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高二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999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期末考试.docx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高二期末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期末考试.docx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期末考试

北京市西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将全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i28S32Fe56Br80

1.已知一定条件下断裂或生成某些化学键的能量关系如下表:

断裂或生成的化学键

能量数据

断裂1molH2分子中的化学键

吸收能量436kJ

断裂1molCl2分子中的化学键

吸收能量243kJ

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

释放能量431kJ

 

对于反应:

H2(g)+Cl2(g)=2HCl(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热△H>0

B.生成1molHCl时反应放热431kJ

C.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

D.相同条件下,氢气分子具有的能量高于氯气分子具有的能量

2.将TiO2转化为TiCl4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反应之一。

已知:

TiO2(s)+2Cl2(g)==TiCl4(l)+O2(g)△H=+140.5kJ/mol

C(s,石墨)+1/2O2(g)==CO(g)△H=-110.5kJ/mol

则反应TiO2(s)+2Cl2(g)+2C(s,石墨)==TiCl4(l)+2CO(g)的△H是

A.+80.5kJ/molB.+30.0kJ/molC.-30.0kJ/molD.-80.5kJ/mol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B.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C.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相同

4.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可去除油污

B.NaCl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

C.TiCl4溶于大量水加热制备TiO2

D.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Fe(OH)3胶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B.已知:

C(s,石墨)=C(s,金刚石)△H=+1.5kJ·mol-1,则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C.若①2H2(g)+O2(g)=2H2O(g)△H=-akJ·mol-1,②2H2(g)+O2(g)=2H2O(l)△H=-bkJ·mol-1,则b>a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6.将AgCl分别加入盛有下述物质的烧杯中:

①5mL水;②6mL0.5mol/LNaCl溶液;③50mL0.1mol/L盐酸④10mL0.2mol/LCaCl2溶液;若均有固体剩余,各溶液中c(Ag+)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③②④

7.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生铁比纯铁易生锈B.纯银饰品久置表面变暗

C.黄铜(铜锌合金)制品不易产生铜绿D.与铜管连接的铁管易生锈

8.已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将某温度下饱和澄清石灰水①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恢复到原来温度;②降低温度。

这两种情况下,前后均保持不变的是

A.溶液的质量B.Ca(OH)2的溶解度

C.溶液中Ca2+离子的数目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常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不断降低

B.碱性环境中的甲烷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的pH不变

C.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

c(H+)+c(H2CO3)=c(OH-)+c(CO32-)

D.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42-)=2c(NH4+)

10.在室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1mL1.0×10-5mol/L盐酸稀释到1000mL,得到pH=8的盐酸

B.将1mLpH=3的一元酸溶液稀释到10mL,若溶液的pH<4,则此酸为弱酸

C.用pH=1的盐酸分别中和1mLpH=13NaOH溶液和氨水,NaOH消耗盐酸的体积大

D.pH=2的盐酸与pH=1的硫酸比较,c(Cl—)=c(SO42—)

11.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

①CH3COOH溶液、②NaOH溶液、③CH3COONa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

②>③>①

B.水电离出的c(OH-):

③>①>②

C.②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Na+)+c(H+)=c(OH—)+c(CH3COO—)

D.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CH3COOH)+c(CH3COO—)=0.1mol/L

12.下列叙述合理的是(以下操作均在25℃时进行)

A.pH=1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中c(H+)之比为1:

1

B.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C.0.2mol•L-1盐酸与等体积0.05mol•L-1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pH为1

D.使用广泛pH试纸测量CH3COONa溶液的pH=9.6

13.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浓度、同体积的氨水与硫酸混合反应后,则c(NH4+)+c(H+)=c(SO42-)+c(OH-)

B.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

c(Clˉ)>c(NH4+)>c(H+)=c(OHˉ)

C. 常温下,同浓度的Na2CO3与NaHCO3溶液相比,Na2CO3溶液的pH大

 D.将pH=4的盐酸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14.铅蓄电池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N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PbO2+SO42-+4H++2e-=PbSO4+2H2O

B.放电时,c(H2SO4)不变,两极的质量增加

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

PbSO4+2e-=Pb+SO42-

D.充电时,若N连电源正极,则该极生成PbO2

15.室温下,有2种溶液①0.01molL-1NH3·H2O②0.01molL-1NH4Cl,下列操作可以使2种溶液中c(NH4+)都增大的是

A.加入少量H2O

B.加入少量NaOH固体

C.通入少量HCl气体

D.升高温度

16.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g)+2B(g)xC(g)△H<0,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2

B.反应开始2min内,v(C)=0.1mol·L-1·min-1

C.2min后,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D.当容器内混合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时,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7.已知:

H2(g)+I2(g)2HI(g)ΔH=-14.9kJ/mol。

某温度下在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

起始浓度

c(H2)/mol/L

c(I2)/mol/L

c(HI)/mol/L

0.01

0.01

0

0.02

0.02

0

A.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是甲中的2倍

B.平衡时,甲中混合物的颜色比乙中深

C.平衡时,甲、乙中热量的变化值相等

D.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

18.在一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CO和0.4molH2,发生如下反应:

CO(g)+2H2(g)CH3OH(g)实验测得300℃和500℃下,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

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醇物时间

质的量

温度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300℃

0.080

0.120

0.150

0.168

0.180

0.180

500℃

0.120

0.150

0.156

0.160

0.160

0.160

A.该反应的焓变ΔH>0,升高温度K增大

B.300℃时,0~20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ν(H2)=0.003mol/(L·min)

C.采取加压、增大H2浓度、加入催化剂的措施都能提高CO的转化率

D.500℃下,向该容器中初始加入0.1molCO和0.3molH2,依据现有数据可计算出反

应达平衡后甲醇的浓度

19.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

CH4(g)+2NO2(g)N2(g)+CO2(g)+2H2O(g)ΔH=akJ/mol

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molCH4和1.2molN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温度

时间/min

n/mol

0

10

20

40

50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min内,T1时υ(CH4)比T2时小B.温度:

T1<T2

C.ΔH:

a<0D.平衡常数:

K(T1)<K(T2)

20.已知,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2A(g)B(g)+C(g);ΔH=-48.25kJ·mol-1

反应过程中时间t与A、B浓度有下图所示关系,若测得第15min时c(B)=1.6mol·L-1,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为3.2

B.A的初始物质的量为4mol

C.反应到达平衡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是154.4kJ

D.如使反应最终c(B)/c(A)=3,只能降低反应温度

21.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LX发生反应:

3X(g)Y(g)+Z(g)△H<0,反应到5min时达到平衡,在15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到17min时又建立新平衡,X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5min时,该反应的速率为v(X)=0.12mol/(L·min)

B.5min达到平衡时,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数值为0.625

C.15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D.从初始到17min时,X的转化率为30%

22.常温下,将aL0.1mol·L-1的NaOH溶液与bL0.1mol·L-1的CH3COOH溶液混合,下列有关混合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c(Na+)>c(H+)>c(OH一)

B.a>b时,c(CH3COO一)>c(Na+)>c(OH一)>c(H+)

C.a=b时,c(Na+)>c(CH3COO一)>c(OH一)>c(H+)

D.无论a、b为何关系,均有c(H+)+c(Na+)=c(CH3COO一)+c(OH一)

23.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溶液的

B.“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

(红棕色)(无色)△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

D.向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24.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判断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