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811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悬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悬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悬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悬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悬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悬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docx

《悬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悬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docx

悬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

悬挑结构常规做法如建筑工程中的雨篷、挑檐、外阳台、挑廊等,这种结构是从主体结构悬挑出梁或板,形成悬臂结构,其本质上仍是梁板结构。

悬臂梁悬臂端无支承构件,视野开阔,空间布置灵活。

其缺点是在结构的固定端有较大的倾覆力矩。

设计时除了考虑结构的强度和变形外,还要注意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

1、悬挑结构的简化计算

一般民用建筑轻挑板根部为跨度的1/10,一般经验挑板尺寸不宜超过1.5米,但小编刚刚毕业时见老工程师做过悬挑2米的板,根部200mm厚,裂缝验算通过,至今无安全问题。

悬挑梁的跨高比一般为1/6。

悬挑结构的简化计算简图如下图:

下面列出常规民用荷载下不同挑板长度下的板厚、配筋经验图表

表1

悬挑结构不必过于追求经济,因为其不是几次超静定结构,安全储备应该比常规构件大些,一般需要乘以一个增大系数。

2、悬挑梁板的构造

(1)悬挑板

挑板的厚度确定之后,与其相邻的作为支座的板厚,应尽量与之接近,不宜厚度小很多,否则相邻处要构造加腋以平衡内外负弯矩,同时也避免了挑板支座处梁受扭或者剪力墙面外受的弯矩。

此外挑板的下部虽然正弯矩零,可以按照最小配筋率来配,但对于大挑板下部应该配置足够的受压钢筋,以减少因板徐变而产生的附加的挠度,有专家建议下部钢筋为上部受拉钢筋的1/3~1/2,而且间距150m左右(间距密些为了防止混凝土开裂)。

(2)悬挑梁

朱总认为一般情况下,悬挑梁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可考虑不按照框架梁的要求,当悬臂梁根部梁顶筋比较多时,可适当增加梁底构造钢筋(受压钢筋),以提高梁的承载力并改善挑梁根部的延性;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则认为挑梁下部受压钢筋应配置1/2的上部钢筋面积,以减少因徐变而产生的挑梁的附加弯矩。

图2.1

图2.2

《混凝土规范》第9.2.4条规定悬臂梁的顶部钢筋不应再梁的上表面截断,而应下弯,角筋以外的其他钢筋应在梁底边锚固。

如图2.1,但规范这种做法施工复杂,当悬臂梁顶面钢筋较多时,这种矛盾更为凸现,目前多数施工中都会采用分离式配筋如下图2.2。

一般变截面端跨配筋示意图如下2.3。

图2.3

3、其他特殊悬挑构造

(1)相交悬挑梁

在建筑的角部,经常会出现如图2.4(a)(b)所示相交伸出的梁,两根相互伸出的边梁在角部交叉(假设伸出长度L1小于等于L2在角部交叉)。

角部边梁按刚度大小分担荷载,在楼层角部边梁截面尺寸一般相同。

当两方向伸出长度L1与L2相等时,两根梁的线刚度相等,则两根边梁平分板上传来的荷载,此时为双向悬挑梁关系;当两方向伸出长度L1与L2不等时,则L1方向的梁相当于主(框架)梁,L2方向的梁相当于次(框架)梁,此时为主次梁关系。

当两个方向长度相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长跨的梁仍有悬挑受力的成份,此时需要通过计算复核是否为双向悬挑关系。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有工程师在进行梁配筋时,往往认为此结构均为双向悬挑梁,从而将图2.4中相互伸出梁均按悬挑构件编号,此时的梁在实际受力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若编号为悬挑构件,则在两根梁的相交角点处,两边梁的钢筋均按图2.3中悬挑梁端部进行构造,而此构造上部和下部钢筋均是按弯矩为0的考虑,因而不能承担弯矩。

而实际计算时,在两根梁相交的角部往往存在弯矩和剪力,故此处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在设计相交伸出梁时,将L1方向的梁编号为悬挑梁,L2方向的梁编号为框架梁。

同时,根据结构双向伸出梁的受力特点,当结构为双向悬挑梁时,在配筋时可有意加强L1与L2方向梁的底筋;当结构为主次梁时,在配筋时可有意加强L2方向的梁面筋。

图2.4相交伸出梁

(2)单柱双侧悬挑

在屋顶构架、雨篷等结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如图2.5所示单柱双侧悬挑结构。

此种结构在配置钢筋时应按受力要求,两边分别编号为纯悬挑梁XL,或者绘制专门的配筋详图。

此时每边的悬挑构件纵筋均按照纯悬挑构件要求分别锚入柱子中。

很多工程师在结构设计此类结构过程中,直接将此结构编号成KL(1B),往往造成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梁柱节点部位均按照国标图集16G101-1中的顶层中间节点的面筋及底筋连续通过柱截面,造成不能将悬挑梁的根部弯矩传到柱中的情况,从而影响结构安全。

图2.5单柱双侧悬挑构件

悬挑构件工程施工问题呈现

案例1:

某体育场中斜向悬挑大梁箍筋配置有误,如图3.1

图3.1

原因分析:

由于悬挑大梁是斜向上的,与柱不是正交,因此按照图3.1所示的箍筋配置,则会出现支座附近梁的上下部箍筋间距不均匀,且梁的下部箍筋间距很大,不满足规范要求,或在梁的上部箍筋间距很密甚至是摆放不下,施工困难的情况。

改进措施:

将箍筋垂直地面配置于梁中,此时可保中箍筋间距均匀,满足规范要求;斜度较大时,可保证梁上部箍筋间距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在梁的下部适当增加箍筋,箍筋应当做成封闭箍,箍筋四角应钩住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和腰筋,此箍筋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如下图3.2

图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