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郑交所宣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0511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糖郑交所宣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白糖郑交所宣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白糖郑交所宣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白糖郑交所宣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白糖郑交所宣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糖郑交所宣传资料文档格式.docx

《白糖郑交所宣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糖郑交所宣传资料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糖郑交所宣传资料文档格式.docx

3。

2、食糖的种类

根据加工环节、加工工艺、深加工程度、专用性等不同,食糖可以分为原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方糖、红糖等。

白砂糖、绵白糖俗称白糖。

食品、饮料工业和民用消费量最大的为白砂糖,我国生产的一级及以上等级的白砂糖占我国食糖生产总量的90%以上(图一)。

根据制糖工艺的不同,白砂糖可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

碳化糖保质期较长,质量较好,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3、食糖生产

工厂利用甘蔗榨取糖汁,经过沸腾浓缩,中心分离形成糖结晶,这种结晶称为原糖,呈浅棕色。

甘蔗制糖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用亚硫酸法或者碳酸法直接生产白糖(一步法);

另一种是先用石灰法制造原糖,然后在精炼厂再回溶、提净,再次结晶成为精炼糖(二步法)。

欧美等发达国家制糖历来是进口原糖,加工成精炼糖。

我国糖厂全部采用一步法生产。

甜菜制糖都是用渗出法提糖和用碳酸法澄清直接生产白糖,不生产原糖。

4、制糖生产期

由于所处纬度和气候不同,世界主要食糖输出国(地区)的制糖生产期(糖料收获期)不同。

世界食糖榨季开始与结束时间见表一。

习惯上,世界食糖生产销售年度期从9月至翌年8月计算。

我国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开榨时间由北向南各不相同。

一般讲,我国制糖生产期从11月至翌年4月。

甜菜糖榨季从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开榨,到次年的2月结束。

甘蔗糖厂中江西、湖南省10月底或11月初开榨,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11月中或12月初开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开榨,到次年的4月-6月结束。

5、白砂糖保存

白砂糖存放时间受气候条件、加工质量、保管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加工质量好、气候条件好、保管条件好的情况下,白糖可存放2-3年;

而在加工质量差、气候条件差、保管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保存半年左右。

目前,我国白砂糖的出厂质量大都能达到国标(GB317-2006)一级标准,但是,受加工工艺的影响,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不同工厂生产的一级白砂糖保质期差别较大。

白砂糖保管不善或保存时间过长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一是受潮、溶化、流浆、结块;

二是色值变化,颜色变黄;

三是污染,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超标。

二、我国白糖的生产流通与消费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糖产销量仅次于巴西、印度、欧盟,居世界第四位。

2003年以来我国食糖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量超过1000万吨,产销基本平衡。

1、生产情况

我国食糖生产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

导致食糖生产这种周期性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糖料种植具有自然的周期性生长规律。

如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以生长3年;

二是是周期性出现的自然灾害也导致糖料生产的强周期性;

三是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导致价格的大幅涨跌,从而影响第二年的播种面积。

近十年来,食糖生产大致上以5-6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基本上是2-3年连续增产,接下来的2-3年连续减产。

2007/08榨季食糖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484.02万吨,同比增加23.7%(图二),是历史上超过1000万吨产量的第四个榨季。

其中甘蔗糖产量1367.91万吨,同比增加27.30%,甜菜糖产量为116.61万吨,同比减少7.03%。

我国18个省区产糖,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

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其中,全国产糖量的95.5%集中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个优势省区(图三)。

近年来食糖生产在产业发展优势地区集中度越来越明显,广西产糖量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10年产量增加两倍,产量占全国的比例由原来的34%增加到目前的63%;

新疆甜菜糖产量07/08榨季略有减少,产量仍占甜菜糖总产量的52%,成为全国主要的甜菜糖产区(表二)。

截止到2007年9月,全国共有制糖生产企业(集团)139家,开工糖厂296家,其中,甜菜糖生产企业(集团)24家,糖厂45家;

甘蔗糖生产企业(集团)115家,糖厂251家;

炼糖企业9家。

2、进出口情况

(1)我国食糖进口政策

食糖生产和世界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各国政府对食糖贸易的高度保护,为保护并维持本国国内食糖市场供求总量平衡和国内食糖价格稳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设置了一整套保护政策,把本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相对隔离开来。

加入WTO后,我国对食糖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1999年发放160万吨,以后5年内每年增加5%,2004年配额增长到194.5万吨,此后这一数额延续到2007年。

1999年至2003年配额内进口原糖关税为20%,白糖为30%,配额外进口关税为76%。

2004年配额内进口关税统一降低为15%,配额外进口关税降低到50%,并同时打破国家对食糖进口的垄断,非国有企业也可以进口。

目前我国关税水平远远低于世贸组织135个成员国(地区)97%的平均关税水平。

根据2003年颁布的《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每年9月底出台第二年的食糖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

目前,我国食糖进口关税配额分为国营配额和非国营配额,国营配额占70%比例,私营配额占30%。

进口关税配额证自每年1月1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有效。

(2)我国食糖进出口情况

我国食糖以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直靠进口来弥补缺口,是世界食糖进口大国。

为稳定供应,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

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

近几年来,我国食糖进口基本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其中一般贸易的比例在70%-80%之间。

近两年随着我国国内食糖产量的大幅提高,食糖生产出现供大与求的局面,其与国际白糖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相结合,令我国目前进出口量都有所减少,2008年我国食糖进口主要来自:

印度、古巴、泰国、韩国等国;

出口目的地主要是:

香港、蒙古、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3)进口糖的流通

我国进口糖主要以原糖为主,进口原糖中一部分为政府间贸易(即每年40多万吨的古巴糖),这部分直接进入国家储备库形成“国储糖”,国储糖中的原糖以竞卖形式投放市场,经精炼厂加工成成品糖后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

进口原糖的另一部分为一般贸易进口糖,即获得进口配额的食糖加工企业在国际食糖市场进口原糖,经过精炼糖厂加工成成品糖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

另外,我国一般贸易进口糖中还有一部分成品糖,这部分成品糖直接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

配额外进口糖的关税税率为50%,属自由贸易,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口和销售。

从近十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尽管每年发放了100多万吨的食糖进口配额,但除古巴糖外,真正进口的食糖并不多,配额没有被完全使用,这说明进口糖受国内市场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只有当国内价格高出国际价格,并有合理利润时一般贸易进口才会发生。

3、消费情况

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食糖年消费量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6%。

近5年来,我国食糖年消费量达到了1000万吨以上,年人均食糖消费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达到9.6公斤,食糖消费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食糖消费市场还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

资料来源:

中国糖业协会

我国食品工业、饮料业、饮食业等用糖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食糖工业消费的稳步上升。

食糖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食品业发展在十五期间平均增幅19.8%,糖果、糕点、饼干、乳制品、罐头、果汁及果汁饮料2008年1-7月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在11.74%-49%之间,这种速度将有效促进食糖消费量的增长。

4、食糖储备

我国储备糖制度建立于1991年,制度规定,国家储备糖(系指中央储备)总规模160万吨,但从制度建立至今,总规模尚未突破,最高时147多万吨。

国家储备糖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国内收储和中古政府间贸易从古巴进口的原糖。

目前国家储备糖的政策目标主要有两个:

一是以合理的价格保障食糖的有效供给;

二是保护我国食糖企业和蔗农的利益,确保整个食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储糖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我国整个食糖产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储糖的运作是一种反周期的操作,与我国食糖生产的周期形成一种有效的对冲,进而达到了稳定市场、平衡产销的宏观调控绩效。

三、世界白糖的生产流通与消费

世界食糖现货市场主要特点有:

一是生产相对集中,且多数是第三世界国家,如巴西、印度、泰国、古巴。

这些主要产糖国大量出口,而大的消费国生产不能自给,需要进口,如俄罗斯、美国。

二是食糖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量将继续增加。

三是市场供求变化较大,价格波动剧烈。

四是各国糖业政策复杂多变,均为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表现为“三高”,即高额国内支持、高进口壁垒和高出口补贴。

近年来全球食糖产量一直处于阶梯上升过程,91/02-93/94年度食糖产量在1.1亿吨左右,94/95-96/97年度上升到1.2亿吨,98/99-01/02年度上升到1.3亿吨,02/03-05/06年度突破1.4亿吨,06/07-07/08年度一跃到1.6亿吨(见图八)。

04年以来食糖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美国、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俄罗斯(见图九)。

这些国家的食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5%左右。

数据来源:

美国农业部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产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0%,2006/07年榨季巴西食糖产量达到3200万吨,出口约2300万吨。

巴西是左右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巴西的生产能力的扩张、乙醇与食糖的利润比、生产食糖和乙醇的比例、其它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以及新老糖厂的制糖成本与国际糖价的价差等。

近年来印度食糖增产迅猛,成为世界第二大食糖生产国,2006/07年食糖产量达到3000万吨,国内产生过剩近1000万吨。

印度食糖的增产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产生很大压力,对传统的出口国家如巴西、泰国等构成威胁。

今后,印度食糖产量、出口政策及出口量将对国际糖价产生较大影响。

食糖的国际贸易以原糖为主。

由于各国生产的糖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或通过保护性协议进行销售,因此进入世界贸易的食糖仅相当于世界食糖总产量的1/4,约为4000万吨。

其中约1/3受政府双边协议支配,其余2/3是自由贸易,占世界总产量的17%,这就形成了食糖商品率高但自由贸易量小的局面,因此,当供求关系突然失衡时,会造成糖价在短期内暴涨暴跌,严重冲击食糖的生产和贸易。

为了稳定国内供求,保护国内食糖市场,世界各国对食糖进口实行高关税,并维持国内高糖价。

上一轮乌拉圭回合谈判后,除不产糖的零关税地区外,在135个WTO成员国中目前平均食糖进口关税税率高达97%。

其中发达国家平均进口关税税率为122%,发展中国家为55%,欠发达国家为167%。

04年以来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为:

巴西、泰国、澳大利亚、印度、欧盟、危地马拉、南非、哥伦比亚,这8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约占世界食糖出口量的73%(图十一)。

主要进口国为:

欧盟、俄罗斯、印尼、美国、日本、加拿大、埃及、中国,这8个国家的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37%(图十二)。

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美国农业部,07/08年为预测数字

3.消费情况

近年来,全球平均每年消耗食糖约1.4亿吨,人均年消费食糖约23.65公斤(见图十三)。

从95/96榨季开始,全球食糖消费量基本以2%的速度稳步扩大。

促进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的增加(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人口增长率约为1.3%)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按人均GDP计算,过去10年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分别以每年2.1%和3.9%的速度增长)。

因此,在当前全球经济逐渐进入高速发展之际,食糖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量将继续增加,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在消费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食糖生产及消费会略有下降或持平,而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的生产与消费量将有较快的增长。

四、影响白糖价格的主要因素

影响食糖价格波动的原因较多,既有国内生产供给和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又有食糖消费、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因素,据统计,在世界市场15种农产品中,食糖是价格波动最大的商品。

(一)影响国际食糖价格的主要因素

1、主要出口国及消费国情况

巴西、印度、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是全球食糖主要生产国(地区)和出口国(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产量、出口量、价格及政策是影响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是全球主要食糖消费国或进口国,这些国家的食糖消费量、消费习惯、进口政策、本国产量等也是影响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2、自然灾害对主要产糖国食糖生产的影响

作为农产品,各国的食糖生产不可避免地将受到洪涝和干旱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近年来自然灾害对食糖生产的冲击尤为明显。

3、国际石油价格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一些国家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性加入了寻找蔗制酒精等生物替代能源的行列,甘蔗已不再单一地作为一种农产品,市场方面已越来越把糖看作是一种能源产品,石油价格的涨跌不仅影响全球经济状况,影响国际运费,还会影响酒精产量,进而影响全球食糖产量。

因此,石油价格的涨跌不可避免地将影响食糖价格的走势。

4、美元币值变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情况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作为用美元计价的商品,食糖价格的走势除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外,无疑还受美元币值的升降和全球经济增长快慢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美元币值下跌意味着非美元区购买食糖的成本下降,购买力增强,对国际食糖市场的支撑力增强,反之,将抑制非美元区的消费需求。

5、主要食糖进口国政策变化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主要食糖进口国政策和关税政策变化对食糖市场的影响很大。

国际食糖组织的有关政策、欧盟国家对食糖生产者的补贴,美国政府的生产支持政策等,对全世界食糖供给量均有重要影响。

如美国实行食糖的配额制度管理,按照配额从指定国家进口食糖,进口价格一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美国不出口原糖,但却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炼而成的食用糖浆。

因此,产糖国若向美国出口,必须首先获得美国的进口配额。

巴西、古巴、欧盟用控制种植面积的方法,有计划地控制产糖量。

印度、菲律宾、泰国政府则依据国内市场情况控制出口数量,随时调整有关政策。

近几年,俄罗斯和欧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食糖进口国,这两大经济体的糖业政策变化对国际食糖市场的影响力比较大。

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的进口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市场糖价。

6、投资基金大量涌入使国际糖市充满变数

作为期糖市场上左右糖市走向的最强大的力量,投资基金的取舍很大程度决定着糖价的涨跌,分析糖价走势是绝对不可以无视投资基金的动向。

历史上,投资基金进驻商品市场的规模基本上与全球经济增长快慢成正比,即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投资基金在商品市场上做多的规模也扩大,反之亦然。

(二)影响国内食糖价格的主要因素

1、糖料生产的波动。

糖料生产的波动是食糖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

制糖业是典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制糖原料是决定食糖供给的基础因素。

影响糖料产量的有:

(1)播种面积。

在正常情况下,糖料播种面积增加会导致糖业原料增加,从而导致食糖产量增加,糖价会下跌,反之,糖价会上涨。

多年以来,糖料生产由于生产周期和产业链较长,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相对滞后,致使糖料种植、食糖生产和市场往往脱节,特别是市场信息的不准确甚至失真,容易对糖料种植形成误导,加大了糖料种植面积的不稳定性,引起市场的连锁反应,糖料产量直接影响食糖的生产,成为影响食糖市场的根本原因。

(2)气候。

甘蔗在生长期具有喜高温、光照强、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点,因此,对构成气候资源的热、光、水等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

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中甘蔗具有灾害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旦形成便是长期的。

如1999年底在我国甘蔗主产区发生的霜冻,使宿根蔗的发芽率降低,导致1999/2000制糖期白糖减产200多万吨。

2、产销关系。

食糖产销不稳定是造成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我国食糖消费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国内食糖产量的大幅变化,直接引起了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稳定,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

同时,消费量的变化也是影响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食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这种情况下,产销关系变化将变的更加不稳定。

3、季节性因素。

食糖是季产年销的大宗商品,食糖行业有“七死八活九回头”的说法。

五月以前,由于各产区都在生产,货源充足,商家选择的形成余地比较大,再加上糖厂急需资金,所以价格是混乱的。

进入六月份后,糖厂停榨,总体的趋势还没有形成,此时,价格是平稳的,持观望态度的较多,也有人顺价销售。

进入七月以后,很多厂家资金压力减轻了,产销率的压力也小了,出于对后势的一种本能的看好,或者说惜售心理较重,自然要放慢销售的节奏,而商家又觉得囤货为时还早,真正意义上的旺季又还没有到来,七月的糖市就会没有多少活力。

进入八月份后,销售的时间只剩两个月,传统的中秋节在即,用糖高峰也就开始了,于是市场又有了一定的活力。

到了九月,随着老糖销售接近尾声,新糖又还没有上市,价格可能会出现翘尾行情。

4、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调控部门对食糖市场的宏观调控就成为影响国内食糖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食糖供应在某个榨季出现短缺时,国家动用食糖储备投放市场,当供应出现过剩时,国家对食糖实行收储,宏观调控已经对国内的食糖市场多年来的平稳运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国家收储以及工业临时收储加上糖商的周转库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能影响市场糖价的库存。

预估当年及下一年的库存和国家对食糖的收储与抛售对于正确估测食糖价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国家收储是重要的利好因素,抛储是重要的利空因素。

5、替代品。

食糖的替代品主要有糖精、甜味剂、玉米淀粉糖等,被广泛用于点心、饮料、蜜饯等食品中,虽不可能完全取代食糖,但它的使用减少了食糖的正常市场份额,对糖的供给、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6、节假日的影响。

在一年中,春节和中秋节是我国白砂糖消耗的最大的节假日。

两个节假日前一月由于食品行业的大量用糖,使糖的消费进入高峰期,这个时期的糖价往往比较高。

两个节日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白砂糖消费量的降低,糖价往往回落。

八九月份是用糖高峰期,月饼、北方的蜜饯、饮料、饼干都很需要糖,会拉动刺激食糖消费。

7、国际市场的变化及进口量。

在世界主要产糖国中,我国和澳大利亚是唯一没有对国内糖业实行高关税保护,实行食糖贸易自由化的国家,这决定了国内食糖市场与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作为食糖净进口国,我国食糖进口量成为影响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直接原因。

我国准食糖自由贸易政策,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发生实际的贸易,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国内价格也可以产生立刻的影响。

由于国内食糖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各个企业,均认识到国际食糖市场通过进口可以在很多时候影响到国内食糖市场价格和供求的变化,普遍对国际食糖市场的变化较为关心,在国际食糖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往往会采取与之相应的商业行为,因此国内食糖市场的变化经常与国际食糖变化形势的密切相联,亦步亦趋,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从国际上进口食糖以后改变了国内市场的供求状态后才发生的,而是国际食糖市场变化对国内市场产生的心理上、情绪上的影响。

8、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处于持续升值状态,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降低进口成本,增加进口数量。

据有关测算,人民币升值2%对进口糖完税成本价的影响是60元/吨。

9、其它因素。

一些不发达国家如古巴、菲律宾、多米尼加等主要靠食糖的出口换取外汇。

这些国家的耕地只适合于种植甘蔗而不能改种其他作物,甘蔗的减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从而导致这些国家食糖产量一直维持供给过多的情况。

另外,一些国家用甘蔗提炼乙醇,其中巴西是用甘蔗生产乙醇的主要国家。

用于乙醇生产的甘蔗数量直接影响到用于加工食糖的甘蔗的数量,乙醇生产的数量影响着食糖生产数量,巴西可以将全国甘蔗不用于生产食糖而改为生产乙醇,所以巴西甘蔗提炼乙醇的数量和比例对预测全世界食糖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二、白糖期货交割规定及流程

一、仓单注册

1、交割预报

客户或者非期货公司会员向交割仓库发货前,应当由会员填写《交割预报单》,并以书面形式或者交易所认可的其他形式向交割仓库预报,预报数量较大的,交易所可以要求货主提供拥有商品的相关证明。

自接到会员《交割预报单》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交割仓库应当以书面形式或者交易所认可的其他形式回复会员能够接收的商品数量。

自接到交割仓库同意入库的回复之日起2个工作日之内,会员应当向交割仓库缴纳20元/吨的交割预报定金(对已存放在交割仓库的商品申请期货交割的,仍应提交交割预报,无须交付交割预报定金)。

交割仓库在收到交割预报定金的当日(工作日),开具《入库通知单》。

白糖《入库通知单》有效期为每年12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广东、广西及云南三省(区)等交易所认可的白糖主产区交割仓库为15天,其他时间和其他地区交割仓库为40天。

自商品入库完毕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按实际到货量返还交割预报定金.

2、入库检验

白糖入库,应当按以下要求提供单证:

国产白糖必须出具《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厂家营业执照(复印件)、生产厂家检验报告等。

进口白糖必须出具允许该批白糖在中国境内销售(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

该批商品报关口岸当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该批商品出具的《卫生证书》;

生产厂商或者该批商品出口商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书》、《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