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分章练习12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6228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分章练习1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学分章练习1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学分章练习1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学分章练习1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学分章练习1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分章练习123.docx

《教育学分章练习1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分章练习12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分章练习123.docx

教育学分章练习123

教育学分章练习(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G)

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B)

A.18世纪末B.19世纪末C.19世纪初D.20世纪中期

3.教育终身化是(B)的特点

A.古代教育B.20世纪以后的教育C.近代教育D.文艺复兴后的教育

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C)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话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B)

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

6.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C)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奇

7.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C)

A.《学记》B.《中庸》C.《论语》D.《大学》

8.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非常强调教育的(D)

A.民族性B.等级性C.世俗性D.自然性

9.二战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B)教育制度。

A.单轨制B.双轨制C.多轨制D.分支制

10.科举制度废除于(C)

A.1900B.1903C.1905D.1868

11.“以(书)吏为师”是古代(B)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B.埃及C.希腊D.罗马

12.教育的世俗化是(C)的特点。

A.古代教育B.20世纪以后的教育C.近代教育D.后工业社会教育

13.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D)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的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

14.“产婆术”(精神助产术)是(A)提出的。

A.苏格拉底B.亚里斯多德C.柏拉图D.维多里诺

1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这些命题是由(C)提出的。

A.赫尔巴特B.卢梭C.杜威D.陶行知

16.教育全民化作为一张教育运动和思潮出现在(C)

A.文艺复兴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C.20世纪中期D.19世纪末

17.非制度化教育的主要代表者是(A)。

A.库姆斯与伊里奇B.库姆斯与弗洛伊德C.伊里奇与弗洛伊德D.夸美纽斯与洛克

18.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够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得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的是B。

A终身教育B全民教育C大众化教育D义务教育

19.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A一书中。

A《爱弥儿》B《教育漫画》C《大教学论》D《民主主义与教育》

20.“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出自下列哪一位教育家。

B

A卢梭B康德C斯宾塞D赫尔巴特

21.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的是C。

A斯宾塞B康德C卢梭D赫尔巴特

22.对后世影响力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B。

A斯宾塞B赫尔巴特C卢梭D康德

23.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众多的教区学校,适当讲授(C)知识。

A.天文B.几何C.读写D.修辞

24.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C)中。

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

25.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C)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B.《民本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

26.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B)。

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27.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B)的。

A.社会B.国家C.社区D.学校

28.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C)。

A.夏代B.商代C.西周D.春秋战国时期

29.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D)。

A.“泛德教育”B.“泛体教育”C.“泛美教育”D.“泛智教育”

30.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D)。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洛克和《教育漫话》D.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

31.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A)。

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

32.墨家以(B)为教。

A.“弃圣绝智”B.“兼爱”和“非攻”C.“弃仁绝义”D.“克己复礼”

33.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战国后期的(C)。

A.《大学》B。

《中庸》C.《学记》D.《论语》

34.主张“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D)。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康德D.杜威

35.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C)的官学体系。

A.官学合一B.官师合一C.政教合一D.科举制

36.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D)。

A.文法教育B.骑士教育C.宗教教育D.六艺教育

37.在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

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王道俊

38.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的教育是(B)。

A.现代教育B.传统教育C.素质教育D.创新教育

39.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是以(D)为标志的。

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成人教育D-学校教育系统

40.汉武帝以后(C)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孟子B.苟子C董仲舒D.王阳明

41.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A)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A.儒、墨B.儒、道C.法、墨D.道、法

4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D)编写的。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昆体良

4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是(C)。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康德D.杜威

44.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过程的教育是(B)

A.现代教育B.传统教育C.素质教育D.创新教育

4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A)。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裴斯泰洛齐

46.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康德D.杜威

47.年轻时的夸美纽斯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B)。

A.基础性B.自然性C.自觉性D.客观性

4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B)。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B.废科举,兴学校C.北洋大学的创建D.洋务运动的推行

49.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C)。

A.文法学校B.琴弦学校C.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50.“五四学制”实验始于1981年由(A)主持进行。

A.北师大B.东北师大C.华东师大D.西南师大

51.认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使人的自然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教育家是(D)。

A.柏拉图B.卢梭C.拉伯雷D.裴斯泰洛齐

52.学校是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A)形态后出现的。

A.文字B.文化C.文学D.书本

53.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D)。

A.“泛德教育”B.“泛体教育”C.“泛美教育”D.“泛智教育”

54.洛克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B)中。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

55.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A)。

A.《理想国》B.《政治学》C.《民本主义与教育》D.《论演说家的培养》

56.文艺复兴后,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个性,关心信任儿童的教育家是(C)思想家。

A.行为主义B.科学主义C.人文主义D.以知学派

57.古代印度的主要教育内容是婆罗门教的经典(C)。

A.《旧约圣经》B.《新约圣经》C.《吠陀》D.《古兰经》

58.明代以后使科举考试形成固定格式的是(A)。

A.八股文B.程朱理学C.《四书》、《五经》D.六艺

59.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C)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B.《民本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

60.《普通教育学》是(B)的教育学代表作。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

61.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B)

A.柏拉图B.拉伯雷C.卢梭D.裴斯泰洛齐

62.“博学予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D)的教育主张

A.朱熹B.墨子C.荀子D.孔子

63.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B)。

A.20世纪50年代以后B.20世纪60年代以后

C.20世纪70年代以后D.20世纪80年代以后

64.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是(CB)。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昆体良

65.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制度化的是(D)。

A.察举制B.举孝廉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66.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是(D)者。

A.行为主义B.经院主义C.科学主义D.人文主义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2.义务教育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4.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5.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6.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7.第一个指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的人是(赫尔巴特)

8.中国西周以后,逐渐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

9.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0.“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提出者是(杜威)

11.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1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3.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1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乐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15.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16.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17.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

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中心和课堂中心。

18.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19.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20.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2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22.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官学)与(私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23.到了春秋战国后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24.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三.简答题

1.简述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形式化教育)的主要特征

答: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答: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3.简述近代教育的特点

答: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答:

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5.简述《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答:

从政治的高度看教育的重要性;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6.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的自然性

答:

一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二认为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三认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教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反映在大教学论中。

7.简述教育民主化的含义

答:

是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四.论述题

1.分析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答: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层次增多;短期大学迅速发展;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阐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答: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教等等。

《学记》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教育文献,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二)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

毫无疑问,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古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柏拉图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甚至提出了胎教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赫尔巴赫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理论中的应用

(三)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教育学分章练习(第二章)

一.选择题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C的)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

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是在(D)时期提出的。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命

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D)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文化C.学校制度D.学校精神文化

4.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B)。

A.经济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水平

5.决定教育受教育权的是(B)。

A.经济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水平

6.决定教育目的的是(B)。

A.经济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水平

7.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A)。

A.生产力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经济

8.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的是(A)。

A.生产力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经济

9.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A)。

A.生产力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经济

二.填空题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

2.(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3.关于教育对生产力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的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论)

4.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

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

5.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6.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7.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8.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10.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有四种基本成分: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三.简答题

1.分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教育传递,保存文化;教育传播,交流文化;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和教育创造,更新文化。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答: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5.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答: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6.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答:

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四、论述题

1.论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答: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要展开)

 

教育学分章练习(第三章)

一.选择题

1.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3.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剧,是(B)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4.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在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C)因素。

A.可能性B.前提C.决定性D.重要因素

5.“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C)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6.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A)

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

7.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D)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8.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  A   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A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B环境的优劣 C遗传的好坏 D学校教育的质量

9.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这表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0.个体的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这表明个体的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1.青少年的身高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在这两个发展期内,审稿的增长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的C。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2.个体身心发展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得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C。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个体在生理发展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省属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C。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制约着个体身心发展和发展的年龄特点的是A。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B环境C社会生活条件D教育

15.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的是A。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B环境C社会生活条件D教育

16.即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的是B。

A小学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义务教育

17.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理论是(B)。

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18.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A)。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实践属性D.现实属性

19.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B)。

A.环境B.教育C.社会D.实践

20.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A)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格塞尔D.洛克

21.“白板说”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其倡导者是(B)。

A.华生B.洛克C.格塞尔D.卢梭

22.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A)。

A.华生B.洛克C.格塞尔D.卢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