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初设深度与格式规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763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初设深度与格式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初设深度与格式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初设深度与格式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初设深度与格式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初设深度与格式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初设深度与格式规定.docx

《民用建筑初设深度与格式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初设深度与格式规定.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用建筑初设深度与格式规定.docx

民用建筑初设深度与格式规定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深度与格式规定

編制说明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的深度和格式,适用于公共建筑、城市规划、医院、酒店、宾馆、学校、体育馆和住宅等各类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编制。

2引用标准

建设[1992]102号文《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3格式的使用

由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情况,各项目差别很大,本格式允许各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增、删格式内容或做必要的调整。

文字部分要少而精。

各专业及专篇的附图,由项目负责人统一编目汇编成若干分册。

当工程项目比较简单、图纸较少时,可直接与说明书合订成一卷本。

各专业除编写的说明书应满足本专业的格式要求的内容外,还应按消防、环境保护、节能、人防各专篇的规定编写有关本专业的说明及附图,提供项目负责人汇总。

说明书首页应附有彩色效果图。

4文件签署

本格式为一卷本,各专业说明书未加封面。

但各专业说明书在提交项目负责人时,应加封面,经审定人,审核人,专业负责人,设计人签署,项目负责人统一归档备查。

5本标准由院总工室负责编制并解释。

于2002年3月首次发布。

6设计人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

7本规定仅限于内部使用。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二设计院

2002年3月

1.总说明…………………………………………………………………3

2.总平面…………………………………………………………………5

3.建筑…………………………………………………………………11

4.结构…………………………………………………………………15

5.给水排水…………………………………………………………………17

6.电气…………………………………………………………………20

7.弱电…………………………………………………………………24

8.暖通…………………………………………………………………26

9.动力…………………………………………………………………29

10.消防…………………………………………………………………29

11.环境保护…………………………………………………………………33

12.节能…………………………………………………………………34

13.人防…………………………………………………………………34

14.概算…………………………………………………………………37

 

附件:

1.投资计划的通知,平顶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7.14

2.市政府第111次常务会议纪要,平顶山市人民政府,2003.10.16

3.关于研究解决卫生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平顶山市人民政府,2004.7.8

4.规划意见,平顶山市西部新城区管理委员会,2004.7.14

5.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平顶山市西部新城区管理委员会,2004.9.17

6.环保局意见,平顶山市环保局,2004.9.21

附表:

建筑构造及装修表等

附图:

根据项目图纸多少汇编成若干分册,每册要加封面、目录。

1总说明

1.1.设计依据

1.1.1《平顶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平计社会【2003】51号,关于下达平顶山市2003年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及省财政资金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3】25号,市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纪要。

(2003年10月16日)

1.1.3《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03】10号,关于研究解决卫生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2004年7月8日)

1.1.4关于平顶山市疾控中心办公楼用地的规划意见,平顶山市西部新城区管理委员会规划部下发。

(2004年7月14日)

1.1.5疾控中心用地红线图,平顶山市西部新城区管理委员会规划部下发。

(2004年7月14日)

1.1.1.1.1.6疾控中心用地规划意见书,平顶山市西部新城区管理委员会规划部下发。

(2004年7月14日)。

1.1.2.有关征地、给排水、供热、燃料等协议文件。

1.1.3.设计合同、设计委托书。

1.1.4.自然气象和地质条件。

扼要列出设计所需气象和水文地质有关数据。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定。

1.2设计范围

简述本工程项目的设计范围。

如与其他单位合作设计,需说明与合作设计单位的设计分工。

1.3建设规模

1.3.1工程地理位置建设规模及组成;

1.3.2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工程)的情况。

1.4主要设计原则及特殊的建筑要求

a)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情况;

b)环境保护(视工程情况可单列专篇)、节约能源及抗震烈度、设防等要求;

c)消防专篇;

d)人防专编;

e)其它特殊的建筑要求。

1.5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5-1。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

表1.5-1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主要数据

1

用地面积

m2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3

绿化面积

m2

4

道路、广场及停车场面积

m2

(小区规划)

5

总建筑面积

m2

6

建筑规模(医院、体育场馆、影剧院、学校、食堂、旅馆)

床(座、间)

7

最大日用水量

t/d

8

用电设备安装总容量

kw

9

总概算

万元

10

建筑物三材用量

钢材

水泥

木材

二、指标

1

复盖率

2

绿化率

3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4

机动车停车位

5

自行车停车位

6

建筑总高度

7

建筑层数

 

1.6存在问题及建议

扼要说明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其内容可包括:

a)有关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和水、电、气、燃料等能源供应的协作问题;

b)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

c)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

d)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2总平面

2.1建设场地概况

2.1.1场地位置

说明建设场地所在的市、县、区、乡镇名称,地理位置,四邻单位,环境状况。

用地面积。

场地距市中心及交通枢纽的距离,对外交通联系情况。

周围公共服务设施位置(离本工程距离)及其规模情况。

2.1.2场地情况

概述建设场地现状性质(如农田、菜地、房基地等情况),地形、地貌,最低最高标高及起伏坡度情况。

有洪水威胁者都应说明最高洪水位及其洪水出现的频率。

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包括大树、古迹等)、拆除情况。

穿越场地的原有地上、地下管线的保留、拆迁情况。

2.1.3场地自然条件

说明土壤冻结深度、地下水位、不良性质情况,气象条件(如风向特点、全年及夏季盛行风向等情况)。

2.1.4建筑坐标及高程系统

说明本工程采用的平面坐标及其与城市或测量坐标的换算关系。

说明所采用的高程系统。

2.2总平面布置(内容简单的项目,可不分段编写)

2.2.1总平面布置原则

说明城市规划总体布局对本工程的规划设计要点如对建筑高度、建筑系数、容积率、绿化系数、建筑后退和与周围邻近重要建筑的间距等要求,说明本工程的功能分区、交通安全、方便生活、绿化美化环境、节约用地、远近期结合和考虑发展用地等原则。

2.2.2建、构筑物布置

说明建、构筑物组成组合情况,结合地形、地质、朝向、风向、防火、卫生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街景空间组织及其周围环境的协调,因地制宜地成组团布置情况。

2.2.3公用设施布置

说明本工程项目的公用设施组成,如锅炉房、热交换站、煤气调压站、变电所、电话支局、水泵房(含雨、污水泵房)等及其具体位置布置情况。

2.3交通组织及道路布置(是否单列,视具体工程而定)

2.3.1交通组织

阐明车位(包括小汽车、自行车、货车)的计算及其停放的安排(如地下、地上各停放数量),阐明车流(含小汽车、自行车、货车及垃圾车、消防车)、人流(含残疾人员)的线路组织及其出入口(含工程对外的总出入口和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以及和外部衔接位置的安排。

2.3.2道路布置

说明根据对车流、人流密度的分析,布置不同路面宽度的道路系统,并分别说明主次干道、宅前支路、步行道等的型式、路面结构、宽度、最大纵坡、横坡、转弯半径及其布置情况,如果有在道路交叉处设置安全设备者亦应说明。

说明道路、广场、停车场、步行道等铺砌总面积。

2.4竖向设计

说明确定竖向设计的原则依据,如市政部门给定的用地周边或四角的限定设计标高,与本工程衔接的市政道路和各种管线的标高,相邻建筑场地的标高,市政有关部门对本工程的建筑限定高度以及地形、排水(含洪水)条件等情况。

说明采取的竖向布置的方式(平坡式、台阶式)。

说明主要建筑物室内标高的确定情况。

说明地面雨水的排除方式(明沟或暗管系统)。

2.5环境布置

说明建筑物室内外空间的组织与周围环境关系,以及绿化、小品设计(包括庭院、道路、对景、借景及小游园等)及其各部分的布置,环境美化的重点部位和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如防尘、防噪声、遮阳)。

说明根据功能要求,在不影响交通和管线布置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选用的绿化植物品种情况以及总的绿化面积、绿化系数。

2.6管线综合

说明本工程所需设置的管线种类名称、敷设方式及其与外部市政相应管线的衔接方位,说明各种管线综合布置的特点及其遵循的要点。

2.7总平面主要数据

2.7.1民用建筑总平面主要数据的格式详见表2.7-1。

2.7.2居住小区(或工矿生活区)总平面主要数据表的格式详见表2.7-2。

2.8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平面主要数据表

表2.7-1

项目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用地面积

m2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3

露天堆场面积

m2

如煤、渣堆场

4

道路及广场面积

m2

含人行道、停车场

5

绿化面积

m2

6

总建筑面积

m2

7

覆盖率

%

8

容积率

%

9

绿化率

%

注:

表列项目随工程内容增减;体育用地指田径、球类、器械等用地。

1区域位置图(视工程情况可与总平面布置图合并)

注:

区域位置图应有:

1)地形地物地貌。

2)城市坐标网、坐标值。

3)建设用地范围的城市坐标或注尺寸。

4)建设用地附近原有或规划的交通线路及其公用设施(如车站、机场、大型

桥梁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名称。

5)水、电、气、热力和通讯等公共管道与市政相应管道衔接点方位。

6)指北针、风向频率玫瑰图(全年、夏季)。

 

总平面主要数据表

表2.7-2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hm2

其中:

居住建筑用地

hm2

公共建筑用地

hm2

道路广场用地

hm2

集中绿化用地

hm2

2

总建筑面积

m2

其中:

居住建筑面积

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