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0331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B.进入超市就闻到榴莲的特殊味道,说明分子的之间有间隔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石灰石能被研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核外电子数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D.分子和原子的变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得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名称是钠

B.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

D.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2.99

7.沾有油渍的衣物放入洗衣机中,加入水和洗涤剂,最终除去油污的原理是()

A.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溶于水

B.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聚集,上浮分层

C.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分散,稳定地乳化在水中

D.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密度增大,下沉分层

8.向如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种物质后,原来U形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生石灰B.硝酸铵C.活性炭D.氢氧化钠固体

9.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而成的

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向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加入10硝酸钾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二、填空题

1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

(2)两个镁离子________。

(3)标出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

12.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He和Ar②He和Mg③Al和Si④F和Cl

(2)写出和钠离子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阴离子:

_____________.(写出1种离子符号即可)

(3)画出钾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4)钠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构成的.

三、实验题

13.小强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已知一直玻璃管的容积为40mL,反应前在注射器中留有20mL空气,给装有细铜粉的硬质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粉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20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11mL。

由此数据可以计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①没有推拉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粉量太少;

④反应后没有将气球中气体挤出就读数。

14.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__g,所需水的体积是________mL。

(2)配制时所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_____________、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溶解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找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

(4)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5%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②操作中食盐与砝码放置颠倒;

B①操作中有固体洒落;

C⑤操作中有水溅出;

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E装瓶存放操作中溶液洒落.

15.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____________;

用B装置制氧气时,与长颈漏斗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从A~D中选择),在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

(3)如果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

(4)将右侧E和F装置连接,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氧气应从________(a/b)口通入。

四、计算题

16.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

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比)。

(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g。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写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花香四溢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变成冰,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生铁中含碳量高,钢中含碳量低,,百炼成钢的过程,就是生铁转化钢,其中涉及到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A

A、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正确;

B、物体和砝码放反了,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要注意垂直悬空,故错误;

D、该过滤装置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故选A。

3.C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

B、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不是质量分数,故B错误;

C、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污染指数小说明空气质量好,故C正确;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

C。

4.C

【分析】

A、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受热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故A错误;

B、进入超市就闻到榴莲的特殊味道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故B错误;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故C正确;

D、石灰石被粉碎成的石灰石粉末,仍是物质,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很小,故D错误。

5.D

A、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以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铁、碳、硫等,化学性质是由原子保持的,故B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C错误;

D、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D。

6.D

A、元素信息图中间的汉字就是元素名称,即该元素的名称是钠,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原子序数等于原子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即该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均为11,则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原子序数等于原子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选项正确;

D、元素信息图下方的数字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22.99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选项错误,故选D。

7.C

沾有油渍的衣物放入洗衣机中,加入水和洗涤剂,最终除去油污的原理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即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分散,稳定地乳化在水中,故选C。

8.B

向如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形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液面上升了些,说明瓶中的气压减小,说明小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温度降低。

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故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正确;

C、活性炭不溶于水,温度没有变化,故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故错误。

故选B。

9.A

①蒸发溶剂,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②增加溶质,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③降低温度,不能使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

④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加热升温,不能使所有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硝酸钾等。

故正确的是①②,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要具体分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10.D

A、很多溶液带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等,故A不正确;

B、由溶液的概念分析可知,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有一种,也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故B不正确;

C、由于未指明温度、溶质的种类,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C不正确;

D、定温度下,向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硝酸钾不能再溶解,溶质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故D正确。

11.N22Mg2+

Al2O3

离子的表示要在对应微粒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元素化合价要标在对应元素的正上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用分子符号(化学式)表示,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数字要加在右下方,离子符号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N2;

(2)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两个镁离子2Mg2+;

(3)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可表示为: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显+3价、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显-2价,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

Al2O3。

12.①④O2-

Na+和Cl-

(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He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与氩的化学性质也相似,故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①④;

(2)钠离子最外层有10个电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阴离子可以是氟离子F-或阳离子O2-;

(3)钾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9,核外由19个电子,故结构示意图为

(4)钠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NaCl,由Na+和Cl-构成。

13.使氧气充分反应缓冲作用,防止橡皮塞在加热时被冲开Cu+O2

CuO15%‚ƒ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压强,防止注射器活塞或橡皮塞飞出;

(2)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Cu+O2

CuO;

(3)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100%=15%;

①没有推拉注射器活塞,氧气没有完全反应,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导致注射器读数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③加入铜粉量太少,氧气没有完全反应,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④反应后没有将气球中气体挤出就读数,导致注射器读数偏小,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14.7.592.5100mL量筒搅拌加速溶解②中药品和砝码放反了ABD

(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100g×

7.5%=7.5g;

需要水的质量为:

100g-7.5g=92.5g,水的体积为:

92.5g÷

1g/mL=92.5mL。

(2)配制时所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还有100mL量筒,其中玻璃棒在溶解时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故错误为:

②中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4)A、②操作中食盐与砝码放置颠倒会造成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少,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5%,故A正确;

B、①操作中有固体洒落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少,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5%,故B正确;

C、⑤操作中有水溅出,造成水偏少,配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7.5%,故C错误;

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会造成量取的水偏多,配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5%,故D正确;

E、溶液具有均一性,已经配好的溶液装瓶存放操作中溶液洒落,不会影响质量分数,故E错误。

故选ABD。

15.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B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过氧化氢

水+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b

(1)由图可知,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相比,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玻璃开关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进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可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收集氧气既能够选择向上排空气法,也可选择排水法,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干燥但不纯净,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净但不干燥,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即装置D,故填BD;

制取气体时,在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最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

过氧化氢

水+氧气。

(3)C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且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

(4)测量氧气的体积,硬使瓶中的水排到量筒中,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将瓶中的水排出,则氧气应从短管,即b管进入瓶中,故填b。

16.

(1)222

(2)18:

1(3)9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

15+1×

10+16×

2=222;

(2)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

15):

(1×

10)=18:

1;

(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