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集锦Word格式.docx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集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集锦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
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
“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
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
“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
”这句话培植了自信。
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取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
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爱吃的水果》
1、说教材
《爱吃的水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本课是通过实物或挂图及投影片,让学生运用普通话,说说这些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让同学们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
(1)你最爱吃什么水果?
把它的样子、颜色、味道讲给同学们听。
(2)评出一两种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
根据学生的识事经历来确立本课口语交际的难点;
怎样来激发学生能围绕“水果”积极地参与讨论,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数学目的:
进行听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2、说教法
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投影仪、挂图、实物图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
教师是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
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看一看”中学会辨别事物特征;
在“想一想”中学会善于思考问题;
在“听一听”中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
在“尝一尝”中学会判断水果的味道,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在“比一比”中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演一演”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逐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过程
能力的获取过程比知识获取的结果更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初识事物的特点,为本课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场面。
“看一看”:
出示投影:
(1)内容是一盘水果。
这是创设生活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
先让学生看一看盘子里有哪些水果,平时看到过吗?
吃到过吗?
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让学生去说,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同学们能听得懂即可,不能要求过高。
把学生说话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想说要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2)是一个水果店。
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引出问题。
这些水果你平时看到过吗?
吃到过码?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水果店里的水果一一辨认出来,如果有困难,大家在一起讨论,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想一想”:
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平时吃过哪些水果?
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如果有叫不出名称,说出水果的特征,就让大家来帮助你解决。
在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注意那些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学生,要多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
另外还要注重说话要有条理。
让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
例如按“名称——样子——颜色——味道”来说,即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说。
在这个环节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言,说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
“尝一尝”:
出示准备好的水果实物,让学生亲口尝尝其味道,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再“评一评”在这些水果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是什么?
因同学们的口味不同,说法不一,少数服从多数。
同时教育学生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平时要能做到注意卫生。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尝一尝,培养学生的辨味能力。
“比一比”:
选同学位最爱吃的水果,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它的特征。
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最具体。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演。
同时从各组里抽一名学生当评委,教师给予引导,提出比赛规则,评一评谁说得最好。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相互作学习,取长补短。
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锻炼自我。
从而学会怎样把事说明白,说清楚,说具体。
并能做到表达自如。
懂得听话时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述,边听边想,有不同意看法要用“我认为”、“我觉得”的语气向对方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交际习惯和能力。
“演一演”:
组织学生开展演示活动,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及时反馈,相机纠错,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手、口、脑、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力。
先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小弟弟小妹妹到大姐姐来作客,大姐姐揣出一盘水果放在桌上,用手指着会说些什么呢?
先同桌说,再请学生表演。
在表演中注意礼貌用语,如“谢谢、请”等。
我还用投影片设计了两个图景让学生上讲台演示。
投影
(1):
“有个人挑着一担水果在街上叫卖。
”让一学生扮演卖水果的,再让几个学生扮演买水果的。
想一想,卖水果的可能会说些什么?
买水果的可能会说些什么?
先让同桌学生说说,再请上讲台表演,看谁表演得像,大家给予鼓掌,教师给予肯定。
投影
(2):
“小姑娘拎着一些水果来看望一个病着的老人。
”通过老人的表情和小姑娘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各自会说些什么呢?
先同桌表演试试,让学生看画面上的情景去想象,再指几个学生上讲台扮演一下,看谁表演得好。
我用这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通过图片来发挥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口语交际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其口语交际的潜力。
《iuü
》
教材简析:
》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二课。
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情境图:
乌龟驮着小蚂蚁过河,小鱼鼓掌欢迎,既赞扬乌龟乐于助人,又赞扬蚂蚁善于开动脑筋。
从这个语境中可以剥离出“蚁、乌、鱼”这三个语音而导入“iuü
”这三个字母的认读,在学生心理上形成“画面——语音——字母”这样一个学习链。
第二部分是表音表形图,以利于学生掌握字音、熟记字形。
第三部分是六个单韵母的字音字形辨别。
第四部分是“iuü
”的笔顺图及其汉语拼音在四线格中的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
”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掌握“iuü
”的4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它们的四声。
3、能准确地分辨这六个单韵母的读音与字形。
教学重难点:
能读准“iuü
”的音、认清它们的形。
教具准备:
情境图的动画演示课件、字母卡片。
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串抽象的表音符号,它缺乏具体内容,枯燥乏味,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一年级儿童在入学伊始更应注意不能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呈现各种活泼生动的学习形式,将枯燥的学习内容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字母的音形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2、自主探究,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这种观念是贯穿我们整个基础教育始终的。
所以在学生尚未形成“学习定势”的起始年级,教师更要将这种观念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
因此在教学iuü
的字形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字母形态的特点,自己去想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
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
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从小就应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因此在教学“aoe i u ü
”六个单韵母的读音和字形辨别时,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在活动中相互纠正、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我是什么》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
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水的变化;
水的形态;
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
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
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
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
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
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
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
如:
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
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
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
你听得真仔细;
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
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
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蓝树叶》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
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
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
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
“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
“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
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
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
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
“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
“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
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
“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
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
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
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
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
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
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
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
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
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
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坐井观天》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
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