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4698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

两处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二〕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桅子花。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雨过山村》诗的一、二两句运用哪种手法?

突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结合《雨过山村》诗句分析与《游山西村》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1.

(1)运用以声写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的手法。

突出山村的宁静幽美。

2.两首诗都是描写的是农家生活,都写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优美流露出对农人的赞美,自己喜爱这种宁静淳朴的乡村生活。

【诗歌翻译】

雨天晦明变化的天色引来几声鸡鸣声,溪流翠竹掩映着山村小路穿过斜板桥。

年轻媳妇和婆婆互相呼唤着去洗蚕种,农人忙碌让庭院中的栀子花无人欣赏。

〔三〕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但蕴含的感情截然不同,请简要解说。

〔2分〕

《望岳》的“望〞:

《春望》的“望〞:

2.请结合加点字赏析下面诗句。

〔任选一句〕〔2分〕

〔A〕阴阳割昏晓。

〔B〕城春草木深。

选〔〕赏析:

【答案】1.《望岳》的“望〞:

热情赞美泰山的高大巍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伤时、忧国、念家、悲己。

〔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选〔A〕赏析:

“割〞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将阳光切断,泰山南北明暗比照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选〔B〕赏析:

“深〞字写出了国都草木丛生,一片荒凉,让人从眼前的景象想到人民遭乱流离失所、国家濒于倾覆的深重灾难。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四〕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②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

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名门望族的聚居区。

②王谢:

指王导和谢安,二人均为东晋时的权贵。

1.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

你如何理解?

请简述。

2.“诗贵含蓄〞,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均表达了这一点,但又各具特色,请比拟分析。

【答案】1.杜诗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抒情。

所写景物烟、水、月、沙均是常见之物,笔墨淡雅,看似寻常,但其中蕴含的主题却值得玩味,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2.杜诗即景感怀抒情,含蓄委婉。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三、四句抒怀:

先由“近酒家〞引出“商女〞和“商女〞之歌《后庭花》,过渡自然;

再由《后庭花》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间接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不问国事的腐朽生活,含蓄深沉。

刘诗怀古,蕴藉含蓄之美。

乌衣巷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作者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

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三、四句,假设作燕子他去,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五〕

春夜洛城闻笛

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两首诗都写到了“闻笛〞,在写作的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2.《春夜闻笛》借“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分析。

【答案】

1.相同:

两首诗都写到了因为听到笛声引起的的情感变化〔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不同:

《春夜洛城闻笛》写到了笛子吹奏的具体曲调是《折柳曲》,并由此曲而引发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分〕《春夜闻笛》只写到听笛后迁客的感情变化,没有写具体的笛曲。

2.借“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思乡思归的情感〔迁客士卒的乡愁〕。

春天来了大雁北飞,而自己只能孤单在江南作客,以雁能北归来反衬自己不能归,更看见其思乡情感之浓烈。

【附译文】

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回大地,被谪迁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

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迫地往北飞。

课外古诗阅读提升〔下〕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1.“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

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

2.本诗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答案】1.“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的杳无和归梦的渺茫,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因此而怅然假设失的心情,同时,隐含夫妻别后经年时空远隔之意。

(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如从其他角度答复,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

盼望妻子远书不至,寻觅归梦慰藉不成,两者皆悠悠,只有那空荡荡的床榻与那寂寥清冷的素秋默默相对。

台阶下的青苔和庭中被秋霜染红的树叶,在迷濛的秋雨以及冷冷的清月笼罩下,越发勾起我那悠长的愁绪。

题木兰庙

唐·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①。

【注释】①拂云堆:

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

明妃:

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1.这首诗和《木兰诗》都刻画了木兰的形象,表现其____________的精神,本诗中“_________〞一词与“当窗理云鬓〞,将其终究是女儿本色完整地表现出来了。

(2分)

2.“弯弓征战作男儿〞的“作〞字用得很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2分)

3.诗中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义无反顾“画眉〞

2.“作〞字传神,既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表现出她“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

3.表达了木兰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敬慕之情。

(一点一分)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男子汉,但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

有多少次思念着回故土还手持酒杯,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

2.下面白居易的诗中也含有“可怜〞这个词,试比拟两首诗中的“可怜〞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答案】1.借代战士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2.陈陶诗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白居易诗中的“可怜〞是可爱,令人怜爱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美好境界的热爱,也侧面反映了他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

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暮江吟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②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③?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释】①作此诗时,作者正奉祠居家,时年58岁。

燕然未勒:

燕然,山名;

未勒,还没刻石勒功。

②老子:

“老夫〞之意,指陆游自己。

③泣新亭:

东晋初年,从洛阳逃到江东的文士,常到新亭饮酒赋诗,谈到半壁河山沦亡,常相对而泣。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

其中颔联和________必须对仗。

回忆你所学习的关于律诗的知识,联系全诗所抒发的感情,括号内应填入的字是___________〔备选:

黑、白、青、活〕。

2.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绝〞字的妙处。

3.这首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七言律诗颈联青

2.①“绝〞是横渡的意思。

②它写出两鬓斑白的放翁犹望横渡大漠,奋战沙场的气势和决心;

③“绝〞与“泣〞比照,④用只会作新亭之泣苟且偷安的朝中权贵来比衬退居乡野的作者,⑤表达了诗人杀敌报国的壮志雄心。

3.①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

②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杀敌报国的壮志雄心;

③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

腰上佩带的羽箭已长期凋零,只叹未到燕然山刻石记功名。

想我老夫尚能横越那大沙漠,诸位何至于新亭落泪空悲鸣。

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巴自不能再转青。

应牢牢记住常年江湖泊船处,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第三、四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3分)

【答案】1.日暮时分,群鸦乱叫,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两三户人家。

这两句诗写

出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运用拟人和反衬的手法,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

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

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六〕

过显济庙前石矶①竹枝词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石矶作意恼舟人,束起波涛遣怒奔。

撑折万篙浑不枉②,石矶赢③得万余痕。

【注释】①石矶:

指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岩石。

②枉:

冤屈、冤枉。

⑧贏:

通“赢〞,增加。

1.赏析本许前两句中“恼〞“遣〞的表达效果。

(2分)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答案】1.“恼〞“遣〞两字使用拟人手法,将石矶人格化,“恼〞是惹恼的意思,“遣〞是派遣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石矶想要为难舟人,成心掀起波涛,给舟人制造麻烦的景象,表达出河中礁石之多,浪势之大,行船之险。

表现了作者对石矶阻路的烦扰之意。

2.本诗通过写河中礁石故起波澜,行船间波涌连天的艰难境况,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坚持不懈以及迎难而上,“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积极进取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