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题汇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5829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题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案例题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案例题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案例题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案例题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题汇集.docx

《案例题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题汇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题汇集.docx

案例题汇集

热力和燃气管道的案例:

案例一、\某城市热力管道工程项目,是实行总分包的项目,项目经理部为了确保安全目标子的实现,对施工项目安全提出了详细而科学的控制措施。

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策划的结果和安排,对重大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进行了识别,以确保处于受控状态。

项目部还安排专人对分包商施工和服务全过程的安全实施指导、监督、检查和业绩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并与分包商及时沟通。

•【问题】

•1.工程项目安全控制应坚持的方针是什么?

谁是项目安全生产的总负责人?

•2.项目安全控制的三个重点是什么?

•3.实行总分包的项目,安全控制由谁负责?

•4.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包括哪些内容?

•5.分包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1.工程项目安全控制应坚持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总负责人。

•2.项目安全控制的三个重点是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失误。

•3.实行总分包的项目,安全控制由总承包单位负责。

•4.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包括:

审查分包单位的安全施工资格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应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分包单位;在分包合同中应明确分包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对分包单位提出安全要求,并认真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规定冒险蛮干的分包单位,应令其停工整改;承包单位应统计分包单位的伤亡事故,按规定上报,并按分包合同约定协助处理分包单位的伤亡事故。

•5.分包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应包括:

分包单位对本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负责,认真履行分包合同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遵守承包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制度,服从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向承包单位报告伤亡事故并参与调查.处理善后事宜;

案例二某热力管线暗挖隧道,长3.4km,断面有效尺寸为3.2m×2.8m,埋深3.5m。

隧道穿越地层为砂土层和砂砾层,除局部有浅层滞水外,无需降水。

•承包方A公司通过招标将穿越砂砾层段468m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分包给B专业公司。

B公司依据A公司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场后由工长向现场作业人员交待了施工做法后开始施工。

•施工后,B公司在距工作竖井48m施工时,发现开挖面砂砾层间有渗水且土质松散,有塌方隐患。

B公司立即向A公司汇报。

经有关人员研究,决定采用小导管超前加固技术措施。

B公司采用劈裂注浆法,根据以往经验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注浆过程中地面监测发现地表有隆起现象,随后A公司派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B公司研究解决。

•质量监督部门在工程竣工前例行检查时,发现A公司项目部工程资料中初期支护资料不全,部分资料保留在B公司人员手中。

•【问题】

•1.暗挖隧道开挖前的技术交底是否妥当?

如有不妥,写出正确的做法。

•2.B公司采用劈裂注浆法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应采取什么方法?

哪些浆液可供选用?

•3.分析注浆过程中地表隆起的主要原因,给出防止地表隆起的正确做法。

•4.说明A、B公司在工程资料管理方面应改进之处。

答案:

•1.暗挖隧道开挖前的技术交底不妥。

•正确的做法:

技术交底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对分包方全体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2.B公司采用劈裂注浆法不正确。

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

浆液可选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3.注浆过程地表隆起的主要原因是注浆量和注浆压力不合适。

正确做法:

注浆的主要参数不应根据以往经验确定,而应进行试验确定。

•4.A公司应负责汇集施工资料,整理所有的有关施工技术文件,并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B公司应主动移交分包工程的施工资料。

案例三:

某公司中标承建中压A燃气管线工程,管道直径DN30mm,长26km,合同价3600万元。

管道沟槽开挖过程中,遇到地质勘查时未探明的废弃砖沟,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口头同意,施工项目部组织人员、机具及时清除了砖沟,进行换填级配砂石处理,使工程增加了合同外的工作量。

项目部就此向发包方提出计量支付,遭到监理工程师拒绝。

•监理工程师在工程检查中发现:

(1)现场正在焊接作业的两名焊工是公司-临时增援人员,均已在公司总部从事管理岗位半年以上;

(2)管道准备连接施焊的数个坡口处有油渍等杂物。

检查后向项目部发出整改通知。

•【问题】

•1.项目部处理废弃砖沟在程序上是否妥当?

如不妥当,写出正确的程序。

•2.简述监理工程师拒绝此项计量支付的理由。

•3.两名新增焊接人员是否符合上岗条件?

为什么?

•4.管道连接施焊的坡口处应如何处理方能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答案:

•1.项目部处理废弃砖沟在程序上不妥当。

•正确程序:

应由设计人验收地基,并由设计人提出处理意见。

施工项目部应按设计图纸和要求施工。

•2.监理工程师拒绝此项计量支付的理由:

因为监理工程师是按施工合同文件执行计量支付的。

项目部应就此项增加的工作量,事先征得设计变更或洽商和收集充分证据。

•3.两名新增焊接人员不符合上岗条件。

•因为规范规定“凡中断焊接工作六个月以上焊工正式复焊前,应重新参加焊工考试”。

•4.管道连接施焊的坡口处应将坡口及两侧l0mm范围内油、漆、锈、毛刺等污物进行清理,清理合格后应及时施焊。

案例四

•某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随路施工的综合管线有0.4MPa的DN500中压燃气、DNl000给水管并排铺设在道路下,燃气管道与给水管材均为钢管,实施双管合槽施工。

热力隧道工程采用暗挖工艺施工。

承包方A公司将工程的其中一段热力隧道工程分包给B公司,并签订了分包合同。

(1)B公司发现土层松散,有不稳定迹象,但认为根据已有经验和这个土层的段落较短,出于省事省钱的动机,不仅没有进行超前注浆加固等加固措施,反而加大了开挖的循环进尺,试图“速战速决,冲过去”,丝毫未理睬承包方A公司派驻B公司现场监督检查人员的劝阻。

结果发生隧道塌方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

(2)事故调查组在核查B公司施工资格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时发现,B公司根本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

•问题

•1.燃气管与给水管的水平净距以及燃气管顶与路面的距离有何要求?

•2.试述燃气管道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的压力、稳定时间及合格标准。

•3.对发生的安全事故,A公司在哪些方面有责任?

•4.B公司对事故应该怎么负责?

答案:

•1.燃气管与给水管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5m,燃气管顶的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0.9m。

•2.燃气管道强度试验压力为0.6MPa,稳压1h,无漏气为合格。

管道严密性试验压力为0.46MPa,持续时间不小于24h,实际压力降不超过允许值为合格。

•3.A公司没有认真审核B公司施工资质,便与之签了分包合同,这是A公司对这起事故首先应负的安全控制失责的责任;其次,A公司虽然采取了派人进驻B公司施工现场,并对B公司的违规操作提出了劝阻意见和正确做法,但未采取坚决制止的手段,导致事故未能避免,这是A公司安全控制不力的又一方面应负的责任。

应统计分包方伤亡事故。

按规定上报和按分包合同处理分包方的伤亡事故。

•4.B公司不具备安全资质,又不听A公司人员的劝阻,坚持违规操作,造成事故,完全应该负起“分包方对本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负责”以及“分包方未服从承包人的管理”的责任。

案例五

•某城市热力管道工程,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设计网点和城市水准网点按照支线、支干线、主干线的次序进行了施工定线测量后,用皮尺丈量定位固定支架、补偿器、阀门等的位置。

•在热力管道实施焊接前,根据焊接工艺试验结果编写了焊接工艺方案,并按照该工艺方案实施焊接。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纵向焊缝的端部采用定位焊,焊接温度在负10度以下焊接时,先进行预热后焊接,焊接部位的焊渣在焊缝未完全冷却之前经敲打而除去。

在焊接质量检验过程中,发现有不合格的焊接部位,经过三次返修后达到质量标准。

•问题

•1、施工单位在管线工程定位测量时有何不妥之处?

并改正。

•2、焊接工艺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判断该施工单位在焊接过程中和焊接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妥之处?

并改正。

•4、热力管道焊接质量的检验次序是怎样的?

答案:

1.施工单位存管线工程定线测量时的不妥之处:

(1)不妥之处:

按照支线、支干线、主干线的次序进行施工定线测量。

•正确做法:

应按主干线、支干线、支线的次序进行施工定线测量。

(2)不妥之处:

用皮尺丈量定位固定支架、补偿器、阀门等的位置。

•正确做法:

管线中的固定支架、地上建筑、检查室、补偿器、阀门可在管线定位后,用钢尺丈量方法定位。

•2.焊接工艺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母材性能和焊接材料。

(2)焊接方法。

•(3)坡口形式及制作方法。

•(4)焊接结构形式及外形尺寸。

•(5)焊接接头的组对要求及允许偏差。

•(6)焊接电流的选择。

•(7)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

•3.施工单位在焊接过程中和焊接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的不妥之处:

(1)不妥之处:

焊接纵向焊缝的端部采用定位焊。

•正确做法:

在焊接纵向焊缝的端部不得进行定位焊。

(2)不妥之处:

焊接温度在-10℃以下焊接时先进行预热后焊接。

•正确做法:

焊接温度在0℃以下焊接时就应该进行先预热后焊接。

•(3)不妥之处:

焊缝部位的焊渣在焊缝未完全冷却之前经敲打而除去。

•正确做法:

在焊缝未完全冷却之前,不得在焊缝部位进行敲打。

•(4)不妥之处:

不合格的焊接部位经过三次返修后达到质量要求标准。

•正确做法:

不合格的焊接部位,应采取措施进行返修,同一部位焊缝的返修次数不得超过2次。

•4.热力管道焊接质量的检验次序:

(1)对口质量检验。

(2)表面质量检验。

•(3)无损探伤检验。

•(4)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案例六

某热力管道工程,工程总造价5000万元,某施工企业通过招标投标方式获得了该工程的施工任务,该施工企业为了保证预期利润目标的实现,责成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成本制订完善的控制和管理措施和方法。

施工项目经理部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对其进行管理。

•【问题】

•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成本预测的作用是什?

•3.成本管理全过程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4.对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主要是分析什么?

答案:

•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1)成本最优化原则;

(2)全面管理成本原则;

•(3)成本责任制原则;

•(4)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

•(5)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2.成本预测的作用是:

(1)可以使施工项目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业主单位及本企业均能接受的条件下,确定一个成本低,效益高的最佳成本方案;

(2)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和控制;

•(3)可以给施工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3.成本管理全过程最重要的环节是成本控制。

•4.对施工项目或成本分析主要是分析: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他因素对成本变化的影响;

(2)计划成本的合理性;

•(3)成本变动的规律。

案例七:

•某工程公司中标承包一城市道路施工项目,道路总长15km,其中包括一段燃气管线的敷设。

工程建设工期很紧。

为抓紧时间,该公司很快组成项目经理部,项目部进行了临建。

项目部拿到设计院提供的设计施工图决定立即开始施工,监理工程师尚未到场。

开工后项目部组织人员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包括I程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安全措施、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以及辅助配套施工措施几个方面。

编制完成后报上级审批,但上级退回要求补充完善。

•整个项目实施顺利,在竣工验收前有关部门进行施工技术文件预验收时,发现项目部人自正在补填许多施工过程文件,且施工技术文件不完全。

•问题

•1.说明退回该施工组织没计的原因及完善内容。

•2.项目部开工过程主要错误是什么?

•3.燃气管线的施工要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总包方如何确定分包方?

在确定分包方过程中主要考察哪些方面?

•4.现场项日经理部按常规应设立一些什么标牌?

•5.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过程有什么问题?

试写出除施工组织设计和竣工验收文件外的施工技术文件的组成。

(最少列出6点)

答案

•1.退回该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因为该施工组织设计未考虑工程包括一段燃气管线的敷设这一特殊情况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并不完善。

应完善的内容包括:

①施工平面布置图;②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③质量目标没计;④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即结合市政公用工程特点和由施工组织设计安排的、工程需要所应采取的相应方法与技术措施(在此例中表现为包括一段燃气管线的敷设这一特殊情况)。

•2.项目部开工过程主要错误为未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申请报告,并应按监理工程师下达的开工令指定的日期开工。

•3.燃气管线的施工要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总包方应这样确定分包方:

对确须分包的项目,采取由总包方组织进行招标,由监理、设计与总包方共同组成评审小组对分包招标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分包工程的质量。

在确定分包方过程巾主要考察分包方的安全施工资格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4.现场项目经理部,按常规应设立的一些标牌,包括:

①工程概况牌:

工程规模、性质、用途、发包人、设计人、承包人、监理单位的名称和施工起止日期等;②安全纪律牌;③防火须知牌;④安全无重大事故计时牌;⑤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牌;⑥施工总平面图;⑦施工项目经理部组织及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图。

•5.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过程的问题:

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此例中项目部人员在竣工验收前补填许多施工过程文件不合规范。

•除施工组织设计和竣工验收文件外施工技术文件的组成还应有①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技术交底;②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件、设备出厂质量合格证;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③施工检(试)验报告;④施工记录;⑤测量复检及预验记录;⑥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⑦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⑧功能性试验记录;⑨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记录;⑩设计变更通知单、洽商记录。

给水管道

案例

(一)

•【背景资料】

•某大型自来水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依据合同有关条款,对该工程项目编制了施工项目质量计划,并严格按GB/T1900方案标准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该工程在施工验收时,达到了优良工程。

•【问题】

•1.编制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的原则是什么?

•2.施工项目质量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3.项目质量控制应坚持的方针和工作方法是什么?

•4.项目质量控制应满足哪些要求?

•5.项目质量控制的因素包括哪些?

•6.项目质量控制的实施程序是什么?

答案:

1.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原则是:

(1)应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2)质量计划应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且应体现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

•(3)质量计划应成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

•2.施工项目质量计划应包括的内容是:

(1)编制依据;

(2)项目概况;

•(3)质量目标;

•(4)组织机构;

•(5)质量控制及管理组织协调的系统描述;

•(6)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施工过程、服务、检验和试验程序等;

•(7)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及作业指导书;

•(8)与施工阶段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

•(9)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

•3.项目质量控制应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

•4.项目质量控制应满足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发包人的要求。

•5.项目质量控制因素包括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

•6.质量控制应按下列程序实施:

(1)确定项目质量目标;

(2)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3)实施项目质量计划。

案例二:

•某城市给水工程项目,通过招标投标确定了由本市一家具有承担该工程项目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担施工任务。

•施工企业在给水厂站工程施工时制定了以下施工技术要求:

(1)水池底板混凝土应分层分次浇筑完成。

(2)水池底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掺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时,其坍落度不宜小于150mm。

•(3)水池池壁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完成,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不应超过40mm,沿池壁高度均匀摊铺。

•施工企业在开槽埋管施工时提出的部分技术要求如下:

(1)人工开挖基坑时的堆土高度不宜超过2.0m。

(2)管道基础槽深超过2m,基础浇筑时,必须采用串筒或滑槽来倾倒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3)同一沟槽内有双排管道但基础底面的高程不同时,应先回填基础较高的沟槽。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注重给水结构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制定了水下顶管施工方案等施工质量计划。

•问题

•1.逐条判断施工企业在给水厂站工程施工时制定施工技术要求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2.逐条判断施工企业在开槽埋管施工时提出的部分技术要求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3.城市给水管道土方开挖前应该进行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4.城市给水结构通常包括哪些?

•5.水下顶管适用哪些管道的顶管?

•6.水下顶管施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1.施工企业在给水厂站工程施工时制定的施工技术要求的正确与否判定:

(1)不正确。

•正确做法:

水池底板混凝土应连续一次浇筑完成。

(2)不正确。

•正确做法:

采用掺用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浇筑水池底板时,其坍落度不宜大于150mm。

•(3)正确。

•2.施工企业在开槽埋管施工时提出的部分技术要求正确与否的判定:

(1)不正确。

•|正确做法:

人工开挖基坑时的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

(2)正确。

•(3)不正确。

•正确做法:

同一沟槽内有双排或多排管道但基础底面的高程不同时,应先回填基础较低的沟槽,当回填至较高基础地面高程后,再按规定回填。

•3.城市给水管道土方开挖前,应首先查明地下水位、土质及地下现有管道、构筑物等情况,然后制定土方开挖、调运方案及沟槽降水、支撑等安全措施。

•4.城市给水结构通常包括取水构筑物、净水构筑物、泵房和水塔等。

•5.水下顶管适用于取水泵房与取水头部连接的直径大于1000mm钢制进水管道的顶管。

•6.水下顶管施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

(1)顶力计算和水下顶管工具管的选用。

(2)工作井内设备安装要求。

•(3)管壁注浆方案。

•(4)顶进测量及纠偏方案。

•(5)管节焊接方案。

•(6)质量标准。

道路的案例

案例一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其结构为二灰土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工期要求当年5月份完成拆迁,11月底完成施工。

•由于城市道路施工干扰因素多,有较大的技术难度,项目部提前进行了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项目部在城市外设置了拌和站;为避开交通高峰时段,夜间运输,白天施工。

检查发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松散、强度值偏低的质量问题。

•项目部依据冬期施工方案,选择在全天最高温度时段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碾压施工。

经现场试测,试验段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压实度、厚度、平整度均符合设计要求,自检的检验结论为合格。

•为确保按期完工,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进行动态调整;完工后依据进度计划、调整资料对施工进行总结。

•【问题】

•1.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内容?

•2.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结合本工程简述沥青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基本要求。

•4.项目部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自检合格的依据充分吗?

如不充分,还应补充哪些?

•5.项目部在施工进度总结时的资料依据是否全面?

如不全面,请予以补充。

答案

•1.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应包括: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熟悉设计文件、技术交底和测量放样。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夜间运输,白天铺筑,造成水泥稳定碎石粒料堆置时间过长,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水泥强度已经损失。

•3.沥青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基本要求应适当提高出厂温度,但不超过175℃。

运输中应覆盖保温,摊铺时应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和“及时碾压、及时成型”的方针。

•4.项目部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自检合格的依据不充分。

路面检验项目还应包括:

弯沉值、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

•5.项目部在施工进度总结时的资料依据不全面。

施工进度总结的依据资料还应包括:

•施工进度计划执行的实际记录和施工进度计划检查结果。

案例二:

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一城市主干道拓宽改造工程,道路基层结构为150mm石灰土和400mm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150mm沥青混凝土。

总工期为7个月。

•开工前,项目部做好了施工交通准备工作,以减少施工对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并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施工能力编制了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

•方案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为确保质量采取以下措施:

不同粒级的石料、细集料分开堆放;水泥、细集料覆盖防雨。

•质量计划确定沥青混凝土面层为关键工序,制定了面层施工专项方案,安排铺筑面层试验路段,试验包括以下内容:

(1)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的控制及打印装置的可信度;

(2)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射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及松铺系数。

•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施工,施工中发现某段成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部分横向收缩裂缝。

•问题

•1.工程施工前施工交通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2.补充背景中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料出厂质量的措施。

•3.补充面层试验路段的试验内容。

•4.造成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案:

•1.修建临时便线(道);导行临时交通(编制交通疏导方案或交通组织方案);协助交通管理部门管好交通,使施工对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2.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拌和均匀,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3.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施工机械选择),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

•4.可能原因有水泥含量过高(配合比不适当),含水量过高(含水量不符合要求),养护不周(养护天数不足,洒水不足)。

案例三

某城市道路改建工程,地处交通要道,拆迁工作量大。

业主通过招标选择了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和拆迁公司。

在上半年施工进度计划检查中,该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出示了以下资料:

①桩基分包商的桩位图(注有成孔/成桩记录)及施工日志;②项目经理部的例会记录及施工日志;③施工总进度和年度计划图(横道图),图上标注了主要施工过程,开工、完工时间及工作量,计划图制作时间为开工初期;④季、月施工进度计划及实际进度检查结果;⑤月施工进度报告和统计报表,除对进度执行情况简要描述外,对进度偏差及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