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3093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

《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

加入1g碘化钾,密塞,轻轻摇匀,于暗处放置5min后,用0.1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记录用量。

以水代替苯酚储备液做空白试验,记录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

苯酚储备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量(mL);

式中:

V1

V—滴定苯酚标准储备液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量(mL);

2

V—取苯酚标准储备液体积(m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15.68—苯酚摩尔(1/6CHOH)质量(g/mol)。

65

6(苯酚标准中间液:

取适量苯酚贮备液,用水稀释至每毫升含0.010mg苯酚。

使用时当天配制。

7(溴酸钾-溴化钾标准参考溶液[C(1/6KBrO)=0.1mol/L]:

称取2.784g溴酸钾(KBrO)33溶于水,加入10g溴化钾(KBr),使其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

8(碘酸钾标准溶液[C(1/6KIO)=0.250mol/L]:

称取预先经180?

烘干的碘酸钾0.8917g3

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

9(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称取6.2g硫代硫酸钠(NaSO?

5HO)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2332

加入0.2g碳酸钠,稀释至1000mL,临用前,用下述方法标定:

吸取20.00mL碘酸钾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水稀释至100mL,加1g碘化钾,再加5mL(1+5)硫酸,加塞,轻轻摇匀。

置暗处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褪去为止,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

按下式计算硫

代硫酸钠溶液浓度(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量(mL);

V3

V—移取碘酸钾标准溶液量(mL);

4

0.0250—碘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

10(淀粉溶液:

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沸水至100mL,冷后,置冰箱内保存。

11(缓冲溶液(pH约为10):

称取2g氯化铵(NHCl)溶于100mL氨水中,加塞,置于冰4

箱中保存。

12(2%(m/V)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

称取4-氨基安替比林(CHNO)2g溶于水,稀释11133

至100mL,置于冰箱内保存。

可使用一周。

注:

固体试剂易潮解、氧化,宜保存在干燥器中。

13(8%(m/V)铁氰化钾溶液:

称取8g铁氰化钾{K[Fe(CN)]}溶于水,稀释至100mL,36

置于冰箱内保存。

四、测定步骤

1(水样预处理

(1)量取250mL水样置于蒸馏瓶中,加数粒小玻璃珠以防暴沸,再加二滴甲基橙指示液,用磷酸溶液调节至pH4(溶液呈橙红色),加5.0mL硫酸铜溶液(如采样时已加过硫酸铜,则补加适量)。

如加入硫酸铜溶液后产生较多量的黑色硫化铜沉淀,则应摇匀后放置片刻,待沉淀后,再滴加硫酸铜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2)连接冷凝器,加热蒸馏,至蒸馏出约225mL时,停止加热,放冷。

向蒸馏瓶中加

入25mL水,继续蒸馏至馏出液为250mL为止。

蒸馏过程中,如发现甲基橙的红色褪去,应在蒸馏结束后,再加1滴甲基橙指示液。

如发现蒸馏后残液不呈酸性,则应重新取样,增加磷酸加入量,进行蒸馏。

2(标准曲线的绘制:

于一组8支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50、1.00、3.00、5.00、7.00、10.00、12.50mL苯酚标准中间液,加水至50mL标线。

加0.5mL缓冲溶液,混匀,此时pH值为10.0?

0.2,加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1.0mL,混匀。

再加1.0mL铁氰化钾溶液,充分混匀,放置10min后立即于510nm波长处,用2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经空白校正后,绘制吸光度对苯酚含量(mg)的标准曲线。

3(水样的测定:

分取适量馏出液于50mL比色管中,稀释至50mL标线。

用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步骤测定吸光度,计算减去空白试验后的吸光度。

空白试验是以水代替水样,经蒸馏后,按与水样相同的步骤测定。

水样中挥发酚类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m—水样吸光度经空白校正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苯酚含量(mg);

V—移取馏出液体积(mL)。

五、注意事项

1(如水样含挥发酚较高,移取适量水样并加至250mL进行蒸馏,则在计算时应乘以稀释倍数。

如水样中挥发酚类浓度低于0.5mg/L时,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分光光度法。

2(当水样中含游离氯等氧化剂,硫化物、油类、芳香胺类及甲醛、亚硫酸钠等还原剂时,应在蒸馏前先做适当的预处理。

处理方法参阅《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第四编第二章。

六、结果处理

1(绘制吸光度-苯酚含量(mg)标准曲线。

2(计算所取水样中挥发酚类含量(以苯酚计,mg/L)。

3(根据实验情况,分析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因素。

附:

气相色譜法测定酚类组分的分析

气相色譜法能测定含酚浓度1mg/L以上的废水中简单酚类组分的分析。

其中难分离的

异构体及多元酚的分析,可以通过选择其他固定液或配合衍生化技术予以解决。

一、仪器

气相色谱仪。

二、试剂

1.载气:

高纯度的氮气。

2.氢气:

高纯度的氢气。

3.水:

要求无酚高纯水,可用离子交换树酯及活性碳处理,在色谱仪上检查无杂质峰。

4.酚类化合物:

要求高纯度的基准,可采用重蒸馏、重结晶或制备色谱等方法纯制。

据测试要求,可准备下列标准物质:

酚、邻二甲酚、对二甲酚、邻二氯酚、间二氯酚、对二

氯酚等1—5种二氯酚,1—6种二甲酚等。

三、色谱条件

1.固定液:

5%聚乙二醇+1%对苯二甲酸(减尾剂)。

2.担体:

101酸洗硅烷化白色担体,或ChromosorbW(酸洗、硅烷化),60—80目。

3.色谱柱:

柱长1.2—3m,内径3—4mm。

4.柱温:

114—118?

5.检测器:

氢火焰检测器,温度250?

6.气化温度:

300?

流速20—30mL/min。

7.载气:

N2

8.氢气:

流速25—30mL/min。

9.空气:

流速500mL/min。

10.记录纸速度:

300—400mm/h。

1.标准溶液的配制:

配单一标准溶液及混合标准溶液,先配制每种组分的浓度为1000.0mg/L,然后再稀释配成100.0、10.0、1.0mg/L三种浓度;

混合标准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

分别为100.0、10.0、1.0mg/L。

2.色谱柱的处理:

在180—190?

的条件下,(通载气20—40mL/min)预处理16—20小时。

3.保留时间的测定: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

分别将单一组分标准溶液注入,测定每种组分的保留时间,并求出每种组分对苯酚的相对保留时间(以苯酚为1),以此作出定性的依据。

4.响应值的测定:

在相同的浓度范围和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出每种组分的色谱峰面积,然后求出每种组分的响应值及每组分对苯酚响应值比率,公式如下:

5.水样的测定:

根据预先选择好的进样量及色谱仪的灵敏度范围,重复注入试样三次,求得每种组分的平均峰面积。

五、计算:

c——待测组分i的浓度(mg/L);

i

2A——待测组分i的峰面积(mm);

c——苯酚的浓度(mg/L);

2A——苯酚的峰面积(mm);

K——组分i的响应值比率。

挥发酚的测定蒸馏后溴化容量法

时间:

2004-01-1213:

47:

50|[<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14.777

:

543.38

GB7491-87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

蒸馏后溴化容量法

Waterquality-DeterminationofVolatilephenoliccompounds-Afterdistillationwithbrominemethod

本标准可选用于含高浓度挥发酚的工业废水。

随水蒸汽蒸馏出的氧化性物质、还原性物质和可被溴化的物质干扰酚的测定。

1定义

本方法是指能随水蒸汽蒸馏出,并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以苯酚计。

2原理

用蒸馏法使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蒸馏出,并与干扰物质和固定剂分离。

由于酚类化合物的挥发速度是随留出液体积而变化,因此,留出液体积必须与试样体积相等。

在含过量溴(由溴酸钾和溴化钾所产生)的溶液中,使酚与溴生成三溴酚,并进一步生成溴代三溴酚。

在剩余的溴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游离碘的同时,溴代三酚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三溴酚和游离碘。

用硫代硫酸溶液滴定释出的游离碘,并根据其消耗量,计算出挥发酚的含量。

3试剂

本标准所用的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

所用的水除另有说明外,指蒸馏水或具有同等纯度的水。

3.1硫酸亚铁(FeSO47?

H2O)。

3.2碘化钾(Kl)。

3.310%(m/V)硫酸铜溶液。

称取100g五水硫酸铜(CuSO4?

5H2O)溶于水,稀释至1L。

3.4磷酸(H3PO4):

ρ=1.70g/ml。

3.51+9磷酸溶液。

3.610%(m/V)氢氧化钠溶液。

3.7四氯化碳(CCl4)。

3.8硫酸(H2SO4):

ρ=1.84g/ml。

3.91+5硫酸溶液。

3.10硫酸溶液:

0.5mol/L。

3.11乙醚。

3.12盐酸:

ρ=1.19g/ml。

3.13溴酸钾-溴化钾:

0.1mol/L(1/6KBrO3)溶液。

称取2.784g溴酸钾(KBrO3)溶于水,加入10g溴化钾KBr),溶解后移入1L溶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3.14碘酸钾:

c(1/6KIO3)=0.0125mol/L溶液。

称取预行经180?

烘干的碘酸钾0.4458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标线。

3.15硫代硫酸钠:

0.0125mol/L溶液。

称取3.1g硫代硫酸钠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加入0.2g碳酸钠,稀释至1L。

临用前、用碘酸钾溶液(3.14)标定。

3.16淀粉溶液。

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沸水至100ml,冷后,置冰箱内保存。

3.17碘化钾-淀粉试纸。

称取1.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或糊状,加入200ml沸水、混匀、放冷,加0.5g碘化钾和0.5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感于棕鱼瓶中,密塞保存。

3.18甲基橙指示液(methylorange):

0.5g/L。

4仪器

4.1500ml全玻璃蒸馏器。

5采用和样品

在样品采集现场,应检测有无游离氯等氧化剂的存在,如有发现,则应及时加入

过量硫酸亚铁(3.1)使除去。

样品应贮于硬质玻璃瓶中。

采集后样品应及时加磷酸(3.4)酸化至pH约4.0,并加适量硫酸铜(lg/L)以抑制微生物对酚类的生物氧化作用,同时应将样品冷酸(5,10?

),在采集后24h内进行测定。

6步骤

6.1试份

酚浓度为5,200mg/L;

则试份体积为100ml。

6.2空白试验

取250ml水,采用与测定完全相同步骤、试剂和用量,进行平行操作。

6.3干扰的排除

6.3.1氧化剂(如游离氯)

当样品经酸化后滴于碘化钾-淀粉试纸上出现变蓝时,说明存在氯化剂。

遇此情况,可加入地量的硫酸亚铁。

6.3.2硫化物

样品中含有少量硫化物时,在磷酸酸化后,加入适量硫酸铜即可形成硫化铜而除去,当含量较高时,则应在样品用磷酸酸化后,置通风柜内进行搅拌曝气,使其生成硫化氢逸出。

6.3.3油类

如样品不含铜离子(Cu2+)时,将样品移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离出浮油后,如粒状氢氧化钠使调节至pH12,12.5,立即用四氯化碳(3.7)萃取(每升样品用40ml

四氯化碳萃取两次),弃去四氯化碳层,将经萃取后样品移入烧杯中,于水浴上

加温以除去残留的四氯化碳,再用磷酸(3.4)调节至pH4.0。

如含Cu2+时,可在分离出浮油后,按6.3.4的操作步骤进行。

6.3.4甲醛、亚硫酸盐等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

可分取适量样品于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溶液(3.10)使呈酸性,分次加入50、30、30ml乙醚(3.1

1)以萃取酚,合并乙醚层于另一分液漏斗,分次加入4、3、3ml氢氧化钠溶液(3.6)进行反萃取,使酚类转入碱液中,合并碱萃取液,移入烧杯中,置水浴上加温,以除去残余乙醚,然后用水将碱萃以液稀释到原分取样品的体积。

注:

乙醚为低沸点、易燃和具麻醉作用的有机溶剂、使用时要小心,周围应无明火,并在通风柜内操作,室温较高时,样品和乙醚宜置冰水浴中降温后,再进行萃取操作,每次萃取应尽快地完成。

6.4测定

6.4.1预蒸馏

取250ml样品移入蒸馏瓶(4.1)中,加数粒玻璃珠以防止暴沸,再加数滴甲基橙指示波液(3.18)用磷酸溶液(3.5)调节pH4(溶液呈橙线色),加5ml硫酸铜溶液(3.3)(如采样时已加过硫酸铜,则适量补加)。

连接冷凝器,加热蒸馏,至蒸馏出约225ml时,停止加热,放冷,向蒸馏瓶中加入25ml水,继续蒸馏至馏出液为250ml止。

6.4.2溴化滴定

分取100ml馏出液(如酚含量较高,则酌情减量,用水稀释至100ml,使含酚不超过10mg)于碘量瓶中,加5ml盐酸(3.12),徐徐摇动碘量瓶,从滴定管中滴加溴酸钾-溴化钾溶液(3.13)至溶液呈淡黄色,再加至过量50%,记录用量。

迅速盖上瓶塞,混匀,在20?

放置15min。

加入1g碘化钾(3.2),盖上瓶塞,混匀后置于暗处放置5min。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3.15)滴定至淡黄色后加1ml淀粉溶液(3.16)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记录用量。

同时以100ml水作空白试验,加入相同体积的溴酸钾-溴化钾溶液(3.13)。

7结果的表示

7.1计算方法

挥发酚含量c(mg/L)按下式计算:

V1--空白试验滴定时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ml;

V2--试份滴定时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ml;

cB--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试份体积,ml;

15.68--苯酚(1/6C6H5OH)摩尔质量,g/mol。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划标准处提出。

本标准由杭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负责起草。

影响挥发酚测定因素的探讨

摘要挥发性酚类的分析方法较多,但普遍采用的是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分光光度法。

本文对该方法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余氯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饮用水

0前言

酚类化合物是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其羟基与苯环上的碳相连,根据苯环上羟基数目的多少又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及多元酚。

一元酚除对硝基酚外,酚及各种甲酚、二甲酚、氯酚及硝基酚等沸点均在230?

以下,多属于挥发性酚。

二元酚及多元酚沸点皆在230?

以上,不能随水蒸汽蒸出。

酚类化合物毒性不大,但多有恶臭,特别是苯酚等,在饮用水加氯消毒时能形成臭味更强的氯酚,引起水质异味。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提到饮用水中酚浓度0.002mg/L,氯消毒可产生氯酚味。

天然水中一般不含酚类化合物,但受到某些工业废水污染后可检出。

1原理

在pH10.0?

0.2和有氧化剂铁氰化钾存在的溶液中,酚与4-氨基安替比林生成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用氯仿萃取后比色定量。

反应式如下:

2实验内容和结果分析

2.14-氨基安替比林纯度的影响

4-氨基安替比林易吸潮、结块、氧化变质,产生安替比林红,影响测定结果。

为此,我们对提纯前后,浓度为0.010mg/L的苯酚标液做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如表1。

提纯方法:

将100mL2.0%的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移至250mL的分液漏斗,加入5mL氯仿萃取,重复两次,弃去氯仿相,萃取至无色透明的溶液待用。

表14-氨基安替比林纯度的影响

操作条件空白吸光度0.010mg/L苯酚标液吸光度极差R精密度RSD未提纯4-氨基安替比林0.0700.0580.0590.0630.0680.0660.0106.9%

提纯4-氨基安替比林0.0460.0470.0460.0480.0470.0480.0021.8%

提纯前空白吸光度是提纯后的1.5倍,这是由于未提纯的4-氨基安替比林的深橙色杂质被萃取到氯仿中,在波长460nm处有强烈吸收。

未提纯时,0.010mg/L苯酚标液吸光度极差为0.010,而0.002mg/L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是0.007,可见这足以引起超出标准规定限值1.5倍的误差。

提纯后极差值仅为0.002,且精密度RSD由6.9%降为1.8%,大大提高了精密度,为提高准确度奠定了基础。

2.2加氯消毒的影响

原水中挥发酚含量极低,故加入一定量的苯酚标准溶液,混匀后,分两组,每组5份,每份250mL。

其中一组加入相同量的少量二甲苯,向两组中再分别加入余氯进行蒸馏测定,结果见表2。

表2余氯对挥发酚测定的影响

加氯量(mg/L)00.200.400.600.80无二甲苯组吸光度0.0510.0540.0570.0670.071

含二甲苯组吸光度0.0540.0660.0770.0920.102结果表明:

对于同一样品,随着加氯量的增加吸光度增大,究其原因是余氯与酚反应生成氯酚,氯酚的吸光度升高。

在相同的加氯量条件下,含有二甲苯水样的吸光度均比不含二甲苯水样高,说明部分二甲苯在氯的存在下转化为可测定的酚。

据相关报道,酚的对位取代基如-NO3可阻止酚与安替比林反应,但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存在下,酚类的对位取代基可能被-CL所取代,形成的对位卤代酚将不再阻止酚与安替比林反应,而这种取代反应极有可能在加氯消毒或加热蒸馏过程中发生。

通常情况,测得的出厂水比原水酚高就是余氯所致。

为了消除这种干扰,在采集含有余氯的水样时,要加入过量硫酸亚铁还原。

2.3不同蒸馏量的影响

取原水加苯酚标准溶液,然后分为4组,按不同蒸馏量测定本底及加标后水样挥发酚含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蒸馏量的挥发酚测定结果

蒸馏液与水样体积比(%)本底

(mg/L)加标值(mg/L)测定值(mg/L)回收率

(%)本底占总本底的百分数(%)

500.00470.0100.013183.743.5800.00910.018089.084.3

900.01060.020195.098.1

1000.01080.020496.2100

对于同一水样,蒸馏液体积比50%时,挥发的酚只占总量的43.5%,还不到一半,说明原水中酚的挥发缓慢,此时加标回收率已达83.7%,它一方面说明苯酚相对易挥发,另一方面也说明水中残留的少量酚难挥发。

随着蒸馏量体积比增加,测得的本底升高,回收率也升高,当蒸馏液体积比90%时,测得的本底占总本底的98.1%,回收率达95.0%。

此后,二者趋于稳定。

由于饮用水中酚含量低,同时标准限值也低(,0.002mg/L),因此,在检测中蒸馏液所占水样体积比不得小于90%,最好达到100%。

2.4铁氰化钾和4-氨基安替比林用量的影响

2.4.14-氨基安替比林用量的影响

加入不同量的4-氨基安替比林测定结果见表4。

表44-氨基安替比林用量对测定的影响

4-氨基安替比林加入量(mL)0.901.201.501.80空白吸光度0.0620.0700.0720.084

0.020mg/L苯酚标液吸光度0.1050.1170.1180.132由实验结果看,空白吸光度与4-氨基安替比林用量正相关,2%4-氨基安替比林用量从0.9mL增加到1.8mL,空白值由0.062上升到0.084。

同样,对标样也有相同影响,由0.105升为0.132,这可能是4-氨基安替比林缩合成安替比林红,从而吸光度升高。

因此,4-氨基安替比林用量必须准确加入。

2.4.2氧化剂铁氰化钾用量的影响

将浓度为0.010mg/L苯酚标准溶液中加入不同量的8%铁氰化钾测定结果如图1。

通过实验发现,铁氰化钾加入量为0.90mL和1.20mL时,水相颜色褪尽,呈乳白色而非浅黄色,且随着加入量增加吸光度增大。

分析原因认为,这是由于铁氰化钾用量不足以使4-氨基安替比林与挥发酚完全缩合所致,从而吸光度也偏低。

随着铁氰化钾加入量增加到1.50mL,吸光度趋于稳定。

认为在有机相比色,由于铁氰化钾不被萃取,所以对吸光度无影响。

因此,在操作时铁氰化钾试剂加入必须过量,否者,颜色乳白结果偏低。

2.5氧化剂铁氰化钾加入后放置时间的影响

浓度为0.010mg/L苯酚标准溶液中加入氧化剂铁氰化钾,混匀后放置时间对吸光度影响见图2。

加入铁氰化钾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吸光度逐渐下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时间。

当反应时间在10分钟时,吸光度最大,故推荐放置时间10分钟。

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标准溶液和样品的反应时间应尽可能一致。

2.6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溶液的稳定性实验

按规范要求,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溶液要临用时现配,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样品数量和检测时间的不确定,为了方便工作,避免浪费,将配制好的溶液储于棕色试剂瓶,放4?

冰箱保存,用此试剂连续5天测定0.010mg/L苯酚标准溶液,其结果如表5。

结果显示:

五天内使用储放的溶液,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这既方便了工作又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表5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溶液的稳定性实验(标液浓度0.0100m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