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写作习题整理.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540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doc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剧本写作习题整理.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剧本写作习题整理.doc

《剧本写作》

一、填空

1、电影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

2、苏联的杜甫仁说:

“艺术电影是以文学,即电影剧作为基础的,因此,影片的高质量首先要以具有创作上真正的优秀剧本为前提。

”他又把影片的作者称为“在纸上设计影片的总设计师”

3、影视剧本叫“一剧之本”。

4、西班牙的奈·阿尔芒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引起国际电影界的密切注意。

5、中国第五代导演:

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张军钊,对应的作品:

《秋菊打官司》;《黄土地》、《霸王别姬》;《盗马贼》、《猎场札撒》、《大太监李莲英》;《一个和八个》。

6、匈牙利贝拉.巴拉兹著作—《电影美学》一书中专门以“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为题论述道:

“光靠声音不能造成空间感的。

7、意大利影片《木屐树》(又译《木鞋树》)获得第3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78年)金棕榈奖。

8、电影诞生于1895年,直到1927年电影才开口说话。

9、1927年10月23日美国出产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拍摄于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

10、1930年卓别林拍摄的《城市之光》中只有音乐(没有对白和音响),1935年拍摄的《摩登时代》中有了音乐和音响,但人物仍然拒不开口说话,一直到1940年,他才拍摄出有对白的影片《大独裁者》。

11、电影中对应的音乐:

《魂断蓝桥》中的主题音乐《一路平安》、《人证》中的主题音乐《草帽歌》。

12、电影从1895年开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就电影美学学派而言,总共只有两派,这就是蒙太奇美学学派和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长镜头美学学派。

13、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是长镜头电影理论的奠基人,他于1953年和1957年在《电影手册》上发表了两篇有关长镜头电影理论的文章。

14、普多夫金说:

“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

15、美国电影理论家悉德·菲尔德认为:

“我们谈论电影剧本的主题时,我们实际谈论的是电影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

16、悉德·菲尔德著作《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17、电影的主题要求单纯、明确。

18、法国导演让·雷诺阿拍摄的《大幻灭》主题——和平主义。

19、美国电影《巴顿》主题——尚武精神或英雄主义。

20、美国电影《邦妮和克莱德》主题——反派精神。

21、人物是影视剧作的核心。

22、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但他又说:

“艺术是创造性的工作。

”可见,创造人物,实际上指的是“创造人物性格”。

23、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

“刻画‘性格’,应如安排情节那样,求其合乎必然律或可然律:

某种性格的人物说某一句话,做某一桩事,须合乎必然律或可然律;一桩事件随另一桩而发生,须合乎必然律或可然律”。

24、《城南旧事》中小英子看着骆驼嚼草,自己的上下腭也不由自主地动起来的动作,表现了她的天真和稚气。

25、《红衣少女》中安然那双纯净坦荡的眼睛,表现了这位少女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视。

26、法国戏剧作家乔治·普罗第所归纳的著名的“三十六种模式”。

27、剖析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影片例子:

中国影片《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天云山传奇》;西方电影《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野草莓》、《八部半》等。

28、《泰坦尼克号》中8个把故事推向前进的情节点。

29、19世纪末,易卜生首创了一种舞台剧,它形成了嗣后75年后起剧作家们的主要模式。

30、“生活流”电影主张“让生活本身说话”,按照“生活本身的自然流动”,对生活作一种“纯”客观的记录。

31、“意识流”电影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心灵的非理性的下意识去表现世界,这就必然使下意识成为影片情节的基础。

32、1981年获得法国电影艺术最高凯撒奖,由特吕弗拍摄的《最后一班地铁》便是一部被西方电影理论认为“恢复了传统的叙述方式”的影片。

33、影视剧作结构的表现技巧:

对比、平行、象征、动作的交叉发展、重复、视点。

34、在现代电影中,主观视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影片中,特别是在意识流影片或中国的心理影片中。

如法国影片《广岛之恋》便是以法国女演员的视点来结构全片的,而在中国影片《天云山传奇》中,则主要通过女主人公宋薇的视点展开剧情的。

35、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是拒绝使用电影声音最激烈和最严厉的一个。

36、戏剧性观念形成的风格样式,四种风格样式对应哪几部电影:

《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红衣主教》、《鳄鱼邓迪》、《坠入情网》、《致命的诱惑》、《漂亮的女人》。

37、影片《魂断蓝桥》拍摄于1940年,据有关资料记载,作者雷缪是在影片中运用“回忆形式”最先的设计者,而影片《魂断蓝桥》又是美国影片中运用“回忆形式”较早的一部。

38、影片《魂断蓝桥》所以要在安排情节时,用罗依回忆的形式。

39、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中说:

“一个新手就会把惊心动魄的雷电,一撒手,全部朝人们心里仍去,结果毫无收获,而艺术家则是不段放出小型的霹雳,一步一步向目的走去,正好这样完全穿透别人的灵魂,只有逐渐推进、层次加深,才能感动被人的灵魂”。

40、一般的电影史均以阿瑟·佩恩拍摄的《邦妮和布莱德》(1967年)为新与旧的分界线。

4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及影片有柴戈蒂尼编剧、德·西卡导演的《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导演的《罗马11时》,罗西里尼导演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意志零年》等。

42、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是一部“以完整影片体现纪实风格”的影片。

43、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理论奠基人、著名新现实主义电影编剧柴戈蒂尼(《偷自行车的人》、《温别而托·D》、《米兰的奇迹》等)。

44、散文式风格样式影片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强调纪实性,要求纪实主义地表现现实生活;第二个特征是它不仅强调生活的纪实性,而且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偏重于抒写真情实感;第三个特征是“接一轮之,一索引千钧”,虽着笔于细小微末之处,却又处处与整体相联系,起着“以一当十”的作用;第四个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45、在《基督山恩仇记》一书中,基督山伯爵曾批评过一个青年人画的一幅画,他说:

“照搬生活,是背叛生活”。

46、《广岛之恋》是由法国著名导演阿仑·雷乃执导于1959年,是一部黑白影片。

47、从《广岛之恋》这部影片可以看出:

第一整部影片是依据法国女演员的意识活动结构起来的;第二影片包含了两个时空;第三影片采用这种叙事方式的目的,在于剖析法国女演员的内心世界。

48、1914年——《黒籍冤魂》

49、西方第一部改编影片1902年,这就是法国的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勒和H.G.威尔斯同名小说《月球旅行记》改编。

50、1981年,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天云山传奇》,根据鲁彦周同名小说改编。

1982年,第二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根据鲁彦周同名小说改编。

1983年,第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人到中年》,根据谌容同名小说改编;《骆驼祥子》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

1984年,第四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乡音》,由王一民编剧,不是改编作品。

1985年,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红衣少女》,根据铁凝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

1986年,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野山》,根据贾平凹的小说《鸡窝洼的人家》改编。

1987年,第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芙蓉镇》,根据古华同名小说改编。

1988年,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老井》,根据郑义同名小说改编。

1989年,第九届空缺。

1990年,第十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开国大典》,不是改编作品。

1991年,第十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焦裕禄》,不是改编作品。

1992年,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大决战》,不是改编作品。

1993年,第十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秋菊打官司》,

1994年,第十四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凤凰琴》,根据刘醒龙的同名小说改编。

1995年,第十五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被告山杠爷》,根据李一清的同名小说改编。

1996年,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红樱桃》,不是改编作品。

1997年,第十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鸦片战争》,不是改编作品。

1998年,第十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安居》,不是改编作品。

1999年,第十九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那山,那人,那狗》,根据彭见明的同名小说改编。

51、《城南旧事》获得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

52、《广岛之恋》的编剧玛格丽特·杜拉和影片《去年在巴里昂巴德》的编剧阿仑·罗布—格里叶。

阿仑·罗布—格里叶曾于1984年6月应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的邀请来我国访问。

53、我国电影三种改编方式及对应的影片:

第一,忠实于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创造,对应影片:

《祝福》、《骆驼祥子》、《城南旧事》;第二,忠实原著文字语言的改编(也被成为“描红式”的改编),对应影片:

《乡村牧师的日记》、《老人与海》;第三,最不忠实于原著的改编,对应影片:

《名字:

卡门》。

二、选择

1、连续式蒙太奇:

这是电影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蒙太奇手法,因此是影片的主要叙述方式,它按照电影故事的结构、情节线索的发展,条理分明、层次井然地表现下去,造成叙事上的连贯性。

(选择)

2、平行式蒙太奇:

平行式蒙太奇和连续式蒙太奇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单线索的,而前者是多线索的。

3、交叉式蒙太奇:

如果让具有同时性的两个以上的平行动作或场面交替出现,这就是交叉式蒙太奇。

4、积累式蒙太奇:

把一连串性质相近、说明同一内容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造成视觉形象的积累效果,叫做积累式蒙太奇。

5、复现式蒙太奇:

影片的前面已经出现过的画面,包括人物的动作或对话,场面、道具、音乐等等,后面重复出现,产生出前呼后应的艺术效果,叫复现式蒙太奇。

6、颠倒式蒙太奇:

把剧情从现在转到过去,又从过去转回到现在,造成倒叙或插叙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颠倒式蒙太奇。

7、对比蒙太奇:

把不同内涵,不同画面形象的镜头组接起来,造成强烈的对比关系,这就是对比式蒙太奇。

8、隐喻蒙太奇:

它和对比蒙太奇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蒙太奇是将两个截然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对比,

而隐喻蒙太奇则是将外表相同、实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加以并列,以此喻彼,顾又称“类比蒙太奇”。

9、象征蒙太奇:

用某一具体事物去和另一事物并列,用以表现出这一事物的某种意义,叫象征蒙太奇。

10、抒情蒙太奇:

电影属于叙事艺术,但好的电影往往又具有诗情。

抒情蒙太奇就是创造影片诗意的一种手法。

三、名词解释

1、会话电影:

电影一旦能发声,便导致了影片创作者过于依赖声音的倾向。

如大量使用“对话”,故而早期的有声片又被称为“会话电影”。

2、声画合一:

是指画面中的形象和它所发出来的声音同时出现,又同是消失,两者相互吻合。

所以又可以叫做“声画同步”。

3、声画分立:

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离异;或者说,观众听到的声音和观众所看到的画面不一致,所以叫“声画分立”。

4、声画对位:

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它们各自以其内在节奏独立发展,分头并进,最终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说明着同一含义。

这种声画结构的形式,就叫做“声画对位”。

5、蒙太奇:

(MONTAGE)这个词的原意是安装、组合、构成,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借用到电影中,指镜头和镜头的组接。

6、强迫性的艺术:

通过各种镜头的运用,去突出电影所要表现的内容,并引导观众去欣赏和注意这些内容的。

7、叙事性的蒙太奇:

是用来讲清楚故事,交代清楚情节的。

可以分为连续式、平行式、交叉式、积累式、复现式、和颠倒式等基本形式。

8、表现性的蒙太奇:

是指用来加强情绪感染力的。

可分为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象征蒙太奇、抒情蒙太奇等。

9、长镜头:

就是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的连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