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0814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4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五、重点项目策划43

六、节庆产品策划48

七、乡村旅游线路组织参考50

第七章 旅游配套设施与环境规划51

一、旅游服务基本设施规划51

二、旅游商品开发规划53

三、乡村景观规划55

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56

五、旅游交通规划58

六、环境保护规划60

七、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发展规划64

第八章 近期建设与规划实施建议66

一、近期建设规划的原则与依据66

二、近期建设优先开发目标66

三、近期建设项目的时空安排66

四、资金来源分析67

五、投资估算69

六、旅游业发展效益评估69

七、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保障71

八、规划实施建议71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意义和任务

镇海是宁波的历史名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丰富,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颇具影响力。

但从宁波旅游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镇海旅游业仍处在初步开发阶段。

如何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镇海区政府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正逐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家旅游总局也已将2006定为“乡村旅游年”。

抓住这一大好契机,有效结合镇海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必能扩充镇海旅游产品类型,吸引新客源,从而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经济的影响力,为镇海旅游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也为镇海的生态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在《镇海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宁波市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成果的指导下进行编制,着力体现镇海区政府关于乡村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意图及镇海区的民众需求,从市场出发,确定工作重点,为政府指导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优选投资项目提供决策依据,成为指导镇海乡村旅游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指南和近期计划的行动纲领。

二、规划范围、性质和期限

㈠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从两个层面来研究镇海区乡村旅游发展。

1、规划范围为整个镇海区行政范围。

包括招宝山街道、蛟川街道、庄市街道、骆驼街道等四个街道,以及澥浦镇、九龙湖镇等乡镇。

其中陆地面积218平方公里。

2、规划布局的重点区域按相关乡村和农林水利的用地范围划定,约为107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不包含工业区和新城区建设用地的面积)。

㈡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镇海旅游发展中的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是农村旅游的产业发展规划,是《镇海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补充和延伸。

本规划重点解决镇海区乡村旅游总体发展战略、乡村旅游产品的布局与特色产品的设计,以及实施保障措施等,为合理、科学的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依据。

㈢规划期限

为了使本规划与《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镇海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镇海区城市分区规划》相协调衔接,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规划弹性,《镇海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规划期限界定为2007年---2015年,并分为以下两个规划阶段:

1、近期(2007——2010):

重点开发与加速发展期

2、中远期(2011——2015):

深度开发与全面发展期

三、规划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结合国家旅游局“2006中国乡村游”的旅游主题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宣传口号,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镇海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产品,树立自身品牌。

创新体制机制,将乡村旅游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使之成为推动镇海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

四、规划原则

㈠市场导向原则

发展镇海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核心,根据市场设计产品,利用产品开拓市场,努力把镇海建设成一个具有较强吸引力、能够产生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起到推动镇海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富裕的作用。

在市场开发上,要做好市场研究,确定目标市场,跟踪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品,使镇海乡村旅游在乡村旅游市场中具备较高的发展水平。

㈡因地制宜原则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必须以区内各镇(街道)村的自身情况为出发点。

无论规划或建设都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乡村旅游,不能急于求成,避免重复造成浪费,同时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使农村环境、农民生活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还要突出自身特色,产生独特的吸引力,避免旅游发展脸谱化与平庸化,失去比较竞争优势。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关键在选准突破口,要突出特点,围绕乡村旅游做好工作。

㈢产品梯度开发原则

根据镇海区在宁波市乡村旅游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态游、休闲度假游均属于普遍性的旅游产品,存在着激烈地产品竞争。

镇海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分阶段、分档次的开发模式。

坚持重点项目重点开发的模式,尽快在近期内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在中远期加大力度发展各档次项目,以吸引更多客源。

㈣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镇海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镇海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既贯彻开发的思想,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

镇海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要突出天然,突出绿色,突出生态,因此对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必须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

除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外,还要保护村庄格局、传统风俗等,以促进镇海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㈤文化性原则

当前,以经济和文化相结合而成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

镇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文化积蕴深厚,发展民间文化旅游优势明显。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以文化为导向,推出一系列高起点、高品位的乡村旅游项目。

㈥城乡联动原则

乡村旅游发展不能孤立的看待乡村旅游发展,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人才、资金、设施、客源等方面广泛吸纳城市资源,同时让乡村经济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五、规划依据

㈠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办法》(199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8年)

㈡规范标准与相关规划依据: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

5、《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1997

6、《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2002年10月国家旅游局发布)

7、浙江省《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2006年1月浙江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

8、《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

9、《宁波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

10、《宁波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宁波市政府发布)

11、《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5年)

12、《镇海区城市分区规划》(2005年)

13、镇海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4、《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报告》(2006年宁波市旅游局)

15、《镇海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4年)

16、《镇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2004年)

17、《镇海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

18、《九龙湖旅游区总体规划》(2005年)

19、《镇海生态区建设规划》(2004年)

20、《宁波市镇海区河网水系规划》(2004-2020)

㈢参考资料:

1、《镇海县志》

2、《宁波市镇海区城乡建设志》

3、宁波市及镇海区土地、交通、水利等其它相关规划。

六、技术路线

依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分析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优势和乡村市场条件的基础之上,确定乡村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通过乡村旅游总体形象、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旅游产品、旅游线路设计以及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使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得以体现。

另外,从管理、资本、人才、设施、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规划的实施保障,即旅游支持系统。

最后,根据规划总体思路所确定的重点旅游区,编制重点旅游区规划,以指导不同层面的旅游开发工作。

第二章基础分析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

㈠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晚,但发展快。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出现了一批以乡村休闲、古村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点。

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追求自然感受,贴近广大农民的生活方式为实质,而受到人们欢迎,产生了很好的市场效应。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类型,正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规模,逐步形成高速发展的趋势。

——政策上,随着我国提出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国家旅游局相应提出了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的要求,并将2006年定为乡村旅游年,同时提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宣传口号。

——从市场上看,由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而发生着悄然变化。

从空间上由远程旅游向城市近郊转变;

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中已由团队游逐渐向自助游方向发展;

人们的出游目的地也逐渐由攀登名山大川逐渐向近郊乡村观光发展;

人们出游重心开始向自然风光区、环保生态区转移,休闲型生态旅游有望取代人文观光旅游成为主流。

可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顺应了现代旅游形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等相结合的特色旅游转变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结合我国旅游业整体迅猛发展的态势,乡村游作为旅游业一项重点工程,将迈入一个发展的新高潮,并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㈡宁波市乡村旅游的特点和趋势

宁波市位于我国长三角经济区的腹地,邻近杭州、上海,区位条件优越;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资源品种齐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很好,村镇基本上实现路面硬化率达100%;

经济优势明显,其中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这些条件都为宁波市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宁波的乡村旅游相比于其他区域有着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

目前宁波市乡村旅游业呈现出由传统乡村游向新型乡村游方向发展的趋势,即打造环城游憩带,表现出旅游地近郊化、功能多样化、理念新潮化、开发集约化、产业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市场大众化的特点。

现在宁波比较成型的有鄞州区的天宫山庄,江北洪塘都市农业区和奉化滕头村以及依托主要景区的农家乐项目等等,其他大多仍在开发进程中,尚未成规模效应和市场影响,远远不能满足宁波及周边广大的客源市场需求。

因此,宁波乡村游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为镇海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二、镇海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

㈠区位条件

镇海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区的东偏北,为宁波市的城区之一。

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0度,东经121度,其西部毗邻江北区,南部隔甬江与鄞州区、北仑区相望,北部与慈溪市相连,东部为海岸线。

镇海紧邻正在实施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舟山连岛大桥,是将来连接上海与宁波,舟山与宁波的枢纽,是宁波重要的北门户。

㈡自然条件

镇海区地处宁绍平原东段,地形由西北部丘陵和东南部海江平原所组成。

境内地质属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东北域,浙闽粤沿海燕山朝火山活动带北段。

丘陵属四明山余脉,起自汶溪望海尖,延东至澥浦凤凰山入海,形成连绵14公里山带,高程均在100~400米之间。

山脚线以南至甬江,为水网平原,属姚江水系。

本规划区内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部分规划区位于山地丘陵中。

镇海区境内主要水系为甬江,起自宁波市区三江口,向东北延流至招宝山入海,镇海境内河流长16公里,江体宽度270~404米之间,水深3.3米以上。

中大河是镇海的主要河道,该河流源自汶溪村,连接骆驼、贵驷和现城区,沿线新老居住区密布。

部分河段经过整治后呈现出沿岸别墅栋栋、清水潺潺、绿树盈盈、游艇穿梭的新景观。

西大河连接庄市、骆驼和澥浦,也是镇海区的重要河道。

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2889万立方米(含重复利用水),其中地表水资源48759万立方米,占总量92.2%;

地下水资源4130.72万立方米,占总量7.8%。

全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1.009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470~920毫米;

径流总量5.09亿立方米。

时空分布规律与降水相似。

总体来看,镇海区域内山陵相对集中于西北而区内水网密布,在水库区附近有较好的山水资源组合,结合镇海乡村条件,西北部将成为乡村旅游的重点发展区。

㈢气候条件

镇海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年平均气温为15.8℃至16.3℃。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持续时间为231天至235天。

无霜期237天。

年降水量1310毫米至1370毫米,年平均雨日148天。

郎家坪为全区降水中心,最大降水值达1493毫米。

年日照时数为1944.3小时,日照率44%。

气候资源优势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为工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镇海境内影响较大的异常天气有台风、暴雨、干旱、冰雹、低温、霜和冰冻。

台风影响期5~11月,主要集中在8、9月,镇海区属台风次重影响区。

总体来看,镇海气候条件较好,适游期长,而良好的气候条件镇海农林生产十分有利,同时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较长的出行时间。

㈣动植物条件

镇海区境内的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

主要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等次生植被及人工引种植被。

沿海滩涂草本植被,总长约89.7公里,滩涂塘堤两岸芦苇丛生,塘下滩涂尚有三棱藨草、盐田碱蓬、小飞蓬等,草本植被覆盖率40~70%。

沿海丘陵针叶林占全县林地30.92万亩的90%,暖性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黑松和杉木,其中马尾松达19万亩;

温性针叶林主要柳杉、金钱松等,仅少量分布。

沿海丘陵阔叶林,现存多为次生类型,主要由石栎、青冈、苦槠、枫香、木荷、赤皮椆、红楠等,多分布在县林场、共同、杨岙和招宝山。

沿海平原竹林植被,常有香樟、木荷、杉木、毛竹,其中沿海咸地哺鸡竹为镇海特产,常年约400亩左右。

此外还有螺旋藻等特种养殖业。

品种丰富的植被条件为其发展花卉园林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镇海区境内的动物资源主要以家禽养殖业为主,当前家禽养殖业占农业十分大比重,主要有鸡鸭牛羊等养殖业。

此外还有白鹭,该类型鸟类为我国珍稀保护动物,其体型纤长,姿态轻盈,可以美化周边水域环境。

㈤社会经济条件

1、镇海区社会条件

镇海区现户籍总人口为25.9万人,下辖招宝山街道、蛟川街道、庄市街道、骆驼街道等四个街道,以及澥浦镇、九龙湖镇等两个镇。

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人数约11万人,占人口比例为42.43%。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点比重下降了8.68个百分点。

农村人口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也表明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广的市场空间。

2、镇海经济结构与发展趋势

2005年镇海区实现全社会生产总值192.78亿元,全社会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6626元,比上年增长10.8%;

实现全区财政总收入25.75亿元,比上年增长50.1%,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10.21亿元,增长31.7%。

镇海区在宁波市工业发展中占很大比重。

从产业结构上看,镇海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明显偏重于第二产业。

2005年,第一产业在GDP中仅占1.9%,第二产业占79.1%,第三产业占19.0%,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小,归其原因在于镇海区集中了多家实力雄厚的省部属大型工业企业,它们在经济活动中有举足起重的地位。

3、镇海农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2005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05.87亿元,农业总产值6.2亿元;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030元,比上年增长11.7%。

2005年,全区农业经济在调整和优化结构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效益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9.99亿元,同比增长35.1%。

镇海农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工作重心转移,推进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生态型发展转变,着力构筑都市农业体系、生态绿色体系、农村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体系(简称“四大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在镇海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生态型发展转变,结合农业转型,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提升农业所占比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镇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㈠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镇海旅游业已蓬勃兴起。

2005年镇海接待游客约97.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9.37亿元人民币,约占国民经济的8.8%。

镇海旅游的经济产出功能已经基本呈现。

镇海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市场基础也较好,因此建设高品位的文化休闲产品的条件是较充分的,文化休闲产品可望在规划期内成为开发与发展的主动力之一。

但目前来看,镇海区尚未形成旅游产业链和产品体系,在旅游发展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㈡主要问题

近年来,镇海区委、区政府已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提出要立足区位、交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与旅游业发达县(市、区)相比,镇海区的产品体系、接待体系、服务设施等等尚未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镇海旅游从产品供应性结构上看,一方面表现在产品档次上缺乏层次性,高、中、低档产品应有合理的数量和规模比例;

另一方面在产品体系上缺少多维性,产品类型相对单一;

供应链结构上存在较大不足。

2、从开发投资上看,投资类型上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开发类型上也存在趋同性、重复性;

投资开发在空间上比较于集中,主要项目多集中于招宝山、九龙湖区域;

开发投资力度尚不足,许多拥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没有得到持续有效的投资支持,错失了发展良机。

四、镇海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

(一)㈠乡村旅游资源类型概况与分析

在对镇海乡村旅游资源点现场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旅游资源资料的研究,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GB/T18972—2003),结合镇海实际情况共确定镇海乡村旅游资源单体32个,分属4个主类、6个亚类、12个基本类型(见表2-1)。

表2-1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资源单体

数量

A地文景观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AAA山丘型旅游地

九龙山、达蓬山南侧

2

B水域风光

BA河段

BAA观光游憩河段

中大河沿河观光带

1

F建筑与设施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九龙农家苑、九龙百果园、阿二农庄、蛟川阳光餐厅

4

FAD园林游憩区域

中大河骆驼实验段

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联勤村生态林基地、光明村生态林基地

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爱密丽生态园、瑞雪花卉苗木基地、佳木思林木基地

3

FD居住地与社区

FDA传统与乡土建筑

郑氏十七房、包玉刚故居

FDB特色街巷

澥浦老街、汶溪老街

FDC特色社区

横溪村

FG水工建筑

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九龙湖、三圣殿水库、秦家岙水库、小洞岙水库、郎家坪水库

5

FGC运河与渠道段落

爱密丽生态餐厅

H人文活动

HC民间习俗

HCC民间演艺

镇海龙鼓、蟹浦船鼓、镇海更鼓、万市徐吹打乐、镇海丝竹乐、蛟川走书、民间绘画、民间剪纸

8

同时依据《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和《浙江省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参考《宁波乡村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对镇海区境内的乡村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分类,分为农业风光、生态环境、民俗风情和历史建筑四大类。

1、农业风光类

其中依托农业风光的资源类型又可以分为苗木花卉、主题农庄、纯农家乐、渔家乐四亚类。

⑴苗木花卉观光类:

包括生态林基地和各种花卉基地的观光,主要供游客观赏。

镇海的苗木花卉共有5个,占农业风光类的62.5%,同时也是宁波乡村旅游中苗木花卉类的集中地。

其中爱密丽生态园以温室大棚种植香水百合为特色;

光明村生态林基地以生态林及水果林地(黄花梨)为主;

佳木思花卉基地以它的红豆杉、红豆林等35种国家濒危树种为亮点;

联勤村生态林基地主要以200亩生态林、40亩枇杷及70亩花卉盆景为主;

瑞雪花卉苗木基地则以120多亩花色各异、绚丽多彩的盆景大棚花卉为特色。

该类型以拥有多种珍贵植物为特色,具有较强观光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时可延伸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打造林木科普教育基地。

⑵主题农庄类:

主要以水果采摘、自助菜园、烧烤、垂钓等体验活动为主题,并结合会议、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形式。

镇海乡村的主题农庄有九龙百果园和九龙农家苑两处。

⑶纯农家乐类:

主要指纯粹的由当地农户依托自己承包的土地、自建房屋所开展的农家餐饮、住宿、农事等一系列旅游活动。

镇海乡村的纯农家乐有阿二农庄。

该农庄临近城区,交通便利,具有极好的区位优势,已有固定的客源市场。

⑷渔家乐:

主要指以餐饮为主的渔家餐饮、休闲垂钓等旅游活动。

目前已开发的是南泓,处于工业园区之内,拥有良好的客源基础。

表2-2宁波市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单体农业风光类统计表

单体名称

行政位置

资源类型

投资类别及金额

级别

阿二农庄

蛟川街道中管路村

纯农家乐

个体投资500万元

九龙农家苑

九龙湖镇长宏村

主题农庄

集体投资200万元

九龙百果园

郎家坪龙王堂

个体投资120万元

爱密丽生态园

澥浦镇十七房村

苗木花卉

个体投资650万元

光明村生态林基地

镇海光明村

集体投资300万元

佳木思林木基地

九龙湖镇中心村

个体投资1000万元

瑞雪花卉苗木基地

澥浦镇岚山村

联勤村生态林基地

骆驼街道联勤村

政府投资700万元

南泓渔村

蛟川街道南泓村

渔家乐

个体投资10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