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设计项目所需地质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矿山设计项目所需地质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设计项目所需地质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保有储量(含新增)的图、文、表
(2)采空区、崩落区实测图、索插图。
(3)水文地质实测资料。
(4)现有开采区的工程地质资料。
(5)采空地区处理情况。
(6)采空区编录取样资料。
(7)生产资料。
二、对矿床地质勘探程度的要求
(一)对矿床地质构造查明程度的基本要求
1、必须系统全面地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式和特点,查明各种构造与成矿的时间、空间关系。
2、对破坏矿体的褶皱、断层、破碎带、侵入接触线等重要构造,必须要有工程控制走向延长、倾向延深、产状变化和错距,查明规模、性质以及对建设、生产的影响。
3、断距小、密集分布的小断层(包括相互切割的节理、裂隙),通过系统的测量统计分析研究,弄清其产状、规模、形式、滑向、组合特征和发育程度。
4、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床,应着重查明初期生产地段、露天边界线附近以及影响露天采场划分和与露天边坡稳定密切相关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派生的节理、裂隙,并查明其产状与特征。
5、对于地下开采的矿床,要着重查明影响井区划分、初期生产地段及布置主要井筒和中段开拓巷道地质的断裂构造。
(二)对矿体地质特征查明程度的基本要求
1、作为设计依据的B+C级储量地段,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空间位置必须用系统的工程揭露、控制,不应存在多解性。
2、矿床的初期开采地段,要求探明一定比例的高级储量(B级),查明矿体个数、地质特性及品位、厚度变化;
要以坑道或加密钻孔圈定矿体的外部边界、内部结构、氧化带界限等。
3、矿体的边界要用勘探工程控制圈定,即应有边缘工程或无矿工程圈字,不允许无限外推,其情况分别为:
对走向不长的中、小型矿床,其走向的边界必须一次探清;
走向延伸特别长的矿床可以分区、分期建设,应优先选择其中矿石质量较好、储量较大、开采条件较越的地段首先进行勘探;
可以用同一开拓系统开采的矿床(带),必须一次探清所有矿体,要准确控制含矿带的边界。
矿体深部控制一般要求一次探清,当矿体延深较深,可以沿倾向分期开拓,勘探深度可考虑300~500m,更深部位只作远景控制。
盲矿体的顶部边界是选择开采中段标高、确定基建工程量的重要依据,必须用勘探工程控制圈定。
在矿体浅部初期开采地段,不允许出现D级储量。
赋存于主矿体上下盘或主矿体以上而又必须开采的小矿体,都需要探求工业储量。
至于离主矿体较远的小矿体则只需要做大致的了解。
(三)对矿石质量查明程度的基本要求
1、系统研究矿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查明有用组分和主要伴生有益与有害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和共生关系:
查明矿石泥化矿物的种类,含量;
查明矿石氧化情况,划分氧化带和原生带界限。
2、研究矿石自然类型,正确划分矿石工业类型,技术品级,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分布特性和共生组合特性,对选冶性能不同及差异较大的矿石,不但要查清其空间位置、分布范围、储量比例和变化规律、而且要查清分采技术条件。
3、矿石必须进行加工技术试验,提供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加工流程的试验研究资料。
对伴生组分必须有综合回收的筠台试验资料,并进行评价。
(四)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的基本要求
1、查明矿区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和风化蚀变程度,特别要着重查明各种软弱夹层、老窿、溶洞的规模、分布范围、充填程度、塌陷情况及其他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影响矿岩稳定性的各种构造,特别是近矿围岩中构造的规模、产状、发育程度、空间分布和构造复合现象。
3、查明矿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当矿石比较疏松脆弱时,要特别注意查明是否有“粉矿”存在。
4、类型、品级不同的矿石和种类不同的围岩要有数量足够、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力学试验资料。
5、查明影响人体健康或安全的游离二氧化硅、放射性元素以及天然气、地下热水中有害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范围。
(五)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查明程度的基本要求
1、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
主要含水层的性质、厚度、产状、分布、静止水位及渗透系数;
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及动态变化,顶底板有无承压含水层;
隔水层的性质、厚度、产状、分布、稳定性和隔水性。
2、查明矿区地表水体的分布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以及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3、查明与矿床充水有关的构造破碎带,着重查明规模较大的构造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宽度以及富水性和导水性。
4、查明老窿的分布、充水条件和其积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量以及对开采的影响。
5、研究裂隙岩溶含水层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矿区地面沉降、开裂、塌陷对矿山建设、生产的危害,预测矿区排水的影响范围。
6、预计基建最低开拓水平以上各开采水平的坑道涌水量。
三、对矿床地质勘探资料的评价
(一)评价的基本依据
1、有关部门制定的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有关矿种的地质勘探规范和规定是衡量地质勘探报告的质量标准。
2、矿产储量委员会的批准决议书中指出的地质勘探报告优、缺点,地质勘探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是评价地质勘探报告的重要依据材料。
(二)评价的方法
评价地质勘探资料时,可根据其内容列出要点,按顺序进行分析,若发现问题,逐一记录,而后进行研究、核实。
对与矿体有对应连接关系及勘探控制程度等重要问题的,也可以采用制作辅助图件(如阶段平面图等)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般可按下列几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1、影响矿山建设的外部条件是否具有必要的资料。
2、原始资料是否可靠、齐全。
3、勘探中,对地质研究程度、矿床控制程度、矿石性质、加工技术试验、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及勘探工作质量等。
4、储量计算中,工业指标应用是否合理、矿体圈定和对应连接是否正确、储量计算公式选择和各种胡数确一是否可靠、储量级别确定是否符合规范。
规范标准详见表1、表2、表3。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经济意义
地质可靠程度
查明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
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
预测的
经济的
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1b)
基厚储量(122b)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21)
基础储量(2M22)
次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
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331)
资源量(332)
资源量(333)
资源量(334)?
注:
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表2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基本含义
分类
类型
编码
基本含义
储
量
可采储量
预可采储量
111
121
122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基础储量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111b
121b
122b
2M11
2M21
2M22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资
源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探制的次边际经济基础资源量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量
预测的资源量
2S11
2S21
2S22
331
332
333
334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
探明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控制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推断的经概略(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表3
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和分类方法
储量种类
地质工作程度
套改
归类
储量级别
勘查阶段
1、正在开采、基建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已(能)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以及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而停采的矿产储量
A+B
勘探
C
(112)
(112b)
详查
D
勘探、详查、普查
(113)
(113b)
2、计划近期利用,推荐近期利用,可供边探边采矿区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可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及1993年10月1晶以后提交的勘探报告中属能利用(表内)a严类矿产储量
勘探、详查
(123)
(123b)
普查
3、因经济效益差,矿产品无销路,污染环境等而停建、停采,将来技术、经济及污染等条件改善后可能再建再采的矿区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储量
(2M12)
(2M13)
4、因交通或供水或供电等矿山建设的外部经济条件差,近期不得进一步做工作,但改善经济条件后即能利用的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可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储量。
(2M23)
5、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或有害组分含量高、或矿层(媒层)薄、或矿体埋藏深、或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而停建、停采的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储量以及闭坑矿区储量。
(2S12)
(2S13)
6、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或有害组分含量高,或矿层(煤层)薄、或矿体埋藏深、成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确定为近期难以利用和近期不宜工作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可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储量,及不能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的储量及表外矿。
勘探、详查、谱查
2522
25SS
(2S23)
7、末能按上述要求确定编码的矿产储量
5、对图表完整性的要求
(1)附图的种类
地质报告的附图是全面反映矿区范围地形、地质特征及勘探工程的图件,是矿山设计依据的原始资料。
因此,附图的种类必须齐全,内容必须正确可靠。
比例尺和精度必须符合有关的地质勘探规程与规范要求。
地质报告中主要的附图种类和比例尺要求如下:
矿区交通位置图,比例尺通常为1∶100000~1∶200000;
区域地质图,比例尽为1∶10000~1∶500000;
矿区地质地形图(有时包括勘探工程平面分布)比例尺为1∶1000~1∶2000;
矿区地质勘探线剖面图,比例尽为1∶500~1∶1000;
地表采样平面图,比例尽为1∶500~1∶1000;
储量计算平面图、剖面图和投影图,比例尽为1∶500~1∶1000;
矿体水平断面或中段平面图,比例尽为1∶500~1∶1000;
缓倾斜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及矿层等厚线图,比例尺为1∶1000~1∶2000;
钻孔柱状图、槽探、浅井、坑道素描图,比例尺通常以1∶200(局部放大为1∶50);
其他附图包括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物化探图以及老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对有老窿和已开采的老矿山而言)。
所有图纸均应制成软盘。
(2)附表的种类
样品化验分析结果表:
矿石、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表;
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
勘探工程测量成果表;
储量计算表;
水文地质、物化探附表等。
(3)附件的种类
工业主管部门正式下达的矿床储量计算工业指标;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报告;
矿区及邻近地区的气象和水文资料;
矿区及邻近地区的地震资料。
(4)评价结论
经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评价,按性质进行归纳,根据其对矿山建设和生产的影响程度,做出能否作为设计依据的结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a、地质勘探资料完整,勘探程度符合要求,地质勘探报告内容齐全:
矿山设计所需的地质勘探资料无缺项,便于使用;
矿床地质技术经济评价正确;
储量计算可靠,可以作为设计依据;
b、地质勘探资料需适当补充或局部修改,勘探工作中虽存在个别问题,但可以在基建勘探和生产勘探中解决;
c、地质勘探资料不全,矿床勘探程度不足并影响矿山建设规模和设计方案的确定,对此应报主管部门,要求地质部门进行补充勘探。
四、制订储量计算工业指标
(一)制订工业指标的条件和基本要求
1、工业指标制订的条件
(1)矿床勘探阶段的野外工作已经结束,勘探程度基本达到了地质勘探规范要求。
(2)已取得了与矿石性质复杂程度相应的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
(3)矿床地质勘探报告的编制和提交已正式列入了地质勘探部门的工作计划。
(4)地质勘探部门已提出对工业指标的建议。
(5)制订工业指标的任务已下达。
2、地质勘探资料依据
在制订作为矿山设计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的矿床工业指标时,应由地质勘探部门向制订工业指标的设计单位提供以下地质勘探资料作为依据。
(1)矿床(区)地表地质图。
(2)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体产出情况的有关说明。
(3)矿石性质的说明及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说明。
(5)矿床勘探程度的说明。
(6)系统的取样化验资料,包括基本分析、组合分析以及必要的物相分析和试金分析资料。
(7)运用不同的指标圈矿体的剖面图、平面图及指标使用原则的说明。
(8)不同指标方案试算的矿石量、品位、金属量及其对比结果。
(9)对该矿床工业指标的建议和其他资料。
3、制订工业指标的基本要求
(1)在上述地质资料基础上,矿山设计单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最佳的方案作为推荐指标,按国家规定的程序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2)推荐的工业指标所圈定的矿体,应符合矿床地质特征,并保持矿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推荐的工业指标所计算的储量,应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工业开发利用、矿山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条件,并且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充分利用。
(4)技优质优用的原则,做到不同性质的矿石分类、分级圈定和分别计算储量。
(5)应使各项指标一致,必要时,应对其使用方法加以说明。
(6)工业指标一经正式制订和下达,就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力,不得轻易更改,在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如制订工业指标的条件和依据发生质的变化,则应重新申报改变指示的意见,等行业主管部门重新审批。
(二)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
1、矿石质量指标
(1)边界品位
是划分矿石与围岩的分界品位,是对圈定矿体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
即凡是达到边界品位的样品,一般即可圈入矿体并参加工程平均品位的计算。
(2)工业品位(又称“最低工业品位”)
是划分平衡表面(能利用)储量与平衡表外(暂不能利用)储量的品位标准。
工业品位指标一般用作衡量单个探矿工和连续样品段的平均品位要求,有时也用于块段品位或矿区平均品位,当其达到规定的工业品位时,方可计入平衡表面储量,否则应划为平衡表外储量。
块段品位又叫“块段平均品位”,它是对储量计算块段的最低平均品位的要求,目前,该项指标多在某些岩矿或砂矿床中与边界品位配套使用,也偶见于同时具有边界品和单工程最低工业品位的矿床。
矿区平均品位是对整个矿床(区)品位的要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不作为工业指标的一项内容,仅在极个别矿床中出现。
(3)临界品位
是在工业指标制订过程中,按“收支平衡”的原则计算出来的,是在经济上不赔不赚的品位,它在工业指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有色、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中,临界品位不作为工业指标的内肉,仅在制订工业指标过程中起校核品位指标方案的作用,实际上,这些矿床的工业品位指标往往都低于临界品位,但以此工业品位圈定的储量,其平均品位必须高于或等于临界品位;
在铝土矿和一般黑色金属矿床中,多数情况下,临界品位等于工业品位:
在某些砂矿床以及其他使用块段品位指标的矿床,临界品位一般等于块段品位:
不以主要有用组分含量高低为要求的冶金辅助原料和某些非金属矿床,则不计算临界品位。
(4)投资效益品位
是在目前矿山建设投资由国家拔款改为银行贷款情况下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即在能获得既定的投资收益率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在偿还投资贷款本息期限内所要求的开采区段最低平均品位,它亦不出现在下达的工业指标内容之中,一般只用于衡量首采地段的平均品位,或作为生产初期圈定富矿段的品位要求。
此外,还有经济品位、伴生有益组分含量指标、有害杂质含量指标、综合品位指标等,分别用于某些特定情况。
目前,品位指标主要仍指边界品位和工业品位。
2、矿床开采技术指标
(1)可采厚度(又称“最小可采厚度”)
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对具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真厚度的要求。
(2)夹石剔除厚度
是对夹在矿体或单工程各连续样品段之间的,低于边界品位的栏品厚度要求。
即其真厚度达到此规定,就应圈作夹石予以剔除,否则应圈入矿体并参加工程平均品位或样品段平均品位的组合和储量计算。
(3)工业米面分值(率)
全称为“最低工业米面分值”在贵金属矿床中又称米克吨值,分别用m·
%和m·
g/t表示。
对某些矿床,特别是工业利用价值较高的脉状矿床,它是一项兼矿石品位与矿体厚度的综合指标要求。
脉状矿床多采用该项指标,其他类型的矿床原则上不采用。
此外,还有无矿地段剔除长度、含矿系数等指标,分别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及某些矿种。
工业指标中一般仅包括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
3、制订工业指标的阶段和分工
(1)对于地质普查阶段和详查阶段的评价报告和年度地质报告,因不作设计依据,地质部门可以沿用一般的参考工业指标,也可根据矿区具体情况,参照一般工业指标自行确定。
(2)勘探阶段的最终地质报告是矿山设计的依据,由地质部门提出制度工业指标的原始资料和意见,再由承担该矿山设计的单位负责提出推荐的指标方案,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下达;
未明确设计单位的矿山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
(3)目前,在矿山生产中大多沿用勘探阶段的工业指标,这是不符合生产发展规律的。
矿山企业应按生产技术的发展、工艺流程的改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市场的需求,相应调整工业指标。
矿山修改工业指标由矿山生产部门提出方案,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4、制定工业指标的方法
(1)一般工业指标的制度方法
a、确定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的方法常用类比法(经验法)、统计分析法、价格法和方案法(技术经济全面比较法)四种,其中方案法制订工业指标比较全面、适用。
b、确定最小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的方法常采用类比法和经验法。
由于今后矿山开采设计和生产管理将逐步使用计算机技术,可采矿石与废石的划分将是以小矿块为单元,最小可采厚度与夹石剔除厚度这两项指标有可能失去实用价值。
(2)综合指标的制订方法
综合指标主要用于矿石品位较贫、若干种有用组分密切共生的多金属矿床,其中每种组分单独都达不到工业利用的品位,而其含量又高于可选品位(一般指尾矿品位),矿床的价值必须以可以回收的综合价值考虑。
这种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用组分综合价值所制度的工业指标称为综合指标。
目前,制订综合指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制订综合工业品位和品折算系数;
二是仍以主要组分工业指标下达,但考虑其他组分价格而相应降低主要组分的最低工业品位。
5、设计单位上报工业指标推荐方案的内容
工业指标的推荐方案一般以指标推荐书的形式报出,具体内容为:
矿区名称;
推荐书编者;
设计单位负责人签字和单位盖章;
推荐工业指标的内容、原则和说明;
推荐工业指标的依据;
推荐书报出时间;
地质产门工业指标建议书等。
其中推荐工业指标的依据主要包括:
矿床地质情况及其勘探程度的分析;
矿区建设条件;
预计采用的采、选、冶工艺及企业的经济效益;
和条件类似的生产矿山的工业指标对比资料;
不同工业指标方案的对比资料;
最低工业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的经济计算资料以及其他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