

2)代表建筑

——梅宋卡瑞神庙

1、建在高台基上,系仿照希腊的假列柱围廊式。

2、长宽比较小,使人感到空间较为宽阔。

3、外形从整体到细部较简洁、雅致。

——巴尔贝克神庙

1、为群体建筑,沿轴线呈纵深布局。

2、主神庙为双重列柱围廊式。

3、建筑群在空间布局上,注重层次和形体,突出主体建筑。

——万神庙

1、形制集罗马穹顶和希腊式门廊。

2、集中式构图,单一空间,十分完整

2、穹顶为完整的半圆形,半径与穹隆顶高度相等,中央有采光圆洞。

3、封闭的空间,以内部空间艺术表现为主,内部空间具有宗教的神秘感。

4、混凝土、砖结构,厚墙上有壁龛,穹顶厚度由底部向上渐薄。

第四章中世纪

1)东罗马——拜占庭的贡献

1、拜占庭建筑的定义

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为一体,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

2、特点

(1)建筑类型少,教堂是最主要建筑

(2)融入东西方建筑诸多特色,创造了自己的独特体系,在结构方面、空间装饰等方面成就突出。

从社会背景看:

是政教合一的国体,建筑既要表现王权的尊严,又要传达宗教的神秘感、程式化。

从结构看:

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结构体系:

“穹顶——鼓座——帆拱”。

从装饰上来看:

教堂外部不作装饰,以适应基督教教义,然而内部有极其细致的装饰.装饰的方法:

湿粉画、玻璃马赛克、玻璃镶嵌画、雕刻。

从空间上来看:

变古罗马的静态、无导向空间为动态、有导向空间;拜占庭建筑有一种有节奏的扩张感。

3、形制

巴西利卡:

古罗马时期创建的建筑型制,长方形带侧厅的会议大厅,中厅比侧厅高,高侧窗通风、采光。

集中式平面:

有明确的几何中心且中心至四周距离相等的平面形状,集中的空间气氛通过竖向轴线和中央穹顶体现。

希腊十字式:

拜占庭集中式教堂的一种成熟形制。

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得名希腊十字式。

4、影响

东欧小教堂(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拜占庭风格+斯拉夫风格。

1、集中式教堂,穹顶饱满,带鼓座,形成竖向构图。

2、成组穹顶

3、内部空间不发达

4、地方特色的屋顶

(1)战盔式穹顶

(2)帐篷顶、葱头顶

5、代表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

内部空间:

集中式的复合延展空间、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

内殿东西长77米、南北宽71.7米、连廊总长100米。

穹顶直径32.6米、高15米、40个肋窗、中心距地55米高。

主要特色:

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

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中统一

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烂夺目

2)西罗马——建筑

1、罗马风建筑

(1)特点

继承古罗马的石砌技术、圆券及早期基督教的形制;

教堂平面拉丁十字平面,主轴东西向。

墙体坚固厚实、很少开窗,外观沉重;

骨架券代替厚拱顶,成为结构构件,使拱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