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973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docx

《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docx

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第一辑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一、由“三品”引发的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一)夹带油漆上车造成272次列车重大火灾事故

1988年1月7日由××段担当的广州开往西安的272次列车重大火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罪犯郭中奇,2月13日下午在长少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处同案犯聂春华有期徒刑3年。

郭犯现年24岁,原为铁路临时工。

1月7日,该犯从聂春华处要来约2.7公斤用松节油调好的油漆,非法夹带乘坐广州开往西安的272次列车,途中油漆外溢起火,造成重大火灾,当场烧死34人,烧伤30人,毁坏客车两辆。

起火后,郭既不报告,又不积极灭火,却跳窗逃离现场。

被告人郭中奇无视国法,置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非法携带易燃物品乘车,酿成火灾后,采取放任态度,导致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危害极大,已构成以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聂春华违反易燃品的管理规定,向郭犯提供油漆,后果特别严重,已构成违反危险品管理规定发生重大事故罪。

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根据两犯的犯罪事实,依法对郭中奇及同案犯聂春华作出判决。

 

272次客车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铁道部召开紧急电话会议部署查堵“三品”工作

1月8日是,铁道部召开紧急电话会议,通报了272次旅客列车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的初步调查情况,要求大力开展宣传,查堵易燃、易爆和危险品进站,上车工作,确保旅客列车的绝对安全。

事故发生后,铁路部门、当地政府和驻军积极组织人力进行扑火抢险工作。

正在京广线检查工作的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和广州局负责同志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在紧急电话会议上,铁道部负责同志要求,从现在起,全路立即紧急动员和行动起来,严格查堵易燃、易爆和危险品进站上车,确保旅客列车绝对安全。

并提出六点要求:

一、各铁路局、分局、站段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把查堵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作作为铁路安全的头等大事来抓。

二、各铁路局、分局和基层有关站段,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对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和使用单位进行一次调查,掌握产、运、销、用情况,堵塞漏洞,防止流失。

三、各有关站、段要抽调力量和铁路干警一起查堵“三品”。

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由铁路、地方公安部门和厂、矿组织联防。

四、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工作。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向旅客宣传国家有关规定,宣传携带“三品”进站上车造成的血的教训。

五、铁路职工、家属要带头不携带“三品”进站、上车。

六、路内各部门对在查堵“三品”和确保安全工作做出贡献的职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中不负责任,造成漏洞或事故者,要追究当事人和领导的责任。

 

272次火灾事故引起沈阳站高度警惕4天查获“三品”44起

1月7日广州至西安的272次客车重大火灾事故引起沈阳站高度警觉,他们在春运到来之前提早加强对防止旅客携带易燃品、爆炸品、危险品进站乘车的查堵,从8日到11日4天中,已查获“三品”44起。

272次火灾事故后,沈阳站迅速组织科室干部和休班职工,形成250多人的“三品”检查队伍,会同公安部门派到车站的人员一起,昼夜进行宣传和查堵。

他们在检查中发现,今年携带“三品”的旅客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行动提前了,特别是贩运烟花鞭炮的商贩,知道铁路每年春运都加强对“三品”的查堵,今年便抢先进行贩运,又都巧妙了夹带的包装。

10日这天,四平市一青年女子,就这样携带7200张发令纸来沈阳站乘车,被及时发现。

二是,随着注重居室装饰和制做家具的人增多,携带油漆、胶水等易燃品旅客多了。

从8日到11日上午,沈阳站堵获的香蕉水、调合漆、氯丁胶、801胶水等极易燃烧的化学制品多起,这些东西者是从单位拿出来或索要来的,有的装在瓶子里,有的装在铁桶里,还有装在塑料袋里,总重量达120多公斤。

还有一些旅客,不了解自己携带的东西,特别是某些新产品属于危险品,如指甲油、冷烫精等。

对此,沈阳站除加强宣传外,在处理上也采取了一些易于被人接受的灵活措施。

外地两位从事个体烫发工作的妇女,到沈阳用90元买了2公斤冷烫清,被沈阳站检查出来后,她们方知这是易灼灼的危险品,后悔不及。

车站帮助她们到商店退了货,使其免遭了损失。

11日晚,记者在沈阳站遇上一件事情,令人触目惊心。

193次列车交到车站两麻袋双响爆竹,共计是11200支。

这些易爆炸品都是安徽一个农村青年带到车上的,他从砀山站带着这些爆竹乘慢车到济南,又转乘193次快车去佳木斯,直到列车在山海关开车后验票时才被发现。

由此可以看出,一些站车对“三品”的检查、堵卡还存在不少漏洞。

 

接受272次列车发生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纠正对路外严、对路内松的倾向一律要检查“三品”

1月16日晚23点,记者从广州站乘坐244次列车,只见每节车厢门口一名列车员立门岗验票,另一名臂戴红袖章,边宣传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和危险品进站上车的规定,边检查旅客行李。

一批油漆、“立时得”等易爆品被堵在车下,消除了事故隐患。

272次列车火灾事故后,××段引以为戒,查找本队漏洞,还分析了沿线特点,将正在进行复线施工的广州至衡阳和素称鞭炮之乡的浏阳、许昌等三个地段作为“三品”查堵的重点,制订了查堵措施。

这个车队第4组列车长田志发介绍说,车班采取了“三车一联”(三节车厢列车员组成一个查堵小组)办法,把住了两个关(即库内不准上客,车门严格检查),做到“三不放过”。

一是列车人员的亲戚、朋友不放过。

12号车列车员肖某某的舅舅胡某某乘车到衡阳,身边有两个黑提包。

检查时,有人说:

“他是列车员小肖的舅舅。

”“是亲戚也要严格检查”,老胡主动地打开提包,接受检查。

二是持免票的内部职工不放过。

当检查到冬瓜铺采石场工人蒋达伟时,他出示免票说:

“我是铁路职工!

”结果从队行李中查出2公斤硝酸,连人带物一同交给了英德车站处理。

三是军人、干部不放过。

13号车内,一位军人接受了开包检查。

接着,广州局机关、长沙车务段、株洲桥梁厂几位干部和一名民警,都主动开包接受了检查。

 

不能叫去年的悲剧重演

------写在西安至郑州的272次快车火灾事故一周年之际

历史虽然翻开了另一页,但留下的脚步声却时刻在人们脑海里回响。

“火,救火!

”××段的列车员刘某某突然在梦中惊喊起来。

丈夫被惊醒,轻轻摇摇她。

她醒来,出了满身的冷汗。

她依偎在丈夫的肩膀上说:

“我刚做了个梦,列车上失火子,烧了很多人……”

1988年1月7日23时,刘某某值乘的272次快车离开湖南郴州站不久。

“着火了!

”由于有人把油漆偷带上车,列车员又没发现,结果一个烟头引燃了“三品”。

第6节车厢内一片火海,老人、妇女、孩子……30多个在烈火中倒下。

担心、压力,心有余悸。

刘某某的心态只是××段3000多名职工的缩影。

在这个不幸事件一周年将临的日子里,记者冒雨访问了西安客运段。

段机关大院里被各式各样的大标语覆盖着。

设计新颖的黑板报、墙报布满了墙壁:

“不要忘记血的教训”、“记住‘1.7’这个悲痛的日子”、“决不让悲剧重演”。

记者发现,机关每个办公桌的台历上,都提前翻到了元月7日这一页。

因为这一页上有铅字印刷的《272次快车发生火灾》的绿色字体,介绍了事故的概况。

这是他们专程从北京买来的“铁路知识台历”。

还是让我们把思路引向去年“1.7”事故发生之后的日子吧!

出事故就是犯罪,不是他杀就是自杀------这个平时讲百遍也无法被人接受的真理,去年“1.7”事故之后,却像凉水一样自然地流入到每个职工的心田。

“昨天虽然不幸,毕竟过去了。

重要的是今天。

过好每个今天,才是聪明人。

亡羊补牢虽不高明,但如果亡羊之后仍不补牢,那是真正的蠢人。

”段党委书记在职工大会上反复这样讲。

一场“亡羊补牢”的活动在全段展开了-----

段队领导查找了3条教训:

领导思想麻痹:

“三品”没堵在车下;“三品”上车后,列车员没及时巡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他们列举了领导思想麻痹的表现:

安全工作上级检查什么就抓什么,不检查的就不抓;抓安全总强调重点,忽略了一般,而问题有时恰恰出在一般上;重视大站,忽视小站;重视白天,忽视黑夜;重视快车,忽视慢车……

段决定把“1.7”这一天定为“段耻日”,每年1月7日都要召开职工大会,重新回顾历史的教训。

段上举办了“牢记血的教训图片展览”,人人都要参观,连休病假、吃劳保的职工也不例外。

段长一连签发了3个命令,每个命令都是为防止客运事故制订的硬性措施。

以“火灾发生后,列车长怎么办”为醒目,集中培训车长,不经过培训的不能当车长。

全段列车员进行模拟操作,在车库学习使用灭火器,练习拉制动阀;在车上学会用眼、鼻、耳、手辩别“三品”的技巧,考试合格后才能走车。

每个列车员坚持做到“五个一”,即列车每开出一个站后,列车员必须倒一次水,扫一次地,整一次行李,查一次“三品”等。

每个包乘组建立了3道防线:

旅客上车前,列车员严格把好车门关,坚决把“三品”堵在车下,不让上车;车上由车长、乘警、安全员、供水员组成“三品”检查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开包等方法仔细查堵上车的“三品”;每个车队制订了“保安全的10条卡死制度”,建立了防火管理网络,每个包乘组成立了灭火消防队;每个列车员写了“安全保证书”。

过去每到车站,列车员习惯打开离乘务室最近的车门。

现在段上规定:

旅客上下车,列车员必须打开远离乘务室的车门,目的是增加列车员在车厢内的巡视次数。

该段“亡羊”后“补牢”整整一年了。

他们体会到:

牢要补得扎实,就必须动真的,敢奖敢罚,决不故息迁就。

段上制订了“十奖十罚”规定。

该段一位列车员违反了检查“三品”的规定,结果受到开除路籍、留路察看一年的处分。

安全员孟某某用鼻闻查出包装严密的“三品”,段上不但通报表扬了他,并给予得奖。

从去年“1.7”事故至今,该段未发生任何火灾及危及旅客安全的事故。

车队的干部对记者说:

“事故往往出在思想麻痹的一瞬间,我们要使‘1.7’事故的警钟在行车的每一瞬间长鸣。

“警钟长鸣”精神是可贵的,然而仅仅在一个列车、一个车站长鸣是不够的。

如果全国每趟列车、每个站都能做到警钟长鸣,那才能对得起因火灾丧生的30多个灵魂!

请记住吧,“1.7”这个悲痛而又使人醒悟的日子!

 

(二)违章携带的摔炮突然爆炸!

这是发生在1980年2月19日春运期间的事情。

南阳开往郑州的410次旅客列车刚刚停在郑州站,突然,3号车厢里一声巨响,顿时三十几块车窗玻璃炸坏,1名旅客被炸死,8名旅客被炸伤,车厢也被炸坏。

事故发生以后,经过公安和铁路有关部门调查,原来,这一重大爆炸事件的发生,是一旅客违反规定私带危险品所造成的。

河南省郸城县汲冢公社鲁庄大队鲁颂华、鲁颂恒等四外旅客无视国家规定,不听铁路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劝告,把35000多个摔炮分装在提包里,准备到长治去贩卖。

车到郑州站时,鲁颂华等人听到车站广播宣传严禁旅客携带危险品乘车,心中胆怯,在郑州站准备下车时,鲁颂华当场被炸死,其队旅客也跟着倒了霉,使国家也受到损失。

许多旅客会问,为什么小小的摔炮能把人炸死和把车厢炸坏呢?

因为各种鞭炮是由磷、硫黄、砂酸钾等成分制成的。

它遇到高温或撞击即可爆炸,爆炸时产生很大的能量和有毒气体。

冬季,特别是春运期间,旅客乘车人数很多,车厢里温度比较高,旅客携带的行李包裹又多,加上互相挤、压、推、撞、鞭炮极易爆炸。

因此,国家规定旅客不许携带危险品是完全有科学根据的,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

当前,正是繁忙的春运,旅客乘车时,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认真遵守乘车规定,愉快、安全地施行。

(三)抱起冒烟的编织袋甩出车窗

1月15日18时12分,由××段担当的湛江开往南宁的505次列车满载旅客到达长岗岭车站。

突然,6号车厢中部传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车厢内一阵骚动,旅客争先恐后挤向两头车门。

正在5号车车门立岗的列车员何某某,发现6号车厢窗户冒出浓烟,立即跑过去,从车窗跳进车厢。

他发现71、72号座位旁的边道上,放着4个满鼓鼓的编织袋,其中2个包内传出爆炸声并喷出呛人的黑烟。

车上一些携老带幼的旅客急得不知所措。

见此景,何某某不顾一切,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