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071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doc

《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doc

2015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2015•北京)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

由T淋巴细胞产生

B.

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

可裂解乙肝病毒

D.

可被蛋白酶水解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此答题.

解答:

解:

A、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

B、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错误;

C、抗体只能与抗原结合,然后吞噬细胞将其分解,C错误;

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2.(6分)(2015•北京)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

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

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DNA分子的复制.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1、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

2、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糖类等光合产物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解答:

解:

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高尔基体是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A错误;

B、mRNA是转录的产物,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正确;

C、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C错误;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光合作用的过程、转录场所、原核细胞的结构、综合性加强,难度不大.

 

3.(6分)(2015•北京)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

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

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考点:

恶性肿瘤的防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2、每个细胞周期又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

3、分析题图:

由题干可知,用某抗癌药物处理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试验组细胞,不用抗癌药物处理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对照组细胞,两题图中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细胞数目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

解答:

解:

A、由以上分析知,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细胞数目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正确;

B、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

C、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中DNA是加倍的,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C错误;

D、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周期的知识,识记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的特点,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4.(6分)(2015•北京)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考点: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的数量变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说明研究者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在处理区都定时灌溉时,驱走大蚂蚁后,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增加较多,说明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在处理区定时灌溉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是增加;而在处理区不灌溉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是减少,说明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解答:

解:

A、根据图表数据,大蚂蚁抑制小蚂蚁的数量增长,A错误;

B、由于在处理区的多个观测点统计数据,说明不同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正确;

C、由于是否驱走大蚂蚁,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C正确;

D、由于是否灌溉,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6分)(2015•北京)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

 

A.

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

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

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

 

D.

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农杆菌特点:

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转化:

目的基因插人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解答:

解:

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属于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导入步骤,A正确;

B、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B正确;

C、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过程不需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错误;

D、利用不同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不定根或不定芽,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工具;明确农杆菌转化法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并能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等知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小题,共180分)

29.(17分)(2015•北京)为探索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 神经冲动(兴奋) ,传至末梢,释放 神经递质 ,作用于突触 后膜 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量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单位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简称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 .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减少 ,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补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 溶剂M (填“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

与实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 a、c、f (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b.种类不同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e.序列完全相同f.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 溶剂M及小RNA中核苷酸的种类和数量 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考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1、基础知识考察,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中的信号传递以及突触之间的信号传导;

2、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实验处理方法,检测实验结果.因为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会亮,故实验结果检测单位时间内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因为抑制剂会抑制酶A的活性,所以实验组小鼠体内酶A含量较对照组低.

解答:

解:

(1)当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发生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兴奋),传至轴突末梢,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2)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实验处理方法,检测实验结果.因为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会亮,故实验结果检测单位时间内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因为抑制剂会抑制酶A的活性,所以实验组小鼠体内酶A含量较对照组低.

(3)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溶剂都用溶剂M.在RNA干扰实验中只有与酶A的mRNA序列互补的小RNA才能相互结合发挥作用,故对照组的小RNA应选择核苷酸种类和数量完全相同而序列完全不同.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溶剂M及小RNA中核苷酸的种类和数量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故答案为:

(1)神经冲动(兴奋)神经递质后膜

(2)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减少

(3)溶剂Ma、c、f溶剂M及小RNA中核苷酸的种类和数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注意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一般方法﹣做出假设和预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并做出合理判断.

 

30.(17分)(2015•北京)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