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璜泾镇考察后对我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汇编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1457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璜泾镇考察后对我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汇编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赴璜泾镇考察后对我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汇编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赴璜泾镇考察后对我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汇编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赴璜泾镇考察后对我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汇编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赴璜泾镇考察后对我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汇编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璜泾镇考察后对我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汇编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赴璜泾镇考察后对我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汇编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璜泾镇考察后对我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汇编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赴璜泾镇考察后对我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汇编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是环境牵动。

对民营经济发展做好法律、用地、用钱、用电、用技、用权等六项服务。

二、正视“六大差距”,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紧迫感

南办处与璜泾镇条件相差不大,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反差。

对照别人,反思自己,我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理念上人新我旧。

璜泾镇敢于挑战禁区,坚信发展生产力没有错,为民富民不犯罪。

选干部不但比思想先进,更比发展经济怎么样;

要成为村委、支委委员,创办的企业必须分别在全村前名、名;

要入党必须要有企业。

相比之下,我们大谈解放思想,但对新理念、新事物却无所适从,求稳求安,怕担风险。

二是精力上人专我散。

“上级围绕下级转,下级围绕基层转,一切围绕发展转”在璜泾镇成为普遍现象,领导干部三分之一的时间围绕投资者跑,哪有项目哪里跑;

三分之一的时间围绕上级重要部门跑,争取资金、审批项目;

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本乡本土落实具体工作。

而我们,务虚的多,陷入“文山会海”的多,真正能用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太少。

三是机制上人优我差。

太仓市对镇、镇对村的考核主要是税收、用地、用电和投资四项,以税务、国土、电力、计委等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而我们的综合目标考核多达多项,还有个单项,造成了考核时务虚的多,收到实效不大。

四是招商上人实我虚。

璜泾镇采取政策跟着项目走、上门招商、网络招商、感情招商、产业招商、形态招商等多种方式。

一位领导到上海招商,在客商房间门口连续守了个晚上,深受感动的客商来投资了亿,并带动另外位客商投了亿。

回顾我们的招商引资,高呼口号的多,等客商上门的多,主动出击招商的少。

五是服务上人优我劣。

璜泾镇承诺是“一切手续我来办,一切矛盾我来解决,一切服务我来做”。

原创:

而我们,优化发展环境各级都在讲,但在一些边缘政策运用、社会信用建设、政府职能转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高等方面,始终是说得多,落实得少。

六是创新上人进我稳。

璜泾镇对民营经济发展实行干部创业带出一批,降低门槛引进一批,挖掘能人兴办一批,强化载体发展一批。

该镇国税分局局长、财政所会计、司法办副主任辞职办起了企业,兴联村支部副书记创办了年产值万元、利润万元的宝莲化纤公司,还帮群众担保万元兴办企业。

我们的“创新”仅停留在口头上,在具体事情处理上,“创新”却成了“包装”。

三、夯实“四个领先”,加快南办处民营经济发展

借鉴璜泾镇先进经验,立足实际,要把民营经济培育成南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力军,必须夯实“四个领先”。

一是观念领先,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

思想解放一步,发展向前一步,思想超前一步,发展领先一步。

要深入学习宣传璜泾镇的先进经验,解放和统一全办干部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勇于实践,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加快全面建设南城小康社会步伐。

二是党员领先,扎实开展“双带双争”活动。

在全办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争当先进、争创一流”的“双带双争”活动。

要求全体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社干部和农村周岁以下党员必须带头创办经济实体(独资或入股)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力争的农户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时,全体机关干部要争当先进,部门的业务工作要争创全市前十名。

每年评选“双带双争”标兵和“双带双争”先锋办公室、先锋村、先锋社区,并召开表彰大会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三是载体领先,加快十里工业经济走廊建设。

在铜合路沿线,发挥交通便利的优势,全力打造十里工业经济走廊。

四是服务领先,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努力建设客商投资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等三大服务体系,成立客商服务受理中心、企业协作交流中心、客商投诉中心等服务民营企业“三大中心”。

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编印《南城投资指南》,为投资者提供项目、政策、信息等一系列服务。

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

单位:

***

3月20至23日地委组织部、地区农委组织全区农村基层干部赴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学习考察,全区共有100余名基层干部参加。

加区由副区长***带队,共计19人参加了学习考察活动。

学习考察后,所有参加培训的同志一致反映不虚此行,感触颇深,深受教育和启发。

普遍认为学习考察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2天时间,但内容丰富,既有学习又有参观,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既学到了经验又找到了差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考察经过

两天中,考察人员分别聆听了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富华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付华廷及兴十四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富华集团两位副总经理等5位创业者所做的精彩报告;

走访了部分农户;

参观了兴十四村展览馆、别墅小区、万亩人工林、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工地、规范化的机耕队、农田水利化建设、十五公里防洪堤坝等;

地委党校副校长邹世龙给大家系统地讲授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理论和相关问题;

观看了反映兴十四村创业历程的录象片等。

二、兴十四村的基本情况:

兴十四村幅员面积3.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8万亩,林地1.14万亩,现有198户,956人,企业员工1800余人。

兴十四村在脚踏一片荒原,住马架子,吃返销粮的艰苦环境下,经过全体村民的顽强拼搏,在不沿江、不沿海、不通铁路等不占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条件下,强抓机遇,大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现以形成了以工业为支柱,农工林牧副各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全国率先步入了小康村,被誉为“龙江第一村”。

XX年兴十四村总资产达10亿元,产值6.5亿元,人均收入1.32万元。

村民生活正向城市化迈进。

已盖起100余栋设计新颖的花园式别墅;

建起了文化宫、展览馆、卫生所、图书室、三星级宾馆等,村里主要道路都铺上了水泥路面,安上了路灯。

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脑已进入部分农户家中。

建起了全省一流的村级小学教学楼,小学生上学免费,初高中的学生上下学设有专车接送,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给予奖励,村民享受医疗保险和福利待遇,农民实行了退休制等。

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产业化。

全村只有2%的人从事农业生产,98%的人从事二、三产业。

农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

土地耕作实现了机械化,农田打井500多眼,全部实现喷灌化,旱能浇、涝能排,确保了农作物的稳产高产。

全村每年造林600—700亩,目前已植树造林1.14万亩,据测算目前每天增值10万元,用兴十四人的话说:

一闭眼一睁眼挣10万元!

由于坚持植树造林,近些年兴十四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万亩人工林被称为兴十四村的“绿色银行”。

工业经济实现了现代化。

1983年以来,相继建起了乳品厂、柠檬酸厂、甜蜜素厂、啤酒专用糖浆厂等30多家企业,组建了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富华集团,其中控股的华冠科技股份公司成为全省第一个农业板块上市公司。

目前企业产品销往海内外。

三、兴十四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和思考

这次考察,让我们亲眼看到“龙江第一村”的风采,身临其境,我们自叹不如,心理反差巨大。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未来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给予我们无限的遐想,更激发了建设好我区新农村的干劲和信心。

通过学习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到兴十四村人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致富争先的精神。

从兴十四村人对付华廷同志的敬仰及人格魅力的表述和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我们感受到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永争一流,超前奋进的付华廷精神。

我们认为兴十四村能够发展到今天,能成为“龙江第一村”,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1、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1972年,23岁的付华廷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

在他的带领下开荒种地、请专家搞玉米深加工、办乳品厂、养猪厂、饲料厂、植树造林等等,办了30多家企业。

当初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付华廷想必须多开荒、多种地。

为了提高效率,他想买一台拖拉机,但是当时买拖拉机是要指标的,没有指标付华廷就购买拖拉机零部件,把拖拉机零部件一件件背回村里,再在村里找懂点农业机械的人硬是组装了兴十四村第一台拖拉机,当年就开荒6000亩,提高效率50倍。

为了解决玉米销售难的问题,他跑到上海请专家,用真心、靠诚意把专家请到兴十四村,成功地办起了村里第一个企业——柠檬酸厂……。

只读过3年书的付华廷常说一句话:

“共产党人就要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那还叫共产党人?

”付华廷任村党总支书记已有33年多了。

33年来,每次村党总支换届和村民委员会换届,村里从不提候选人,每人只发一张白纸,公开“唱”票。

而每次付华廷为首的村干部都是全票当选。

在民主测评时,付华廷的满意率每次都是100%。

付华廷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把集体的事、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自己的事去办。

招商引资政府奖励个人的120多万元他一分钱没要,而且从每月工资3000元中拿出1600元支持村里小学办教育。

付华廷的事迹很多很多,每一个故事里都饱含了他的智慧、执着追求、创业的艰辛和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

可以说没有付华廷这样的好带头人,就不可能有兴十四的今天。

2、有一个好班子。

兴十四村的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清政廉洁,具有敢为人先的新观念,每个班子成员都有抢抓机遇的观念、竞争的观念、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

都能敢挑重担,敢打硬仗,形成了比贡献、讲奉献的氛围。

村委会副主任王振玲很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

“付总拿我当人,我不能做鬼”,如果借工作之机捞取好处、搂钱对不起付总,更对不起乡亲们!

村委会的每个成员和集团的老总们都是这样想的,他们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更是这样做的。

3、兴企办厂增加农民收入。

吃饱肚子并没有使他们满足。

他们意识到,靠种地最多是个温饱,兴十四要想富就得办企业挣钱。

70年代末,村子里办个罐头厂,把当地产的水果加工成罐头。

之后又办起了酒厂、油厂、米面加工厂、农机具修配厂等小企业。

这些小企业每年都能挣个几十万。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他们开始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办企之路。

1985年,建起了一座日处理19吨鲜奶的乳品厂,这是当年全国第一家村办乳品厂,投产当年就盈利65万元。

尝到办企业的甜头后,1988年,建立了甜蜜素厂,用玉米生产取代糖精的甜味添加剂。

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

1994年,年产3000吨的柠檬酸厂,在兴十四村落成。

现在他们生产的柠檬酸产品已畅销日、美等国家。

1996年兴十四又利用柠檬酸厂的废渣和作物秸秆,建起年产5万吨的饲料厂;

之后又建成啤酒专用糖浆厂等35家企业,组建了大型企业集团———富华集团,形成了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畜禽饲料、乳制品等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其中有6项高科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由于龙头企业的拉动,不仅解决了周边农民长期面临的卖粮难问题,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兴十四村和周边村屯的玉米,富华集团以每公斤高出国家收购价2分钱的价格全部包销。

兴十四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收入只占全村总收入的5%,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都分别占到38%和57%。

4、依靠科技进步带领农民致富。

村办企业越来越多,但是付华廷和村党支部成员清醒的认识到,靠村里人的文化基础,已无法把握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市场的变化发展,必须借助“外脑”。

兴十四以10万到20万的年薪从哈尔滨、上海、浙江等地聘请了26位专家作科技顾问,投资6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两座小别墅,供专家居住,使兴十四村办企业形成以生物工程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产品系列,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富华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富华集团还拿出上百万元,选派几十人到大专院校培训进修。

现在在富华集团工作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有60多人。

5、坚持以人为本,抢抓发展机遇。

兴十四人能够做到走一步、看三步、谋划十步。

对信息掌握的快,反应的快,善于把握机遇。

只要认准的事,经班子研究决定后,马上就干。

兴十四村上马的企业没有拖泥带水的,基本都是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生产,当年出产品,创造了兴十四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们善于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积极上马和争取国家支持的项目,抓住了一次次的发展机遇。

从攒钱办企业、贷款办企业到联合办企业再到国际贸易、资本运营,兴十四村人以超前的思维、机遇的把握和高效率的工作赢得了机会和发展。

已有26名硕士、博士等高学历、高职称的科技人才来富华集团工作。

有了人才、技术和资金,兴十四村开始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现在兴十四已经实现了“四化”:

农业产业化。

35家企业多以玉米精深加工为主;

农区工业化,全村98%农民从事农副产品加工;

农村住宅别墅化,80%农民住上了20多万的别墅;

多数农民非农化。

98%农民不种地,XX年,兴十四村全体村民实现了农转非。

兴十四村富了,仅有2%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其他人员均在村办企业工作。

全村116户村民都住进了花园别墅,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100%。

村民实行退休制和公费医疗,60岁以上的老人供给200斤大米,100斤白面,另外每月还享受80元的生活补贴。

四、对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使我们感觉到兴十四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发展高科技产品,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走出了一条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成功之路,提前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进入了小康社会。

兴十四村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为把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好,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选好农村致富带头人。

从兴十四村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晰地认识到:

没有付华廷就没有兴十四团结、奉献、开拓进取的好班子;

没有付华廷就没有兴十四的今天。

我区的农村干部中就缺少付华廷式的英雄人物,缺少“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永争一流,超前奋进”的好带头人,所以我们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现和培养像付华廷式的农村带头人,把能想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拔出来,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发展农业、创办企业,带领农民尽快致富。

2、要建设一个好班子。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一个好班子,带富一方人。

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基层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

要加强对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形成“能人治村”的良好局面。

要改革选任方式,选好村干部。

选准用好村干部,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探索一条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新途径。

要给村干部政治、经济待遇,调动社会各方人员参与公开竞争村干部岗位的积极性,从而切实选拔“四强式”农村青年担任村干部,也可从机关中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职,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找到领路人。

同时,还要着眼长远,建立村后备干部队伍。

要把以“亲民、为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基层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要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农业发展没有产业化的拉动,农业不可能快速发展,农村不可能实现小康,农民不可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要实现农田的集约化经营,实现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要依托农产品产业,创办企业,走工业化发展道路。

坚持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4、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费是基础,发展是核心。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

一是强化工作责任。

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党组织和乡、村干部的年度目标考核,要层层建立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其他成员相互配合的责任制,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形成齐心协力抓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理清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理清工作思路,选准突破口,找到切入点。

要按照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拟定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规划,通过走多样化的道路,用工业化提升农业,靠产业化培育特色,壮大规模、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强化工作措施。

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采取上下联动的措施。

要大规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机关、企事单位党组织结对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强化管理、考核措施,明确“不达标不脱钩”的工作要求。

帮扶单位结合各村实际,大力开展扶志、扶计、扶资、扶智活动,使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彻底消灭“空壳村”。

5、要围绕资源优势抓好产业调整。

一是农业方面。

要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合理布局,压缩秋菜种植面积,增加春夏菜保护地面积,加速结构调整的步伐,种植适应我区特点的时令蔬菜品种,大力发展商品薯基地,增加订单农业,保证绿色种植面积。

二是畜牧业方面。

实施“主辅换位”战略,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充分利用现有的草场资源,积极为畜牧养殖专业大户协调专项贷款和发展资金,使全区的畜牧发展逐渐形成规模。

三是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兴办企业,培育财源,壮大农村村集体经济。

四是土地实行产业化经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6、要统筹规划,系统地、科学地推进新农村的各项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上抓起,科学地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

搞好试点乡、村建设,重点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建设;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发展农村各项事业;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服务型政府。

经过努力把我区农村建设成为“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个性特色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