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期末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5959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期末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四期末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四期末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四期末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四期末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四期末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

《必修四期末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期末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四期末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

逾年,复以二十万众攻新城。

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

会有白气自东北来覆军上,占之曰“必胜”。

诘朝会战,天大雾晦冥,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

“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

”乃使元帅徐大兴、汤克明等将左军,严德、王德等将右军,而自以中军当敌冲。

会处州援兵亦至,奋前搏击。

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

逐北数十里,斩首数万级,溪水尽赤。

捷闻,太祖大喜。

明年秋,大军伐吴,令攻杭州以牵制之。

守将谢五,再兴弟也,谕之降,许以不死。

五与再兴子五人出降。

诸将请戮之,文忠不可。

遂趋杭州。

元明以女乐迎,麾去之。

营于丽谯,下令曰:

“擅入民居者死。

”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

得兵三万,粮二十万。

师还,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

就加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氏。

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③风发,遇大敌益壮。

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

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

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

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

十六年冬遂得疾。

帝亲临视。

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注】①踔厉:

精神振奋。

(选自《明史·

李文忠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

     谒:

拜见

B.以十六万众来攻,不克克:

攻下

C.诸将请戮之,文忠不可。

    戮:

侮辱

D.元明以女乐迎,麾去之。

 麾:

通“挥”,挥动

6.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文忠“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的一组是()(3分)

①将千骑横突其阵,大败之②捷闻,太祖大喜

③而自以中军当敌冲④会处州援兵亦至,奋前搏击

⑤乘高驰下,冲其中坚⑥恂恂若儒者,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③④⑤D.②⑤⑥

7.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跟着父亲在乱军中辗转不定,后来投奔了朱元璋,并改姓为朱。

B.在新城之战中,李文忠向众将士发誓绝不会贪生怕死。

他身先士卒,率军大败张士诚手下的军队,因此,朱元璋非常高兴。

C.李文忠军纪严明,曾下令擅自进入百姓住处的将处死,一个士兵到百姓家借釜具,被斩首示众。

D.李文忠曾经劝说朱元璋不要多用刑罚,并对他东征日本表示异议,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最终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因而被解除了兵权。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①太祖见文忠,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逾年,复以二十万众攻新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还,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

(4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盱眙

唐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宵外,谁堪羁旅情。

(1)第二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字?

请简要分析。

(2分)

答: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结合全诗试作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⑵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⑷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⑸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⑹低眉信手续续弹,。

(白居易《琵琶行》)

(7),此时无声胜有声。

(8)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陷《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

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心灵的修理工

[美]马克-奎斯

母亲在我们家乡是个地道的“修理工”。

无论是为8个孩子缝纽扣,还是修理农场里的拖拉机,对她来讲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与这些比起来她更擅长修补人们心灵的创伤,无论是家人还是陌生人,她都热心地去帮助。

我经常看到她和陌生人谈话,母亲永远笑容可掬地为客人递上热咖啡,自己也端着一杯,简单地述说着人生的哲理。

  “妈妈,那人是谁?

”当陌生人走后,我小心地问她。

母亲总是轻轻地放下手中的咖啡,告诉我几乎同样的答案:

“只是一个普通的朋友,他有些问题需要交流。

”他们就像现在的我,有问题需要解决,而似乎只有母亲才可以帮助我们。

  其实,母亲一直想避免我走弯路,特别是在我的婚姻问题上。

年轻的我固执且冲动,在认识一个女孩三天后我们就要举行结婚仪式,当时我对母亲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

“她不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马克,”母亲沉稳地对我讲,“现在放弃还不算晚。

  我知道也许妈妈是对的。

但那时候我是如此年轻和任性,渴望组织自己的家庭。

后来固执的我没有听从妈妈的劝阻,婚礼照常进行。

一年后,母亲因病去世了。

我和妻子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来拯救我们的婚姻,但最终双方也还是宣告分手。

  我离婚后在一家工厂做机械工,收入仅够养活自己。

正是那时我遇到了露易丝。

露易丝有一头漂亮的金发,一双温柔的眼睛,美丽的脸庞永远带着微笑。

在修理她的机器的时候,我们经常聊天。

后来我发现她是母亲去世后,我遇到的唯一可以敞开心扉倾诉的人。

露易丝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她曾经离过婚,现在单独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我们认识后就经常在餐厅里一起吃饭,露易丝知道我并不宽裕,有时就故意地多买些饭菜,然后分一些给我。

我们的交谈不断深入,没过多久,我发现自己坠入爱河。

当露易丝说爱我的时候,一度丧失生气的我突然间复活了。

  我们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呆在一起,我把她介绍给家人。

但每当露易丝谈到婚姻的时候,我都会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笼罩,经常靠岔开话题才走出尴尬的境地。

离婚已经重重地挫伤了我再次谈婚论嫁的信心。

虽然我知道自己是那么地合得来,但失败婚姻的阴影却始终笼罩着我的内心。

  母亲去世后,我的哥哥接管了农场,但我们从小居住的房子已经卖给了别人,我带着露易丝去过几次农场,却都没敢造访我从小居住的祖屋。

终于有一天,我带着露易丝去拜访祖屋的新房主,我们走到房子的旧门厅,我敲了一下门没有应答。

当我们转身要离开的时候,露易丝突然停顿了下来。

  “我曾经到过这里,”他平静地说,目不转睛地看这门厅。

“你说什么?

”我问道。

  “我以前来过这里!

我就坐在这里,在那个台阶上,这个房子原先的主人,一位老妇人和我坐在一起。

她戴着眼镜,手里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

”露易丝说:

“那个晚上,微风徐徐,我和那位老妇人坐了许久。

  “她对你说了些什么?

”我好奇地问道。

露易丝说:

“当时我的心情特别地糟糕,她耐心地开导我,为我打开心结,她还说,你是个好姑娘,肯定会有一个好男人爱你的。

听了她的话,我离开时就像是换了一个人,心情就此发生了巨大转变。

  我没有告诉露易丝,那个老妇人就是我的母亲,但从那天开始我知道了我再次找回了想要结婚的感觉。

因为我知道露易丝肯定符合母亲为我制订的标准。

  现在,我和露易丝已经结婚13年了,身边又多了两个孩子,我们有了自己的农场。

很多次,我看到露易丝坐在自家的台阶上,她是那么像母亲。

她们都是心灵的修理工,母亲曾经为她打开心结,而现在的她又在那位妇人儿子的身边,为他缝合了一颗支离破碎的心。

11.“我经常看到她和陌生人谈话,母亲永远笑容可掬地为客人递上热咖啡,自己也端着一杯,简单地述说着人生的哲理。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2.露易丝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13.作者最后说“她们都是心灵的修理工,母亲曾经为她打开心结,而现在的她又在那位妇人儿子的身边,为他缝合了一颗支离破碎的心。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14.小说以“心灵的修理工”为题,而“她们都是心灵的修理工”,可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8题。

诺贝尔文学奖的新女王赫塔·

米勒

尽管10月8日赫塔·

米勒(HertaMü

ler)“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直率描绘了被放逐者的景观”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0月12日,在法兰克福书展开幕的前一天,今年的德国图书奖还是给了女作家和诗人凯瑟琳·

施密特(KathrinSchmidt)和她的《你不死》。

在诺奖之前,米勒女士也已进入德国图书奖最后一轮角逐,但落选了。

德国批评界对米勒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反应是一开始都承认没有料到米勒会得奖,有的批评家甚至称,惊讶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但转眼间又说,米勒获奖是实至名归,理所应当。

德语媒体的相关评论,谈政治内涵的多,谈艺术成就的少。

最有趣的是德国“文学批评教皇”拉尼茨基的点评:

“我不想谈那个赫塔·

米勒。

再见!

德国政界自然更会把文学与政治挂钩。

总理默克尔称米勒“缘于极权、压迫、恐惧的生活经历的伟大文学,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而米勒的获奖正值柏林墙倒塌20年,默克尔说她高兴地看到,“米勒在德国找到了故乡”。

德国总统科勒说,“为了抗拒遗忘而写作,提醒人们认识到自由的价值。

在东欧剧变二十年后的今天,米勒的获奖具有特殊的意义。

“米勒身形娇小,神情坚毅。

”曾经留学慕尼黑的学者胡蔚谈到她对米勒的印象,“我总觉得她身上透露出强烈的不安和焦虑,这在保尔·

策兰,在卡夫卡身上都可以感觉到,他们都是出生于东欧德语地区的犹太人。

而他们对于语言和文化的敏感把握,亦得益于这种漂泊无根的生存状态和人生体验。

赫塔·

米勒的文学世界离不开她出生的罗马尼亚南部德裔聚居地尼茨基多夫小镇。

米勒认为自己是巴纳特人,从未在公开场合说过她是罗马尼亚人,或是德国人。

巴纳特人是德国施瓦本人的后裔,18世纪南下殖民后定居于此,却始终使用德语,保留德国文化。

德语中对罗马尼亚德语区人的正式称呼是“罗马尼亚德国人”。

米勒生下来便是个异乡人。

对于罗马尼亚人来说,米勒不是流亡德国的作家,她是回到了她的母国。

而对于德国人来说,米勒是罗马尼亚人,尽管她已经在德国生活了超过20年,尽管她的母语是德语。

在那个她出生的小镇,她的家境殷实的祖父的财产在政权更迭后被充公,她的父亲曾在纳粹党卫军里服役,二战结束后的职业是货车司机。

她母亲年轻时被苏军掳到苏联劳工营做苦役,而米勒本人从小就生活在歧视和恐怖之中。

在她看来,小小的故乡是一个抽象的国家。

她多次说,她不喜欢“家园”这个词。

但“家园”作为不可磨灭的经验一直伴随着她,伴随着她的作品。

在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教师、著有《德国文学史》的刘慧儒眼里,米勒的生活世界里和作品里没有田园牧歌。

在生她养她的大地上,她看到的只是沉重的苦难。

“米勒自己没有被压垮,因为她找到了平衡的方式,这就是文学。

米勒说过:

“在东欧,对诗歌的热爱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

它源自恐惧。

”文学是在失去家园后用语言重建的家园,文学是实在的,在充满敌意和暴力的世界,它是“内心的支柱”。

她甚至说:

“我以为,诗在世界里,而不在语言里”。

米勒在诗里找到了自己的家:

她和诗人、作家瓦格纳结婚。

在她偕丈夫和老母亲一道离开罗马尼亚前的将近20年间,米勒创作不断。

东欧许多国家都有德语区。

几百年前,那里曾是日耳曼民族向东进行基督教化扩张的前沿。

几个世纪以来,不同文化之间的撞击、冲突、磨合,使得那里的德裔对德意志文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二十世纪许多重量级德语作家,如里尔克、卡夫卡、卡奈蒂、策兰都来自这些边缘地区。

这些作家虽然风格迥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非常敏感细腻、对语言高度自觉。

在人们不留意或者习以为常的事物中,他们往往能感知到生存的尴尬处境和世界上无处不在的威胁,并诉诸独到的语言形式,把这些高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米勒也是这样。

”刘慧儒说。

——2009-10-14《南方周末》

15.下列关于文章的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赫塔•米勒(HertaMü

ler)“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直率描绘了被放逐者的景观”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在德国图书奖上她却落选了。

B.由于自己的父亲曾在纳粹党卫军里服役,母亲年轻时被苏军掳到苏联劳工营做苦役,米勒本人从小就生活在歧视和恐怖之中。

C.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教师、著有《德国文学史》的刘慧儒认为,米勒的生活世界里和作品里没有田园牧歌。

D.德国批评界对米勒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反应是都承认没有料到米勒会得奖,有的批评家甚至称,惊讶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16.赫塔•米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德国各界有何反应和态度?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7.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简要谈谈,你认为作家赫塔•米勒获奖有哪些因素?

七、作文(70分)

18.深邃的心灵,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者探索和审美的世界,有的心灵如夜空,星光灿烂;

有的心灵如大海,,浩渺无边;

有的心灵像泉水一样清幽,有的心灵像鲜花一样美丽……

请以“走进他们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除诗歌外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C(3分)

Acì

/sì

hūn/hù

njià

n

Bxǐng/shěngnà

nló

ng/lǒng

Czhā/zhá

hōng/hò

ngbiǎn/piān

Dpǐniǎn/zhān   pí

ng/bǐng

2.A(3分)

(B“成了”后缺少宾语“的问题”。

C句式杂糅,划去“造成的”。

D。

培养着与“疲劳筋骨”搭配不当。

3.侵权责任法草案经人大作多处修改(4分)

4.我没回来,乘你的脚步像风中荡桨,乘你的心灵像痴蝇打窗,乘你笑声里有银的铃铛,我没回来(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C(戮,杀戮)

6.C(②写太祖十分高兴,⑥写李文忠通晓经义,像儒生)

7.D(被解除了兵权在前,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在后)

8.

(1)太祖见到文忠,非常高兴,把他当自己的儿子来抚养,并让他跟从自己姓朱。

(2)过了一年,再次率领二十万军队进攻新城。

(3)军队返回,李文忠命令军士收养路上的弃儿,所用来保全救活的开支从未计算。

9.

(1)“久”,漫漫长夜,久久不能入睡,没有睡着的诗人,无奈地听着潮水拍打水岸的声音。

(1分)

“寒”,秋夜凄寒,诗人展转翻覆,难以入睡。

默默望着一轮寒月在城头洒下一片凄清的余辉。

“侵”“近”也可,结合诗的意境,言之有理也可。

(2)借景抒情或动静结合。

黄昏时的大雁栖息在平静的沙湾,驿站里听到鸡叫声。

诗人借在黄昏归居所时看到的,听到的景物,抒发孤独思乡情感。

(3)思念家乡,孤独失意。

首联写夜泊淮水,秋气萧森,冷霜飞降,夜水清寒,景中无不透露清迥孤寒,奠定全诗冷色调。

颔联、颈联写夜阑人静,洪波涌起,潮声拍岸;

月色泛清辉,秋霜闪银光。

沙洲上,雁已沉睡,馆驿的旅客却未能成眠。

辗转反侧之际,一声鸡啼,愈感凄清。

如此幽独清冷的意境,引起诗人孤孑清寥的凄凉感受,联想到自己孤篷漂泊,仕途失意,不禁触悲于怀,一声鸡鸣,不可遏止的家园之思,在尾联顺势跌出,情景交融。

意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雕阑玉砌应犹在

(2)枯松倒挂倚绝壁

(3)剑阁峥嵘而崔嵬

(4)百年多病独登台

(5)潦倒新停浊酒杯

(6)说尽心中无限事

(7)别有幽愁暗恨生

(8)只是当时已惘然

文学类文本

答案:

11.说明母亲擅长抚慰别人心灵,(1分)为下文露易丝想起帮过她的老妇人埋下伏笔,(2分)为露易丝能从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找到第二次婚姻,(1分)作了铺垫,也为“我”放心地与露易丝结合,作了铺垫。

12.温柔、美丽、善良、乐于助人、善解人意。

(2分)外貌描写,“一头漂亮的金发,一双温柔的眼睛,美丽的脸庞永远带着微笑。

”(1分)动作描写,“有时就故意地多买些饭菜,然后分一些给我。

”(1分)语言描写,“那个晚上,微风徐徐,我和那位老妇人坐了许久。

”侧面描写,“你是个好姑娘,肯定会有一个好男人爱你的。

”(1分)

13.母亲和我都擅长抚慰别人的心灵,(2分)母亲在露易丝第一次婚姻失败的时候,安慰开导她,使她走出痛苦的阴影中。

(2分)露易丝在失败的婚姻笼罩着“我”的时候,做“我”的倾听者,帮助“我”,爱“我”。

14.母亲是主要人物,(2分)小说的主旨是表现母亲,露易丝在母亲安慰开导下找到了第二次婚姻,找到了人生的幸福,并且也帮助“我”找到了人生的幸福。

(2分)描写露易丝间接烘托出母亲的善良、乐于助人。

露易丝是主要人物,(2分)小说的主旨是表现露易丝,写母亲对她的安慰开导,(2分)主要是为她善良、善解人意、乐于助人作了铺垫。

六、实用类文本

15.D(表述错误,应是“一开始是”。

)(3分)

16.出乎意料和惊讶,评论界谈政治内涵的多,谈艺术成就的少。

17.对语言和文化的敏感把握,自己漂泊无根的生存状态和人生体验;

经受了沉重的苦难。

找到了平衡的方式——文学;

作家本人的敏感细腻、对语言的高度自觉。

七、作文(70分)(作文评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李文忠,字思本,盱眙人,是太祖姐姐的儿子。

十二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李贞带着他在乱军中颠沛流离,多次濒临死亡。

过了两年才在滁阳拜见太祖。

太祖见到文忠,非常喜爱他,把他当作儿子扶养,让他随着自己的姓。

十九岁时,以舍人身份率领亲军,跟随太祖援救池州,击破天完的军队,骁勇盖过诸将。

第二年,诸全守将谢再兴总而叛变投降吴,率领吴军侵犯东阳。

李文忠与胡深在义乌迎战,带领一千骑兵,在吴军阵中横冲直撞,大败吴军。

张士诚派司徒李伯升率十六万人来进攻,未能攻下,过了一年,又率二十万人进攻新城。

李文忠率领朱亮祖等人急驰救援,离新城十里驻扎以等大军。

恰逢有白气从东北飘来,笼罩在军营上,对此进行占卜说“一定胜利”。

第二天早晨会战,天大雾而昏暗,李文忠召集诸将对天发誓说:

“国家大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怕死而落在三军后面。

”于是派元帅徐大兴、汤克明等将左军,严德、王德等将右军,而自己率领中军正对敌军主力。

恰逢处州援兵也赶到,奋勇向前搏杀冲击。

雾渐渐消散,李文忠横执长矛带领数十铁甲骑兵,从高处飞奔而下,冲击敌人中坚力量。

敌军于是大溃。

追逐逃敌数十里,斩首数万人,溪水全都红了。

捷报传来,太祖非常高兴。

第二年秋天,大军征伐吴,命他攻打杭州来牵制吴军。

守将谢五是谢再兴的弟弟,告谕他投降,并许诺他不死,谢五与谢再兴的儿子五人出来投降。

众将请求杀了他们,李文忠不答应。

于是进攻杭州。

守将潘元明也投降,整顿军队进入城内。

潘元明用歌伎舞女迎接,李文忠挥手让他们离开。

在丽谯扎营,下令说:

“擅自进入民居的处死。

”一个士兵借用了居民的锅,斩首示众,城中安定下来。

得到士兵三万,粮食二十万。

大军返回,命令军中收养路上的弃儿,所保全救活的不计其数。

升任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恢复姓李。

李文忠器量深沉宏大,没有人能测知他的边际。

临阵友健风发,遭遇强敌更加威壮。

特别爱好学习,通晓经书义理,写诗作歌雄浑豪放值得欣赏。

当初,太祖平定应天,因为军需供给不足,增收百姓的田租,李文忠为此请求,得以减少租额。

李文忠解甲归田,恭敬得像读书人,皇帝更加厚爱他。

家中素来多宾客,曾用客人的话,劝说皇帝少杀戮,又劝谏皇帝征讨日本,以及谏说宦官势力太大。

因此长期违逆旨意,不免受到谴责。

洪武十六年冬就生病了。

皇帝亲临控视。

第二年三月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