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9207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精华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长度测量工具备:

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游标卡尺(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等。

长度惯用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成果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2.刻度尺用法:

  

(1)使用前先观测刻度尺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4)测量成果由三某些构成:

拟定值、估读值、单位。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差别叫做误差,咱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办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办法。

  5.误差与错误区别: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可以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运动时,选作原则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种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8.速度计算公式:

v=s/t平均速度:

v=s/t1m/s=3.6km/h

第二章 声现象

  9.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0.声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11.声速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关于,声速普通状况:

固体>液体>气体

  12.声音三个特性是:

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关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振幅关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构造关于。

13.控制噪声途径: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4.人耳听觉范畴20Hz至0Hz,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高于0Hz叫做超声波。

人耳区别原声与回声时间间隔在0.1s以上,即人距离障碍物17m以上。

  15.声运用:

  

(1)传递信息:

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

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依照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

17.水在4℃时密度最大,高于4℃时热胀冷缩,低于4℃时反常膨胀。

  18.温度计用法:

(1)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测它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玻璃泡要所有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

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

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

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

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

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

气→固,放热(霜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熔化图像:

21.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1)液体沸腾条件:

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a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上方空气流速(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23.使气体液化途径:

(1)减少温度 

(2)压缩体积

第四章 光现象

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光速C=3×108m/s。

  25.光直线传播现象:

影子、日食、月食。

光直线传播应用: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

  26.光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27.光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8.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上下相似,左右相反;

(2)像与物体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等大(即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5)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29.光折射规律: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2)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背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3)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4)在光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30.光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构成。

  31.色光三原色:

红、绿、蓝;颜料三颜色:

红、黄、蓝。

32.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透过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色光决定。

  33.看不见光:

  

(1)红外线:

重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

重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人体恰当照射紫外线有促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增进人体对钙质吸取。

因此说晒太阳可与补钙。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5.平行光通过透镜光路图:

 通过透镜三种特殊光线:

  

  

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

(2)当u=2f时, 成倒立、等大实像v=2f  (测焦距);

  (3)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

  (4)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原理)当u=f时无法成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7.老年人戴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38.望眼镜目镜相称于放大镜,物镜相称于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目镜相称于放大镜,物镜相称于投影仪镜头。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39.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叫质量,用m表达。

物体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变化,因此质量是物体自身一种属性。

质量单位:

公斤(kg);惯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0.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1.密度计算公式:

ρ=m/v

  42.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计算出该物体密度。

43.密度与温度:

温度能变化物体密度,普通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

(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如下是热缩冷胀。

44.密度与物质鉴别:

不同物质密度普通不同,通过测量物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七章 力

  45.力作用效果:

  

(1)力可以变化物体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6.力三要素:

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47.力是物体对物体作用,物体间力作用是互相。

48.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49.重力:

G=mg物体所受重力跟它质量成正比。

(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50.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惯性:

物体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性质。

  

51.二力平衡条件: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种物体上;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52.平衡状态:

(1)静止

(2)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状态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且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0N。

53.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

(1)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限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粗糙限度(压力相似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第九章 压强

5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

(1)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不变,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2)受力面积大小(压力大小不变,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55.压强计算公式:

P=F/S

  5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

(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相似深度不同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57.液体压强计算:

P=ρgh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浸入液体深度关于。

58.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值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

  

1原则大气压为760mmHg,即1.013×105Pa 。

59.大气压与海拔高度关系: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气压越低水沸点越低。

  60.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位置压强越小。

第十章 浮力

  61.浮力产生因素:

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

  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

62.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排=ρ液gV排。

 

注意:

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关于;浸没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深度无关。

  63.轮船是运用漂浮条件F浮=G物来工作。

  潜水艇是靠变化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64.求浮力几种办法:

  

(1) 称重法:

 F浮=G-F拉 

  

(2) 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ρ液gV排 

  (4) 漂浮或悬浮法:

F浮=G物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65.功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力;

(2)物体在这个力方向上移动距离。

  66.功计算:

W=FS

  67.功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8.功率计算:

  ( W=Pt )功率推导公式:

P=W/t=Fv

  69.物体由于运动而具备能量叫动能,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物体运动速度关于,(质量不变,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不变,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且运动速度对动能影响较大。

  70.物体由于高度所具备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物体被举起高度关于。

(质量不变,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似,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7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备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限度和物体材料、性质关于。

第十二章 简朴机械

  72.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点;

动力:

使杠杆转动力;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力;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距离;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距离。

73.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74.杠杆应用:

(1)省力杠杆:

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钢丝钳、撬棒)

(2)费力杠杆:

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镊子、筷子)

(3)等臂杠杆:

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变化力方向。

(天平)

  75.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可以变化力方向;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杠杆,可以省一半力。

  76.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重物,绳子自由端拉力就是物重几分之一,即:

F=(G动+G物)/n。

且物体升高“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s=nh”。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G物/n

  

(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F=(G动+G物)/n

  77.机械效率:

  滑轮组机械效率:

 

  

  斜面机械效率:

η=Gh/Fs

第十三章 热和能

  78.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本来性质最小微粒。

  79.分子热运动:

  

(1)内容:

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关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80.扩散现象阐明:

  

(1)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81.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总和,叫做物体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具备内能。

  82.变化物体内能途径有:

做功和热传递。

  83.比热容:

  

(1)定义:

单位质量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取热量叫做这种物质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一种属性,每种物质均有自己比热容。

比热容大小与物体种类、状态关于,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热量计算:

Q=cm△tQ吸=cm(t-t0) Q放=cm(t0-t)

  84.水比热容:

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

1kg水温度升高(或减少)1℃,吸取(或放出)热量为4.2×103J。

由于水比热容较大,因此水惯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第十四章:

内能运用

  85.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机器。

  最常用热机是内燃机,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86.内燃机工作过程:

内燃机每一种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一种工作循环飞轮转动两圈。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托飞轮惯性来完毕,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工作时唯一对外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此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87.热值: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热值。

 公式:

Q=mq(q为热值)单位:

J/kg

88.热机效率:

热机用来做有用功那某些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能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

公式:

η=Q吸/Q放

  89.提高热机效率途径:

  

(1)使燃料充分燃烧 ;

  

(2)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3)机器零件间保持良好润滑、减小摩擦。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90.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1)被丝绸摩掠过玻璃棒带正电荷;

  

(2)被毛皮摩掠过橡胶棒带负电荷。

  9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92.电路基本构成:

  

(1)电源:

提供电能装置;

  

(2)用电器:

消耗电能装置;

  (3)开关:

控制电路通断元件;

  (4)导线:

连接电路。

93.两种基本电路连接方式:

  

  94.电流表使用:

  

(1)电流表必要和被测用电器串联;

  

(2)电流必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3)选取适当量程(0~0.6A; 0~3A)

  95.电流用符号“I”表达,电流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

  96.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I串=I1=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即I并=I1+I2)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97.常用电压值:

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V; 一节干电池1.5V;

  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手机电池电压约3.7V。

  98.电压用符号“U”表达,电压单位是伏特,符号V,尚有KV和mV。

  99.电压表使用:

  

(1)电压表必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2)电压表“+”接线柱连接接近电源正极一端,“-”接线柱连接接近电源负极一端;

  (3)选取适当量程(0~3V; 0~15V)。

  100.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1)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某些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即U串=U1+U2)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即U并=U1=U2)

  101.电阻用“R”表达,单位是欧姆,符号Ω。

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关于。

与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无关。

  102.滑动变阻器:

  

(1)原理:

通过变化接入电路电阻线长度来变化电阻大小。

  

(2)接法:

必要“一上一下”

  

  (3)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变化电路中电流大小。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103.欧姆定律:

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电阻成反比。

即:

I=U/R

  104.电阻串联和并联:

  

(1)R串=R1+R2 (R串不不大于R1,R2)

(2)1/R并=1/R1+1/R2

  105.测小灯泡电阻

  

(1)原理:

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U/I )

  

(2)办法:

伏安法。

电路图如右:

  

  (3)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断开状态;②闭合电路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调到阻值最大处;③接通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多次测量时从该电压逐次减少。

④应多次测量,最后计算电阻平均值。

第十八章 电功率

  106.电功:

电流所做功叫电功。

电功符号是W。

公式:

W=UIt

 电流做功过程,事实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她形式能过程。

 电功单位:

焦耳(焦,J)。

电功惯用单位是度,即千瓦时(kW·h)。

107.电能表:

“220V10A”表达此电能表只能在220V电压下使用,容许流过电流不能超过10A1kw﹒h=3.6×106J

  108.电功率定义式:

P=W/t   电功率计算式:

 P=UI

109.额定功率: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功率。

  实际功率:

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功率。

  110.测小灯泡实际功率:

  

(1)原理:

  

(2)电路图与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电路图相似。

  (3)多次测量求出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

  111.电功率推导公式:

P=UIP=I2RP=U2/R

  112.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跟电流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

Q=I2Rt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113.家庭电路构成: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开关、用电器、插座、导线等构成。

  114.家庭电路中触电状况:

  

(1)单线触电:

站在地上人接触到火线;

  

(2)双线触电:

站在绝缘体上人同步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115.触电急救常识:

发既有人触电,不能直接去拉触电人,应一方面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发生火灾时,要一方面切断电源,决不能带电泼水救火。

为了安全用电,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接近高压带电体。

  

116.安全用电:

  

(1)电路中电流过大因素:

①短路;②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保险丝特点:

 电阻率大、熔点低。

保险丝作用:

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发热熔断,切断电路。

  (3)电压越高越危险;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注意防雷。

第二十章:

电与磁

  117.磁现象:

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磁化等

  118.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119.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N极出发,回到S极。

  120.电流磁效应:

 

(1)实验:

奥斯特实验

 

(2)内容:

通电导线周边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关于。

  121.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相似。

  122.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N极。

  123.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以及有无铁芯关于。

  124.电动机原理: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作用。

  125.发电机原理:

电磁感应现象(英国法拉第)

  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闭合电路一某些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关于。

第二十一章 信息传递

  126.电话:

1876年美国创造家贝尔创造了第一部电话

  

(1)基本构造:

重要由话筒和听筒构成。

  

(2)工作原理: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127.电话互换机:

可以提高线路运用率。

  128.导体中迅速变化电流产生电磁波,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129.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

c=λf

  130.光纤通信运用是光反射原理。

131.当前使用最频繁网络通信形式是电子邮件。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32.能源分类(方式一):

  

(1)一次能源:

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能源为一次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

  

(2)二次能源:

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要通过一次能源消耗才干得到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如电能。

  133.能源分类(方式二):

  

(1)可再生能源:

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

  

(2)不可再生能源:

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134. 获取核能两条途径:

  

(1)裂变:

链式反映。

核反映堆中链式反映是可控,原子弹链式反映是不加控制。

  核电站运用核能发电,当前核电站中进行都是核裂变反映。

  

(2)聚变:

热核反映。

  氢弹爆炸核聚变反映是不可控。

  135.太阳能直接运用:

  

(1)运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2)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36.能量转化和转移具备方向性。

  137.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她形式,或者从一种物体转移到另一种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138.将来抱负能源必要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1)足够丰富;

  

(2)足够便宜;

  (3)技术成熟;

  (4)安全清洁。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公式名称

字母形式

字母意义

变形公式

备注

运动学、力学公式

速度

v=s/t

v:

米/秒(m/s)

s:

路程米(m)

t:

时间秒(s)

s=vt(求路程)

t=s/v(求时间)

1m/s=3.6km/h

重力

G=mg

G:

牛顿(N)

m:

质量公斤(kg)

g:

重力加速度

m=G/g(求质量)

密度

ρ=m/V

ρ:

公斤/立方米(kg/m3)m:

质量公斤(kg)V:

体积立方米(m3)

m=ρv(求质量)

v=m/ρ(求体积)

1×103kg/m3=1g/cm3

合力

方向相似:

F合=F1+F2

方向相反:

F合=F1—F2

方向与两个分力方向相似

方向与较大力方向相似

浮力

F浮=G物—F液

G物:

物体重力

F液:

物体在液体中拉力

用测力计求浮力法

F浮=G物

F浮:

物体浮力

G物:

物体重力

只合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F浮=ρ液gV排

ρ液:

液体密度V排:

排开液体体积(即浸入液体中体积)

F浮=G排

G排:

排开液体重力

杠杆平衡

F1L1=F2L2

F1:

动力L1:

动力臂

F2:

阻力L2:

阻力臂

滑轮组

F上=(G物+G轮)S=nhF=(G物+G轮)/n

F上:

绳子向上拉力总合力

n:

动滑轮绳子总段数

机械功

W=Fs

F:

力牛(N)

s:

移动距离米(m)

F=W/s(求拉力)

s=F/W(求距离)

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

W有普通指重物移动所做功

W总普通指拉力移动所做功

功率

P=W/t

P功率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