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事年表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0614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元璋大事年表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朱元璋大事年表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朱元璋大事年表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朱元璋大事年表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朱元璋大事年表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元璋大事年表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朱元璋大事年表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元璋大事年表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元璋大事年表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月,於皇寺焚于兵燹。

闰三月,朱元璋投奔濠州。

郭子兴收他为亲兵,授九夫长,与义女马氏成亲。

七月,彭莹玉战死杭州。

九月,元右丞相脱脱攻破徐州,李二突围至湖北投奔徐寿辉,赵君用、彭大奔濠州投靠郭子兴。

脱脱遣中书左丞贾鲁等带兵追击,于是年冬围攻濠州。

十一月,项普略在徽州被擒就义。

至正十三年(1353年)二十六岁

春,泰州白驹盐场私盐贩张士诚起兵反元。

三月,攻占泰州。

五月,进占高邮。

贾鲁病死,元军撤濠州之围。

六月,朱元璋还乡召募徐达等七百人为兵,升任镇抚。

七月,克定远。

是年冬,元军攻破蕲水,徐寿辉率部逃入黄梅山与沔阳湖中。

至正十四年(1354年)二十七岁

正月,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大周。

从五月起,朱元璋先后招降定远多支地主武装"

义兵"

,费聚、吴复、冯国用、冯胜、丁德用、毛麒、李士元(后改名善长)等相继来奔。

郭子兴授朱元璋为总管。

六月,张士诚攻占扬州。

七月,朱元璋攻克滁州,范常、邓愈、胡大海来归。

郭子兴自濠至滁。

九月,脱脱围攻高邮。

十月,朱元璋失散多年的亲侄朱文正,前来滁州投奔。

十一月,脱脱大败张士诚。

十二月,脱脱被削夺官爵,张士诚乘机出击,元兵自此"

不复振矣"

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前来滁州投奔。

宋龙凤元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十八岁

正月,徐寿辉部复占沔阳。

郭子兴用朱元璋之计攻克和州,命其为总兵官。

刘福通等迎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都亳州,定国号宋,建元龙凤。

春,郭子兴病卒,朱元璋代领其部。

方国珍入据庆元。

四月,宋小明王授郭子兴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郭子兴妻弟张天祜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部自此奉龙凤正朔。

常遇春前来归附。

五月,俞通海、廖永安率巢湖水师来归。

六月,朱元璋率部渡江,攻占采石、太平,儒士李习、陶安出迎。

征聘儒士宋思颜、潘庭坚、王恺及名士汪广洋。

始行寨粮。

月底分兵两路,第一次攻打集庆,不克而还。

七月,徐寿辉部攻占武昌、汉阳等路。

张士诚攻占杭州。

朱元璋命徐达攻占深水,继而分兵略取溧阳、句容、芜湖。

九月,朱元璋率部第二次进攻集庆,郭天叙遇伏被杀,张天祜被擒遇害。

十二月,刘福通兵败太康,元军进围亳州,韩林儿退避安丰。

龙凤二年(至正十六年,356年)二十九岁

正月,徐寿辉部将倪文俊迁天完都城于汉阳,迎徐寿辉入居,自为丞相。

二月,张士诚弟张士德攻破平江,改平江路为隆平府。

张士诚自高邮徙居隆平,改称周王。

三月,朱元璋率部第三次攻打集庆。

克之,改为应天府。

得夏煜、孙炎、杨宪等儒士。

遣徐达攻占镇江。

六月,遣邓愈攻占广德。

遣使与张士诚通好,张士诚未予理睬。

七月,宋小明王命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寻升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朱元璋设置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寻置江南行枢密院。

置营田司,专掌水利。

征聘秦从龙于镇江。

张士诚遣将进攻镇江。

徐达击败之,寻与汤和进围常州。

九月,刘福通命李武、崔德出征陕西。

朱元璋至镇江,谒孔予庙,遣儒士劝课农桑,筑城开垦。

十月,张士诚遣使向朱元璋请和,未果。

龙凤三年(至正十七年。

357年)三十岁

二月,朱元璋遣耿炳文攻克长兴。

三月,刘福通部将毛贵攻占莱州。

徐达攻克常州。

四月,朱元璋督师攻破宁国路,亲赴石门请出名儒朱升。

朱升献"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之策。

六月,刘福通进军汴梁,分兵三路举行北伐。

七月,徐达进攻宜兴,令先锋赵德胜攻占常熟,擒张士德。

八月,元廷授予方国珍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方国珍率兵进击昆山州,击败张士诚部。

张士诚降元,被授为太尉。

九月,倪文俊在汉阳谋杀徐寿辉未遂,投奔部属陈友谅,反为其所杀。

宋北伐中路军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冯长舅等自曹州攻入山西。

十月,朱元璋命常遇春攻占池州。

命缪大亨攻占扬州,降青军元帅张明鉴。

宋北伐西路军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攻占兴元,北上风翔,转攻四川,再入秦陇。

十二月,徐寿辉遣明玉珍攻略川蜀诸郡。

朱元璋下令释放轻重罪囚。

龙凤四年(至正十八年,358年)三十一岁

二月,朱元璋命康茂才为营田使。

宋北伐西路军遭元军夹攻而败。

北伐东路军毛贵攻占济南,立兴宾院,在莱州设三十六屯。

三月,下蓟州,进抵都州、柳林,后因战斗失利,退还山东。

李文忠、邓愈、胡大海攻占建德。

宋北伐中路军克晋宁,分兵两路进攻晋、冀。

五月,刘福通攻破汴梁,迁宋都于此,迎小明王入居。

十月。

胡大海攻克兰溪。

十一月,朱元璋建立民兵制度,寓兵于农。

十二月,宋中路军攻破元上都开平,后转略辽阳,进入高丽。

朱元璋自将攻占婺州,设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分省。

延聘许元(存仁)等十三人会食省中。

召宋濂为五经师,开办郡学。

命籍户口,给民颁发户由。

遣使招谕方国珍。

是年,大都大饥疫,死者二十万,朱元璋命徽州清丈土地,令民自实田。

龙凤五年(至正十九年,359年)三十二岁

正月,胡大海、谢再兴攻克诸暨。

三月,朱元璋下令赦大逆以下罪囚。

方国珍遣使向朱元璋献温、台、庆三郡,却不受。

四月,宋将毛贵为赵均用所杀,部将赵继祖又杀赵均用。

五月,宋小明王授予朱元璋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六月,朱元璋返回应天。

八月,元将察罕帖木儿攻破汴梁,刘福通护小明王退守安丰。

朱元璋遣使与察罕通好。

九月,常遏春攻克衢州。

朱元璋遣使授方国珍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方国珍以疾辞。

十一月,胡大海、耿炳文攻破处州,胡深归降。

十二月,陈友谅自称汉王,迁都江州。

是年,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地发生旱、蝗灾,民大饥;

大都发生大饥荒,饿死者无数。

龙凤六年(至正二十年,360年)三+三岁

三月,朱元璋征召浙江名士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应天,备顾问。

闰五月,陈友谅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汉。

寻即顺流东下,进攻应天。

朱元璋用刘基之计,设伏败之。

胡大海攻占言,11。

朱元璋下令废除寨粮。

置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

七月,徐寿辉旧将于光以浮梁降于朱元璋。

九月,徐寿辉旧将欧普祥亦以袁州降。

自是年起,方国珍与张士诚连续四年海运粮食以济元大都。

龙凤七年(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三十四岁

正月,宋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二月,朱元璋立盐法、茶法与钱法。

三月,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以亲侄朱文正为大都督。

六月,察罕帖木儿大举进攻山东、江南震动。

八月,朱元璋遣使与察罕"

结援"

寻率舟师溯江而上,亲征陈友谅。

先克安庆,陈将丁普郎、傅友德迎降。

再至江州,陈友谅败退。

继而分兵攻略南康、东流、蕲、黄、广济、饶州。

九月,陈友谅建昌守将王溥归降。

十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

十一月,邓愈进克抚州。

十二月,陈友谅龙兴守将胡廷瑞、祝宗遣使请降。

龙风八年(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十五岁

正月,朱元璋亲至龙兴接受胡廷瑞(后改名胡美)投降,改龙兴路为洪都府,设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陈友谅吉安守将曾万中、孙本立及龙泉守将彭时中相继归降。

二月,朱元璋返回应天。

苗军降将蒋英、刘震在婺州、李秸之、贺仁等在处州反叛,杀胡大海、王恺及耿再成、孙炎等。

三月,陈友谅降将祝宗、康泰亦叛,袭据洪都,万思诚、叶琛遇害。

四月,邵荣、胡深收复处州,徐达收复洪都。

五月,朱元璋命朱文正率赵德胜、邓愈等镇守洪都。

六月,宁海儒士叶兑上书进言天下大计。

七月,邵荣、赵继祖在应天谋杀朱元璋,谋泄被诛。

十月,朱元璋设关市批验所官,征收商税,定盐货十分税一,其余商品十五税一。

十一月,元将扩廓帖木儿攻占益都。

后与孛罗帖木儿为争地盘,长期攻杀不休。

十二月,元廷遣户部尚书张昶等经庆元至应天招降朱元璋,遭拒绝。

龙凤九年(至正二十三年。

1363年)三十六岁

正月,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国号大夏。

二月,朱元璋申明将士屯田之令。

张士诚遣吕珍、张士信助元进攻安丰。

三月,朱元璋率徐达、常遏春出援安丰。

时安丰已破,刘福通战死。

朱元璋击败吕珍,救出小明王安置滁州。

小明王封赠朱元璋三代。

四月,陈友谅亲率大军围攻洪都。

朱元璋诸暨守将谢再兴叛降张士诚,被李文忠平定。

七月,朱元璋率军往救洪都,寻与陈军大战于鄱阳湖。

八月,陈友谅中箭而亡,部将张定边护友谅子陈理逃归武昌,立之为帝。

九月,朱元璋还归应天,寻率军攻武昌。

张士诚自立为吴王。

十二月,朱元璋留常遇春督诸军围攻陈理,自还应天。

是年,命端木复初为徽州经历,令民自实田,以定科徭。

龙凤十年(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十七岁

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就吴王位,置百官,以李善长、徐达为右、左相国。

二月,朱元璋至武昌督兵攻城,陈理出降。

三月,命中书省征召文武人才。

四月,定商税三十税一。

立部伍法。

七月,徐达、常遇眷攻克庐州。

八月,命徐达率师按行荆、湖等处。

九月,徐达、杨臻等攻取江陵。

傅友德攻克夷陵。

十一月,置慈利军民安抚司,以元授土官为安抚使,因其俗而治之。

此后元时所授土官凡来归者,皆以原官授之。

十二月,徐达攻克辰州,傅友德攻克衡州。

朱元璋致书与扩廓帖木儿通好。

龙风十一年(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三十八岁

正月,常遇春、邓愈攻克赣州。

陈友谅韶州、南雄守将降。

大都督朱文正获罪免官。

二月,元福建行省平章陈友定进攻处州。

胡深击败之,进克浦城。

六月,朱亮祖入闽,会胡深攻克崇安、建阳,至建宁为陈友定将阮德柔所败,胡深被俘遇害。

六月,朱元璋令课种桑、麻、棉花。

七月,遣使与扩廓帖木儿通好。

九月,置国子学。

元廷授予方国珍淮南行省左丞相。

十月,朱元璋命徐迭、常遏春等率师规取淮东。

闰十月,徐、常攻克泰州。

是年,朱元璋遣使与明玉珍通好。

龙凤十二年(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三十九岁

二月,夏明玉珍卒,子明羿继立。

三月,徐达会冯胜克高邮。

四月,朱元璋令民间税粮军需差役的征发"

务从宽简"

自应天还濠州故里祭扫父母墓。

五月,返回应天,发布讨伐张士诚之《平周榜》。

八月,令拓展应天府城,择地营建新宫。

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率大军围攻张士诚。

元廷授予陈友定福建行省平章政事。

九月,元廷叉授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相。

十一月,徐达克湖州,李文忠克杭州,进围平江。

十二月,命廖永忠自滁州迎小明王归应天,至瓜步沉之于江中。

命以明年为吴元年,建庙社宫室。

是年,元将扩廓帖木儿与李思齐、张良弼搏怨,屡相攻战。

吴元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四十岁

正月,朱元璋下令免太平府租赋二年,免应天、宣城等处租赋一年。

三月,下令设文武科取士。

五月,免除徐、宿、濠、泗、寿、邳、东海、安东、襄阳、安陆诸郡及此后新附地区税粮徭役三年。

六月,设礼、乐二局,议礼制乐。

因久旱免除各地田租一年。

九月,命朱亮祖率师挺进浙东,攻方国珍。

徐达攻克平江,执张士诚送应天处死。

十月,命吴琳、魏观持币帛求遗贤于四方。

徙苏州富民实濠州。

命百官礼仪由尚右改为尚左。

置御史台,中央三大府(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至此全部建立。

命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为副,攻打方国珍所据之庆元。

命中书省制定律令。

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遏春为副,率师由淮入河,北伐中原。

命胡美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入闽攻打陈友定。

命杨臻、周德兴等攻取广西。

十一月,命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会汤和攻打方国珍,遂下庆元。

十二月,颁行吴律令。

方国珍降。

徙方氏官属居濠州。

汤和、廖永忠攻克福州。

置太仓黄渡市舶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四十一岁

正月,朱元璋于初四日在应天即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

立马氏为皇后,朱标为皇太子。

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

遣周铸等人往浙西核实田亩,定其赋税。

定天下卫所之制。

汤和攻克延平,执陈友定送京师处死,福建平定。

立善世院、玄教院。

二月,元顺帝削夺扩廓帖木儿爵邑,令秃鲁、李思齐等讨伐之。

朱元璋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为副,由海道攻取广东。

以太牢祭孔子于国子学。

定衣冠如唐制。

命中书省议定役法。

三月,命儒臣修《女诫》,诫后妃毋干预政事。

命户部及行省铸造"

洪武通宝"

钱。

廖永忠师至潮州,元江西、福建行省右丞何真率所部归降。

徐达奏平山东,寻徇汴梁。

廖永忠进兵广州,元守将出降。

四月,朱元璋下令免除山东田租三年。

徐达、常遇春在洛水之北击败元将脱因帖木儿。

禁宦官预政典兵。

冯胜攻克潼关。

五月,浙江昌国州兰秀山民攻入象山,执县官。

廖永忠、朱亮祖攻至梧州,元守将出降。

朱元璋至汴梁,改汴梁路为开封府。

六月,与徐达议取大都之策。

杨碌、朱亮祖攻克静江、旋下南宁、象州,平定广西。

命冯胜为征虏右副将军。

七月,朱元璋自开封返回应天。

闰七月,徐达渡河北上,规取河北。

元顺帝诏复扩廓帖木儿官爵,命与诸将各自统兵,阻挡明军的攻势。

月底,明军进抵通州。

元顺帝率后妃弃大都北逃。

朱元璋征召天下贤才为守令。

八月,诏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徐达率师进入大都。

定六部官制。

刘基因得罪胡惟庸,退休还乡。

颁布《大赦天下诏》。

改大都路为北平府。

朱元璋至开封,命徐达、常遇春攻取秦晋。

是月,蠲免吴江水灾田粮四万九千余石,广德、太平、宁国三府及滁、和等州旱灾田粮七万六千余石。

九月,下诏求贤。

常遇春攻克保定。

十月,朱元璋返回南京。

颐布《克复北平诏》。

十一月,遣文原吉、詹同等分赴各地访求贤才。

召还刘基。

十二月,徐达攻克太原,平定山西。

遣楔斯出使高丽,易济出使安南,随后陆续遣使出访周边诸国,与各国建交。

是午,修治和州铜城堰闸,周百余里。

洪武二年(1369年)四十二岁

正月,诏免北平、燕南、河东、山西、河南及应天、太平、镇江、宣成、广德及无为州租税一年。

常遇眷攻取大同。

倭寇山东滨海郡县。

自此,倭寇几乎年年入寇,有时甚至一年数次入寇。

二月,诏爹《元史》。

三月,徐达进兵奉元,元守将张良弼逃遁。

赈济陕西巩民。

常遇春攻至凤翔,李思齐逃奔临洮。

四月,诏常遇春还师北平。

诏中书省编纂《祖训录》,定封建诸王及官属之制。

冯胜进兵临洮,李思齐降。

徐达在西安州击败元豫王。

五月,徐达攻克平凉,进围庆阳,元守将张良臣降而复叛。

六月,常遇春、李文忠攻取开平,元顺帝逃奔应昌。

七月,常遇春卒于军中,诏李文忠代领其部。

八月,元兵入攻大同,李文忠击败之。

定内侍诸司官制。

徐达攻克庆阳,杀张良臣,平定陕西。

命儒臣修纂礼书。

九月,诏以临濠为中都。

十月,诏天下郡县并设学校。

十一月,扩廓帖木儿自甘肃引兵袭破兰州,俘杀明将于光。

洪武三年(1370年)四十三岁

正月,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为副,分兵两路北征。

二月,诏求可任六部之贤才。

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不久复设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司。

三月,蠲免应天、徽州等十六府州及河南、北平、山东三省当年税粮。

郑州知府苏琦上书言屯田积谷等三事,开始大规模开展民屯、军屯。

四月,封皇子挟为秦王、桐晋王、棣燕王、稿吴王、桢楚王、搏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从孙守谦靖江王。

徐达大败扩廓帖木儿于沈儿峪,扩廓逃奔和林。

元顺帝病死应昌,子爱猷里达腊继立,仍称元号,史称北元。

五1,徐达攻取兴元,分遣邓愈招谕吐蕃。

李文忠攻克应昌,元嗣君北逃。

六月,命有司访求儒术深且明治道的人才。

采纳济南知府及司农司官建议,招无田乡民垦辟北方郡县近城荒地,皆免三年租税。

徙苏、松、嘉、湖、杭五府无产业之民于凤阳屯田,给资粮牛种,免征赋役三年。

在山西首行以粮易盐的开中法,后各行省与边境也多仿照施行。

元吐蕃宣尉使何锁南普、镇西武靖王卜纳刺以吐蕃诸部降。

七月,令直隶等十八府州及江西饶州、九江、南康等三府编制《均工夫图册》。

诛杀中书左丞杨宪。

九月,礼书编成,赐名《大明集礼》。

十月,设朵甘卫。

十一月,大封功臣。

命户部清查户口,编制户帖,岁计登耗以闻。

十二月,赐勋臣田地。

是年,江南地区实行里甲正役。

中都开始动工营建。

洪武四年(1371年)四十四岁

正月,左丞相李善长退休,命汪广洋为右丞相。

命汤和为征西将军,傅友德为前将军,分兵两路伐蜀。

修治广西兴安灵渠,灌田万顷。

诏开科取士,连举三年,嗣后三年一举。

命全国郡县编制赋役黄册,推行里甲制度。

二月,元平章刘益以辽东降,置辽东卫。

刘基再次退休。

三月,徙北方沿边民一77:

千余户屯种北平。

四月,命朱亮祖为右副将军,助汤和征蜀。

五月,蠲免江西、浙江秋粮。

六月,汤和进兵重庆,明异投降。

徐达徙北平山后民三万五千余户散处卫府屯种,又徙沙漠遗民三万二千余户屯田北平。

七月.置辽东都卫,总辽东诸卫兵。

傅友德攻克成都,蜀地悉平。

八月,蠲免中都、淮、扬及泰、滁、无为田租。

九月,谕各部大臣:

"

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

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东南沿海诸省实行粮长制。

十一月,命官吏犯赃者罪勿贷。

蠲免陕西、河南被灾田租。

十二月,禁濒海民私自出海。

洪武五年(1372年)四十五岁

正月,遣翰林待制王讳往云南招谕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被扣留,翌年不屈而死。

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征西将军,分兵三路北征。

二月,建申明亭。

三月,蓝玉在土刺河击败扩廓帖木儿。

诏令全国举行乡饮酒礼。

四月,册封乌思藏帕木竹巴藏僧章阳沙加监藏为灌顶国师。

五月,徐达在岭北败于元兵。

颁布《正礼仪风俗诏》。

六月,定宦官禁令及宫官女职之制。

冯胜攻克甘肃,追败元兵于瓜、沙。

定《六部职掌》。

李文忠与元兵激战于阿鲁河畔,曹良臣等战死。

作铁榜申戒公侯。

赈济山东饥民,蠲免受灾郡县田租。

七月,汤和在断头山被元兵击败。

八月,元兵攻入云内州城。

十月,蠲免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田租。

十一月,元将纳哈出入犯辽东。

十二月,以农桑学校考课有司官员。

洪武六年(1373年)四十六岁

正月,贬谪汪广洋为广东行省参知政事。

二月,在藏区置乌思藏卫和二个宣慰司、一个元帅府、四个招讨司、十三个万户府、四个千户所。

阿里地区藏族首领搠思公失监归附,又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册封故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后又陆续册封一批藏僧为国师、大国师。

设太仆寺以掌马政。

暂罢科举,令有司察举贤才。

命御史及按察使考察有司官员。

二月,征调松江、嘉兴.民夫,开挖上海县胡家港,并疏浚海盐县澉浦河。

三月,颁布《昭鉴录》训诫诸王。

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为副,备边山西、北平。

命指挥使于显为总兵官,朱寿为副,出海巡倭。

五月,初次编成《祖训录》,朱元障亲为之作序。

六月,蠲免北平、河间、开封、延安、汾州受灾地区田租。

七月,命胡惟庸为右丞相。

九月,禁止表笺奏疏使用骈俪四六文体。

徙山西北部州县民八千二百余户至中立府屯种。

十二月,疏浚河南开封府一十八闸,计役工二十五万。

洪武七年(1374年)四十七岁

正月,命吴祯为总兵官,于显为副,巡海捕倭。

二月,蠲免平阳、太原、汾州、历城、汲县租税。

颁行《大明律》。

徙山西河曲府山谷民二千余户于塞内屯田。

五月,蠲免真定等四十二府受灾州县田租。

赈济苏州三十万户饥民米、麦、谷三十九万余石,并贷给谷种、农具。

减免苏、松、嘉、湖官田一半之租。

六月,蠲免陕西?

凉、延安、靖宁、廓州及山西、山东、北平、河内受灾州县田租。

七月,升朵甘、乌思藏二卫为行都卫。

八月,申定兵卫之政,正式建立卫所制度。

九月,罢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司。

在藏区置朵甘思宣慰司与六个招讨司、四个万户府、十七个千户所。

是年,徙江南民十四万人于凤阳。

洪武八年(1375年)四十八岁

正月,在藏区置帕木竹巴万户府。

遣邓愈、汤和等十三人领兵屯戍北平、陕西、河南。

命有司赈济穷民无告者以衣食屋舍。

诏各地设立社学。

二月,宥杂犯死罪以下及官犯私罪者,谪凤阳输作屯种赎罪。

三月,立钞法。

广西浔州大藤峡瑶民起义。

廖永忠坐事赐死。

四月,胡惟庸派人毒死刘基。

朱元璋巡视中都。

中都工匠以"

厌镇法"

反对营建工役,令尽杀之。

蠲免彰德、大名、临洮、平凉、河州受灾地方田租。

罢中都营建。

五月,派宦官赵成往河州以丝织品、巴茶与藏民交换马匹。

六月,册封撒里畏兀儿之故元宁王卜烟帖木儿为安定王,置安定、阿端二卫,后在八年至九年间又置曲先卫,此为明代关西七卫中最早设立的三个卫所。

七月,蠲免应天、太平、宁国、镇江及蕲、黄诸府受灾地方的田租。

八月,元将扩廓帖木儿卒。

九月,改建南京大内宫殿,令"

但求安固,不事华丽"

十月,诏举富民素行端洁、达时务者。

改都卫为都司,行都卫为行都司,计有北平、陕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辽东、广东、广西、河南十三个都司,陕西、山西、福建三个行都司。

耿炳文浚陕西泾阳县洪渠堰,灌溉附近五县之田。

十二月。

遣使赈济苏州、湖州、嘉兴、松江、常州、太平、宁国、杭州水灾。

元将纳哈出入犯辽东,叶旺击败之。

是年,空印案发。

洪武九年(1376年)四十九岁

正月,遣汤和、傅友德、蓝玉、王弼、丁玉备边延安。

二月,定诸王公主岁禄。

三月,以蓄储有余,悉免淮、扬、安、徽、池五府及山西、陕西、河南、福建、江西、浙江、北平、湖广租赋。

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为省,计有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个布政司。

七月,免苏、松、嘉、湖水灾地方咖租。

以布赈济滦州、昌黎、卢龙、迁安、抚宁等县受旱灾民。

闰九月,因"

灾异"

诏求直言。

平遥训导叶伯巨应诏上书,指责皇上"

分封太侈"

、"

用刑太繁"

求治太速"

,后被瘐死狱中。

怀庆知府方征、宁海人郑士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