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6217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的今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上的今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上的今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上的今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上的今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上的今天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上的今天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的今天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上的今天Word文件下载.docx

“运-10”运输机

1980年9月26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现代化喷气式大客机——“运十”首次试飞成功。

这架飞机是同年3月研制成功的,可载149名乘客,最大航速每小时900多公里,飞行高度超过1.2万米。

1980年9月26日至29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召开,决定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案进行公开审判。

1980年9月26日,国际宇航联合会接纳我国为会员国。

国际宇航联合会于1959年9月成立,系非政府性、非赢利性国际学术组织,是联合国的咨询机构。

该会宗旨是激发世界公众对宇航科学的兴趣,鼓励对空间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加强国际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合作。

当天晚上香港居民排队争阅报道中英联合声明草签的号外

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签。

同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联盟号宇航员

1985年9月26日,苏联宇航员贾尼别科夫乘“联盟T-13”号宇宙飞船返回地面,他是6月6日进入太空的,这次被另一名宇航员替换返回。

这是苏联第一次在太空中进行部分宇航员替换。

“生物圈2号”

1991年9月26日,美国启用亚利桑那沙漠中的“生物圈2号”实验室,4名男科学家和4名女科学家将在这个密封世界中生活两年,过一种近乎与世隔绝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项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植物、动物、昆虫、空气、土壤、人类和一个大型空气调节系统在这座温室中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更好地了解地球生物圈的运作规律。

1997年9月26日,美国和俄罗斯在纽约签署了一揽子裁军协议,以保持两国在削减战略武器方面的平衡,为双方正式履行《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铺平道路。

2000年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发布。

《实施细则》对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进行了细化、补充和完善,增强了可操作性。

兰渝铁路

2008年9月26日,兰渝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双线电气化铁路,北起兰州市,南至重庆市,途经陕西、四川,正线全长820公里,桥隧长度占线路全长的70%,(以新华网张腹、赵淳资料为基础整理编辑)

附录1:

俄、普、奥缔结“神圣同盟”

神圣同盟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由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三个王国的国王于1815年9月26日在巴黎会晤时建立的一个同盟。

欧洲大多数国家后来参加了这个松散的政治组织。

1814年3月,欧洲各君主国组成的反法联军击溃了拿破仑,暂时扼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同年秋天,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和普王威廉三世等欧洲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聚集在维也纳举行分赃会议。

他们在地图上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竭力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欧洲旧秩序,并乘机洗劫法国。

1815年5月,路易十八被扶上法国王位,复辟了波旁封建王朝。

当时有人讥讽说,路易十八是“被装在联军的行李车里载回来的。

”路易十八在俄、普、奥、英四强炮制分割法国的《巴黎和约》上服服贴贴地签字画押。

1815年9月26日,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普、奥三国反动头子在巴黎发表宣言,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公开宣称要以军事力量共同保卫君主政体。

稍后,几乎欧洲所有国家的君主,都签字加入这个反革命联盟。

同年11月,俄、英、普、奥又签订“四国同盟”,三年后,法国也加入进来。

这个组织实际上是“神圣同盟”的补充。

神圣同盟成立宣言如下:

“以神圣的和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之名义!

基于此前三年里在欧洲爆发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出于其政府所奉信的、其政府将其全部希望寄托之于的神命为这些国家带来的福利,奥地利皇帝、普鲁士国王和俄罗斯沙皇陛下坚信需要将其互相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神圣的救世主所传导的不变的宗教的至高的真理的基础上。

因此他们庄重宣言,目前的这份宣言唯一的目的在于相全世界宣告其坚定不移的决定:

在向内管理其国家内政以及在向外与其它任何政府的政治关系的唯一标准是正直、仁爱和和平的要求。

这些标准也是这些君主在处理其私人事务、以及在决策和他们所有举动的引导。

这样他们才能够长久地设立人世的机构、克服人世的不足。

神圣同盟的没落和解散

1848年和1849年的革命被镇压后在保守的1850年代神圣同盟复苏,并成为沙皇主义支配德国的仪器。

随着市民阶层利益和民族国家在所有欧洲国家外交政策上的体现神圣同盟终结。

在1849年的大革命中奥地利依靠俄罗斯的帮助逃避了分裂的命运,但是在1854年6月3日就要求俄罗斯撤出多瑙河流域,而且在俄罗斯撤兵后自己占领了这个地区。

此后奥地利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破裂。

奥地利与普鲁士之间的关系也开始紧张。

除此之外英国和拿破仑三世统治的法国在外交上向俄罗斯接近,由此奥地利有被孤立的危险。

由此从维也纳会议以来所建立的欧洲各国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势力关系开始改变。

“神圣同盟”是个国际性的反革命联合组织,沙俄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是镇压欧洲革命的宪兵。

它以“维持欧洲秩序”为名,武装干涉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扼杀希腊独立运动,讨伐波兰起义,镇压匈牙利革命。

总之,什么地方有革命运动发生,沙皇就派兵往哪里镇压,充当了刽子手。

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是“神圣同盟”的灵魂,实际操纵着同盟,他曾狂妄地声称:

欧洲“各种事物的现状不会再有变化了”。

1848年欧洲革命风暴,扫除了欧洲各国的一大堆政治垃圾,梅特涅本人也在维也纳革命中男扮女装出逃,后来连国王也逃离维也纳。

克里米亚战争最后导致了神圣同盟的结束。

附录2:

清代思想家、诗人龚自珍

龚自珍画像

龚自珍,晚清思想家,史学家。

一名巩祚,字瑟人。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二十七岁为举人。

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

九年,始成进士。

官至礼部主事。

十九年,弃官南归。

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

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

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

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

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

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

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

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

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

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

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1841年9月26日逝世,年仅49岁。

附录3:

“生理学之父”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在实验室

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俄旧历9月14日)生在俄国中部梁赞镇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1870年考入彼得堡大学物理系生物科学部,后就读于军事医学院,1883年获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上学位。

后赴德国师从C·

路德维希及R·

海登海因。

巴甫洛夫博学多才,终生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对生理学的研究,结束了在他之前整个人类从未对生理过程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历史,开辟了实验研究生理过程的新纪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在生理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集中于三大领域,即血液循环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和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

巴甫洛夫从事科学研究60余年,全部时间都是在生理实验室度过的,即使在“十月革命”成功初期,无电、无水,实验的狗全部饿死,他也没停止过研究。

直到逝世前,他还在草拟一份日后的工作计划。

这位可敬的老人,为科学、为人民真正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的一分钟。

巴甫洛夫逝世了,但他的科学研究成果一直在造福着人类,他献身科学的精神更将永远鼓舞后来者。

当我们在纪念这位“生理学之父”的时候,要牢记他生前在一封信中对立志献身科学的青年们提出的希望,他说:

“首先要循序渐进,第二要谦虚,第三要有热情,而且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国家对我们对科学所寄予的期望。

1890至1924年任生理学教授。

其研究工作可分为3个阶段:

1888年至1890年研究循环系统生理,探索药物及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阐明左、右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后研究消化生理,设计了巴氏小胃等手术方法,可对未麻醉的动物的消化液分泌等功能进行终身观察。

1897年出版《消化腺机能讲义》;

继而又从唾液腺的精神性兴奋出发,转移到对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1890年至1930年间研究了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活动的生理机制、皮层的功能镶嵌式、睡眠、神经症的病因等。

证明言语功能为人类所特有,是以语词作为刺激的条件反射。

1930年开始用他的理论解释及治疗精神病。

1936年2月27日逝世,享年87岁。

附录4:

匈牙利作曲家巴尔托克

巴托克1881年3月25日出生于匈牙利东部的纳吉圣米克洛斯小镇(今罗马尼亚境内),父亲是一所农业学校的校长,母亲是钢琴教师。

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钢琴,少年时随作曲家费伦茨·

埃凯尔的儿子学习作曲。

8岁时,父亲去世。

10岁首次登台演出,1899年进入布达佩斯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四年后毕业,1907年任该院钢琴教授。

毕业后,巴托克结识了作曲家佐尔丹·

科达伊;

并且从1905年开始对于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收集匈牙利民歌。

之后,他的采样范围扩大到东欧各国、埃及和土耳其。

对于他所收集来的数量众多的民间音乐,巴托克作了科学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结构来源以及变迁,并写了三部论著和数篇文章。

这些研究对他后来的音乐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一方面作曲家又受着现代音乐的冲击,他逐渐形成了一种充满了活力的新鲜的作曲风格,即融合了古朴的民间音乐因素,反映了宏伟博大的民族意识,也包含着现代音乐的多变与个性。

他的作曲风格也由此远离了浪漫主义风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族乐派作曲家。

1909年,巴托克与玛塔·

齐格勒结婚,此后他的音乐地位在国际上愈加稳固。

巴托克的治学态度朴素严谨,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任教30年期间,达到了他音乐创作的颠峰。

随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公开反对法西斯而被迫流亡美国,虽然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整理民间音乐,生活却缺乏保障。

他的作品很少演出,也没人请他演奏,加上他母亲去世的双重打击,在异乡的生活十分孤独贫困,疾病缠身,最终因白血病逝于纽约。

在他逝世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世界各地广泛上演。

他最后的5年是在纽约度过的。

哥伦比亚大学聘他改编收藏已久的南斯拉夫民歌曲调。

在美期间,他完成了《管弦乐协奏曲》(1943年)。

这是一次将不协和弦和不协和音融为一体的大胆尝试。

很少有人懂得和欣赏它。

贝拉·

巴托克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人物。

他的很多创举剧烈震动了整个20世纪艺术圈,一些专家们甚至坚信他的精华可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他的《第一和第二钢琴协奏曲》(1927年和1931年)、《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尤为值得纪念。

他把现代格调同传统的节奏和风格融为一体。

巴尔托克将因为自己的作曲而为人们怀念。

附录5:

画家徐悲鸿

1938年,画家徐悲鸿在南洋举办赈灾义卖,将全部卖画收入捐给抗日前线

徐悲鸿是在近代中国美术界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在国内外享有一代宗师的盛誉。

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乡村小镇的贫寒画师之家。

幼年时他半耕半读,从事艰苦的田间劳动。

13岁时,家乡发大水,他跟随父亲到处为人画肖像,写春联,完全依靠卖艺为生。

17岁时,由于父亲得了重病,他独自挑起全家8口人的生活重担,在宜兴三个学校同时担任图画教师。

这三个学校离他家有30多里路,他总是徒步往返于三个学校之间,从来舍不得乘船和搭车。

因为家里无钱供给他读书,徐悲鸿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也谈不上学历和文凭,为此常遭人奚落。

这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于是将原名徐寿康改为“悲鸿”,并以哀鸿自况,发愤绘画,终于成了艺术大师。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他的画第一次印刷出版的是马,第一次得到当时画界著名画师称赞的也是马。

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

1932年,上海“一·

二八”事变爆发,驻沪19路军与上海人民奋起抗日,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

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达出希望祖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使人感奋。

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他的《嘶马图》,画一匹马在荒野里奋跃前蹄,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诗句。

他还画了“相期效死得长征”的奔马,热切期望中华民族觉醒,奋起自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徐悲鸿画的奔马题为《奔向太阳》。

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志愿军画《奔马》,还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劳累过度,脑溢血复发逝世,就在这一年上半年他画了两幅极有历史意义的《奔马》,一幅是献给毛泽东主席的,题“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表达了他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另一幅题有“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是画家对新中国的正确理解,也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

徐悲鸿用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有的回首长嘶,有的腾空而起、四蹄生烟……。

徐悲鸿画的马不仅外形逼真,而且神态雄健,给人以跃动的感觉,而他借马的形象所表达的高尚情操和他在艺术作品中所寄托的内涵更成为鼓舞人们奋进的精神力量。

徐悲鸿和他的作品

附录6:

运-10运输机

运-10(Y-10)是由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四发动机喷气式运输机,是中国首次自行研制、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运-10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707,因与波音707外观相似曾经有误传说运-10的机体设计是由波音707的逆向测绘仿制而来,但据后来报道,运-10飞机的研制者和波音公司都否定了这一说法。

运-10计划采用涡扇-8发动机。

运-10研制工作自1970年8月下达任务后开始,1972年审查通过飞机总体设计方案,1975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图纸。

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运-10设计任务时,主要是考虑作为首长专机,要求能“跨洋过海”,航程7000公里,致使飞机结构及载油重量增加,商载减少。

1970年代初,由于对中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的状况尚未改变,因而大量新材料、新成品、新标准均需自行研制。

同时“四人帮”集团成员企图以运-10飞机的研制作为政治资本,使研制工作受到干扰。

1976年7月制造出第一架运-10用于静力试验。

第二架使用的JT3D发动机(涡扇-8研制不顺利)及部分飞行电子设备来自中国民航机队中波音707的备件。

1980年9月26日运-10首次试飞成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之后进行研制试飞和转场试飞。

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并七次飞抵拉萨。

试飞证明运-10飞机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运-10基本设计在当时与波音相差仅仅几年的水平,那时波音和运-10飞机也只是在试飞测试阶段,距离投入实际使用仍然有段距离,但是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进行,1982年起运-10研制基本停顿。

从1970年8月下达研制任务到1985年2月停飞,运-10的研制前后历时14年,国家总投资5.38亿元,其中研制费3.34亿元,基本建设费1.75亿元,上海市提供流动资金0.29亿元。

运-10只制成两架。

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有投产。

1986年财政部否决3000万元人民币研制费用预算,运-10飞机研制计划彻底终止。

附录7:

中英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中英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

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决定,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将在同时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联合声明还宣布了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于中央管理外,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和终审权,现行法律基本不变;

特别行政区政府由当地人组成,生活方式不变;

保持自由港、独立关税地区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等共12条。

这些方针政策将由全国人大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并在50年内不变。

双方还在正式签署时交换的备忘录上签了字。

附件一,就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作了具体说明。

附件二,就中英两国成立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联络小组事宜作了规定。

附件三,就中英两国将成立土地委员会处理香港土地契约问题作了规定。

附录8:

苏首次太空飞行中替换宇航员

联盟号飞船

1985年9月26日,两名苏联宇航员乘“联盟T-13”号宇宙飞船返回地面。

着陆后,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这两名宇航员是贾尼别科夫和格列奇科。

贾尼别科夫同另一名宇航员萨维内赫是这年6月6日乘“联盟T—13”号飞船进入太空的。

6月8日该飞船与“礼炮·

7号对接。

格列奇科同宇航员瓦休京、沃尔科夫于9月17日乘“联盟T-14”号飞船进入太空。

9月18日,“联盟T-14”号飞船同在太空飞行的“礼炮-7”号,“联盟T-13”号轨道联合体实现了对接。

这五名宇航员在“礼炮-7”号,“联盟T-13”号,“联盟T-14”号科学研究联合体中,飞行了八昼夜,一起在地球物理、天体物理、医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工作。

报道说,“联盟T-13”号飞船带回了贾尼别科夫和萨维内赫在长时间飞行中取得的研究和试验资料,以及五名宇航员共同工作的成果。

这是苏联第一次进行部分宇航员替换。

附录9:

“生物圈2号”实验室

“生物圈2号”实验室

1、建立

20世纪80年代未,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出现了一座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占地1.3万平方米、8层楼高的圆顶形密封钢架结构玻璃建筑物,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温室。

它所有的窗户都是完全密闭的,透过玻璃往里看去,温室内有碧绿的麦田、如茵的草地、碧波荡漾的鱼塘,微型“海洋”不时卷起阵阵细浪。

室内还放养着猪、牛、羊和其他家禽,里面居然还有几排房子。

这个奇怪的建筑物就是举世闻名的“生物圈Ⅱ号”工程。

科学家们将人类休养生息的地球称为“生物圈Ⅰ号”,为了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美国从1984年起花费了近2亿美元,用了9年的时间在亚利桑那州建造了这个几乎完全密封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基地。

生物圈2号内部装备了5种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

热带雨林、海洋、沼泽地、草原和沙漠。

温室中种植和放养着4000种不同的动物、植物和昆虫(动物包括软体、节肢、昆虫、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等;

植物包括浮游、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等;

微生物包括细菌、粘菌、真菌、微藻等),它们以地球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间的生态系统为样板,来自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北美等地,分别由美英生物和生态学家设计而成。

在面积约2020平方米的农场土地上,将种植各种向这些科学家提供食物的农作物,温室中的其它植物有助于净化室内的空气,它们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和干净的水。

这些科学家还将在温室里养鸡、小型猪和羊以得到鸡蛋、奶和肉类。

温室内设有一冷藏系统,它与室外的冷却塔相配合对室内的空气和水进行冷却,另外的一个5.2兆瓦的发电机提供整座循环系统所需的电力。

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研究植物、动物、昆虫、空气、土壤、人类和一个大型空气调节系统在这座温室中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更好地了解地球生物圈的运作规律,从而考察人类离开了地球“生物圈”是否能生存。

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业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生物圈2号”虽然与外界隔绝,但可以通过电力传输、电信与计算机与外部取得联系。

工作人员在“生物圈2号”内可以看电视,可以通过无线电通讯与亲友联系。

2、启用

1991年9月26日,建造在美国亚利桑那沙漠中的“生物圈2号”实验室开始启用,4名男科学家和4名女科学家将在这个密封世界中生活两年,过一种近乎与世隔绝的自给自足的生活,除非身体发生严重意外,否则,实验结束前是不能出来的。

8名科学家将在里面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

两年中除了提供第一批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外其余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解决。

能源,取自太阳能;

氧气,由他们种植的植物制造;

粮食,靠他们自己在里面种地获得;

肉类和蛋白质,取自他们养的鸡、鸭、猪、羊。

甚至包括里面的气温和气候,也是由他们来设法控制,并尽可能模拟地球气候。

总之,他们必须设法保证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比如绿色植物过多,没有充足的肥料和二氧化碳供它们呼吸,植物会死亡;

假如他们想多吃点肉,必须多养动物,而动物过多,粮食和饲料会紧张,氧气的消耗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会升高,从而影响他们自身的生存。

这一切都需要科学家们做周密的计划和细致的安排。

任何一方面出现偏差,都会使整个计划前功尽弃。

3、失败

一年多后,土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与建筑“生物圈Ⅱ号”所用混凝土中的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生物圈Ⅱ号”的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4%。

加之由于没有调节好内部气候,致使粮食歉收,科学家们不得不靠吃种子勉强度日。

两年后,这个人造的生态系统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许多物种相继死去,八个科学家也因无法获得充足氧气而被迫退出这个生态系统,“生物圈二号”实验项目也因此以失败而告终。

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Ⅱ号”运行3年后,其中的一氧化碳含量猛增到79%,足以使人体合成维生素B12的能力减弱,从而危害大脑健康。

1996年1月1日,哥伦比亚大学接管了“生物圈Ⅱ号”。

9月,由数名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对实验进行了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