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范使用汉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856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规范使用汉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规范使用汉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规范使用汉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规范使用汉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规范使用汉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规范使用汉字.docx

《浅谈规范使用汉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规范使用汉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规范使用汉字.docx

浅谈规范使用汉字

浅谈规范使用汉字

 内容摘要

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

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准确的传递和理解信息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交际范围和交际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我国汉语言文字使用的现状出发,分析研究了我国目前汉语言文字存在不规范的原因及我国需要亟待规范汉语

言文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汉字是用要规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试想,汉字写不规范,甚至写错了,能不影响交际吗?

如果只是个别字词写错,读者还能从上下文中弄清楚,要是接连出现不规范的汉字呢,恐怕就很难读下去了。

错在关键处,即使是个别字词也会出现问题。

曾经有一家银行往河南泌阳某单位汇款,由于书写错误,把“河南泌阳”写成了“河南沁阳”,结果汇款投错了地方,要办的事也耽误了。

可见,汉字书写错讹,必将影响语言的交际功能,严重了还会个社会造成混乱。

在一个越来越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这种现象是不应该出现的。

因此,我们必须切实重视汉字的规范化问题,把汉字写得正确、规范。

关键词:

规范使用汉字、汉语言文字、字形规范化、避免错字、别字、社会用字的管理

 

浅谈规范使用汉字

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以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为起点的,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在科技、军事、文化、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创造了很多震惊世界的“神话”,这些文明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流传到世界各地靠的就是语言文字。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正在向着世界性的强国而迈进,中国要把更多的中国文明传播到世界去,要打出中国的形象靠的也是汉语言文字。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语言之一,更是联合国规定使用的国际语言。

因此,学好用好汉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好汉语的关键又

在于把汉字写得正确、规范。

  一、字形要规范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就提出要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20世纪80年代,又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从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到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普及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为汉语言文化的规范使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是,目前对于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却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现象。

对于字形的规范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写繁体字。

繁体字相对于简化字而言,就是指《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了的字。

简化字是规范的正字。

一般场合下,我们要写《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不要写繁体字。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受港台和海外的影响而热衷于写繁体字,这是与国家的语言政策和法规相悖的。

1992年10月23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请示》中指出:

“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要严格限制其使用范围,只能用于古籍整理出版、文物古迹、书法艺术方面。

书法可以作为艺术书写各种字体,但也应提倡写规范字。

其他方面确需使用繁体字的,须按隶属关系报中央有关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国家语委备案。

我认为之所以要限制繁体字的使用情况是因为繁体字和简化字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特别是有不少一简对多繁的字。

例如不少地方的大街上常有“XX發廊”的招牌,其中“發”就写错了简化字发对应的繁体字其实有两个:

“發”和“髪”。

而前字是“发射、出发、发财”的意思,后字才是“头发”的意思,此类事例还有很多,如果不了解这些,就很容易出问题,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最好是不写繁体字,使用正确、规范的字形。

(2)不写异体字和旧字形

这里的异体字是指《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被淘汰的字,表中保留的字可称为正体,正体才是规范的字。

自该表1956年正式实施后,成效非常明显,人们基本上不再使用异体字,所以在异体字的问题上不像繁体字那么严重。

跟异体字有关联的还有异形词。

异形词是指用不同的汉字书写同一个词。

如:

“笔画——笔划”、“按语——案语”。

“画”和“划”、“按”和“案”从单个字的角度来看不构成异体但组成词后就成了异体(异体词),这在性质上跟异体字是相类似的,都是与语言中的负担,也应该整理,保留一个写法。

2001年12月19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包括普通话书面语中的异形词382组,其中338组给出了推荐使用词形,44组规定了规范词形。

例如“笔画”、“按语”为规范词形,“笔划”、“案语”为不规范词形。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此表规定,使用规范的词形。

这样不仅可以规范我们的字形、词形而且还可以减轻我们的识记负担。

除了《整理表》中的异形词,应该还有很多没有很多没有涉及到,那就需要我们后人继续为汉字的规范付出努力。

为了汉字的规范书写我们每个人都还应该积极使用新字形,不写旧字形,防止旧字形的回潮。

(3)不乱造简化字

在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为了追求书写的快捷,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呈现出简化的发展趋势与过程。

简化字运动的形成也是历史的必然,国家大规模地搞简化字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其成绩是主要的、值得肯定的。

但不可否认,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也过分的夸大了简化字的某些好处,以至于一些人走进了乱造、滥造简化字的误区,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二简字”发布,“二简字”简化得太厉害,难以辨认,当现在的人们阅读回二简试行时期的报刊资料,往往亦满脑疑惑。

汉字的存在也有自身的特点,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以特有的形体记录汉语声音和意义。

因此有关部门强调,“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是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在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废止(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中还指出:

“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应逐步消除社会用字的混乱不正常现象。

”如果这种现象不去及时制止将会对学习汉字的国人及外国人都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如:

废止后的“二简字”有时会出现在非公开的需要快速书写的文本如笔记、病历等,在公共场所也影响着现在的社会生活,市场、商场甚至路牌等重要场所都有出现二简字。

比如:

市场中“鸡蛋”经常被写作“鸡旦”,公共场所“停车”被写作“仃车”“人们”写成“人イ”。

安”写作“あ”“迁徙”写作“辷る”。

虽然这些简化字在书写上简便了,可是却出现了很多错字、别字以及没有办法被别人理解的字。

以为笔画越少越好,违反汉字的结构规律,忽视汉字的社会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字形的规范中我们应拒绝乱造简化字。

(4)不写错别字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

错字是指写的不成字的字形。

指随意增减汉字笔画,写错笔形或偏旁部件,弄错字形结构,从而造成错字。

例如:

把“步”下边多写一点,“浇”上多写一点,“体”少写一横等等。

乱造简化字、别字其实也是写错字,都是一种不合规范的字。

错别字一般在小学阶段出现的最多。

因为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笼统,感知字形的能力很低,识字时只能记住字的粗略轮廓,因此常常对相似或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甚至张冠李戴。

比如,他们往往会将“士兵”的“士”写成“土”,将“自己”的“己”写成“已”,将“到处”的“处”写成“外”,等等。

从客观原因上看,有汉字笔画多,部件多,结构繁,字的音形义关系复杂,记忆不准等原因造成。

错别字的存在,妨碍人们准确的表达思想,影响社会交际。

特别是别字容易使人们误解,轻则成为笑话,重则造成麻烦或损失。

因为汉字是以形来区别字义的,字形写错,意义就全变了。

那我们该如何避免写错别字呢?

  二如何避免写错字

写错字往往是由于汉字笔画多变、部件繁多、结构复杂而造成的,所以避免写错字,规范使用汉字,我们应注意这些方面。

(1)辨清笔画

笔画是汉字的书写单位,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

笔画又分基本笔画和派生笔画。

汉字字形就是有这些不同笔画构成的。

每个汉字的笔画都是一定的,不可随意增减笔画,也不能改变笔画,否则就成了错字。

例如“庄”“庆”少写一点,“具”“看”多写一横,就会成为错字。

每个汉字有哪些笔画构成也需要注意,不能把横写成撇,把横折写成横折钩,把竖钩写成竖提。

也不能把两笔写成一笔或一笔写成两笔。

例如“丰”的第一笔是横不是撇,“手”的第一笔是撇不是横;“于”的第三笔是竖钩不是竖提也不是竖,写成竖提是错字,写成竖就成了“干”,等等。

再例如,“了”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竖钩,不能写成一笔,“了”是由两笔写成;“弓”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不能写成两笔,“弓”是3画,等等。

可见,每个汉字由多少笔画,有哪些笔画构成,书写规范如何,这是写汉字时都要注意的,否则就会写错字。

(2)辨清部件

部件是汉字构形的基本单位。

汉字数量虽多,但构成汉字的部件不多,数量掌握这些部件,对避免写错字大有帮助。

有些部件形体相似,很容易混淆。

所以,应结合部件的意义辨清形似部件,再与所构字的字义或字音联系起来看,应该是哪一个部件,这样才能避免写错字。

例如,“礻”和“衤”是一组形似部件,前者是“示”的变形,与“祭祀、神灵”有关,所以表示这种意义的“神、祝、福、社、祠”等都是“礻”旁;而“衤”旁是“衣”的变形,与“衣被”有关的“袄、裤、袖、褥、褂、被”等。

“厂”和“广”也是一组形似部件,前者是“崖”的古字形,从“厂”的字都跟崖、石有关,如:

“岸、崖、厝”等。

后者的本意是房屋之形,所以与房屋有关的字往往都从广,如:

“库、府、庐、廊”等字。

利用形旁分析法抓住形旁和字义的对应关系分析形旁,在教学中就会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用这个形旁而不用别的形旁的一种识字教学法。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准确率会更高,也就会更规范的使用汉字了。

(3)注意结构

部件和部件的组合,有一定的结构模式,一般有左右、上下、内外三种主要的结构,每种主要结构又包括几种不同的结构。

部件组成汉字,位置一般是固定的,如果部件的结构位置变了,就可能会变成一个新的字,如“杏——呆”、“旭——旮”;也可能就成了错字,如“落”的三点水在草字头的外面,变成左右结构;“梁”和“蓬”都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等等。

(4)注意前后字偏旁的影响

汉语的词多是两个字的,特别是语素义相近的并列词语,前后字的偏旁容易互相影响,结果写错了。

如“辉煌”的“煌”字易写成“光”字旁;“锻炼”的“锻”写成“火”字旁;“模糊”的“模”也容易被写成“米”字旁,等等。

此外,也不能乱写简化字。

乱造简化字其实也是写错字。

这个问题前文已有论述,此处略。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但形、音、义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从理论上来说,一形一音一义最好,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汉语的音节有限,而意义无限,于是就有很多同音现象,这就是同音字,再加上汉字数量多会有很多相近的字,这些又都为别字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3、如何避免写别字

辨清同音或近音字,辨清形近或音形皆近字,是防止写别字的有效方法。

1、辨清同音或近音字。

因为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把字写错,即该用甲字而写成了乙字,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要防止这种同音别字,就要注意汉字形义之间的关系。

如:

燥——躁,前者是缺少水分的意思,因此从“火”,是“干燥、枯燥、燥热”的燥。

后者这是“着急、不冷静”的意思,一着急就坐不住,走来走去,故从“足”,“烦躁、急躁、暴躁”的“躁”。

2、辨清形近字

对于有些字形相近的字,即使读音不同,也容易写错。

如果音同形近,就更容易写错了。

因此就要一方面注意字形,弄清形和音义的关系。

一方面注意读音,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可以有效地给以提示。

例如:

“壁——璧”和“辩——辫——辨”就属于音同形近字,对于这些字就必须要弄清字形和字义的关系,才不会写错字。

如果纯碎是由于字形相近致错的,就要搞清字形结构和读音,如:

“仑lun——仓cang读音不同但字形相近,要注意区别。

戊wu——戌xu——戍shu——戎rong,这几个字形体更相近,但音义不同。

我们在记忆这些字的时候辨清它的形,明白它的义,就会减少写别字的几率。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象征,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而且一国的文字作为一个民族最主要的象征,只有使用规范的汉字才能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