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文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9671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眉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峨眉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峨眉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峨眉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峨眉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峨眉文化.docx

《峨眉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文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峨眉文化.docx

峨眉文化

 简介:

峨眉山位于神秘的北纬30°附近,雄踞在四川省西南部。

自古就有“普贤者,佛之长子,峨眉者,山之领袖”之称。

峨眉山自然遗产极其丰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

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以其“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峨眉山,耸立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大峨、二峨、三峨山的总称。

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

由于峨眉山的高度及地理位置的原因,从山脚到山顶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

峨眉山抚弄星辰,积蓄云雨,神秘无比。

峨眉山的神秘来自它所经历的漫长时间和似乎难以穷尽的空间。

今天,一些惊人的数据可以让人解读其中的种种细节。

多达1600种的药用植物,令人想到神话中的仙草;超过3000种的高等植物,2300余种动物,构成这个灵性的世界;从温婉的谷地中突兀而起的山峰,海拔高度达3000多米。

与这些绝对数字相应的,是这片秘境中种种令人难分真幻的自然奇观。

 峨眉山是人类文化的宝库,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是盆地升起的天庭,是当之无愧的山之领袖。

《杂花经•佛授记》中说到:

“震旦国中,峨眉者,山之领袖”。

唐代大诗人李白则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千古绝唱。

更有“一山独秀众山羞”“高凌五岳”的美称.

峨眉山浓缩了千万年来自然精华。

景区面积623平方公里,其核心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游览线路120余华里,由高、中、低三大主题游览区组成。

现全山共有寺庙28座,景点分为传统十景和新辟十景。

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

震撼的金顶,凌云之巅,有世界最高的金佛—四面十方普贤,集天地灵气,映日月光辉;有世界最大的金属建筑群,金殿、银殿、铜殿气势雄伟;也有世界最壮丽的自然观景台,可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金殿、金佛六大奇观。

金顶,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朝拜中心,是佛在人中、人在景中、景在佛中的人间天庭。

中山区的清音平湖则是峨眉山自然景观的代表。

低山区的第一山亭和美食廊集中展示了峨眉山博大精深的人文文化和时尚休闲潮流。

由红珠休闲区、中国第一山文化长廊、瑜珈河异国风情长廊、温泉养生康疗区、现代人文景观区和天颐温泉乡都六大休闲功能区,构成了目前中国西部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善、设施最先进的温泉度假国际会议中心,昭显着景区旅游的高品质。

峨眉山景区已成为集休养、养生、文化、娱乐、观光、美食为一体的全新多功能复合型的魅力新景区;峨眉山旅游线已成为最人性化、最个性化、最让人心动的旅游热线。

历史典故

早在10000年前,峨眉山就已经有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起初这里是道家的一个清修之地,但是在公元3世纪时发展成为了佛教之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峨眉山就闻名于世。

而峨眉山名,早见于西周,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熊耳(今四川青神县境内)、灵关(今四川雅安芦山县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灌县境内)、峨眉(今四川峨眉县境内)为城廓。

”晋左思的《蜀都赋》写道:

“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

”但为什么称之为“峨眉”。

其说不一。

相传,公元1世纪,一位叫做蒲公的采药人,于金顶修建了普光殿。

公元3世纪,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此处成为了普贤道场,梵名Samantabhadra)成为了峨眉山供奉的主要菩萨,中国僧人慧持于观心岭下修建普贤寺。

公元9世纪中期,宋朝皇帝赵匡胤派遣僧团去印度访问。

回国后,继业奉诏在峨眉山营造佛寺,译经传法。

并铸造了重62吨,高7.85米的巨型普贤铜佛像,供奉于今天的万年寺内。

从那时起,峨眉山便成为了佛教的圣地之一。

明朝进行了大范围的返修,终于将峨眉山的道教寺庙全部改为了佛教寺庙。

峨眉山的自然风光和宗教意义,2000年来吸引了众多香客和游人。

并与1996年被列为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

峨眉山,被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

  北纬30度,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有着无数的不解之迷。

而以“天府之国”著称的中国四川盆地,是世界上处于北纬30度古文明发祥地唯一没有被沙漠化的地区。

峨眉山,位于北纬30度,四川盆地西南,因两山相峙,形如蛾眉而得名。

其三峰耸立,绝壁临天,古往今来,3077米的金顶一直被人们称为天堂的阶梯。

  峨眉山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沉积着滚滚长江孕育的巴蜀文化,绵延千年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

在千百万年的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中,峨眉山采撷天地之灵气,造就了集1000多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高等植物,2300种动物于一体的人间乐园,修行者们修行的理想之地。

早在5000年前,华夏之祖轩辕黄帝就两次来峨眉山问道,1000多年前,天真皇人论道峨眉山,这是道教在峨眉山之滥觞。

而1900年前,一位修行者在峨眉山修建了长江流域的第一座禅院后,峨眉山便成为了长江流域的佛教发源地,列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在今天,峨眉山的血脉里仍然流淌着道之源、佛之始、儒之境三教深厚文化之遗韵,优雅而从容的体现着生命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

 峨眉山是自豪而骄傲的,它用头顶托着人们,仰望苍穹,俯瞰人生,远眺未来,站在中国最高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峨眉山之巅,如破蚕的神蛾,穿越轮回,重获生命的灿烂辉煌。

或许正是这样的神秘,这样的深厚,峨眉山才能“高出五岳,秀甲九州”,才有了“峨眉者,山之领袖;普贤者,佛之长子”的千古诗篇,令人悠然神往。

 地处中亚热带,境内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座,形成天然屏障,冬季可阻挡、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可抬升、截留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潮湿,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

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8.5--18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日照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

佛门三道茶

简介

人品茶春茶上市的日子里,珍稀绿茶峨眉雪芽的故乡峨眉山,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品峨眉雪芽,拜十方普贤”茶文化活动。

最大的收获是淘得山中佛门传承三千多年的养生茶诀,这便是“峨眉山佛门三道茶”。

峨眉山是世界野生古茶的发源地,茶事生产活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唐代,始出于道、佛两门的峨眉雪芽茶叶,已被纳入贡茶,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种茶、制茶、饮茶皆已成为山中众多寺院的“农禅”活动并纳入修为课业。

峨眉山佛门“三道茶”的源起之说,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的公元502—547年之间,始创人是宝掌和尚。

宝掌和尚为中印度高僧,公元518年来中国,曾结茅为庐于峨眉山洪椿坪后的宝掌峰,尤喜山中古茶且一日三啖。

山僧樵夫异之,宝掌曰:

“乃寿道也”。

史志文献记载,宝掌卒于唐显庆二年,享年130多岁。

由此而传,历经数百年的饮用实践,峨眉山佛门把“寅卯、午未、戌亥”定为每天饮茶养生的最佳时辰。

  

第一道茶

为晨饮之茶。

即寅卯时辰“恭前服用”。

僧众是这样解释的:

苍生以食为天,每日数餐五谷杂陈,秽物存于肚腹,浊气游于肺腑,百毒浸于经脉,又加之床榻一宿,人的体内已浑浊不堪,林中的峨眉雪芽能解百毒。

故每天凌晨在“出恭”或“如厕”(上卫生间解小便、大便)之前,活水煮茶,清饮3杯,能够起到化浊为清和排毒养颜的茶疗养生效果。

 雪芽开光

第二道茶

为“午未饮茶”。

“午未”即每天上午11时至晌午1时之间。

即在斋后(吃午饭)后即刻饮清茶两杯,可以起到“坚齿”和防百疾的茶疗功效。

现代科学在临床上已经证明,绿茶具有消炎灭菌的作用,人在进餐后,口腔及牙缝中残留食物的细菌与病毒可以在半分钟内迅速繁殖。

这时,马上清饮绿茶两杯涮饮,能够起到消炎灭菌的茶疗效果。

第三道茶

时辰定在“戌亥”。

即每天夜晚寝前的9时至11时。

这第三道茶为“濯洗”之用,不用口服。

即用清茶濯洗面部,尤其是眼部,能够起到排毒养颜的效果。

濯洗时间一刻钟即可。

茶水独特

峨眉山佛门“三道茶”的用水与用茶是很讲究的,冲泡之水取于山中甘冽之泉,用茶则取于林中生态之茶,两者相得彰益,品质皆属上乘,何能不养生?

品佛国茶韵悟山水禅意

品·禅心

峨眉何所有,白云青山间。

欲求其中韵,须访山水禅。

禅之意,在于心,茶之味,在于品,而禅茶于山水,方得其中之真味。

阳春时节,三月十三日,我与数位茶友应峨眉山万年寺一大师所邀,前往峨眉山,寄情山水,品悟禅茶,心中不甚欣喜。

峨山多好茶,雪芽尤胜。

植生于海拔1000米之上云雾缭绕的白岩峰、玉女峰、天池峰、和万年寺一带的茶园,更是在终年的晨钟暮鼓、佛香袅绕中夺天地之造化,悟玄幽之禅机。

是以,我等慕名而往,欲借峨眉山水之灵气,山中寺庙之悠韵,峨眉雪芽之深味,悟得禅心,豁达心境。

游走于峰谷山林间,天空湛蓝悠远,山峰青翠跌浮,环山路旁,春雨之后草木清新芬芳,让人心绪舒畅,身心通透。

禅钟入耳,佛香入鼻,浑然不知已临峨眉山十大寺庙之万年寺,一种庄严、圣洁之气铺面而来,顿时洗练心神,禅意绵绵。

于万年寺旁无名之山峰上可以眺望到峰谷之间,林木之中的茶园,无怪峨眉雪芽之名颇胜,此山、此水、此佛、此寺,自然之灵气,文化之深邃,皆汇聚于此,浸润于此茶中。

万年寺有一禅舍,依山而建,掩映于桢楠林中,非福缘深厚之人难以一窥其门。

入禅室,红木雕镌而成的“禅”字,飘逸淡定,圆润有力,悬挂于背景墙上。

禅室之中佛香氤氲,梵音盈耳,恍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在“禅”字的后面,便是禅茶雅室了。

正中一幅峨眉山水墨画,淡雅清新,意境高远,两边各有一幅书法字,飘若浮云,矫如惊龙。

推开禅茶室的雕花木窗,远山如画,逦迤起伏,苍翠欲滴,无数的寺庙隐匿于山间,云雾深处传来悠扬的钟声。

而近处者鸟鸣林幽,清亮的水珠在阳光投射的树叶上晶莹流转,这一切都如诗如画。

此景此情,此物此时,正是应正了茶之幽雅意境,品茶须得良辰良景,山水泉石皆有禅味,琴棋书画皆入禅道。

伴随着溪泉鸟鸣合奏的一弦天籁之乐,悠悠茶香飘来。

透明的玻璃杯中一粒粒鲜嫩青绿的茶芽沉浮其间,汤色绿中略透黄,鲜艳明丽,杯口之上缕缕热气袅绕,嘴唇尚未靠近茶杯,一阵清嫩而生鲜的自然茶香让人迷醉,轻吸一口,唇齿弥香,回味悠长,一股淡淡的香甜顺口而下,滋润身心。

再观杯中茶芽,相较其他茶芽,更为厚实润亮,粒粒扁平茶芽如普贤之座下莲花瓣,参禅意,悟禅机。

这就是峨眉雪芽的头茶,每一春茶的第一粒茶芽,品名—禅心,意实为绿茶中的极品,禅茶中的圣品。

  

品茗佳处

既得峨眉雪芽禅茶,亦在峨眉圣地品悟,更得其中真意。

至峨眉山品茶悟禅,上佳之处莫过于山水间的悠深寺院之内,一座山,一方水,一院寺,一杯茶,尽得其中真味。

然峨眉山寺院众多,寺寺皆风景,处处得禅意,不过于我看来,最佳的三处品茗处是洗象池、万年寺、报国寺,其中各有意境:

峨眉山高山区的洗象池—飘渺之境:

洗象池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群峰环顾,若至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

于此处品茶论禅,境意飘渺,心静神凝,茶如人生沉浮,禅似云烟过往,皆为虚空。

峨眉山中山区的万年寺—空灵之境:

万年寺位于峨眉山中山区,以山水灵秀为美,此地峰高谷深,山幽林茂,潺潺溪泉,啾啾鸟鸣,悠悠钟鼓。

于此处品茶论禅,境意空灵,山中一杯茶,以清天地心,空旷悠远,淡泊清心。

峨眉山低山区的报国寺——幽深之境:

报国寺历史古老悠远,周围古木参天,密林掩映,寺院古朴深邃,红墙灰瓦,殿堂叠伏,曲径通幽。

于此处品茶论道,意境幽深,闻得悠悠钟鼓,品得淡淡茶韵,返璞归真,气定心沉,敬和正清。

峨眉山茶史

简介

在峨眉山有文字记载以来4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峨眉山茶史及其茶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们同峨眉山道、释、儒文化及峨眉派武术文化组成了徇丽多姿且博大精深的峨眉山文化大观根据可以考究的古典文献,峨眉山茶史即茶事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峨眉地区最早出现的原始农耕时期,这一时期大致距今有300余年。

最先将峨眉山森林中野生古茶择而饮之的是远古农耕时期纷至沓来峨眉山中觅寻长生不老修行之术的中国远古原创道教人物。

茶历史

峨眉地区的农耕文化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66年,即西周时代中页,“西周中页,杜宇自立为蜀王,号称望帝。

乃以褒斜(今陕西省褒斜谷)为前户,熊身(今四川省青神县熊身峡)、灵光(今四川省宝兴县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峨眉为成廓。

“公元前515年—前488年间,楚昭王曾遣使持金百镒,车马驷,往聘楚士陆通,出领江南地。

使者去,通负甄,其妻带衽俱,变姓易名,游诸名山大川,后隐蜀峨眉。

其结庐处,位于中峰寺左里许。

宋黄庭坚来游命名为‘歌凤台’”。

相传,陆通归隐峨眉山大峨寺前的神水阁处山林中结茅为庐后,白天躬耕山林,择林中野生古茶焙而饮之,夜晚又要秉烛读书。

书声琅琅,震动天庭。

玉女怜之,倾瑶池化为玉液泉,供陆通煮茶解乏。

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一批又一批中国远古原创道教人物来到峨眉山。

他们有思想、有文化、有精神境界与追求。

他们到峨眉山前已熟知已产生了近2000多年的中国原始农业文化。

更知晓了饮之防治百病的“茶”这种植物。

战国时间,鬼谷子先生(姓王名翊),择峨眉山雷洞坪山崖的洞穴作为修炼栖身之处,尤喜山林中的古茶,汲泉煮之,认为其具有“明目醒脑、强精益寿、排毒养颜”的奇特功效。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辖县12,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南安(今乐山市市中区)皆出名茶,西有熊耳(峡),南有峨眉山。

《孔子地图》言有仙药,汉武帝遣使祭之,欲致其药,不能得。

”(《峨眉山志》)。

峨眉山茶史“始于楚昭,发于汉晋,兴于隋唐,盛名两宋”。

峨眉山茶事活动及生产遂成影响可追溯到隋唐两代。

彼时,山中道、佛两大文化共存发展,已有相当的规模,山中的道家与佛门弟子,均将茶事活动纳入修为课业。

每年春天,大小寺庙及道观的道士与僧人都要适时采摘新茶焙而饮之,取名为“峨眉雪茗”。

至唐代,“峨眉雪茗”已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唐显庆年间(公元764年),李善著《昭明文化选注》载曰:

“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

今黑水寺后绝岩种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

宋代,峨眉山茶事活动遂成较大规模,量多质好。

位于峨眉山海拔800米至2000米之间的众多寺庙和道观,都种植茶园。

地方政府专门划定山林让道士、僧人进行茶事生产。

“宋时,山中僧人‘农禅并重’种粮、种菜、种茶、种药,已成为寺院经济的主要来源。

”(《峨眉山志》记载)。

宋代大文人苏东坡及弟前,常携友游历峨眉山,尤喜寺中“峨眉雪茗”,认为汲大峨寺之玉液泉煮“峨眉雪茗”,乃为“上品善水”而绝佳。

苏氏尤喜“峨眉雪茗”,自制“提梁壶”,后人称“东坡壶”,并为峨眉山茶撰有《木嘉记》,纳入《东坡文集》。

至明、清两代,峨眉山茶事活动发展更大。

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及明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君独崇峨眉山,先后御赐茶园与万年寺、黑水寺、中峰寺、广福寺、伏虎寺、报国寺、大峨寺等。

每年春茶新摘。

地方政府均遣员到众寺,将最好的新茶锦囊赦封急驰送京,作为贡品进献朝廷。

每年不少于两担。

据文献记载,明洪武年间,御赐万年寺的茶园因故佃出已久,时至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阅奏后下谕旨令地方衙门赎回归还寺庙。

明神宗朱翊君及生母李妃慈圣皇太后,于万年十八年,御赐茶园300亩予黑水寺,作为香火资费。

黑水寺僧众感念皇恩,每年春,特制“峨眉雪茗”一担作为贡茶进献朝廷及后宫。

眉山茶文化的产生是同峨眉山远古的中国原创道教及佛教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紧密相连的。

 

  在峨眉山长达3000多年的道、释、儒三大文化相渗相融过程中,峨眉山茶文化聚炼形成自已的特色,形成丰富的内涵,其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道茶理念

一、峨眉山远古中国原创道教道茶理念

  1、峨眉山茶是上苍所赐,独具慧力。

  2、峨眉山茶是长生草,久服可治百病,久服轻身(减肥、去油脂),延年益寿。

  3、峨眉山茶能够保护人体内部器官平衡阴阳,具有排毒养颜的奇特茶疗效果。

佛茶理念

二、峨眉山佛茶理念

  1、峨眉山茶是佛之所赐,是普贤菩萨引入并化解众生百疾的菩提之心。

  2、峨眉山茶具有明目清心,了却凡俗杂念,引人向善的菩提之心。

  3、峨眉山茶能够赐福众生,具有延年益寿神奇的茶疗效果。

  4、峨眉山茶为众寺之仪品,携普贤菩萨四品愿广济天下苍生,祈求福址等等。

 

  在峨眉山茶文化的发展演绎过程中,随着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对“峨眉雪芽”为代表的峨眉山茶文化的感悟、知性、味觉等体验与浸润,使之名声大播。

从唐代至今,不少著名的诗人与文豪吟诗盛赞“峨眉雪芽”,如唐代的诗僧贾岛、宋代的苏东坡、南宋的大诗人陆游、清代著名学者赵熙等。

最为出名的茶诗是陆游所写的《同蔡肩吾何元立至叮咚院汲泉煮茶》:

“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饮渚春。

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

”以及南北朝山僧了空所写的“风推松林吼,茶烹千古雪。

特色

三、峨眉山茶文化的特色 

  茶器:

至宋明两代始起,峨眉山茶文化中的茶器十分讲究,由于“峨眉雪芽”的汤、色、型的形态属“清汤碧水”绿茶,故多用宋瓷明窑中的薄胎青花瓷和薄胎白瓷茶器为主,除了品饮它的独特香味外,还重于观赏。

 

  用水:

宋代苏东坡为品饮“峨眉雪芽”,自创制做“提梁壶”,又名“东坡壶”。

苏氏认为,象“峨眉雪芽”这样的上乘香茗,需用峨眉山大峨寺之前的“玉液泉”浸泡,即为上品善水。

后来苏东坡任考试贡院主考任至杭州期间,曾邀贡院众大人在钱塘江口望海楼汲泉品饮峨眉雪芽时,还特别嘱咐朋友一定要汲取望海楼的惠泉煮茶。

故今人冲泡峨眉雪芽,多以弱酸性或偏硅酸性的泉水,才真正浸润得出雪芽的特殊香味。

 

  饮法:

峨眉山佛门十分讲究饮茶之法,一则少量多饮,天天饮用,认为能够防治百病,排毒养颜,久服轻身;二则注重晨夕恭前服用,此为养生之法,即凌晨寝起,泡茶一杯,在上厕所之前连饮三杯,时隔半个时辰,再上厕所,能起到去秽气,驱秽物、排除体内毒素的功效。

 

峨眉派武术功法简述

简述

简单的说峨眉武术是“峨眉拳”、“峨眉剑”、“峨眉枪法”、“峨眉扣手”、“峨眉散手”、“峨眉练功法”等,具有独特四川拳味的各种技艺的统称。

峨眉派武术所以广泛流传,与少林、武当派武术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在指导思想上受儒、释、道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创造出了许多因人而异,因地而形的功法套路。

功法拳术海纳百川,同在蓝天下,故有很大的包容性。

比如,在与中原文化融合中所形成的“客架拳”等,这里有必要简介峨眉客架拳中的“形意拳”。

形意拳是我国最优秀的内家拳之一,在武林中人们常把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与少林拳誉为中国四大名拳。

在武当,把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称之为内家拳。

在少林,形意拳又叫作“心意六合拳”或“心意拳”,被少林寺视为秘而不宣的看家拳。

形意拳是一种拟态运动的拳术,他既摹拟动物的形姿,又模拟事件动态现象,既注重外在动态的变化,又崇尚内在动态的升华,内外兼修,是人们进行身心锻炼的高尚运动。

形意十二形拟态:

模拟以“龙、虎、猴、马、鼍、鸡、鹰、熊、、蛇、鹞、燕”十二种动物形姿,成其为十二形拳。

形意五行拟态:

模拟“斧之劈柴,浪之逐波,箭之离炫,炮之轰击,簧之弹发”五种事件动态,成其为五形拳或五行拳。

十二形拳模拟十二种动物形姿,取其意为用法,自然和谐,千姿百态,因此满足了人们在武术健身中追求乐趣的需要。

习练五形拳,可坚固五脏六腑,伸筋壮骨,光华皮毛,因此深受人们的厚爱。

又由于形意拳主刚,尚破击技术,颇具攻击力,所以成为善搏者的酷爱。

形意拟态运动讲求“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修虚归无”,尚道自然的玄奥无穷,是武道修士的追求和至高崇尚。

       

  峨眉拳武术技艺在“刚与柔”、“快与慢”、“动与静”、“虚与实”、“高与低”、“轻与重”等方面有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哲理。

在研究峨眉武术理论中,峨眉武术以峨眉山得名,有的武术认为:

从广义上研究武术,以巴蜀地域范围内的武术流派可统称为峨眉武术,为“大峨眉派”;从狭义上分析,以峨眉地域范围传承的武术,为“小峨眉派”。

大峨眉武术中包含小峨眉,小峨眉武术则是大峨眉武术的主体(母体),我比较赞同这一学术观点,值得武术学者和爱好者去研究。

  四川武术家邹德发先生潜心多年研究并实践峨眉武术,先后写出了《峨眉拳初探》《峨眉拳十八家概说》《峨眉武术集锦》《武术纵横》(上、下篇)等论文,对峨眉武拳术的理论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在《武术纵横》中,对峨眉派武术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重新归类。

总结出了峨眉拳路约有200多种,可归纳为峨眉高桩拳、峨眉矮桩拳、峨眉客架拳和峨眉象形拳四大类。

  龙是我国古代文化崇拜的吉祥物,龙的文化在民间流传甚广,明代时就出现了峨眉龙拳,逐步形成了峨眉派的“五龙拳”龙形拳种,分别为青龙拳、盘龙拳、乌龙拳、火龙拳和龙形拳。

  虎是兽中之王,称雄于世。

峨眉山历代拳师模仿老虎动作之长,揉和在峨眉拳技之中,形成了峨眉“五虎拳”分别是黑虎拳、白虎拳、虎爪拳、虎啸拳和弦虎拳。

  峨眉派武术不但种类繁多,除八大名拳外还有三十二种小拳和稀有拳术,稀有拳术为跛子拳、蟹拳、牛角拳、峨眉追魂拳和七步云腿拳。

  还特别总结出了峨眉十八拳:

1、火龙拳2、峨眉余家拳3、峨眉罗汉拳4、峨眉剑手5、峨眉六合拳6、绿林短打7、虎爪拳8、七步云脚拳9、峨眉蛇拳10、峨眉猴拳11、峨眉少林拳12、峨眉地功拳13、缠丝拳14、鹰鹤拳15、练步拳16、鹞子拳17、白眉拳18、侠拳。

供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学术界探讨。

  峨眉武术的功法可归类为四大部分:

1、筋骨功;2、内养功;3、硬功;4、轻功。

  功法原理:

1、调节阴阳;2、功艺结合;3、因人而异;4、内外兼修;5、炼为实用;6、扬长避短;7、循序渐进;8、恒勤为主;9、张驰相兼;10、神形兼备。

峨眉武术发展史

峨眉武术沿革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与昆仑邛崃一脉相连。

《山海经》中所说皇人、中皇、西皇就是今天的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清代又增添了四峨山。

大峨山即今之峨眉山,古称“震旦第一山”。

  关于峨眉派武术历史沿革,与少林和武当派有所区别,少林派相传是南北朝时期来华的古印度高僧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武当派是由明初道家张三丰创始。

峨眉派的始创则远远早于两派,根据现有史料研究后认为,峨眉武术孕育时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成型于春秋的战国,以白猿祖师(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为历史依据。

关于峨眉武术的地域定义,史学界尚有争议:

从广义上认为,峨眉武术形成于峨眉山,故以峨眉而得名,流传于巴蜀(西南大部)地域范围内的武术各流派由于相近的地理环境和相通人文自然,所形成的风格和特征非常相近相通,均以“峨眉派武术”相称,形成为以峨眉山为主的一大地域性武术派系--峨眉派。

 

  关于峨眉派武术的理论划分,应该客观公正,必须以史为鉴。

从理论上讲,峨眉派武术是在武术的基础上形成的,武术则来源于武艺等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域因素的制约。

所以,峨眉武术在孕育期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根深蒂固的巴蜀神巫文化影响,在形成期间益于道家养生行气之术和佛门内外兼修之精髓,在发展中受到楚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熏陶,是数千年来巴蜀各民族的智慧和结晶。

源起

  一、峨眉武术源起在上古:

  关于峨眉武术的起源,是武学界一直关心的议题,目前把成型期统一为春秋时期的战国,是非常客观公正的,已被广大武术爱好者和武术学者所接受。

正因为峨眉武术源起于广袤的古巴蜀地区,孕育成型于春秋战国,那么峨眉武术孕育时间应溯源到上古,这是个没有统一文字的社会,还没有“武术“这个称谓。

  众所周知,上古时期巴蜀先人信奉神灵,信崇尚养生之术,神巫文化是生存所需的信仰,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能够成仙升天。

《庄子、刻意》云: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之所好也。

”文中所指的彭祖,就是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