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创编讲座《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39550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曲创编讲座《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歌曲创编讲座《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歌曲创编讲座《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歌曲创编讲座《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歌曲创编讲座《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歌曲创编讲座《3》Word文档格式.docx

《歌曲创编讲座《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曲创编讲座《3》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歌曲创编讲座《3》Word文档格式.docx

即以“

”为支点音,由六度紧缩为五度后,再减为四度。

再如,《海港之夜》(丘尔金词,索•谢多伊曲):

唱吧,朋友们,明天要起航,

歌曲开始处用了八度大跳,以后则以“3”为支点音,八度→七度→六度逐步紧缩。

47-2海港之夜.mp3

内蒙儿歌《蒙古小夜曲》:

为支点音,

-4,

-3,

-2,

-1,大二度逐步紧缩。

第十三讲:

放宽

当一个原型动机(或旋律片断)再次出现时,将节奏长度或音程距离放宽。

节奏上的放宽,能使音乐舒展、开阔。

最常见的节奏放宽在曲尾的终止式中。

如抗战歌曲《马儿真正好》(麦新词曲):

这首歌采用了节奏放宽的展开手法,突出和强调了歌词“真正好”:

在创作实践中,紧缩与放宽常交替使用,同时还可兼用重复、模进等手法。

如果运用得当,可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内蒙儿歌《蒙古小夜曲》音调朴素、自然,音域只有五度:

6—3。

它巧妙地运用重复、节奏的紧缩与放宽等手法,构成了一首抒情、完整的小夜曲,仿佛使我们置身在内蒙草原上,看到牧羊姑娘追着夕阳,赶着羊群回家的动人美景。

第五小节的节奏比原型紧缩一半,全曲最后四小节的节奏又比原型放宽一倍。

一般来说,节奏放宽在曲尾终止式中是很常见的。

如《东方红》(陕北民歌):

这里音程放宽了八度。

音程上的放宽,能使情绪热烈、高涨,力度增强。

在这里,还增加了结束感。

第十四讲:

乐汇·

乐节·

乐句

乐汇、乐节、乐句,都是歌曲的结构形式和结构单位。

歌曲的结构应该服从于内容的需要,不同的题材、内容及歌词结构,要求用相应的歌曲结构形式来表现。

作曲者在构思歌曲时,要把经过深思熟虑的音乐素材,运和适当的结构形式,作出精巧布局、合理安排,这对塑造音乐形象和深化歌曲主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歌曲结构的规模大、小,篇幅长、短,主要由内容来决定。

歌词的句子繁简、句段长短,对歌曲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

表现单一、集中的内容时,一般用简短的结构,而对于复杂多变的内容,则往往需要比较长大的结构才能表述清楚。

有些歌词虽然很长,句子也多,但内容集中、情绪单一,曲调结构不是很大,如江苏民歌《无锡景》:

无锡景.mp3

六段歌词,情绪单一,所以,就用了分节歌的形式。

有些歌词虽然短,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需要通过反复咏唱、对比变化来加深印象,因此曲式结构相对来讲需要大些。

例如,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歌《红星歌》(魏宝贵、邬大为词,傅庚辰曲):

这首歌曲的篇幅较长,歌词扣除重复部分仅十二句,但曲调却是完整的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不算前奏,已长达八十小节。

对比的中段与呈示段、再现段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和起伏,这样的结构篇幅是由内容决定的。

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也是同样的情况,歌词不长,但内涵丰富,音乐在其合理的结构中得到充分的展开。

总之,结构的布局要从内容出发,精心设计,层次分明,发展有序,突出高潮。

还应使旋律好听耐唱,打动人心。

我们在创作时,可参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来进行构思,但切不可生搬硬套。

正像我们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旋律那样,在曲式结构上,也应从内容出发,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陈述乐思的各种结构形式:

1乐汇--旋律的最小结构单位,也可称为“动机”。

乐汇中一般只包含一个节拍重音,只能表达初步的,有时还处于萌芽状态的乐思。

如《李有松》(浙江民歌):

李有松浙江民歌.mp3

李有松(汉族)浙江西部的牧童山歌。

它以诙谐风趣的语调,尖锐地批评了李有松包办婚姻的封建思想。

旋律富有朗诵性,表现手法十分简洁,具有即兴编唱的特点。

全曲只有两个乐句,每乐句唱两、三句词,一字一音,排列紧密。

两个乐句的尾部都在末字前突然插入一个特强的延长音,拉开歌腔,出人意料,突出了戏谑xuè

、嘲笑的效果。

歌曲开始是几个相同乐汇的完全重复。

②乐节--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汇构成。

有的乐节一气呵成,中间由于没有停顿而很难划出乐汇。

有的乐节规模稍大,也可称为分句。

乐节与乐汇相比,能进一步表达乐思。

如《嘀哩嘀哩》(望安词,潘振声曲):

春天在哪里.mp3

从歌曲开始的两个乐节中,已能感受到活泼、愉快的情绪。

③乐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乐节构成。

一般来说,乐句已能比较独立地表达音乐思维,有的还能表达出独立和较为完整的音乐形象。

如《酸枣刺》(塞克词,冼星海曲):

2酸枣刺-2乐句.mp3

这是一首由一个乐句组成的歌曲,音乐形象较为完整。

前两小节由两个乐汇构成一个乐节,后两小节是一个不可分开的乐节;

两个乐节具有对偶的性质,在旋律进行上是一起一落,再起再落,音乐形象非常集中。

有些乐句,因为中间没有停顿,无法再划分乐节。

如《哦,十分钟》(陈镒康词,范真真曲):

哦,十分钟.mp3

这个乐句一气呵成,不能分出乐节。

第二句是第一句的模进重复。

范真真写这个歌的时候,还是个中学生。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周郁辉词,寄明曲)的开始,也是一个不分乐节的乐句。

20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mp3

第十五讲:

主题乐句·

乐段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主题思想,它代表了该作品的核心内容。

因此,无论词和曲,在共同塑造某一形象时,都应以是否加强该作品的主题思想为标准。

音乐主题及其发展层次,是刻划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

主题思想表达得透彻,则音乐形象就会更好地塑造出来。

这就是音乐主题与主题思想的关系。

主题乐句--是歌曲旋律发展中最鲜明、具有概括力和显著特点的核心部分。

有时虽然表达乐思还不够完整,但却能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精华,也是塑造歌曲音乐形象的基础。

主题乐句一般是歌曲开始的第一乐句,是整个歌曲旋律发展的基础。

主题乐句在句式上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乐汇并列式”,由短小的乐汇并列构成乐句:

乐汇+乐汇+乐汇+乐汇

如《咱们从小讲礼貌》(刘风词,李群曲):

58咱们从小讲礼貌.mp3

这个乐句由四个不同的乐汇构成。

又如《小鸟,小鸟》(金波词,刘庄曲):

59小鸟,小鸟.mp3

也是由四个并列的乐汇构成的乐句。

由并列的乐汇构成的乐句,气息短促,给人以欢快、活跃的感觉,最适宜用在儿童歌曲的主题乐句中。

“乐节对偶式”,由两个并列的乐节相加构成的主题乐句:

乐节+乐节=乐句

如内蒙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小唱》:

60鄂伦春小唱.mp3

又如《我们的田野》管桦词,张文纲曲):

12我们的田野两个乐节一乐句.mp3

这种对偶的两个乐节构成的乐句,旋律较为平稳,给人一种舒展、匀称之感。

“乐汇、乐节相加式”,由乐汇与乐节相加构成的主题乐句。

可以是乐汇在前,乐节在后,也可以是乐节在前,乐汇在后。

乐汇+乐汇+乐节=乐句(或)乐节+乐汇+乐汇=乐句

如波兰歌曲《芦笛》(杨•奥乌夫曲):

61芦笛.mp3

是两个乐汇在前,一个乐节在后,相加而成的主题乐句。

又如《李小多分果果》(圣野词,汪玲曲):

62李小多分果果.mp3

这是一首幼儿歌曲。

由一个乐节在前,两个相同的乐汇在后,相加而构成主题乐句。

“连贯而不间断式”,这种句式的特点是旋律连贯一气,中间没有间断,常受歌词句式结构的影响构成乐句,分不出乐汇、乐节来,节奏比较自由,长度也无定规。

如《哦,十分钟》(陈镒康词,范真真曲)表达了一种亲切、喜悦的情绪。

又如,《祖国,慈祥的母亲》(张鸿喜词,陆在易曲):

63祖国,慈祥的母亲.mp3

连贯一气的主题乐句,成为全曲真挚、深情地歌唱的基础。

乐段

乐段是组成歌曲的基本结构单位,能完整或相对完整地表达乐思,具有明显的完全终止或半终止。

乐段既可作为一首短小歌曲的独立的曲式,也可以作为较长篇幅歌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中的某一部分)。

乐段可分为方整性乐段和非方整性乐段。

方整性乐段含有双数(偶数)乐句——即两句、四句或六句,其它含有单数(奇数)乐句的均为非方整性乐段。

在歌曲创作中,典型的乐段结构是双句体和四句体的方整性乐段。

这与歌词的偶数句结构密切相关。

成双的乐句具有对称、平衡、呼应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不同体裁风格,尤其是节奏律动较强的作品中,是歌曲创作中用得最多的结构形式。

非方整性乐段由于打破了乐句间的对称与平衡,因此需要在创作中考虑总体的对称与平衡。

作者可以利用非方整性结构的特点,从内容出发,使旋律得到更自由的发挥,从而取得精彩独到的效果。

非方整性乐段比较适宜于独唱歌曲。

第十六讲:

曲式结构·

双句体乐段、三句体乐段和四句体乐段

由一个乐段构成的独立的曲式结构称为一部曲式。

它适于表现形象较为单一、内容对比不大的歌曲题材。

常见的有双句体乐段、四句体乐段、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复合乐段、三句体乐段等。

①双句体乐段

就是通常指的上、下句结构,由两个乐句构成,两句之间的关系或重复变化,或对称呼应,或对比变化。

上、下两句的终止音不同是它的重要特征,每一乐句可由四小节或八小节组成。

又如云南傈僳族【lì

】儿歌《保护小羊》也是一首双句体乐段结构的歌曲:

64保护小羊.mp3

上句与下句除结束音外完全相同。

两句之间是对称、呼应的关系。

再如陕北民歌《天心顺》也是上下两句的双句体乐段结构的歌曲:

两句之间是对比变化的关系,但属于派生性对比,曲调来自第一小节核心音调(5→2)的发展变化并贯穿全曲。

三句体乐段

由三个乐句组成的独立歌曲结构。

乐句之间的关系或三句并列,或变化呼应。

模式一般以aa’b和abb’的布局为常见,而aab’更常见。

如《一世情缘》、《暗香》、《哭砂》的主歌都螂三句乐段。

如《用心良苦》:

张宇-用心良苦.mp3

这例三句体的歌曲,也是一首独立的歌曲。

第一句和第二句并列,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第三句加入了新的材料,作了一个变化呼应。

2上面所举的双句体乐段结构的例子都是独立的歌曲。

三句体乐段只是一个段落。

其特点的是短小精悍,好唱易记这种结构在民歌与儿童歌曲中较为多见。

但由于规模较小,进一步展开乐思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作为独立的歌曲结构,在成人歌曲的创作中用得很少。

在较大结构的歌曲中,双句体乐段常作为二部或三部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句体乐段

由四个乐句组成的独立的歌曲结构。

乐句之间的关系或四句并列,或变化呼应。

既可作为独立的歌曲结构,也可作为二部或一部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思乡曲》(瞿琮词,郑秋枫曲)是电影《海外赤子》中的插曲。

歌曲中的四个乐句节奏舒缓、气息悠长,四句并列而唱,如泣如诉:

65思乡曲.mp3

又如加拿大民歌《红河谷》(卫尔词)是一首典型的四句体乐段结构的歌曲:

66红河谷.mp3

四个乐句之间既有变化重复又有对称呼应。

歌曲真实地反映了当年从欧洲来到美洲新大陆的拓荒者的心声。

第十七讲:

起承转合式四句体乐段

“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

“起、承、转、合”结构原则,源于诗歌。

它是在对偶结构的基础上,将曲调进一步发展充实而使其更加完整。

第三句——“转”句,是这种乐段结构的主要特征和关键。

“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具有备了呼应、发展、概括、总结等多种因素,结构比较完整,并有相当的表现力,是歌曲创作中经常采用的曲式之一。

起句——乐段的开始句(音乐主题句常安排在第一句),音乐的初步呈示,也是全曲发展的基础。

承句——顾名思义是承前启后,通过重复、变化、呼应、展开等手法,加深、巩固已呈述的乐思,有时也可预示即将展开的乐思。

转句——是全曲发展的关键,通过节奏、音调、旋律线等较大的变化,把已呈述和巩固的乐思加以发展,在音乐上出现不稳定因素并有进一步的展开。

合句——是乐段之尾句,音乐在转句作进一步展开后,由合句对前面的乐思进行肯定和总结。

它也是结束、收尾的句子。

合句有时也和起句、承句相呼应(再现),或在转句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对整个段落加以概括。

“起、承、转、合”是乐段结构形式的一种,运用非常灵活。

它符合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有始有终,有发展,有转折。

但是,艺术往往需要出奇制胜,有时乐思可突然闯入,有时又可戛(jiá

)然而止。

采用何种形式必须从内容出发,不能把“起、承、转、合”的结构原则当成包治百病的良方,无论什么内容,也不管什么风格、情调、旋律特点,都往这个模式里套,或者按照预先想象的结构框架去填充曲调,这样写出的作品往往缺乏生命力。

应该熟悉和掌握这些结构原则,又不受它的束缚,学会灵活运用,才能创作出美好动听的旋律。

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的手法,供学习参考。

《卖报歌》(安娥词,聂耳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儿童歌曲,它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艰辛:

7卖报歌.mp3

(起句)啦啦啦!

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承句)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转句)今天的新闻真正好,(合句)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歌曲的前两句,作者结合歌词的特点,采用了细分乐节的结构,后两句是连贯性的长句,前后形成对比,而“转、合”两句在音调上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少先队员采茶歌》(郑南词,龚耀年曲)也采用了“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结构,却是另一种形式。

67少先队员采茶歌(第一段完整).mp3

(起句)茶树青青绿叶娇,(承句)我们和茶树一般高,(转句)迎着朝霞采茶来,追着晨风快快跑,(合句)走过十里路越过五里桥哟。

四个乐句不等长,“起”、“承”两句每句三小节,前后连贯,不分乐节,“转”句情绪更为活跃,细分为两个对称的乐节,与前两句形成对比。

“合”句综合了“起、承”两句的特点,用了“起”句的前两小节和“承”句的后两小节,起到了概括总结的作用。

有些四句体乐段结构的外国歌曲,并非按照“起、承、转、合”的原则创作的,但仔细分析,同样也符合这种结构原则。

这说明艺术创作的规律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如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奥威特曲)就是这样的例子:

68送别.mp3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gū]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是四句体乐段,第一、二句是变化重复的关系。

从“天之涯,地之角,…”开始是第三句,出现了新的音乐材料,旋律向下属功能发展,显然带有“转”的意思,而第四句“一觚浊酒……”又回到了第二句,是完全重复,音乐至此让人感到十分完满。

如《南泥湾》:

69南泥湾.mp3

歌曲主体的结构为aa1bc的句法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