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7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docx

《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docx

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设计并制作了基于STC12单片机和直流电机的五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具体阐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设计和软件调试。

系统实现了题目要求的各种基本功能人机交互性良好,较为真实的模拟出一台单厢电梯模型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对实际电梯的控制系统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电梯模型、直流电机控制、STC12单片机、控制系统

Abstract

STC12-baseddesignandproductionofsinglechipandafive-storyelevatormodelofDCmotorcontrolsystem,thesystemisdescribedindetailtheoverallarchitecture,hardwaredesignandsoftwaredebugging.Systemimplementsthebasicfunctionsofthevarioustopicsrequiredofgoodhuman-computerinteraction,themorerealisticsimulationofthemodelofasingle-carelevatorcontrolsystemoperatingconditions,theactualdesignoftheelevatorcontrolsystemwillprovideexperience.

Keywords:

Theelevatormodel,DCmotorcontrol,STC12icrocontroller,controlsystem

一、系统设计要求

1.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电梯控制模型。

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电梯控制模型

图1中:

电梯间竖井模型部分可由有机玻璃粘成无上盖板的六面体ABCDEFGH,高度AE为1.2m;电梯轿厢模型J通过滑轮悬挂并由电动机M牵引,可在电梯间竖井模型的空间内上下运动。

电梯间竖井模型间隔均为24cm自下向上分成5层,其楼层编号如图1所示。

 

1.2 要求:

   1.2.1 基本要求:

1.     当某层有呼叫并有呼叫信号显示时,轿厢模型作相应的运动,并准确平层,平层的位置误差£5mm。

2.     平均每层运行时间不超过4秒,平层结束时给出提示信号。

3.     当有多层呼叫时,轿厢模型将按说明中的电梯模型运行规则作相应的运动,并依次在呼叫的楼层停留3~8秒;

4.     增设模拟轿厢内表示乘客欲到达层数的按钮,轿厢模型将按照电梯模型运行规则作相应的运动

5.     能显示轿厢模型当前到达的楼层编号。

1.2.2扩展要求:

1.       增设可以延长和缩短轿厢楼层停留时间的按钮(用于延长开门时间或缩短开门时间);

2.       停电时紧急操作。

当市电电网停电时,用备用电源将电梯运行到最近楼层待机并开门。

3.  播放语音提示,包括报告楼层、电梯运行方向、问好等。

4.采用适当的人机界面(如采用触摸屏、语音辨识等),使界面与用户的交互性良好,操作简易,运行迅速,适合各类人群。

 

1.3       题目要求的说明

1、    控制电机类型不限,其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自定。

2、    要电路板、关键电路版必须是自行制作的模块。

3、    电子版论文必须附完整的程序代码、电路原理图(PROTEL格式)、元器件清单等相关文件;

4、    电梯竖井间部分也可简化,由一垂直平面代替,如图2所示。

5、    平层的要求是以轿厢模型J的底平面(或自定标志)与表示楼层的标志线平齐。

6、    要有措施保证平层过程中轿厢模型J移动方向保持不变。

7、    要有措施保证轿厢模型J起动、停止时不出现震荡。

8、    关于电梯模型运行规则的说明:

 

(1)电梯有两种类型的按钮:

第一种为各楼层上的“向上”、“向下”按钮;第二种为电梯轿厢内表示要到达楼层编号的数字按钮。

实际制作时,按钮的安装位置不作任何限制。

(2)各按钮呼叫时应有指示灯显示,电梯响应该按钮的呼叫后,其指示灯应自动熄灭。

(3)电梯运行时响应按钮的优先顺序如下:

①      方向优先:

电梯按某方向运行时,优先响应该运行方向的按钮;

②    距离优先:

同一方向有多个按钮呼叫时,优先响应最近的楼层。

二、系统方案设计

2.1模型设计

2.1.1轿厢

方案1:

箱体+导轮

优点:

利用导轮与导轨,能使轿厢产生竖直方向上的定向滑动,滑动摩擦小。

缺点:

导轮成本高,难以买到合适的导轨。

方案2:

箱体+孔

优点:

制作简单

缺点:

由于圆柱形导轨不一定完全竖直,两导轨间的距离有微小差距,重心的偏移会照成摩擦过大,实际测试发现电机难以保证其运行速度,且箱体与导轨间产生极大噪音

方案3:

箱体+槽+孔

优点:

制作简单,与导轨间摩擦小,实际运行产生噪音小,受重心影响小

缺点:

轿厢运动过程中会有些许振动

我们把几种方案做了下测试,由于方案1导轮装配过程复杂,与买回的导轨不能很好匹配,因此选择方案3。

2.1.2滑轨

方案1:

用常见的角铝,轿厢限制在4根角铝中间,可自由上下运动

优点:

最简单的设计,安全性高,角铝强度足够支撑起整个模型。

缺点:

四个角的接触面大,摩擦较大,轿厢重心稍有偏移,会产生较大噪音

方案2

槽铝+不锈钢管,减少箱体与导轨的接触面

优点:

摩擦小

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方案1偶尔会使轿厢卡死现象,方案2明显更优

2.1.3配重

方案1:

直接使用电机绕线方式,利用电机自身扭力拖动轿厢

优点:

制作简单,节省成本

缺点:

电机负荷过大,绕线增多会使线与电机转轴的力矩增大,速度也会有误差

方案2

电机加配重

优点:

电机负荷减小,符合当前的电梯设计要求,实现节能,只需较小电流即能运行,速度能够达到很好控制

选择2.

2.1.4电梯总体外观设计

方案1

参照观光电梯,轿厢及竖井采用有透明机玻璃制作

方案2

整体外形用木板设计,竖井及轿厢,配重箱均用透明有机玻璃

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木板加工方便,相对方案1,方案2的设计总体结构更加稳固,而且外形更加美观,故选方案2

电梯局部模型

2.2电控方案选择和论证

根据题目要求,系统可以划分为厢外楼层呼叫检测部分、电机拖动控制部分、厢内人机交互部分、电源稳压及切换和数据通信五部分。

其中,厢外楼层呼叫检测部分包括主控制器模块、电梯按键模块和数码管显示模块;电机拖动控制模块包括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平层监测红外模块两部分部分;厢内人机交互部分包括了语音提示模块、TFT显示和触摸模块;电源包括市电和蓄电池两路电源,含稳压和电源切换模块

为了较好的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分别作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

2.2.1控制器选择

方案一:

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系统控制器。

PLC作为目前电梯常用的控制器件,具有控制能力强、稳定度高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但是PLC随IO点数量的增加价格随之提高,本系统中较多的按键及数码管等需要大量的IO点来控制,若采用PLC则成本过高。

方案二:

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器。

单片机算术运算功能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算法和逻辑控制。

由于其功耗低、体积小、技术成熟和成本低等优点,各个领域应用广泛。

但其运算速度比较低,较难实现对电机的实时控制。

方案三:

采用ATMega16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器。

此单片机不仅具有51型号单片机的各种优点,而且单片机内集成了丰富的外设。

运算速度较快,适合本系统的运算。

并且,芯片引脚少,外配元件少,在硬件很容易实现。

但现已停产并且价格因商家囤积而奇高。

方案四:

采用STC12系列的增强型51单片机,其功能媲美AVR单片机,且价格低廉。

在本设计中,综合考虑,选择AT89S52单片机作为厢外楼层呼叫检测控制机,STC12C5A60S2作为电机拖动控制机,STC12LE5A60S2作为厢内人机交互控制机。

2.2.2厢内楼层显示模块

方案一:

采用电梯专用按键显示一体模块,方便美观,但价格高昂

方案二:

采用薄膜触摸,需订做

方案三:

采用数字和方向数码管,通用并且价格便宜

考虑价格和可获取性,本厢内楼层显示模块设计采用方案三

2.2.3电机

方案一:

采用步进电机作为本设计的执行元件,步进电机能够将数字脉冲信号转化为角位移,步进电机每转一步,角度为1.8度。

但是其力矩较小,不易负载可变控制。

方案二:

采用交流伺服控制,可实现精确转速和紧急抱死等高精度控制,但需配专用驱动器,价格高昂。

方案三:

采用直流电机作为本设计的执行元件,直流电机工作是让线圈始终交替地处于稳定状态和非稳定状态,通过两个半圆环形电枢将线圈的稳定平衡状态消除。

这样,在流线圈在磁场中就会一直地转动下去。

直流电机是现代电梯的执行元件,配合光电平层,可以实现高精度、变负载的稳定可靠控制。

方案三已能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因而,选择直流电机作为本设计的执行元件。

2.2.4电机驱动模块

方案一:

使用光耦和场效应管搭起控制平台,此方案适用于大电流驱动,但分立元件搭建的电路稳定性较差。

方案二:

适用专用电机驱动芯片,此方案驱动电流不大,但集成IC,电路稳定。

本设计中,驱动电流不大,故使用方案二(电机驱动芯片)作为电机驱动模块,选用基于H桥的MC33886,驱动电流达5A。

2.2.5平层检测模块

方案一:

每一层选用反射型红外对管作为检测,在轿厢一侧加一小挡板,接收管通过检测到从挡板反射过来的红外光,给单片机反馈轿厢当前位置。

此方案价格低廉,但元件易受外界光源影响而误判。

方案二:

采用超声波模块定位,但厢内回波反射,容易判断失误

方案三:

使用对射型光电开关。

经过测试比较,发现反射型光电开关的灵敏度跟周围光照强度有关,由于电梯模型是用有机玻璃板搭建而成,光可直接透射,会造成错误检测,而利用对射型的光电开关受到光的干扰极小,稳定性高,故选方案三。

2.2.6厢内呼叫检测及显示模块

方案一:

采用按键和数码管,成本低廉,控制简便。

方案二:

采用TFT触摸屏实现显示和输入,操作简单,人机交互性能好。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方案采用方案二。

2.2.7语音提示和识别模块

方案一:

采用ISD2560语音芯片,这种类型的芯片能录音和放音,外部电路较简单,但是音质和放音的局限较大。

方案二:

采用ISD1700系列的语音芯片,这种类型的芯片是在ISD2560语音芯片的基础上研制的。

各种性能指标均比ISD2560的要好。

而且可以软件和手动录音,音质好。

方案三:

采用RSC360语音识别,ISD1700播放语音,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性。

为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本设计采用方案三。

2.2.8电源供电稳定及切换模块

考虑到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必须提供稳定而且可靠的电源。

参考实际电梯的设计,本电梯模型有两个供电电源,分别为市电电源和蓄电池电源。

在正常工作时,使用市电供电,在遇到紧急情况停电时候,使用备用电源。

为了向模型电梯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入,三个电源均需经过电源稳压模块。

一般的电源稳压模块为L1117系列的稳压模块,考虑到系统功耗较大,此系列的稳压模块功耗较大,不利于系统的工作。

本系统稳压模块采用小功耗的稳压芯片LM2576,电源输出稳定,用于驱动电机,LM117系列的用于控制器稳压。

2.2.9通信模块

方案一:

采用PT2262\PT2272无线通信模块。

该模块是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

但通信效果不稳定,易受干扰,每次只可传输4bit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