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727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docx

《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docx

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

2017年中考数学第六章三角形复习(人教版)

第八讲三角形

(一)

葛余常

81三角形的线段与角

基础盘点

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

2.

(1)从三角形的向它的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注意:

高与垂线不同,高是线段,垂线是直线

(2)连接三角形的与对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与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3.三角形的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

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考点呈现

考点1三角形的高

例1(201•广安)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的高的是(  )

ABD

解析:

根据三角形高的画法知,过点B作A边上的高,垂足为E,其中线段BE是△AB的高,再结合图形进行判断.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评注: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连接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考点2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2(201•青海)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B.6.12D.16

解析:

设第三边的长为x,因为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

所以10﹣4<x<10+4,即6<x<14.故选.

评注:

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关键在于判定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符合即可构成一个三角形,否则就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考点3三角形的外角

例3(201•柳州)图1中∠1的大小等于(  )

 A.40°B.0°.60°D.70°图1

解析: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得∠1=130°﹣60°=70°.故选D.

评注: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理解“与它不相邻的内角”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4三角形的内角和

例4(201•绵阳)如图2,在△AB中,∠B、∠的平分线BE,D相交于点F,∠AB=42°,∠A=60°,则∠BF=(  )

 A.118°B.119°.120°D.121°图2

解析:

因为∠A=60°,所以∠AB+∠AB=120°

因为BE,D是∠B,∠的平分线,所以∠BE=∠AB,∠BD=

所以∠BE+∠BD=(∠AB+∠BA)=60°,所以∠BF=180°﹣60°=120°故选.

评注: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综合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误区点拨

1对三角形的重要线段的认识有误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B三角形的高是一条垂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D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都在三角形内

错解:

A或B或D

剖析:

选A是混淆了一个角的平分线与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本质区别:

角的平分线是射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选B是对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理解有误,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因此三角形的高也是线段;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以及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但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故选D也是错误的只有选项是正确的

2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出错

例2(201•大连)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2,3B,1,,33,4,8D4,,6

错解:

A或B或

剖析:

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所给的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只需求出三角形较小两边的和,如果这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即可保证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选项A中1+2=3,选项B中1+<3;选项中3+4<8,所以A,B,都不能构成三角形,应选D

跟踪训练

1(201•朝阳)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3,若它的第三边长为奇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2(201•西)如图,直线a∥b,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尺AB(∠A=60°)按如图所示放置.若∠1=°,则∠2的度数为(  )

A.10°B.110°.11°D.120° 第1题图

3(201•滨州)在△AB中,∠A∶∠B∶∠=3∶4∶,则∠等于()

A4°  B60°  7°D90°

4(201•河北)如图,AB∥EF,D⊥EF,∠BA=0°,则∠AD=(  )

A.120°B.130°.140°D.10° 第4题图第题图

(201•常德)如图,在△AB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和∠A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      度

82全等三角形

基础盘点

1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相等;

(2)全等三角形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两角和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两边和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斜边和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考点呈现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例1(201•柳州)如图1,△AB≌△DEF,则EF=  .图1

解析:

因为△AB≌△DEF,所以B=EF,则EF=.

评注:

按照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中字母的出现位置确定对应元素,在相应位置上出现的字母所表示的元素必为对应元素这种方法的使用前提是表示全等三角形时,所写的表达式中对应顶点的位置必须写得准确无误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对应边是解题关键.

考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例2(201•贵阳)如图2,点E,F在A上,AD=B,DF=BE,要使△ADF≌△BE,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是(  )

A.∠A=∠B.∠D=∠B.AD∥BD.DF∥BE 图2

解析:

当∠D=∠B时,在△ADF和△BE中因为,所以△ADF≌△BE(SAS)故选B.

评注:

添加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基本方法是先结合图形挖掘隐含条(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去补充适当的条.

考点3角平分线的性质

例3(201•茂名)如图3,是∠AB的平分线,P是上一点,PD⊥A于点D,PD=6,则点P到边B的距离为(  )

 A.6B..4D.3

解析:

过点P作PE⊥B于点E,如图3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PE=PD因为PD=6,所以PE=6,即点P到B的距离是6.故选A.图3

评注:

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判定时,一定要具备两个垂直距离(即点到直线的距离),证明过程中要直接运用这两个定理,而不要去寻找全等三角形.

误区点拨

1混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例1如图4所示,△ABD≌△AE,∠BAD=∠AE,∠D=∠E请写出全等三角形的其他对应元素图4

错解:

对应角∠B和∠AE,对应边

BD和E,AD和AE,AB和A

剖析: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因此,对应边应该是BD与AE,AD与E,AB与A注意,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对应的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由字母顺序去找对应元素就不会出错

2误将“SSA”当成“SAS”证题

例2如图,D是△AB中B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EB=E,∠ABE=∠AE,试说明∠BAE=∠AE.图

错解:

在△AEB和△AE中,

所以△AEB≌△AE.

所以∠BAE=∠AE.

剖析:

本题错在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用了“边边角”

的条判定,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有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正解:

因为BE=E,所以∠EB=∠EB.

又因为∠ABE=∠AE,所以∠AB=∠AB,AB=A.

在△AEB和△AE中,

所以△AEB≌△AE.所以∠BAE=∠AE.

跟踪训练

1(201•海南)如图,下列条中,不能证明△AB≌△DB的是(  )

A.AB=D,A=DBB.AB=D,∠AB=∠DB

.B=,∠A=∠DD.AB=D,∠A=∠D

 第1题图第2题图

2.(201•南昌)如图,P平分∠N,PE⊥于E,PF⊥N于F,A=B,则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3(201•义乌)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D,其中AB=AD,B=D,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

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AD,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SASBASAAASDSSS

第3题图第4题图

4(201•宜昌)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的点P,则点P有(  )

 A.1个B.2个.3个D.4个

83等腰三角形

基础盘点

1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

(1)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

和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是的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它是对称图形,有条对称轴

4

(1)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2)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考点呈现

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边长确定

例1(201•衡阳)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1B.16.17D.16或17

解析:

①6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6,,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可知其能组成三角形,则周长=6+6+=17;

②6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可知其

能组成三角形,则周长=6++=16.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故选D.

评注:

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中没有明确底和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

考点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例2(201•湘西州)如图1,等腰三角形AB中,AB=A,BD平分∠AB,∠A=36°,则∠1的度数为(  )

A.36°B.60°.72°D.108° 图1

解析:

因为∠A=36°,AB=A,所以∠AB=∠=72°,

因为BD平分∠AB,所以∠ABD=36°,所以∠1=∠A+∠ABD=72°,故选:

评注: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3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例3(201•苏州)如图2,在△AB中,AB=A,D为B的中点,∠BAD=3°,则∠的度数为()

A.3°B.4°.°D.60°

 

解析:

AB=A,D为B的中点,所以AD平分∠BA,AD⊥B

所以∠DA=∠BAD=3°,∠AD=90°所以∠=∠AD-∠DA=°故选

此题方法不唯一

评注: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的中线互相重合,称“三线合一”.“三线合一”是说明两角相等、两线段相等及两线垂直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注意它适用的范围和结论成立的条

考点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例4(201•泸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动点在轴上,若以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的个数为

A2B34 D

解析:

如图3,首先根据线段的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求出AB的中垂线与x轴的交点,即可求出点1;然后再求出AB的长为16,以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的交点为点2,3;最后判断出以点B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没有交点,据此判断出点的个数为3个故选B.

评注:

本题是在坐标系中进行图形操作,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分类思想同学们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按AB为底边和腰分类思考,同时不要遗漏图3

误区点拨

1考虑问题不全面

例1(201•宿迁)若等腰三角形中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9B.12.7或9D.9或12

错解:

当腰长为2,底为时,周长为2×2+=9;当腰长为,底为2时,周长为×2+2=12,故选D

剖析:

由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当腰长为2,底为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而边长为的边只可以作腰,不可以作底,因此周长只能为12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考虑求解是正确的,但要注意构成三角形的条

2忽视分类思想的应用

例2(201•西宁)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20°,则顶角的度数是  .

错解:

如图4,由BD⊥A,∠ABD=20°,得到顶角∠BA=70°;剖析:

此题要分情况讨论: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时,同错解;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如图,腰上的高在外部.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顶角是90°+20°=110°故答案为110°或70°

跟踪训练

1(201•陕西)如图,在△AB中,∠A=36°,AB=A,BD是△AB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

 A.2个B.3个.4个D.个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

2(201•遂宁)如图,在△AB中,A=4,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于点N,△BN的周长是7,则B的长为(  )

 A.1B.2.3D.4

3(201•黄石)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中,AB=A,BD⊥A,∠AB=72°,则∠ABD=(  )

 A.36°B.4°.18°D.64°

4(201•通辽)如图,在一张长为7,宽为的矩形纸片上,现要剪下一个腰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要求: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的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则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 

 

参考答案

81三角形的线段与角

18234

70解析:

因为∠B=40°,所以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A+∠AB=180°-40°=140°所以∠DA+∠FA=180°-∠BA+180°-∠BA=360°-140=220°

所以∠EA+∠EA=(∠DA+∠FA)=110°所以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E=70°

82全等三角形

1D233D4

83等腰三角形

1D23B

48或2或2解析:

如图分三种情况:

①中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4×4=8;②中剪下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4×=2;③中剪下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