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660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

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

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

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

  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

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建议

  为了完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2课时完成此节教学;

  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学习模式。

其中有两个探究:

制备药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装置的探究(重点、慢)。

讲授过程指导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结合实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边讲边实验。

  注意运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可适当与氧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结合装置讲解制二氧化碳装置与制氢装置的区别与联系(均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气);结合二氧化碳气的性质,讲解二氧化碳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课程结束指导

  复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

  布置学生进行家庭实验,用醋酸和鸡蛋壳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业,注意计算和装置图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

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小结】以上方法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

  【板书】一 反应原理

  1.试剂 石灰石或大理石 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

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

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

(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板书】二、反应装置: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讲解】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装置来制取。

用投影显示制氢气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讨论】

  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实验演示、讲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结果没有在集气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讲解】

  1.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

  3.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4.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板书】三 收集方法:

向上排气法

  验满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已经收集满。

  【板书】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讲解】上一节学过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如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还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录像】各种二氧化碳型灭火器介绍

  【演示】灭火器原理实验。

  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有:

  

(1)泡沫灭火器

(2)干粉灭火器(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结】通过已学习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必须明确制取气体的顺序是: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药品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3.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