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备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6863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标本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备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标本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备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标本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备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标本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备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标本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备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标本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备课Word格式.docx

《国标本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备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本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备课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标本苏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备课Word格式.docx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3.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教案】

一、歌曲导入感受“长江”

1.欣赏歌曲: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

这首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唱遍祖国大江南北。

它似乎成了那个时代里每个人心中的旋律。

播放《长江之歌》。

2.畅谈感受:

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了什么?

3.介绍歌词创作背景(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面资料中的相关内容)

4.揭示课题:

长江之歌

5.理解课题:

出示“歌”的释意:

a.唱歌;

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颂扬。

(请选择,并释题。

二、自主阅读感知内容

1.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全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

(2)思考:

在这首诗中,作者歌唱了长江的什么呢?

用直线画出来诗中的词语。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

3、指名分小节朗读全诗。

4、引导交流:

(1)圈划的词语: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或直接出示)以下词语:

丰采气概哺育挽起荡涤

回荡灌溉推动源泉情怀

(2)教师:

如果要将这些词语进行重新的归类组合,你觉得有几种归类方法?

再次认真阅读歌词,结合具体的内容,好好想一想。

(3)再次交流词语分类,并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

以词性为分类依据:

丰采气概源泉情怀(名词)

哺育挽起荡涤回荡灌溉推动(动词)

以诗歌的内容为依据:

源泉情怀(概括内容)

丰采气概哺育挽起荡涤回荡灌溉推动(具体方面)

三、丰富认知感受诗意

1.布置学习任务:

从以上的词语中选择两到三个,联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结合自己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想一想:

这些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作者借助于这个词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后,可以安排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前提醒学生:

小组内成员充分交流自己对某些字词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内成员在活动中可以共享信息(也就是学生实现收集到的资料)。

3.引导全班交流:

(教师激趣:

我们搜集那么多有关长江的信息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文。

所以我们今天要看谁能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来说说他对某些词句的理解。

(1)丰采气概:

①词典中的解释;

②词句意思的初步感悟。

(2)哺育挽起:

相机补充资料长江的资料。

(3)荡涤回荡:

相机补充苏轼的《赤壁怀古》,以加深学生对“巨浪荡涤着尘埃”的理解。

(4)灌溉推动: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无穷的源泉?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讨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了两次,作者为什么要赞美长江,为什么会依恋长江?

一、复习导入渲染情感

1.教师激情: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长江之歌》这首诗。

同学们回家后围绕着某一句话畅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今天,我们首先来听一听同学们精彩的发言。

(指名几位学生发言。

2.通过你回家后的再次阅读,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或者有新的问题呢?

二、交流发现丰厚情感

1.学生再次整理自己的新发现、新理解或新问题。

(这个环节不能少,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整理思绪的时间,便于后续的交流活动。

2.小组交流自我的新发现、新理解或新问题。

小组讨论目标:

(1)组内成员充分交流自我的发现、理解或疑惑;

(2)组内成员利用集体智慧,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并形成组内共识。

(3)推选出发言代表(一至两名)

3.全班交流:

(形式:

采用“论文答辩”的方式。

交流者讲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随机提问,而回报者应力争回答好提问者的问题。

教师预设点如下:

(1)关于“无穷的源泉”和“母亲的情怀”的理解:

长江就像一位母亲,为了她的子女在默默地无私奉献,她灌溉花的国土,它哺育各族人民。

更重要的是,奔腾不息的长江更给人一种伟大的精神感召。

这种长江精神成为了新时代中每个华夏子孙无私奉献和自强不息的强大的力量源泉。

(2)关于“长江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长江不再仅仅是条河流,流的也不再仅仅是江水,你流的是一种文明,一种精神!

这是“长江精神”——无私奉献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她不断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开创新的篇章。

(3)关于“诗歌写作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将全诗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

复备栏

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长江精神的赞美之情。

全诗运用第二人称,便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也显出了长江在作者心中的一种亲近感。

诗歌采用工整的排比句式,读起来押韵、整齐、精炼,诗意隽永,充满感染力。

三、深情诵读升华情感

1.教师进一步激情:

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才算是真的理解了。

我想此时我们再次来欣赏《长江之歌》的演唱,内心会升腾起更加丰富的情感。

(教师播放歌曲演唱:

《长江之歌》)

2.练习感情朗读。

(教师播放《长江之歌》的伴奏音乐,可以从网络下载)

3.指名感情朗读。

4.集体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2.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1.学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

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件

1.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在三亚看落日有什么样特别的感受?

课文对三亚的落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试给课文分段。

3.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一、谈话导入畅谈“各地风情”

1.寒假里,有同学出外旅游了吗?

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某地的风土人情?

2.板书:

“风情”,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我们也可以说成是“风情”。

到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是为了去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是为了去体味北国风情,而到海南则是为了去亲身体验特有的“热带风情”(板书:

热带)

3.在你的头脑中,热带风情是怎样的?

二、走进三亚感受“热带风情”

1.教师简要介绍三亚:

2.在作者的眼中,三亚是怎样的地方呢?

交流自读情况。

3.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回检查,了解学情。

4.跟着课文,感受一次三亚,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里?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对文中具体词句的赏析,让学生感受到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

(1)海天一色——“蓝蓝的天和蓝蓝的海融为一体。

”(从“融为一体”中感受到蓝蓝的天和蓝蓝的海相映,水天一色,给人十分和谐的感觉。

(2)白鸥低翔——“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掠过”一词描绘出了白鸥矫健轻盈的身姿,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海洋风情。

“担心”既写出了作者对白鸥的喜爱,也表现出了海水之蓝,蓝得纯粹。

(3)椰树挺秀——“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

”(“挺拔俊秀”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椰子树的外形之美。

“碧玉般”则形象地写出了南国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植物的旺盛生命力。

(4)细沙闪亮——“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玉屑银末”写出了三亚海滩的独特之美——沙细、纯净。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三亚海滩的无比赞美之情。

5.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6.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7.如果现在要为三亚做一次旅游形象宣传,你准备怎样介绍三亚?

8.教师小结:

清新的海风、湛蓝的海水、蔚蓝的天空、低翔的白鸥、挺秀的椰树、玉屑银末般的细沙,使每个来到三亚的游客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热带风情。

或许这就是三亚的魅力。

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说——出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9.齐读第一小节

三、走进黄昏初感“美妙绝伦”

1.对于三亚落日,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加以赞美。

你能找出来吗?

2.创设情境:

在三亚看落日,是一件具有诗情画意的事情。

在作者眼中,那以海、天为背景徐徐落下的太阳已经不仅仅是太阳了。

它像什么呢?

读课文第三、四小节,找一找,作者将即将落下的太阳分别比做了什么?

3.教师引读相关内容:

(1)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学生接读

(2)时光悄悄地流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

夕阳也渐渐收敛起了光芒,——学生接读

(3)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学生接读

4.在这两段中,你有不理解的字词吗?

理解:

赤朱丹彤、硕大无朋、收敛

1.为什么在作者的心中,在三亚看落日特别有“诗意”,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2.重点读一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

一、复习导入再感“诗情画意”

昨天我们一起感受了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迷人的三亚,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集体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二小节。

2.过渡:

文中说,在三亚看日出真有诗意。

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

(音乐起)

二、赏析交流感受“美妙绝伦”

1.教师引读:

2.引导学生思考:

在昨天的预习的基础上,再细细地读一读课文第三、四小节,想一想,在“太阳像孩童”、“像红灯笼”、“像跳水员”这三个环节中,哪一个环节作者描写得最精彩?

说说为什么?

3.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回,相机指导。

4.引导交流:

(1)“像孩童”

①读画面——“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这样的比喻,极力渲染了这样一幅画面: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仍然像中午那样富有生命力。

它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烧红了天空,染红了大海,天地一片通红,这场面多么壮观、热烈。

②读情味——从“快乐的孩童”、“毫无倦态、潇潇洒洒”等词中可以感受到的作者对三亚落日的喜爱之情——喜爱它的动感和激情。

文中讲“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其实是作者内心的喜悦为眼前的这一幅情景涂抹上了快乐的颜色。

③表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2)“像红灯笼”

①读画面,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太阳收起了它那夺目的光芒,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涨溢出柔和的光与彩。

这样的光与

彩投映在硕大无朋的海面上。

或许是留恋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它迟迟不

肯落下去。

②读情味——A、太阳虽然慢慢下降,但仍然像孩子一样,把广阔无边的大海当成一张巨大的床,在上面又蹦又跳,玩得真开心啊!

这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即将落日海平面的太阳依然充满着活力,这是比起刚开始时的太阳,它更加柔和,更加与人亲近了。

B、“生怕”一次表达出了作者对于三亚落日的无限喜爱之情。

③表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四小节部分内容。

(3)“像跳水员”

①读画面——此时,太阳像一位出色的跳水运动员,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

②读情味——尽管在不经意间,太阳已经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然而直至它离开人们的那一瞬间,它依然是那样的洒脱(轻快、敏捷的弹跳),依然是那样的精彩。

或许当它和大家说了声“再见”之后,人们依然会沉醉于这美妙绝伦的景致当中。

三、说话练习升华情感

1.教师:

三亚落日真是美妙绝伦。

读完以后,我想每个人都像发自内心的赞美一下。

请你从三幅画面中选择一幅,用“三亚落日,你___________”的格式来说一段话。

2.学生准备,教师对部分学生作指导。

3.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评点。

(此时的评点应达成两个目标:

一是肯定学生有创意的想象和表达;

另一个是继续巩固上一环节的赏析成果,做到表达时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4.推荐阅读《海上日出》和《繁星》。

3.烟台的海

《烟台的海》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

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能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4.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与精妙。

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

激发学生热爱在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与精妙。

多媒体课件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同音字填空

i()蓝安()xī()戏笑()()jù

n严()()马()俏()工

(2)圈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中查阅工具书理解。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海上景观的?

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烟台的海?

把你喜欢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一、谈话引入

1.漫谈“ 

海”

(1)看了这个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

请你用个词说说。

(2)你知道些什么海?

与海接壤的城市叫什么?

你知道哪些沿海城市?

2.出示课题:

烟台的海齐读课题。

学生交流对烟台城市所了解到的情况,教师补充归纳。

二、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烟台的海。

在作者眼里,烟台的海是什么呢?

2.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课文中心句,学生交流。

出示: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学生交流体会,指名读出你对它的理解,指名读一读。

3.你体会到作者对烟台的海有怎样的情怀?

(对海的热爱、赞美)

请你自己阅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这种情怀来。

4.烟台的海是一幅怎样的画?

是怎样的背景?

怎样的舞台?

烟台的人上演着怎样的话剧?

让我们走近这片海,欣赏海的美!

(1)学生分小节阅读课文。

(2)自己读一读最喜欢的小节。

三、品读欣赏

读读、找找2——5节,烟台的海有着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它的四季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谁能找出文中描述烟台海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喜爱。

2.交流描述烟台海的句子。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地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走出夏日的浪漫,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

1.烟台的海独特之处在哪?

为什么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

2.课文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面是先写冬成烟台的海,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3.文章的题目是烟台的海,为什么还要写烟台的人?

找出文中写人的句子,仔细读读,再想想烟台人是怎么样的?

一、引读课文2-5节。

烟台的海有着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冬天的海浪……春天的海水……夏天海面……秋天海水……

二、遐想遨游,感受自然美

1.假如让你去烟台,你想选择哪个季节去?

为什么?

交流,说说理由。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有关的句子交流喜爱的理由。

并出示句子,随时概括大海特点的词并板书

(1)出示句子:

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运用比喻的手法,抓住一系列的动作进行描写,凸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庄重,威严。

②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地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春天烟台的海轻盈,这一特色又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描摹得传神、激发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③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

(宛如少女似的“恬静”、“温柔”两个词语恰到好处运用,把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特点一览无遗地描写出来。

(2)比赛朗读。

理解比喻句、拟人句

3.师生合作再读课文2-5节。

三、再读课文,感受生活美

1.这几小节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

(人)此时烟台的人在干什么呢?

(观海、拍照)你认为烟台的人怎么样?

请你读出他们的豪情壮志。

2.作者在描绘烟台海的时候,恰当地描写了海边的人们,请积累文中描写人的语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冬天的游客:

春天的渔民:

夏天的游人:

秋天的渔家:

这样写的好处:

3.在作者看来“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活剧。

”再一次朗读,读完课文后,觉得你眼中的烟台海还像什么?

(巨大的宝库、五彩的调色盘……)

4.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重点句是什么?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2)围绕着重点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烟台的海?

(冬日的凝重,

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和秋日的充实与忙碌;

四季海的特点.和人的关系密切展开)

(3)运用连贯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以“总——分——总”的顺序描述了烟台的海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和秋日的充实与忙碌;

四季海的特点.和人的关系密切,表现了美丽的烟台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人们喜爱烟台的海。

4.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

方法。

4.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

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1.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