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6789空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916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6789空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6789空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6789空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6789空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6789空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6789空白.docx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6789空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6789空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6789空白.docx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6789空白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第六章)

一.选择题

1.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学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工具箱课程

2.主张评价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而非预期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D.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3.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被称为()

A.广义的课程B.狭义的课程C.智育D.教学内容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三者都是

5.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可以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

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和社会中心课程

6.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地方课程

7.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教育与拓展学生文化素质的文化素养课程和艺术团队活动,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环境保护等课程是。

A拓展型课程B基础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地方课程

8.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与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学生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的课程是。

A研究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基础型课程D地方课程

9.编订的宗旨是保证国家确定的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教育的先进水平,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现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以保证教育的质量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研究型课程

10.为了适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需要和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情况自行安排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研究型课程

11.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程设计

1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B.学生C.内容D.课程

13.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

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课程表

14.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地方课程

15.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A.提纲B.课文C.目录D.习题

16.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

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课程D.教育体制

17.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是指()。

A.读、写、画B.读、算、画C.读、写、算D.画、写、算

18.教学计划的中心是()。

A.科目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周编制

19.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20.教学大纲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是()。

A.教学计划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教科书

2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A.朱熹B.孔颖达C.夸美纽斯D.斯宾塞

22.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是指()。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类型D.课本

23.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是熟练地掌握()的内容。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目标

24.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国家课程

25.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划分标准是()。

A.课程的制定者B.课程的任务C.课程的组织方式D.课程的功能

26.管理权属于中央级教育机关的课程是()。

A.学校课程B.地方课程C.国家课程D.基础课程

27.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的课程是()。

A.学校课程B地方课程C.国家课程D.基础课程

28.扼要阐述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是大纲的()

A.本文部分B.说明部分C.其他部分D.目标部分

29.教学大纲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是()。

A.本文部分B.说明部分C.其他部分D.主体部分

30.课程论侧重研究()。

A.教什么B.为谁教C.如何教D.为谁学

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2.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和儿童。

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4.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和成果评价。

5.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和教科书。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7.按照新课改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校领域、科目、()三个层次构成。

8.根据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

9.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以把课程分为。

10.学校课程通常以的形式出现,其开发可以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等。

11.体现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不掉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的是。

12.教学大纲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是。

13.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4.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15.社会时代发展的状况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16.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要符合学生年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7.课程是指课业及其。

1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和。

19.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这种课程是课程。

20.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的课程理论及课程的历史,对课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述课程目标的依据。

2.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3.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4.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四.论述题

1.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P101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第七章上)

一、选择题

1.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和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的是。

A思维力B创造力C观察力D想象力

2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

A教学过程B教学规律C教学原则D教学策略

3.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是。

A教学过程的结构B教学过程的特点C教学过程的原则D教学过程的规律

4.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国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的是。

A知识的巩固B领会知识C知识的运用D知识的检查

5.教师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是。

A知识的巩固B领会知识C知识的运用D知识的检查

6.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7.“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原则的集中体现。

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性

8.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基础是()。

A.心理学统觉论B.伦理学C.整体认识论D.个体认识论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

A.实践活动B.认识活动C.课外活动D.兴趣活动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作好辅导

11.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12.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B.教学活动C.班主任活动D.实践活动

13.试图以心理学“统觉”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14.在我国,教学的基础是()。

A.知识的授受B.技能的训练C.品德的发展D.个性的完善

15.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

A.有个性的B.有特长的C.片面发展的D.全面发展的

16.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17.不断吸收新知识并形成技能的基础是()。

A.知识的领会B.知识的巩固C.知识的运用D.知识的检查

18.传受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

A.课外活动B.班主任活动C.教学活动D.实践活动

19.教学认识的主体是()。

A.教师B.教学内容C.学生D.教材

20.教学认识的客体的基本形式是()。

A.教师B.学生C.教学内容D.课程教材

2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理论知识D.实践知识

2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是()。

A.直接经验B.理论知识C.科学知识D.实践知识

23.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

A.基础地位B.主要地位C.中心地位D.重要地位

24.巩固知识的基础是()知识。

A.感知B.理解C.同化D.顺应

25.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26.《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27.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提出了“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他形容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水破到一个筛子上。

俄国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这些说的都是。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28.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指的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29.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能力的是。

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练习法

30.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的是。

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练习法

3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练习法

32.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A.教学规律B.教学规则C.教学原则D.教学细则

33.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性

34、教师在教学中应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称之为“教学相长”,这个教育思想最早是在我国()著作中提出的。

A.《师说》B.《论语》C.《学记》D.《论衡》

35、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说“复习是学习之母”,这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原则。

A.系统性B.巩固性C.理论联系实际D.因材施教

36、如果在课堂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思维活动,即贯彻了()原则。

A.循序渐进B.启发性C.理论联系实际D.因材施教

37、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分为()

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38.《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与哪一条原则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39.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40.《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41.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

42.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

43.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二、填空题

1.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的统一。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3.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的过程。

4.教学认识的客体是以为基本形式,既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又是他们认识和发展自身的工具,具有。

5.教学过程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6.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7.教学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且呈现的特点。

8.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9.教学是传授知识、促进的最有效形式。

10.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实现的基本途径。

11.个别教学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

12.教学认识的客体以为基本形式,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凝聚的精神客体,具有性。

13.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透、三阶段。

14.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

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的过程。

15.教学以为根本目的,是通过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16.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17.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

18.对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起着主导作用。

19.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的基础上。

20.调动学生学习的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21.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2.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具体表现。

23.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教学必须循序渐进的进行。

24.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原则的要求。

25、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内容,使之获得具体鲜明的表象,为正确而深刻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这是贯彻()原则。

2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27、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28、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的过程。

30、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3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

2、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3、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4、什么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5、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特点?

6、教学过程的结构由哪些环节组成?

7、什么是教学原则?

与教学规律有何区别?

四、论述题

1、我国中学主要运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2.什么是教学方法?

我国中学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3.论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含义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第七章下)

一、选择题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这主要体现了()的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量力性原则

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发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3.《学记》要求“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说明教学要遵循()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4、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明辨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讨论法C.问答法D.练习法

5.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最早采用了()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

6.根据培养目标,规定中小学设置的教学科目以及开设的顺序课时的分配等,这包含在()

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材

7.一般来说,综合课的基本结构是()

A.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B.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C.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D.引发动机、检查复习、巩固知识、布置作业

8.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A.提出教学目标B.选择教学方法C.设计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的内容

9.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

10.新课改中提出的课程“三维标准”是()

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习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

11.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1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D.普遍性、科学性、基础性

13.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又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的是()。

A.上课B.备课C.作业检查与批改D.专研教材

14.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是()。

A.课的类型B.课的结构C.课的进程D.科目类型

15.根据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A.课的结构B.课的类型C.课的进程D.科目类型

16.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是()。

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

17.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

A.巩固新教材B.讲授新教材C.检查复习D.布置课外作业

二、填空题

1.《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原则。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出自()

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

4.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育。

5.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个别差异的弊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些国家出现。

6.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

7.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程类型、教学方法、教具、()、备注。

8.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9.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研究的核心。

目前认为主要有两条途径,即()和问题化策略。

10.课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1.教学过程中的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两个方面。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

1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15.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1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的过程。

17.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18.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

19.备课的内容包括:

专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20.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2.教师怎样备课?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4.教学中怎样有效的促使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转化?

5.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6.课程表的安排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7.简要说明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8、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0.什么是测验的效果、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11.班级授课制有何优缺点?

12.什么是课的类型和结构?

13.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14.什么是教学策略?

有哪些主要类型的教学策略?

15.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五.论述题

1.某中学在学科教学中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学科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学习基础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层次学习。

教师对相同层次的学生集中授课,层次不同授课内容也不同。

请你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分析这种分组教学的优缺点。

 

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第九章)

一.选择题

1.既是德育各种的出发点,又决定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各种的基本过程的是().

A.德育目标B.德育方法C.德育过程D.德育规律

2.实施德育各种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的是()。

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德育过程D.德育规律

3.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的是()。

A.人生观B.价值观C.品德D.社会公德

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

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规程的是()。

A.德育目标B.德育过程C.德育内容D.德育规律

5.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A.学习B.学校C.课外活动D.社会交往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