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6477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1、绪论

[关键概念]

1.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2.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音;

(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文艺属性、民俗文化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文学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

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文艺学是研究各种文艺现实的科学。

完整的文艺学,应该包括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这两大部分既有共同的属性和联系,又各有特点,自成体系。

作为一门学科,民间文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

(1)对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作品的发掘,考释和整理。

(2)对中国现代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纪律与整理。

(3)对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的文本、民间文学创作者与传承人情况以及相关的民俗文化研究。

(4)对民间文学一般理论的研究,如对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社会功能、传承规律等等的研究。

(5)外国相关理论和民间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与研究。

(2)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

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分两方面:

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哦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史民俗学的一部分。

2.什么是“民间”?

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

民俗之“民”的范围很宽广,它渐有包容任何种类的人群的倾向。

“民间”有相对的一面,就是“官方”。

“官方”一般是指政府,将之扩大则指所有正规的、郑重的公务场合。

在这些场合里,讲话、做事一一般要符合公务规范,比较随意的民间习惯是不适宜的,而官员、职员等走出公务场合,也就回到了生活场合中,一般也就遵从民间习俗,进入“民间”。

3.怎样理解民间文学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如何保护?

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

它不仅有自成一体的存在形态,而且还常贯穿在其他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如节日、民间信仰、手工艺、游戏竞技等活动中大都有民间文学的讲述参与。

民间文学保护的基本原则则可初步概括为一下四点:

第一,民间文学的保护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能为保护民间文学遗产而试图阻止其所在社区的现代化进程。

这就要对民间文学区别对待,既要对适应现代生活的项目进行活态保护,也要对不适应现代社会而行将衰亡的项目进行存档式保护。

第二,进行整体保护,应重视保护民间文学所在社群的文化群体,而不是进行割裂式的局部保护,并努力将文本与其生态环境一起保护和记录。

第三,注重保护民间文学的传承主体,以人为本,尊重民间文学传承人的意愿和现实需求。

第四,强调对民间文学表演性的保护,而不是仅仅传承和记录其文本形态。

 

第一章

【关键概念】

1.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所谓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

2.采风:

3.民间文学的群体性:

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指民间文学史群体创作、群体流传,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4.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好人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5.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思考题]

1.论述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有五个显著的根本特征:

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与表演性。

(1)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一般来讲,民间文学都是在口头创作和传播的。

民间文学口头性的显著标志是用口头语言包括方言土语来进行创作和传播。

(2)群体性是民间文学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也是民间文学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首先,民间文学的群体性体现在它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

其次,民间文学的群体性表现在其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最后,民间文学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是大众化的、通俗的、易懂的、传统的。

(3)传承性,首先,民间文学在内容上的传承性,指一些群体性的观念和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往往根深蒂固,相对稳定,代代相传。

其次,民间文学的传承性表现在它长期以来有其惯用的艺术形式。

(如各地的民歌都有特定的程式和技法,有固定的章法、句式、韵律等表达手段)

(4)民间文学的变异性首先体现为作品语言的变异。

其次,除了语言总是发生较大的变异,民间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等也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异。

最后一个作品从产生雏形到较为成熟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它的前后内容一般也就有很大的变异。

(5)表演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

第二,在沿袭某种程度的固定模式的基础上,民间文学的“演述”及其文本会受到语境的影响。

第三,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而是有更为丰富的或不同于其文字表层意义的内涵及功能。

2.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表演性。

表演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

第二,在沿袭某种程度的固定模式的基础上,民间文学的“演述”及其文本会受到语境的影响。

第三,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而是有更为丰富的或不同于其文字表层意义的内涵及功能。

表演性特征的理论基础是表演理论。

表演理论的主张与分析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认为民间叙事是一种表演事件,表演是一种艺术性的展示与交流;第二,注重民间叙事发生的情境;第三,考察叙事交流的具体情形和文本的动态而复杂的形成过程;第四,从讲述人、听众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考察表演的即时性和创造性;第五,强调对社区的民族志考察和对个人表演特色的关注。

 

第三章

【关键概念】

1.神话: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神话就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或者说,神话是以原始思维为基础的关于神的行为的故事。

如果将神话作为一种特定语境中发生的变化现象来全面地看待,那么神话就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或语言艺术,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融文学、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而且还是上古初民的世界观和信仰的主要表述形式。

神话的创作和讲述则是人类在蒙昧时期试图探索世界、解释世界、征服世界的一种社会活动或民俗生活。

[思考题]

1.神话有哪些种类?

分类:

神话分类有多种,第一,按民族或地域划分,分为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巴比伦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中国神话、大洋洲神话、美洲印第安人神话。

第二,按文体形式不同分,韵文体神话、散文体神话、韵散兼行体神话。

第三,按神话的内容划分,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

自然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

日月神话、雷电神话、四季神话、动植物神话)

社会神话:

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

 

2.什么是洪水再生神话?

试分析洪水再生神话的文化内涵。

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生息的故事。

文化内涵:

第一,洪水再生神话对洪水灾害及其起因的叙说,是原始社会民众生活状况和自然崇拜的反映;第二,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第三,大部分神话都讲洪水遗民是从葫芦里逃生的,这与我国古代广泛存在的葫芦崇拜有关。

 

第四章

【关键概念】

1.传说: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

2.箭垛式人物:

就是指许多具有同样特征的情节都被安放到一个著名的具有这种特征典型人物。

像很多箭射到一个目标上,使之成为聚集着很多箭,并不断有新的箭射来的垛子。

如鲁班、包公、徐文长等。

3.四大爱情传说:

指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白蛇传传说和梁祝传说。

[思考题]

1.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二者联系在于:

首先,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评价;其次,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而且常常有“遗迹”可循。

二者的区别在于以下方面:

第一,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

第二,历史观不同。

第三,取材的角度不同。

第四,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

2.传说和神话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传说和神话的联系主要有三点:

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缘头之一;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

传说和神话的区别:

第一,二者故事的主人公不同的属性。

神话的主人公是神,其故事是以神格为中心。

传说的主人公是人,其故事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活。

第二,神话与传说都是超现实的幻想,但神话的幻想符合原始思维的逻辑,虽然今天看来荒诞不经,但是在神话存活的原始部落的生活里和信仰里,是具有神圣性和真实性的。

就是说,神话的超现实情节是传播中信以为真的。

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而存在,并不为传播者所相信而且幻想的内容都与特定阶段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地方古迹、风俗想联系。

3.举例说明中国传说有哪些类型。

中国的传说分为四大类:

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习俗传说。

人物传说:

(1)神仙传说:

如八仙传说

(2)文人传说:

如屈原、王羲之、李白

(3)巧匠名医传说:

如扁鹊、张仲景、华佗

(4)帝王将相传说:

如李世民、武则天、戚继光、岳飞等

(5)起义英雄传说:

如陈胜、吴广、宋江

(6)政治历史人物传说:

谭词同、黄兴、孙中山等。

史事传说:

(1)反抗外来侵略的传说:

如义和团传说、捻军传说

(2)农民起义传说:

如太平天国运动、李自成起义

(3)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传奇故事

地方风物传说:

(1)山川名胜传说:

如望君顶

(2)物产传说:

狗不理包子、东坡肉

(3)动植物传说

习俗传说:

(1)节日习俗传说:

春节、端午节、泼水节

(2)婚丧习俗传说:

新娘盖头、

(3)游艺习俗传说:

扭秧歌、舞狮子、放风筝

4.传说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1)以现实存在的事物为基点,进行自由的想象和虚构;

(2)将神话的情节和故事进行现实化和人格化加工,使神话转为传说;

(3)将历史事实传奇化;

(4)将完全虚幻的故事粘附在真实的事物上。

5.试述四大爱情传说的结局艺术。

四大爱情传说的结局方式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故事本来都是悲剧结果,但都经过了符合民众审美习惯的奇巧处理。

(1)牛郎织女传说:

鹊桥相会。

此传说的结局是牛郎和织女被王母拆散,银河相隔,但民众觉得理想得不到满足,遂想象出鹊桥相会的情节。

这种结局使民众在愿望和情感上得到很大满足,又以神奇的想象为故事情节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2)孟姜女传说:

哭倒长城

故事本是丈夫尸埋城下,妻子殉情的大悲剧,但人们不满足于这样压抑的收尾,想象出长城崩塌的情节,这种结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