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7980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时的信用卡就已广受社会关注。

l952年,美国加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进入发行行列,率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

随后,许多银行都跟之而来,信用卡迅速在美国乃至在世界流行开来。

1985年,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发行了第一张“中行卡”,开创了中国信用卡发行的先河。

商家实际上收到钱,并不是从信用卡里收到的,而是从银行收到的。

这就告诉我们,你使用信用卡消费,在没有最后结算之前,你其实没有真正地花钱,但却真正地享受了商品。

你完全可以享受而最后不付钱。

那么,银行为什么会发卡给你呢?

这就是你的信用了。

信用卡的最根本之处,也就在这里。

银行根据你的信用向你发卡,信用越好,你就能够得到级别越高的信用卡,如所谓的“金卡”等,你可以在没有付钱之前,消费到很大数额的钱。

如果你有一次赖账不付,以后你就会有不良记录,就再也别想得到信用卡了。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银行尤其是大银行的信誉通常是很高的。

它所发行的信用卡是商家们所放心来“刷”的,因为银行不会赖账。

这样,你持有那种信誉很好的大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就可以走遍天下。

问题:

结合商品经济基本原理并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1.你如何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

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什么变化?

3.在信用卡出现以后,货币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你认为在未来的电子时代纸币会消失吗?

案例二

材料1.从亏损到盈利

某企业是一个专业从事手表生产与销售的企业。

该企业下设一个手表专营公司负责手表的销售,专营公司的副经理叫刘帆。

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机械表。

1987年左右,市场发生了变化,电子表畅销,机械表销售下降。

该企业的产品积压严重,仅专营公司就积压了100多万只机械表。

当时刘帆给厂里打报告,请示处理积压产品,当时市价为120元一只的机械表,刘帆准备以25元一只处理掉,然后利用收回资金生产销售电子表。

厂里没有批准刘帆的报告。

刘帆又给主管局打报告,主管局也没有批示。

在这种情况下,刘帆自作主张,以25元/只的价格处理积压产品。

经过二、三个月的努力,积压产品全部售出,收回资金2500万元。

刘帆用这些资金引进香港表盘、机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多花色的产品去争取市场,到1989年,专营公司盈利900多万元。

但是由于该手表厂也是个老大难企业,先后换了10多名厂长,刘帆的行为让企业领导感到难堪,遂在1990年将专营公司撤销。

1992年手表厂面临破产,累计亏损4000多万元,银行存款只有4万元,固定资产达8000万元,并且有几百台进口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4月刘帆被任命为该厂厂长。

8个月后,该企业减亏747万元,1993年全面扭亏,实现利税574万元。

1992年到1996年还清了近1亿元债务。

材料2.美国经济的短期衰退

1992年以来,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商业周期的扩张期,经历了二战之后长达107个月的经济扩张,形成了经济大繁荣。

1992~2000年期间,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8%,通货膨胀率大体保持在2~3%,失业率大幅度下降,就业增长率相对比较高,公司利润有较大增长。

但是,美国很快转入经济衰退。

2000年年初经济开始下滑,并于2001年3月份进入经济衰退期。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认为2001年3月,美国经济就已步入衰退。

根据美国商务部于2002年7月31日公布的新的修正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负0.6%,第二季度GDP增长率是负1.6%,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为负0.3%,第四季度GDP增长率则为2.7%,可见2001年美国GDP出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其经济已陷入衰退。

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0.3%,远低于早先预测的1.3%,与2000年超过4%的经济增长相比,更是出现了明显的落差。

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导因是发生了高新技术危机和经济周期危机以及发生了人们没有预料到的“9·

11”事件,使美国民众和投资者产生了“安全危机”,进一步打击了消费和投资欲望,使美国经济“软着陆”希望彻底破灭,并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但此次美国经济衰退与二战后所发生的历次经济危机相比,其特点是经济衰退与生产率增长并存;

失业率增加与雇员实际工资上升并存;

清理商品库存积压速度加快;

经济复苏与股市下跌相伴随。

美国经济研究局2002年2月发表的报告也认为,由于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因此,此次经济衰退比较温和。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思考以下问题:

1.处理滞销产品对企业顺利实现资本循环有什么作用?

2.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关键是什么?

3.加速资本循环与周转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为什么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爆发仍然不可避免?

5.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再生产周期有什么新特点?

案例三

材料:

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

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

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

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

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

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

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漫长诉讼之路。

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

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

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

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案例四

2003年5月深圳市政府下发了《进一步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制度的指导意见》,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制度,这是深圳在分配制度改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关于国有企业资本、管理和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若干政策性意见。

强调放开员工持股的比例和行业限制。

对经政府部门批准的国有资本退出的企业,取消原来的35%-50%持股比例限制。

扩大员工购股的资金来源,除个人现金出资外,还可以采取向公司股东借款、银行贷款、公益金划转购股等方式。

员工持股的公司中,国有股可采取优先股的办法,在保证国有股份的前提下,不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生产经营,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经营积极性。

另外,对获得超额垄断利润的政策垄断性企业的工资分配加强调控,实施“国家工资控制线”,防止过度增长。

对供电、供水、公交等影响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企业,实行“员工平均工资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

对高新技术企业,允许其工资水平高于一般企业的工资水平。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时为什么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请根据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并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收入分配制度。

案例五

据我国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

1994年至今的十年间,我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亇,1998年至2003年,189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但同时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仍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今后两到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多达2400万,而年度能够安排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左右,1400万就业缺口如何填补。

二、我国人才总体缺乏,但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数字显示,去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212万,初次就业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280万,估计就业率水平仍将大致持平。

三、去年以来,在珠三角、闽东南等地区相继出现较严重的民工短缺,深圳等一些地区缺工近百分之十,月平均工资在700元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困难。

四、我国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规模、速度正在加大。

1、我国十年所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如何实现的?

2、请你谈谈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所存在上述四大问题的看法与对策。

案例六

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80

76.0

23.5

0.5

1990

54.6

35.6

5.4

4.4

1998

28.5

38.3

18.9

19.9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

1982年宪法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    

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1988年宪法修正案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9年宪法修正案

第六条修改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修改为: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3: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2264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1~7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25%。

该省省长说:

“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有制结构是:

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11.5%、40.3%、42.5%、5.7%。

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②结合材料1与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③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④结合材料回答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案例七

2003年初,国内棉花价格一路飚升,棉纺织企业开始叫苦。

为此,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发布《紧急通知》,决定对棉花市场流通进行宏观调控,以平抑棉价。

《紧急通知》,核心内容有两条:

一是禁止棉花经营企业囤积棉花,经营者必须将棉花直接销售给纺织企业,不得倒手。

二是掐断倒手企业的银行资金来源,规定各级农发行不得支持棉花经营企业在交易市场购买棉花;

各商业银行亦因严格控制倒棉贷款的发放。

棉花大战年年打,政府的宏观调控年年采用堵与禁的老套。

刚出台的《紧急通知》依然禁字当头,全然不考虑禁的成本和收效是否能成比例,宏观调控失效是必然的。

我国棉花购销体制的改革进行了3轮,始于2001年7月的第三轮棉改有条大原则,即为“彻底放开棉花收购、加工和销售环节”。

但久禁而放、放因一时不适应而乱,棉花价格上涨引发了棉市之乱。

2004年1至4月份,国内棉价上涨22.6%。

到2004年3月上旬,国产原棉价格已经超过国际现货棉价,而且还在一路走高。

政府可考虑允许国内企业进口国外质量更有保证(绝少掺杂使假的)“低价棉”来平抑棉价。

这样既可解棉纺企业之忧,还能迅速填平国内棉花市场的供应缺口。

政府应跳出单一为调控棉价而调控的思路,继续保持适度的棉花高价。

通过借用价格杠杆实行压锭减产——淘汰落后棉纺产能之目的。

摘自2004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1、根据材料1,分析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的手段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2,能否认为棉市之乱是棉花购销体制改革的结果?

结合材料1-3,你认为应如何完善宏观经济调控。

案例八

有人主张,可能赚钱的行业都让私人去搞,社会主义国家应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专干私人不愿干的行业,因此,国有经济必须退出一切可能赢利的竞争性行业,而不管该企业现在是否有高赢利和高绩效。

2004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收约4000亿元,其中一半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纳缴的。

数据显示:

2004年1至8月,国资委监管的186家中央企业总体运营呈稳步发展态势,累计实现利润3803亿元,同比增长45.6%。

国资委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将分别突破5.3万亿元和40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国资委负责人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力明细增强。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又有新的进展,政企分开迈出了重大步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了改善,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推进,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为4951.2亿元和8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0.8%和16.7%,均占全国工商企业的“半壁江山”。

1、你认为上述言论是否正确?

为什么?

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当怎样改革?

案例九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

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

Pigou)。

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

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

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

斯蒂格勒(G·

Stigler)和阿尔钦(A·

Alchian)同游日本。

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

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

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

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

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

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1、什么是市场失灵?

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说明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

案例十

材1:

1997年10月份,全国零售物价指数首次出现负增长(-0.4%),以后持续6个月保持这一趋势。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到1999年7月,我国物价已经连续22个月下降,物价不振,商品积压严重,而且到2001年初这种现象还没完全消失,这在建国的历史中也没有出现过的。

按经济学的解释,这是典型的通货紧缩。

“八九风暴”(指1989年8、9月份全国各地发生的挤兑、提款、抢购风潮)标志着通货膨胀预期在我国的形成。

1988年、1989年,我国通货膨胀从1987年的7%上涨到18%。

1991年我国通货膨胀再次攀升,从2%跃到20%以上。

物价上涨了,钱不值钱了。

标准粉原来每斤0.18元,现在涨到发1.00元;

好大米水从0.23元涨到1.70;

瘦猪肉94年年初还是4.50元,到年终变成了7.50元;

一双皮鞋从10多元、数十元涨到了数百元,所有的物价都成倍地上涨了。

1、通货紧缩及其特征是什么?

2、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通货紧缩?

3、什么是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5、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抑制通货膨胀?

案例十一

二战后直至70年代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所有制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国有资本急剧扩大,国有制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元所有制结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下列图表集中反映了这一变化。

199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重要经济部门中的比重(%)

部门

国别

邮电

无线电广播通迅

电力

煤气

石油

煤炭

铁路运输

航空

钢铁

汽车

造船

英国

100

25

75

50

法国

-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比利时

-

荷兰

奥地利

西班牙

瑞典

50

美国

日本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资料来源:

英国《经济学家》,1978年12月30日。

1、为什么国有经济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有制结构的组成部分?

2、你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性质?

案例十二

从1997——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看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1997年末,由于国内一些因素的变化,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催化,我国出现了市场疲软,经济增长放慢的病相。

从1998年年初开始,更进入了通货紧缩,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状态。

需求不足,产品滞销,企业利润下降和紧缩开支等现象,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1994年的24。

1%(改革开发以来的最高点)骤降至1997年的2。

8%,并开始了连续22个月的物价下跌现象,产品严重积压,是建国以来所罕见。

对此,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衰退的经济措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在这三年内,共发行了3600亿的国债,用于进行基础设施和其他方面的投资,再配合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增加了需求,拉动了增长率的回升。

到2000年初,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得到了遏制,经济形势出现了积极的变化,2000年实现了8%的GDP增长率,以后每年都保持在此水平之上。

由此可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通过拉动需求,在遏制经济下滑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当然,宏观调控也体现在促进供给方面,中共“十五大”以后,在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为社会投资的增加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吸引和鼓励了社会资金增加投入,焕发了供给方面的无比活力。

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双管齐下的“两手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走势终于出现了重大的转机,这充分说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宏观经济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1、你认为我国经济走出低谷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吗?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哪个作用更大?

案例十三

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率连续下调的作用分析

从1996年5月1日开始,到2002年2月我中央银行先后8次降低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如一年期存款利率从降低前的10。

98%降为现在的1。

98%,下降了近5倍:

一年期贷款利率从12。

06%降为4。

54%下降了1。

5倍左右。

如此下降幅度在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