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机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0881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机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机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机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机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机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机制Word下载.docx

《精准扶贫机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机制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准扶贫机制Word下载.docx

(1)做到真诚二字,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

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

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2)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后进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3)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后进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

五、教师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现实情况。

要必须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对其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矗要充满信心地去亲近他们,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和“知心人”。

六、技术支持

积极和帮扶学生家长联系,进行家访,了解贫困生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

根据需要,利用学校的条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帮扶。

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日前,河北省教育扶贫工作现场会在石家庄市灵寿县召开,与会代表观摩了灵寿县教育扶贫工作,听取了石家庄市、保定市、宽城县、青龙县、威县5个市县的典型发言。

河北省副省长许宁、河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教民发表重要讲话。

许宁副省长就全面推进全省教育扶贫工作讲了3点意见:

一、认识要再深化,以更高的站位看待教育扶贫

许宁说,当前,我省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动力转换接续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落实好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克服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实现增长速度的换档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无一不需要教育的有效促进,无一不需要人才的有效支撑,无一不需要创新的有效引领。

可以说,教育扶贫,是利当前管长远、最根本可持续的精准扶贫。

教育扶贫,扶的是智力,这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完成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任务,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人才培养、激发人才活力,依靠人才红利破难题、趟新路。

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创新创造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

可见,“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

教育扶贫,扶的是思想,这是贯彻国家发展新理念的战略之策。

生活上的贫困只是外在的表现,思想观念的贫困才是内在的根源。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

贯彻新理念,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亟需教育来普及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知识运用、新的文化创意,解决贫困地区观念陈旧、思想落后、意志薄弱、思路不清的问题。

可见,“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

教育扶贫,扶的是能量,这是推进全面改革新任务的战略之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

一方面,通过优先发展教育,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可以让大批有志向、有能力、有决心的孩子走出大山,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另一方面,通过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贫困家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或产业工人,可以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其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可见,“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我省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目前65个贫困县特别是列入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37个县,发展底子依然较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教育扶贫作为最有效、最持久的脱贫方式,把办好贫困地区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将贫困家庭的孩子培养出来,彻底拔掉贫困落后的“穷根”。

二、重点要再聚焦,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教育扶贫

许宁说,教育扶贫工作线长面广,要按照“不让一所学校掉队,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的要求,以扶贫开发重点县薄弱学校为主攻方向,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倚重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

工作中要以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改薄”项目和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为载体和抓手,突出做到“四个坚持”,努力实现“六个全”的目标。

“六个全”的目标,即:

一要实现困难学生全程资助。

进一步完善贫困生建档立卡管理制度,全面掌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为实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打牢基础。

要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折不扣兑现有关学杂费免除和助学金奖补政策,确保符

【篇二:

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

2013?

25号,以下简称25号文件)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

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

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

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

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

2014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

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

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

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更新等工作。

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项工作2014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

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14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做好干部选派工作。

各省(区、市)要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力较强、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等。

(5)落实帮扶责任。

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

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

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

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

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

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

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

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区、市)扶贫部门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

(11)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25号文件,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

各行业部门按照25号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12)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

国务院扶贫办统筹

【篇三:

浅析精准扶贫】

浅析精准扶贫

—政府如何改“漫灌”为“滴灌”摘要: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8个“新词”,其中就包括了“精准扶贫”这一词汇。

所谓“精准扶贫”就是指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精准扶贫一改以前政府“漫灌”式的扶贫工作机制,确实体现了本届政府对于贫困地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本文通过对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政府扶贫工作如何实现从“漫灌”到“滴灌”的创新与进步。

关键词:

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转变创新与进步

一、精准扶贫的定义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提到:

“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简单来说,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应多。

二、实行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现实意义

(一)实行精准扶贫是我国国情的现实要求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

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

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

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二)实行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创新的重要要求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

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

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

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

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

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

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

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

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三、精准扶贫如何实现由“漫灌”到“滴灌”的转变

(一)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

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

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操作性不是很强。

我省宜宾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选”确

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也是一个精确识别的好办法。

其具体作法是:

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

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

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

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

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

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

一是坚持方针。

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

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

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三是因户施策。

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

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

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

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

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

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

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

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

一是农户信息管理。

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

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

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

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

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不清晰;

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不清晰。

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

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