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易错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720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易错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易错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易错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易错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易错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易错点.docx

《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易错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易错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易错点.docx

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易错点

生物中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乳酸菌厌氧,实例:

鲸鱼在水中呼气会喷出雾状水柱)

2、植物落叶排出废物,动物和人通过排尿、出汗、呼气排出废物

3、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指的是应激性,植物无神经系统和反射弧故只有应激性,没有反射活动(应激性包括反射)

4、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有细胞结构(都是由细胞构成)

5、植物向光生长属于应激性。

2016中考估计会出一题

6、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

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与交流

●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7、生物探究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2调查法:

全面调查(人口普查);抽样调查(调查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情况

3实验法:

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是实验法

●探究生物学问题时,在确定了探究课题后,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根据研究者作出的假设

2016中考估计出两题

8、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气候

生物因素(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生物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合作关系(不止一种)

●菟丝子和豆科植物是寄生关系,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

●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春天连翘和紫荆竞相争艳,而秋天又是菊花绽放的季节,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花期与光照时间有关,菊花属于短光照植物)

9、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荒漠中骆驼刺根系极发达,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保护色,雷鸟换毛,仙人掌

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

生物改变环境的例子:

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含氧量提高;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

生物依赖环境的例子:

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蟋蟀生活在草丛中,蚂蚁生活在蚁巢中

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必须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1、屎壳郎和腐生细菌、真菌、蚯蚓属于分解者

12、食物链第一个营养级是生产者,且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13、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而且是单向的,越来越少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越积越多。

14、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他们的生存环境的统称。

第二单元生物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

①取镜和安放:

a.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b.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②对光:

a.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b.然后把一个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向目镜内注视,另一只眼睁开,再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③观察:

a.在载物台上放置标本,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下降镜筒:

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直至接近标本(目的是防止压坏玻片)

c.寻找物象:

一只眼注视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最后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总结为:

先下后上,先粗后细,先顺后逆,先两眼后左眼,先物后目)

2、高倍镜观察步骤

1移动物像至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③调节光圈(用大光圈);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使更加清晰)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4、放大倍数大,物镜长,目镜短,视野范围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5、光线过强:

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

大光圈+凹面镜(线粒体,细胞核)

6、视野中看到d,实际写的是p

7、观察菠菜叶,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的原因是标本薄厚不均

8、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制作的是临时装片

9、植物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擦滴撕展盖染吸(滴清水,染稀碘液)

10、动物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擦滴刮涂盖染吸(滴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动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因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染稀碘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核显示得更清楚)

11、盖玻片要倾斜45度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12、图中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点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

13、在制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正确的切割方法是迅速地切割

14、细胞质是液态的,有利于物质交换

15、表皮细胞、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保卫细胞具有叶绿体

16、细胞壁无法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可以。

17、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内

18、线粒体使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并将有机物中大量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19、植物的嫁接、扦插、组织培养也就是植物克隆,动物的克隆包括克隆羊多利、克隆牛等,克隆羊多莉的外貌和性别与提供细胞核的羊完全一样(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20、尼古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液泡中

21、动物与植物最重要区别在于获取养料的方式不同

22、草履虫会往有食盐的反方向移动,但若在显微镜下草履虫往左运动,实际上是在往右运动(高分突破p28)

23、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平分为二,各含一个细胞核;③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新细胞体积略小,1个细胞分裂n代后形成的新细胞数=2的n次方)

23、植物没有系统

24、细胞分化结果:

形成不同组织(使细胞的形态结构改变,具有新的功能)

25、皮肤、唾液腺、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大脑、脊髓都属于器官

26、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衣藻属于孢子植物中的藻类单细胞生物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藻类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处,全身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无输导组织

2、苔藓类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有假根,其固定作用,不吸收水和无机盐,叶只有一层细胞,容易受到空气中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侵害,可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卷柏可供药用,满江红可当作绿肥和饲料,古代的大型蕨类是形成煤的主要植物

4、被子植物也就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种子植物

5、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根发育成根(首先突破种皮)

6、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部位是胚乳,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部位是子叶

7、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完整植物体(幼苗)

8、松鼠的球果、银杏的白果是种子而不是果实

9、单子叶植物的叶片多为平行叶脉,双子叶植物叶片多为网状叶脉

10、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

11、种子萌发必须具有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完整的胚,且自身不处于休眠期

12、种子的萌发过程:

种子吸水→营养物质的转运→胚根最先长出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连接根和茎,胚芽最后长出发育成茎和叶

1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靠伸长区的细胞生长使体积变大,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的是根尖的伸长区

14、叶原基→幼叶→叶,芽原基→芽→枝条,芽轴→茎

15、缺氮肥,叶片发黄瘦小,缺磷肥,植株矮小,叶片暗绿色并伴有紫色,缺钾肥,茎秆细弱易倒状,叶片边缘暗褐色,呈焦枯状,缺硼肥,植株就会只开花不结果

16、传粉的概念:

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受精的概念:

进入胚珠内部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17、葵花籽、玉米粒、豆角是果实,西瓜子、南瓜子、绿豆是种子

18、空缺粒现象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遇到阴雨天气,因传粉受到影响造成果树减产

19、子房→果实,子房壁→果实皮(可食用部分),胚珠→种子,受精卵→胚,珠被→种皮,受精极核→胚乳

20、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根吸收水的同时也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21、植物所吸收的水大部分由蒸腾作用散失(气孔),小部分参与光合作用

22导管位于木质部(内),由下向上运输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

筛管位于韧皮部,由上往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3、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具有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

24、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②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被灼伤;③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25、植物移栽时去掉些叶片是削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用于光合作用

26、烧苗是因土壤浓度过高,细胞失水引起,根吸水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27、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让植物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另一半不作处理,目的是形成对照)

③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隔水加热的目的是防止爆炸)

④漂洗(用清水漂洗叶片,目的是洗掉多余的酒精)

⑤用稀碘液染色(目的:

因淀粉遇碘变蓝,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淀粉)

⑥清洗(用清水冲掉碘液,目的是避免多余碘液的颜色影响观察)

⑦观察(叶片曝光部分遇碘变蓝,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

结论a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结论b叶片的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8、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产生的气体时,发现卫生香猛烈燃烧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氧气

29、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30、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条件:

光场所:

叶绿体

器官:

叶片

意义:

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1、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①合理密植(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叶面积指数过小,影响对光的充分利用,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效果,叶面积指数过大,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的有机物)

②增加二氧化碳③延长光照时间④适当提高温度

32、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

33、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的目的是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梨树砍三刀,果汁压弯腰)

34、要求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同其风”的原理是:

确保通风透光,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35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原料:

氧气和有机物

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场所:

线粒体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时间:

所有活细胞(植物的导管细胞属于死细胞)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为动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提供不可缺少的能量(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失到空气中

36、抑制呼吸作用:

用于贮存粮食(及时晒干,减少氧气,降低温度,增加氮气或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果蔬保鲜(需要一定的湿度水分以保鲜)

促进呼吸作用:

中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36、地膜的作用是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地表温度(利用呼吸作用原理)

37、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