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216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9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修订过程中,多位专家提供了对于指南如何实施,如何切合我国国情的真知灼见;

更有兄弟学会相关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使我们的指南日趋完善和有代表性。

对于一些尚未能形成共识的前沿问题,2013版指南修订采用了开放和包容的原则,以期能促进将来的学术研究。

我们知道,国外如美国糖尿病学会每年均更新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或指南。

尽管我国的研究证据日益丰富和完善,但证据链还不够完善,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还在积累阶段,故目前每年修订指南的条件尚不成熟,待时机成熟时我们也会以每年更新补充的形式进行指南的修订工作。

我们衷心希望《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今后不断发展的糖尿病防治实践活动,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为糖尿病患者和民众的健康送去福祉,为世界糖尿病防治事业贡献出来自中国的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2013版指南修订的各位顾问委员会成员、学术委员会成员和编写委员会成员。

2.前言

纪立农

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主要包括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每年全球所发生的死亡中,有63%是由NCD所导致的。

全球每年3600万人死于NCD,其中有1400万人死于70岁前,而这些早死多数是可以预防的。

80%与NCD相关的死亡发生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2012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形成了一项重要决议,各国政府确立了到2025年将慢性疾病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减少25%的新目标。

这一目标的确立将促使各国政府制定国家的NCD防治策略并采取具体可行的实际行动落实此策略。

2012年11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成员国确定了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等在内的九个自愿性全球NCD控制目标和25项与NCD防治相关的具体指标。

WHO这项决议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将国际社会对NCD的严重关注和政治承诺从言论变成了可被测量的具体行动。

在这个决议之后,联合国的各个成员国有义务将其对本国公众和国际社会的承诺落实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并将这些行动所产生的效果报告给国际社会以接受检验。

对NCD控制的表现将作为一项新的用于衡量各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硬指标。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NCD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7亿,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5亿糖尿病患者。

2011年全球共有460万人死于糖尿病,当年糖尿病的全球医疗花费达4650亿美元。

其中糖尿病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的快速增长,已给这些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

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

糖尿病不仅给患病个体带来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损害并导致寿命的缩短,还给个人、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CDS在2007至2008年开展的糖尿病经济负担调查发现,与正常血糖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住院的天数增加1倍,就诊次数增加2.5倍,医疗花费增加了2.4倍。

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与病程在5年之内者相比,医疗费用增加了近3倍。

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转化,我国糖尿病人群将进一步增加,这对我国当前已经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已被诊断的患者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国家所带来的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糖尿病人口众多,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由经济快速发展所积累下的财富中的很大部分将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和维持其终末期生命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为了能够更好地规范针对糖尿病的诊疗行为,最大程度地确保糖尿病的防治能够在临床证据的基础上更安全、更有效和更经济地进行,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国际上的学术团体纷纷制定了糖尿病的防治指南,并采取措施促进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落实且已取得实效。

作为我国与糖尿病防治相关的最权威学术机构,CDS自2003年开始制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并分别于2007年、2010年进行了修订。

该指南是以国内外临床医学研究所产生的临床证据为依据,参考和借鉴国际上已经制定的指南而制定的,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圣经”。

三年来,随着更多的临床证据的产生和更新,糖尿病的防治方法和治疗管理策略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指南进行更新,以便使与糖尿病防治相关的新的临床证据能更快地转化到我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去。

当前,我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还存在许多巨大的挑战,如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人数远高于糖尿病患者,多数已患糖尿病者尚未得到诊断,已被诊断者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率低,指南所推荐的标准诊疗的落实率低等。

我们希望《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能成为指导我国与糖尿病防治相关的医务人员临床实践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在克服上述挑战和进一步提高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水平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编写说明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于2003年首次发表,2007年和2010年进行了二次修订。

因近3年来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更多的进展,有必要对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进行修订。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次修改的主要内容,特作如下编写说明。

一、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14个省市采用我国现行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开展的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达9240万。

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另外一项采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诊断标准,即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糖尿病联合诊断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6%。

二、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013年WHO发表了《妊娠期新诊断的高血糖诊断标准和分类》。

将妊娠期间发现的高血糖分为两类: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inpregnancy)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1999年WHO的非妊娠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致。

我国卫生部2011年7月1日发布的行业标准中采用了新的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本指南的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此一致。

三、糖尿病的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控制目标由原来的3.9~7.2mmol/L改为4.4~7.0mmol/L,主要考虑3.9mmol/L已经到了低血糖的界值,如果以此为血糖控制目标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

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血糖、降血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措施,本指南再次予以强调。

由于在循证医学研究中把收缩压控制到130mmHg以下时,没有看到显著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本版指南将收缩压的控制目标修订为140mmHg。

在国际上大多数指南中,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LDL鄄C目标定为<

1.8mmol/L,这次作了调整。

由于目前的临床证据显示在他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降低甘油三酯(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治疗策略不能进一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版指南建议采用他汀药物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的最主要措施,不建议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间的常规联合治疗。

采用药物控制高TG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胰腺炎发生的风险。

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用腰围代替了BMI。

五、增加了“糖尿病与口腔疾病冶一节

口腔疾病如慢性牙龈炎等与糖尿病间互为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较一般人群更容易发生口腔疾病。

在糖尿病人群中关注口腔疾病可促进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控制水平。

六、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

近几年国内上市了多种具有新的降糖机制的口服降糖药物,本版指南对这些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证据做了及时更新,并在附录中全部列入。

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指标仍然是本版指南制定降糖药物治疗流程图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使用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的药物放在优先选用的位置上。

关于糖尿病治疗流程图,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且肥胖或超重者比例增加。

一些研究亦证明二甲双胍对体重正常者也有良好的疗效。

因此,本版指南仍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如血糖控制仍不满意时,首选二甲双胍,并将二甲双胍作为需要联合治疗时的基础药物。

本指南也考虑到部分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如发生消瘦、胃肠道反应等不适合用二甲双胍的情况时,可以选择其他药物作为一线治疗。

由于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因素,二线药物不再分主要治疗路径和备选治疗路径。

七、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时,胰岛素治疗的建议没有修改。

但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者提出了明确的治疗建议,即HbA1C>

9%或空腹血糖>

11.1mmol/L者可以考虑进行2周到3个月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为使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和实施胰岛素治疗,本版指南增加了胰岛素治疗的路径图。

八、手术治疗糖尿病

在更多临床证据的基础上,本版指南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术式等进行了修改。

希望进一步规范我国糖尿病的手术治疗。

3.中国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

3.1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

1994至1995年进行了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64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5%(人口标化率为2.2%),糖耐量异常为3.2%(人口标化率为2.1%)。

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同时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调查。

该调查利用空腹血糖>

5.5mmol/L作为筛选指标,高于此水平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

18岁以上的城市人口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5%,农村为1.8%。

城市中,年龄在18~44岁、45~59岁及6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

2.96%、4.41%和13.13%,而农村相应年龄段的患病率则分别为1.95%、0.98%和7.78%。

2007至2008年,在CDS的组织下,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加权分析,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异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约4310万,城市约4930万。

2010年中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调查了中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应用WHO1999年的诊断标准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9.7%,再次证实我国可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若同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则其患病率为11.6%。

需要指出的是,这几次调查的方法和诊断标准并不一致,如1997年后糖尿病诊断的空腹血糖切点从≥7.8mmol/L改为≥7.0mmol/L。

因此,如果采用最近的诊断标准,表1中前3次的调查结果患病率是被低估的。

在调查方法上,前4次调查都是通过筛选高危人群后再进行0GTT的,如1980年采用尿糖阳性加餐后2h血糖进行100g葡萄糖的0GTT试验。

1986和1994年的调查则是用2hPG筛选高危人群,包括部分餐后2h血糖相对正常者(餐后2h血糖≥6.7mmol/L),2002年则是用空腹血糖进行筛选的。

筛选方法不同可能导致患病率估计的偏差,如尿糖敏感性低、用空腹血糖筛选可能遗漏空腹血糖正常的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人群;

而用餐后2h血糖筛选高危人群的方法,可能遗漏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者。

而2007至2008年完成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则是采用自然人群0GTT试验来调查糖尿病的患病率,可能更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流行情况(表1)。

HbAlc本身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增加诊断的特异性,但降低敏感性。

是否应该联合其与OGTT作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方法(此方法诊断中国人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50%),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目前,我们还缺乏有代表性的1型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的研究。

根据推算,我国糖尿病总体人群中1型糖尿病的比例应小于5%上述几次调查结果是糖尿病的总体情况,其中包括了1型糖尿病患者。

3.2妊娠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我国,曾经进行过几次城市妊娠糖尿病的调查。

一般先经过口服50g0GTT进行初次筛查,然后进行75gOGTT。

天津城区通过对近1万名妊娠女性进行筛查,显示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31%(WHO诊断标准)。

而2008年对中国18个城市16286名妊娠女性的筛查结果表明,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为4.3%[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

高龄妊娠、糖尿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反复阴道真菌感染、自然流产、南方住民等与妊娠糖尿病也有关。

但这些研究仅限于城市地区,只能代表城市的情况。

3.3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其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年龄、性别、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病程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等。

要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情况非常困难,需要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调查,并发症的定义也需明确。

迄今,我国还缺乏设计很好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CDS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在三甲医院中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

高血压34.2%、脑血管病12.6%、心血管病17.1%、下肢血管病5.2%。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所需的医疗支出,占糖尿病医疗费用的最主要部分。

“中国心脏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伴发疾病:

中国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约为80%,高于西方人;

中国冠心病患者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更高;

冠心病患者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会漏诊75%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

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PAD)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及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

其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和栓塞等也可导致PAD,但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倍;

依据调查方法的不同如踝肱指数(ABI)测量或WHO间歇性跛行调查表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报道不一;

根据ABI检查,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高达19.47%~23.80%。

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

大约85%的截肢是由足溃瘍引发的,约15%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足溃瘍。

2010年39家医院共有1684例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截肢者475例(28.2%),占非创伤性截肢的39.5%(475/1204)。

475例糖尿病截肢患者中,男性占65.9%,平均年龄(66±

12)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30±

94)个月,HbAlc水平为8.9%±

2.4%,糖尿病截肢患者合并神经病变者为50.1%、下肢动脉病变为74.8%、肾病为28.4%、视网膜病变为25.9%。

糖尿病截肢患者以Wagner4级患者最多,占50.3%,小截肢占67.5%。

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病程与血糖控制状态直接相关。

其患病率或发病率的调查需要科学设计,包括抽样的代表性、并发症的定义和客观判断的方法。

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地10家医院1991至2000年住院的346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其住院病历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31.5%,糖尿病肾脏并发症39.7%,糖尿病神经病变51.1%,高血压4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1%,脑血管疾病17.3%,下肢血管疾病9.3%。

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态、血压水平等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的相关因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8%视力丧失。

2001年CDS对中国大城市24496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进行的回顾性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眼病者占35.7%,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随病程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在亚太地区的患病率较高。

2001年我国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病率为34.7%。

糖尿病诊断后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率与病程相关。

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

2001年国内住院患者调查发现,6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

在吸烟、年龄超过40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由于目前资料主要来自城市大医院,估计有较大的偏差。

但多数糖尿病患者病程短、控制不佳,这意味着在10年、20年后,糖尿病并发症才真正是中国卫生系统的巨大挑战。

总结我国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具有以下特点: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0.0%以上,1型糖尿病约占5.0%,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

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5.0%。

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在1994年的调查中,高收人组的糖尿病患病率是低收人组的2~3倍。

最新的研究发现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仍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仍高于农村。

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2007至2008年全国调查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者中,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0%,尽管较过去调查有所下降,但远高于发达国家(美国约48%)。

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在2007至2008年的调查中,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而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表型特点: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体质指数(BMI)约为25kg/m2,而高加索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多超过30kg/m2;

餐后高血糖比例高,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

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常见。

由于我国糖尿病患者平均病程短,特异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是未来巨大的挑战。

3.4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

在短期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

城市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已从2000年的34%上升到2006年的43%。

老龄化: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2000年为10%,到2006年增加到13%。

2007至2008年调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人群患病率高10倍。

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提高68%。

生活方式改变:

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人们出行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我国城市中主要交通工具进人了汽车时代。

人们每天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人并没有减少,脂肪摄人在总的能量摄人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在农村,随着农业现代化,人们的劳动强度已大幅降低。

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改变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

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

按WHO诊断标准,在2007至2008年的被调查者中,超重者占25.1%,肥胖者占5.0%,与1992年及2002年相比均有大幅度增加。

筛查方法:

2007至2008年的调查使用一步法OGTT的筛查方法,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