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docx
《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
XX自治区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
(2016—2020年)
为有效控制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健康XX建设,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印发的《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要求,结合XX自治区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包虫病、肝吸虫病、黑热病、钩虫病等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寄生虫病。
包虫病也是人畜共患病,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XX自治区是囊性包虫病的流行区之一,2012年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区包虫病标化患病率为0.087%。
我区是土源性线虫和肝吸虫病的低流行区,2014年底,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表明,受精蛔虫卵感染阳性率为0.03%;未受精蛔虫卵感染阳性率为0.06%;鞭虫卵感染阳性率为0.009%;蛲虫卵感染阳性率为0.03%;华支睾吸虫卵感染阳性率为0.005%;钩虫卵感染阳性率为0;XX自治区有肝吸虫病和黑热病输入病例。
2006年以来,我区通过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防治经费,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但是,防治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疫情仍然较重,局部地区感染率高。
在部分农牧区包虫病人群患病率较其他地区高。
(二)传播环节复杂。
包虫病的传染源是犬、狼、狐狸等动物,中间宿主包括家畜以及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
肝吸虫病除了人以外,猫、犬、鼠类等都可以作为传染源。
人群和家畜的流动也为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带来新的挑战。
(三)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存在。
部分流行区的畜牧生产、家畜屠宰、人畜粪便管理仍是薄弱环节。
(四)基层防治能力不足。
包虫病防治工作起步晚,防治机构基础条件差,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二、指导思想
围绕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健康XX建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策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
三、目标与指标
(一)总目标。
到2020年底,建立完善重点寄生虫病监测体系,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降低肝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感染率。
(二)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指标。
1.包虫病防治。
具体目标:
到2020年,我区23个包虫病流行县人群包虫病患病率控制在1%以下,家犬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
主要工作指标:
到2020年,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控制在8%以下,患者管理率、监测点任务完成率、中小学生包虫病核心防治知识知晓率、专业人员技能合格率均达到90%,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5%,家犬驱虫覆盖率达到80%,流行区定居点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5%。
2.肝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
具体目标:
到2020年,我区继续维持较低感染水平;减轻黑热病等其他寄生虫病危害。
主要工作指标:
基本建立重点寄生虫病监测体系;中小学生肝吸虫病等寄生虫病核心防治知识知晓率、专业人员技能合格率、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肝吸虫病、土源性线虫病重点人群药物驱虫覆盖率达到80%。
四、策略和措施
(一)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
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中间宿主防控与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1.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
完善家犬登记管理,按户建立家犬驱虫登记卡。
全面推行家犬拴养,因地制宜实施限养,对母犬进行绝育试点。
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对无主犬进行集中收养,鼓励农牧民领养无主犬并拴养。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定期开展犬驱虫,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驱虫工作,定期投喂犬驱虫药,并在无主犬聚集的场所或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
做好犬粪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2.开展病人查治和救助工作。
按照相关技术方案要求,开展包虫病人群筛查,对患者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加强患者随访,规范患者管理,完善包虫病管理信息系统。
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开展医疗救助和基本生活救助。
3.加强家畜屠宰管理和免疫。
逐步实行牲畜定点屠宰,加强对屠宰场(点)屠宰家畜的检验检疫,做好病变脏器的无害化处理。
加强对分散宰杀牲畜内脏的管理,不要随意丢弃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牲畜内脏。
引导农牧民用牲畜内脏喂犬时应予煮熟,废弃的牲畜内脏应予深埋。
加强对调运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监管。
加强家畜免疫,每年对当年新生存栏家畜进行接种。
4.控制鼠类密度。
在牧民定居点及乡村周边环境实施灭鼠,降低泡型包虫病的传播风险。
5.提供安全饮用水。
开展供水工程建设,保障定居点农牧民的饮用水安全。
在居住分散地区设立集中供水点,有条件的地区供水到户。
建立水质监测检测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卫生监测。
6.开展防治试点。
实施包虫病防治试点,通过试点探索我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经验,发挥示范效应。
(二)积极开展肝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传染源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实施改水、改厕、改善环境、改善行为和药物驱虫等综合防治措施。
进一步开展肝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人群感染情况调查,查明人群感染现状。
对有生食或半生食鱼类、肉类、螺类等习惯的重点人群进行驱虫。
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和安全养殖等工作,加强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喂鱼和施肥。
在黑热病流行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高诊治能力,及时发现、治疗患者;推广使用药浸或长效蚊帐,提倡安装纱门纱窗,减少人蛉接触;加强白蛉监测,传播季节开展药物喷洒灭蛉;在犬源型流行区积极探索传染源控制模式。
(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刊播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和工作信息,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普及防治知识,增强群众防病意识。
加强包虫病流行区宗教人员、农牧民、畜产品交易人员的宣传与教育,采取培训、座谈等方式普及防治知识和防治政策,招募志愿者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在农牧区设置宣传标语牌、户外广告牌等,开发和配备符合当地习俗和语言的健康教育宣传包,引导农牧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定期在屠宰人员中开展以不随意丢弃牲畜内脏、不用生鲜内脏喂犬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
宣传和引导群众不生食或半生食鱼类、螺类和肉类的饮食习惯,不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喂鱼和施肥。
在生产生活中加强防护,避免赤足下水下田,防止蚊虫叮咬。
将包虫病、肝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纳入流行区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社会传播防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