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0677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docx

《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docx

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

2021年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六)解析版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5)人们借用《出师表》中的语句,赞叹钟南山院士在严峻的疫情当前,奔赴武汉防疫最前线的英勇精神,说他“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6)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闲适的心情,最有妙处。

(7)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为形象的诗句,那便是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安得广厦千万间

(4)人有悲欢离合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焉”“萋”“鹦鹉洲”“厦”“篱”“悠”“炬”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乌似江南。

”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口。

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乙】让我们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

(1)下列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读xíng。

B.“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应读bó。

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2)根据“国”字的三个解释:

①国家:

②国都,京城:

③地域,请解释一下“泽国”在此处的意思。

(3)画线句子运用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4)请把下面句子压缩为一个单句。

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口。

【答案】

(1)C

(2)泽国:

多水的地域

(3)拟人、对偶。

(4)古都北京有水泊湿地、水井泉池、运河水道和古桥闸口。

【解析】

(1)本题考查字词读音、释义,标点符号的用法。

A.“十里青山行画里”意思是在十里青山中,像在画中行走一样,“行”是“行走”的意思,解释不正确,排除;

B.“水泊湿地”中,“泊”是“湖”的意思,应读pō,读音不正确,排除;

C.“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是陈述句,与前面的描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此处结束,故【甲】处应填的是句号,正确;

D.“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这是一句陈述句,因此句末【乙】处还是使用句号。

选项不正确;

故本题选C。

(2)本题考查字词释义。

水乡泽国:

这是一个并列式词语,意思是大小湖泊、河川、渠道,密如蛛网的地域。

再根据前文“水井泉池、运河水道、古桥闸口”可以判断,这里的“国”的含义不在于国家(仅指北京地区),也不在于强调“首都”,而是指“多水的地域”因此,“国”的义项应为③地域。

泽国:

多水的地域。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答时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春湖落日水拖蓝”赋予“水”以人的动作“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乌似江南”对仗基本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4)此题考查缩句。

缩句是把长句改为短句,但意思不能变。

当遇到结构比较繁杂的句子时,先保留主语、谓语、宾语,把长句的修饰词、限制词等去掉。

示例:

古都北京有水泊湿地、水井泉池、运河水道和古桥闸口。

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组织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

为切实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九

(2)班举行了一次主题为“自主学习线上冲刺”的网络班会。

请你参加。

(13分)

(1)学习委员进行了一次有关线上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部分内容。

请根据下面图表做出调查结果分析。

(70字以内,不得出现数字)(5分)

(2)团委书记王斌同学制作了一份手抄报拍照后上传到讨论群,其中有一篇“瑶海先锋网”上有关瑶海区某校许老师的新闻报道。

可王斌不小心抄错了几个地方,请你帮他修改。

(4分)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一名平凡的共产党员,我总想能多做些什么。

疫情当前,虽不能奔赴一线做最美逆行者,(A)但我愿做一名合格的“防疫领路人”。

”这是许老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的内心独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知阅读的重要性。

她推行了线上“好书推荐”活动,通过网络鼓励同学们朗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

①(A)画线句子标点使用有误,应改为:

②(B)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可改为:

(3)乐乐同学对这次班会参与热情不高,他在同学群里发了一句留言:

“同学们,我们现在哪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还是等开学以后老师当面跟我们讲吧,我们现在抓紧时间玩,线上学习有啥用啊!

”请写一段话反驳乐乐同学的观点,同时表明你对线上学习的看法。

(4分)

【答案】

(1)调查结果:

大多数同学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对老师的教学也表示满意,并感觉线上学习有不小的收获;但还有少数同学表现不太理想。

(5分)

(2)①但我愿做一名合格的‘防疫领路人’(或:

将双引号改为单引号)(2分)

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许老师深知阅读的重要性。

(或“许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知阅读的重要性。

”)(2分)

(3)示例:

乐乐,我们都是九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结合线上老师的讲解是完全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

而且,在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觉得线上学习更能逼着我们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我们要自我加压,努力学习。

(4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统计图表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

观察图表一,会发现完全能和基本能按时上课,完成作业的同学占了84%,由此可得出结论:

大多数同学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观察图表二,会发现对老师的线上教学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了90%,由此得出结论:

学生对老师的线上教学表示满意;观察图表三,会发现线上学习有收获及有些收获的占了82%。

但是观察三张表,会发现对完成作业情况、线上学习收获还是有少数同学表现不太理想。

(2)①当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故“防疫领路人”的双引号应改为单引号;②缺少主语,应在“作为”前加上“许老师”或“深知”前加上“许老师”。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在反驳乐乐同学的观点时,要抓住乐乐同学的“我们现在哪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反驳,同时阐明线上学习的优点。

注意语言表达要得体,不能过于强硬。

二、阅读(55分)

(一)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残匾

赵明宇

①吴家诊所位于元城古槐胡同,是吴家的老宅子,青砖灰瓦,低低矮矮。

到了阴雨天,瓦垄阔长满绿绿的苔藓,墙头上爬着凌霄。

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得格外幽静。

②诊所门楣上一块红色大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

妙手回春。

这块匾,是前任县长刘大琨送的。

那年,刘大琨的爹得了一种怪病,脑袋不停地摇摆,止不住,去市里大医院也没治好,就把吴子皋请去了。

吴子皋亮出一套绝活,点燃酒精灯,取一根银针在酒精灯上烧红,扎病人颈部。

那动作快如闪电,眨眼之间,扎了三针,刘大琨老爹不停摇摆的脑袋终于安静下来。

刘大琨在一旁看呆了,说吴大夫,真是神医。

③吴子皋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称道。

老爷子是血管痉挛所致,以后多按摩颈部,睡觉平躺,脖子下面枕一个装满黄豆的小袋子即可。

④刘大琨身在官场,却喜欢书法,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幅字,让人刻在沉船木上,制成匾额,送给吴子皋。

⑤药香袅袅中,那块匾愈发显得幽古。

⑥吴子皋天赋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时而微闭双日,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

邢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

病人禁不住要问,吴大夫,俺得的啥病?

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声若洪钟地说,我只看症,不看病,你要相信大夫,按时吃我开的药,三五个疗程,自然就会好的。

⑦被家人搀扶着来的病人,吃了药再来,不用家人搀着了,枯黄的脸色变得红润。

再抓几副中药,回家继续熬着喝,吃饭香甜,睡觉踏实,能在大街上转悠了,不由得面带喜色,见人便说,这个吴大夫,真是有两下子。

⑧每天一大早,吴家诊所排满了人,骑车来的,开车来的,蹬三轮来的,等着吴子皋叫号。

⑨吴子皋的儿子原本是学医的,名牌医科大学毕业,在县医院做主治医生。

有了刘大琨这层关系,就是上了仕途,到县卫生局做副局长。

去年,刘大琨荣升副市长,安置吴子皋的儿子到一个重要单位担任局长。

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到楼房去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

吴子皋拒绝了,说你做你的官,住你的豪宅。

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去。

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

⑩人丢了魂儿,可不是小事儿。

儿子只好依他。

⑪吴子皋是个怪人。

病人跟他套近乎,恭维他心地善良,面目慈祥,定然能长寿。

他瞠了病人一眼说,现在,你是我的病人.怎么给我看起病来了?

⑫也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说吴大夫,晚上我在元城酒家订了包厢,你给个面子吧。

他挥挥手,说几包草药不值一顿饭钱。

病人家属心中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戒者一条名烟,他便不客气了,阴着脸,嘴里吐出四个字:

赶快拿走。

⑬那断然拒绝的神色,让病人家属对他敬重有加。

⑭日子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⑮儿子出事了。

一开始,家里人瞒着吴子皋,但是时间一长,吴子皋还是察觉出了端倪。

⑯这天,吴家诊所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的病人在门前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无奈地猜测一番,摇着脑袋走了。

⑰第二天,病人又来。

这事儿对于吴子皋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大家担心吴子皋想不开。

只见诊所大门开着,进了院子,掀开门帘,吴子皋没任何异样,依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留长须,穿唐装,微闭双目,一手持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⑱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发现那块红底金宇的匾,被砍丢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

⑲那被砍过的痕迹,豁豁牙牙的,露着白茬。

⑳病人心里一惊,暗说,这个吴大夫,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有删减)

4.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治病获匾——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廉从医——___________

5.简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6.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的含义?

.

7.你认为吴大夫哪些地方让人“捉摸不透”?

8.简析本文以"残匾"为题的好处。

【答案】

4.

(1)循古诊疗

(2)拒离老宅(3)砍匾行医

5.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古朴幽静的气氛,暗示了吴子皋对传统医学的坚守,也为下吴子皋不愿离开老宅做了铺垫。

6.文中的“老宅子”既是吴家诊所所在地,也是传统医术医德的象征。

离开老宅子就丢了儿,意味着如不能坚守医德,就容易走上邪路。

7.穿着打扮;诊疗方式;接人待物;拒离老宅;砍匾留下“回春”。

8.激发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从“匾”的由来开始,以“残匾”结束,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暗示儿子人生的变故;丰富文章的内涵。

【解析】

【4题详解】

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

首先通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和段落层次,找到关键语句提炼概括,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

文章②--⑤介绍治病获匾的经历;第⑥--⑧段叙述吴子皋把脉治病,结合“时而微闭双日,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

开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概括,吴子皋循古诊疗;第⑨段结合“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到楼房去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

吴子皋拒绝了,说你做你的官,住你的豪宅”,“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可概括为吴子皋拒离老宅;第⑫⑬段,“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他挥挥手,说几包草药不值一顿饭钱。

病人家属心中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戒者一条名烟,他便不客气了,阴着脸,嘴里吐出四个字:

赶快拿走”,由以上句子可概括为:

吴子皋清廉从医;⑮--⑱段,结合“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发现那块红底金宇的匾,被砍丢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可概括为:

儿子出事以后,吴子皋砍匾行医。

综上分析,仿照题干形式,运用四字短语概括即可。

【5题详解】

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天气、背景;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心情、处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或暗示文章中心或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等。

“青砖灰瓦,低低矮矮”,“到了阴雨天,瓦垄阔长满绿绿的苔藓,墙头上爬着凌霄。

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得格外幽静”,这是对老宅的环境描写,也是对吴子皋行医环境的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一种古朴幽静的气氛;为下文写吴子皋拒绝离开老宅做铺垫;暗示了文章主题,暗示了吴子皋对传统医学的坚守。

【6题详解】

本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句子含义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②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③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等。

文章叙述了住在古朴幽静老宅的吴子皋循古诊疗,清廉从医,医术高超,妙手回春,儿子升官后,买了房子让他搬进新楼,开个像模像祥的诊所,他拒绝离开老宅,儿子出事后吴子皋砍匾行医,表现了他对传统医术医德的坚守,对本真的坚守。

根据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结合具体语境:

“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新楼房去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

吴子皋拒绝了,说你做你的官,住你的豪宅。

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去”理解分析,“老宅”既是吴子皋的住所,也是他行医的地点,是对传统医术医德的坚守,离开老宅,意味着如不能坚守医德,就可能走上邪路。

【7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抓住描写人物“捉摸不透”的句子分析概括。

第⑥段“吴子皋天赋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体现了他着装打扮与众不同;“时而微闭双日,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

开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

病人禁不住要问,吴大夫,俺得的啥病?

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声若洪钟地说,我只看症,不看病”,体现了他看病诊疗方式古怪;第⑨段“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去。

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拒绝离开老宅的理由古怪;第⑪段“吴子皋是个怪人。

病人跟他套近乎.恭维他心地善良,面目慈祥,定然能长寿。

他瞠了病人一眼说,现在,你是我的病人.怎么给我看起病来了”,第⑫段“病人家属心中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戒者一条名烟,他便不客气了,阴着脸,嘴里吐出四个字:

赶快拿走”,体现了他接人待物古怪;第⑰段,“这事儿对于吴子皋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大家担心吴子皋想不开”,“吴子皋没任何异样,依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留长须,穿唐装,微闭双目,一手持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第⑱段“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发现那块红底金宇的匾,被砍丢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儿子出事后,大家都在担心他,他却砍匾只剩“回春”继续行医,这个举动很古怪。

综上分析概括即可。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

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首先以“残匾”为题目,新颖,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其次,“残匾”关联文章主要情节,文章第②--④段介绍了红色大匾的来历,第⑱段,儿子出事后,吴子皋将那块红底金宇的匾,被砍丢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由“大匾”的来历开始,到“残匾”结束,使文章结构整齐严谨,同时,“残匾”也暗示着儿子的人生变故,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二)(17分)

(材料一)2019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8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移动支付占比的提升与收钱码的普及密不可分。

”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2018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很大,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9%。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

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

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摘编自XX百科)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三)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即可埋单……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移动支付的发展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

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线上红包替代实体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

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

有专家说:

“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业内人士提示,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

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

(摘编自人民网)

9.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动支付使人们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其运用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来说有两个优势,一是存储信息容量大,二是具有纠错功能。

C.线上抢红包成为春节沟通感情的新方式,这是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年俗。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移动支付的相关信息,同时也提醒人们增强防范意识。

10.作为一则新闻,材料一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4分)

11.根据材料二,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有关信息给“二维码”下定义。

(5分)

二维码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黑白相间的图形。

12.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存在什么隐患?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9.

【答案】A(3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

A项中“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从材料一“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很大,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9%”中的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10.

【答案】通过具体的数据,更加精确直观地说明移动支付具有使用者众多、普及范围广、城镇市场空间大的特点。

(4分)

【解析】此题考查列数据的作用。

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可以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说明移动支付使用者众多,“2018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说明移动支付的使用范围非常广;“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9%”说明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很大。

据此作答即可。

11.

【答案】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组合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5分)

【解析】此题是对下定义的考查,可从材料二提取“它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等内容加工作答。

12.

【答案】积极影响:

①让生活更方便快捷;②构建了新的民俗习惯。

隐患:

个人信息和资金有可能被盗取。

(6分)

【解析】此题要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概括。

由“出门打车……即可埋单”可得出:

移动支付让生活更方便快捷;由“移动支付的发展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可得出:

移动支付构建了新的民俗习惯;由“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可得出移动支付的隐患是个人信息和资金有可能被盗取。

(三)(16分)

北冥有鱼(《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上李邕(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1)北冥有鱼北冥:

_______________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

_______________

(3)时人见我恒殊调恒:

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