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8641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docx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docx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

浙工大一体化2011/2012年刑法学复习资料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任课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外,另外—个特点是()

A、处罚方法最多B、强制性最为严厉

C、具有阶级性D、可以剥夺人身自由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A、5年  B、10年  C、3年  D、1年

3、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4、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

C、社会危害性D、阶级性

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A、12周岁B、14周岁

C、16周岁D、18周岁

6、主刑的特点是()

A、对同一犯罪可以适用两个主刑

B、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

C、对同一行为人可以适用两个以上主刑

D、可以附加适用

7、下列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情形是()

A、正在实施赌博罪B、正在实施抢夺罪

C、正在盗窃小额财产D、正在进行暴力绑架

8、具有犯罪目的的犯罪是()

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

C、过于自信过失犯罪D、疏忽大意过失犯罪

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采取的并罚方法是()

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

C、限制加重D、并科

10、在我国刑法中,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其处罚原则为()

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1、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旧兼从轻原则B、从新原则

C、从旧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12、下列关于因果关系的命题中,不正确的表述是()

A、有了因果关系,就有刑事责任

B、因果关系中,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多个结果

C、有了因果关系,并不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故意

D、因果关系是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

1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甲与丙()

A、构成共同犯罪  B、不属于共同犯罪    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D、甲单独构成犯罪

14、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

A、犯罪故意B、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C、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D、谋取正当利益的目的

15、抢劫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

A、公私财产的所有权B、公民的生命权

C、公民的健康权D、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16、对于教唆犯,应当:

()

A、按照他(她)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B、与被教唆者同等处罚

C、按照主犯处罚D、按照首要分子处罚

17、甲某晚蒙面持刀抢劫某妇女的钱包,第二日,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归还被害人,并声称自己是开玩笑。

甲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18、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受害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19、甲在偏僻的乡间小路上运输毒品,乙见状上前实施抢劫,甲用暴力加以反抗致乙死亡,甲的行为()

A、是故意伤害行为          B、是正当防卫C、是紧急避险

D、因为运输毒品属于犯罪行为,甲对乙的侵害加以反抗不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所以,不成立正当防卫

20、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

A、盗窃    B、制造毒品    C、投毒    D、破坏交通工具

1、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2.关于被害人承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儿童赵某生活在贫困家庭,甲征得赵某父母的同意,将赵某卖至富贵人家。

甲的行为得到了赵某父母的有效承诺,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童罪

B.在钱某家发生火灾之际,乙独自闯入钱某的住宅搬出贵重物品。

由于乙的行为事后并未得到钱某的认可,故应当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

C.孙某为戒掉网瘾,让其妻子丙将其反锁在没有电脑的房间一星期。

孙某对放弃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无效的,丙的行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

D.李某同意丁砍掉自己的一个小手指,而丁却砍掉了李某的大拇指。

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

3.我国刑法理论将危害社会的行为分为( )

A.直接故意行为和间接故意行为

B.作为和不作为

C.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

D.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

4.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

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

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条件

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5.甲与乙为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

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上猛刺一刀后逃走,致乙死亡。

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 )

A.过于自信的过失B.疏忽大意的过失

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

6.下列关于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一说法是对的?

( )

A.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各共犯人既有可能都是主犯,也有可能都是从犯

B.乙以绑架甲满周岁的幼子相要挟,逼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在一周内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单位公款10万元。

甲无奈,盗窃10万元后如数交给乙,自己未留一分钱。

甲的行为实属无奈之举,虽然不妥,但尚不能构成犯罪

C.甲为乙组织卖淫提供帮助,甲构成组织卖淫罪共犯

D.开始被犯罪集团胁迫参加犯罪,但在着手实行后,非常积极,成为主要的实行人之一,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认定为主犯

7.假想的犯罪是指( )

A.行为不构成犯罪却误认为是犯罪

B.行为构成犯罪却误认为不是犯罪

C.凭空捏造的犯罪

D.对犯罪的处罚轻重产生错误认识

8.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子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只得任凭两名犯罪分子从仓库取走价值2万元的货物。

该仓库保管员的行为属于( )

A.不作为犯罪B.胁从犯

C.过失犯罪D.不构成犯罪

9.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行为人已满( )

A.12周岁B.16周岁

C.18周岁D.14周岁

10.当某一犯罪行为构成时,可能适用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

( )

A.继续犯B.连续犯

C.法条竞合D.集合犯

11.甲因邻居丁曾揭发其犯罪行为,遂对丁产生杀意,但考虑到自己不便行动,就找来乙、丙,商定由乙、丙将丁杀掉,甲共付1万元作为报酬。

某日夜,乙、丙携带凶器跟踪丁到某偏僻之所,欲下毒手时,丁苦苦哀求,并提出当场给乙、丙每人1万元,求二人放过自己。

乙、丙二人在利益诱惑下,遂放弃杀人计划。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对的?

(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乙、丙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

D.乙、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12.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

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

甲的行为属于( )

A.牵连犯B.想像竞合犯

C.吸收犯D.连续犯

13.某甲意图杀害乙,在乙就餐的食堂的饭菜中投毒。

某甲的行为属于( )

A.想像竞合犯B.连续犯

C.结合犯D.结果加重犯

14.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甲抢劫数额巨大,对其可以判处罚金一万元并处没收财产

B.乙犯诈骗罪被判处没收全部财产时,法院对乙未满18周岁的子女应当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对乙的成年家属不必考虑

C.丙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即便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亦应当判处没收财产

D.丁为治病向李某借款五万元,一年后丁因犯罪被判处没收财产。

无论李某是否提出请求,一旦法院发现该债务存在,就应当判决以没收的财产偿还

15.关于累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七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0年8月30日至1997年8月29日止。

甲于1995年5月20日被假释,于1996年8月25日犯交通肇事罪。

甲构成累犯

B.乙因盗窃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2002年3月25日刑满释放,2007年3月20日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乙构成累犯

C.丙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1996年4月21日刑满释放,2006年4月20日再犯同罪。

丙不构成累犯

D.丁因失火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5年5月15日至1998年5月14日。

丁于1998年5月15日在出狱回家途中犯故意伤害罪。

丁构成累犯

16.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对累犯以及杀人、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不得宣告缓刑

B.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C.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17.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

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的罪犯的减刑,需要报请高级法院核准

18.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

B.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

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

D.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

19.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

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的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的摩托车被毁。

关于甲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

C.构成抢夺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

20.关于强奸罪及相关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甲欲强奸某妇女遭到激烈反抗,一怒之下卡住该妇女喉咙,致其死亡后实施奸淫行为。

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

B.乙为迫使妇女王某卖淫而将王某强奸,对乙的行为应以强奸罪与强迫卖淫罪实行数罪并罚

C.丙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强奸了被组织的妇女李某。

丙的行为虽然触犯了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强奸罪,但只能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定罪量刑

D.丁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了该妇女。

丁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拐卖妇女罪与强奸罪,但根据刑法规定,只能以拐卖妇女罪定罪量刑——强奸罪结果加重犯的认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自首中的“如实供述”,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

A.甲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杀人行为,但拒绝说明凶器藏匿地点的,不成立自首

B.乙犯有故意伤害罪、抢夺罪,自动投案后,仅如实供述抢夺行为,对伤害行为一直主张自己是正当防卫的,仍然可以成立自首

C.丙虽未自动投案,但办案机关所掌握线索针对的贪污事实不成立,在此范围外丙交代贪污罪行的,应当成立自首

D.丁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二审判决前又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2.下列属于对象认识错误的是( )

A.误人为兽而杀之B.误兽为人而杀之

C.误张三为李四而杀之D.误把白糖当砒霜杀人

E.误把砒霜当白糖致人死亡

3.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单纯的一罪的类型包括( )

A.想象的一罪B.实质的一罪

C.形式的一罪D.法定的一罪

E.处断的一罪

4.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

A.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

B.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

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C.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不料该犬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

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事件

D.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既可能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

5.依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 )

A.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限制自由,实行社区矫正。

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

D.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21、缓刑适用的条件包括()

A、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有投案自首情节        C、不是累犯

D、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2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包括()

A、犯罪结果B、犯罪主体

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E、犯罪主观方面

23、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的种类有()

A、假想的犯罪B、对象认识错误

C、工具认识错误D、因果关系认识错误E、客体认识错误

33、下列哪些行为是不作为的犯罪()

A、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造成严重后果

B、仓库保管员不按规定保管好物品,造成严重后果

C、成年人带孩子游泳,孩子溺水时不及时抢救,致使孩子被淹死

D、过路人看见交通事故的被害人躺在血泪中但不抢救

24、自首与坦白的区别是()

A、归案方式不同B、认罪表现不同

C、法律后果不同D、人身危险性不同E、交待罪行的程度不同

25、属于时效延长的情形有()

A、逃避侦查和审判的                      B、被害人提出控告,司法机关应立案而未立案的

C、犯罪行为处于继续状态的                D、犯罪人又犯新罪的

26、李某制止两名流氓调戏妇女,遭到殴打而被迫还手。

双方正在对打时,被害妇女的父亲王某恰好从此地路过,见状抓住李的肩膀,试图叫李某赶快离开,李某误认为王某是对方的同伙,拔刀刺伤了王的肩膀,李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      B、假想防卫        C、过失犯罪      D、意外事件

27、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然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B、某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只被轻伤

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

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交给李某

28、甲意图杀死其妻,某日误以碱面为砒霜投放其妻将要吃的粥碗中,其妻吃后安然无事。

甲的行为属于()

A、对象错误    B、故意犯罪    C、意外事件    D、手段错误

29、主犯可以是()

A、帮助犯B、首要分子C、教唆犯D、实行犯

30、对于教唆犯()

A、一律加重处罚

B、按照其在犯罪中的作用予以处罚

C、教唆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D、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一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

A.甲乘坐公交车时和司机章某发生争吵,狠狠踹了章某后背一脚。

章某返身打甲时,公交车失控,冲向自行车道,撞死了骑车人程某。

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乙以杀人故意瞄准李某的头部开枪,但打中了李某的胸部(未打中心脏)。

由于李某是血友病患者,最后流血不止而死亡。

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丙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王某开枪,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王某的心脏,致王某死亡。

由于丙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王某,故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丁以杀人故意对赵某实施暴力,导致赵某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

赵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存在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

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关于假释,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

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

C.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D.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即使他们被减刑后,剩余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也不得假释

3.甲乙二人共谋杀害丙。

在约定实施杀人的当天下午,甲携带菜刀赶往丙家。

半路上,甲因惧怕法律制裁折返回家。

乙因等不到甲,便独自一人闯入丙家,对丙连砍5刀,致其重伤昏迷。

乙以为丙已死亡,遂离去。

甲回家后担心乙一人前往将丙杀死,便急忙赶往丙家。

到丙家后,甲将奄奄一息的丙送往医院。

经抢救,丙未死亡,但造成严重残疾。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

A.乙杀人的实行行为已经终了,所以,乙构成杀人罪既遂

B.乙杀人的实行行为已经终了,所以,甲构成杀人罪既遂

C.乙杀人的实行行为已经终了,所以,甲不能构成杀人罪中止

D.甲构成杀人罪中止,乙构成杀人罪既遂

4.2009年1月,甲(1993年4月生)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2011年3月20日,甲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杀人后逃跑,6月被抓获。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本案不适用《刑法修正案(八)》

B.对甲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甲在审判时已满18周岁,可以适用死刑

D.甲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5.下列关于从重处罚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

A.从重处罚是指应当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

B.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

C.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D.从重处罚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1.甲男指使自己在银行工作的女友乙,借到金库取款之机窃取库款,装在饭盒里,乘午餐时交给前来银行门口接应的甲,然后甲将预备好的两边蒙上真钞的与钞票大小相仿的纸叠交给乙,放回金库掩盖。

乙属于国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监守自盗,构成贪污罪,甲不构成贪污罪的共犯。

()

2.丁某,女,15周岁。

一日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坡路时,因车速快,撞着同方向行走的李某左脚的左侧。

丁从自行车上摔下,将李压倒在身下。

丁即将李送往医院。

但李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

丁某应对其行为负刑事责任

3.甲某(男,15周岁)与乙某(女,13周岁)系同学,2人从2000年5月起开始恋爱。

在7月间,甲某与乙某在乙某家发生过两次性关系。

本案被告构成了强奸罪。

()

4.如某甲与某乙素有仇隙,于是某甲搞了把枪要杀某乙。

一日晚间某甲窜到某乙院外,某甲见一人背影确认是某乙,于是举枪射击,而恰逢某乙正在进行强奸犯罪,结果某甲将某乙打死,同时也阻止了其正在实施的强奸犯罪行为、应当认定正当防卫。

5.张三想杀李四,张三便秘密潜入李四家,对着李四的床,床上有一个李四常盖的毯子,里面似乎有人,张三以为就是李四,一枪打过去。

结果听到毯子下面传来狗的惨叫声,原来是狗感冒钻到了李四的被窝里,张三将狗当做人给误杀同,张三不构成犯罪。

()

6.张三因为A罪是一个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两年。

于是在主刑执行完毕以后,还有两年是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

如果在2010年1月1日有期徒刑已经执行完毕,那么一直到2011年12月31日,剥夺政治权利执行完毕。

若行为人再犯新罪,构成累犯应当从2010年1月1日开始计算?

()

7.张三因为犯盗窃罪而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在执行了四年以后,张三从监狱逃脱,逃到第八年的时候,又犯了抢劫罪,张三就抢劫罪构成了累犯。

8.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

医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

行为人甲成立故意杀人罪中止。

9、张三因为盗窃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在缓刑考验期满之后五年之内又犯抢劫罪的,构成累犯,

10.1980年初,张某强奸某妇女并将其杀害。

1996年末,张某因酒后驾车致人重伤。

两案在2007年初被发现。

张某的犯罪行为已过追诉期不应追究其刑事罪责()

11、在没有造成任何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也可能构成犯罪。

()

12、犯罪都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因此对任何犯罪都必须予以刑罚处罚。

()

13、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两种基本形式。

()

1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应当免除处罚。

()

15、间接故意可能发生在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发生的场合。

()

16、我国理论界对于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划分为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和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四种。

()

17、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结果的,都应认为是犯罪。

()

18、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分别计算并量刑,而后进行数罪并罚。

()

19、已满16岁未满18岁的人为相对责任时期年龄,只对犯罪性质严重且容易辩认的故意犯罪负刑事责任。

()

20、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有立功表现的,才可以适用减刑。

()

21.出租车驾驶员刘某基于杀害浙江城市学院的女学生郭晶晶的意图将郭某勒死在出租车上,为毁灭证据而将郭某拉到下沙大学城脱光衣服塞进阴沟洞里。

而法医鉴定表明郭某肺部有活性反应,充满大量的泥沙,说明郭某的真正死因是溺死而非勒死。

应定故意伤害致死罪。

22.丁某,女,15周岁。

一日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坡路时,因车速快,撞着同方向行走的李某左脚的左侧。

丁从自行车上摔下,将李压倒在身下。

丁即将李送往医院。

但李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

丁某应对其行为负刑事责任

23.某甲在其承包的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