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五 92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841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五 92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五 92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五 92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五 92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五 92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五 92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五 92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五 92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五 92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效突出

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解析】选D。

材料中的经济数据所体现的只是国家计委统配的物资数量、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物资数量,这与生产企业和产品种类并没有任何关联,故A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体现,故B错误;

国家直接调配物资的增加并不代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就突出,故C错误;

根据材料,随着国家计委统配和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物资数量增加,表明国家在整个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增加,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故D正确。

3.(2019·

潍坊模拟)在统筹兼顾方针下,逐步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该措施68410150(  )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

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

该措施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而使国家财政状况有所好转,故A正确;

该措施只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并未改变其性质,故B错误;

该措施是关于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与调动革命积极性无关,故C错误;

该措施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与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无关,故D错误。

【加固训练】

  一位著名的作家1957年在其作品中说:

“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

”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A.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B.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C.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D.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所以排除A;

从材料的时间“1957年”“工分”等关键信息可知,当时完成了对农业的改造,即实行农村生产合作社,实现了由农民的个体经济转变为国有经济体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B错误,D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之后不断完善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所以排除C。

故选D。

4.(2019·

湖北联考)1956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二五”计划的建议报告,指出从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指标是:

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

这一建议报告68410151(  )

A.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B.与“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符

C.高估了我国工农业发展的潜力

D.导致“大跃进”运动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与材料中“1956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二五’计划”相符,“农业总产值增长35%”没有“左”倾冒进,故选A。

5.(2019·

钦州模拟)1956年9月8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

《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

“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

”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苏联援华的落实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科教兴国的推进

【解析】选C。

根据题目“1956”“沈阳”“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得出,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故C正确。

6.商业广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

B.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C.国家经济体制影响

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

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政府实行“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后,单一的公有制在中国确立,所以商品贸易关系在不断减少。

1958年后,中国社会的公有化程度更高,社会生产都是由国家主导按计划进行生产,所以不存在商品贸易关系。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生产被政治运动冲击,物质生产产量更是不断减小,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故C正确。

7.1956年12月毛泽东主张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并且说这就是中国的“新经济政策”。

这一主张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68410152

A.与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相同

B.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

C.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

D.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虽然向苏联学习,但并没有完全照搬斯大林模式,而是“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故答案为C。

【拓展延伸】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是公有制形式,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但是这一时期,并不能说中国不存在市场、商品贸易关系、货币关系等形式,要学会分析史料,尊重事实,形成符合历史实际的判断。

8.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段报告的意义是(  )

68410153

A.纠正了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现象

B.表明经济建设重心由重工业转向农业

C.开始了农村所有制性质的改造

D.是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重工业基础薄弱,针对这种情况,“一五”计划时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1956年还谈不上重工业比重过大问题,排除A;

B所述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的方针;

C所述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

材料认识到了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是正确的、成功的探索建设道路的体现,D正确。

9.1958年,国家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

不久,禁止从农村招工的政策又突然发生了变化,国家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权,大批农村人口得以迁入城市。

这一变化(  )

A.导致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受阻

B.适应大跃进的需要

C.利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

D.导致城乡差别缩小

【解析】选B。

材料中所述政策的突然变化符合“大跃进”时期大办工业以及迫切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要求,故答案为B。

农业集体化运动于1956年结束,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

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与招收大批农村人口入城无关,排除C;

城乡差别没有变化,排除D。

10.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年代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8年

增长率

(%)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B.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C.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D.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同时从增长率也无法判断工业基础的雄厚,故A错误;

1958年处于“大跃进”时期,数据的真实性存在问题,故B错误;

从1953年到1957年工业的增长率可以看出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故C正确;

从工业增长率也不能看出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故D错误。

11.196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织《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认同托拉斯是“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率的集中统一领导,免除工业管理机关化和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流弊”的一种好的组织管理形式。

这表明我国当时(  )

A.试图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工业部门

B.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意识到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

D.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国民经济

“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率的集中统一领导”可以说明这是中央政府想用经济手段来进行工业管理,故选A。

12.1961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应波浪式向前发展,不要务虚名而招实祸。

还号召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把1961年搞成一个“实事求是年”。

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  )

A.纠正党内右倾错误

B.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C.放缓农业发展速度

D.推动工业快速发展

材料中毛泽东号召社会主义建设实事求是实际是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

全国总人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率(%)

1840

41281

2768

6.7

1893

33671

2769

8.2

1920

44715

4742

10.6

1936

46962

5281

11.2

1949

54167

5765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材料二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三 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1959

18.4

1969

17.5

1951

11.8

1961

19.3

1971

17.3

1953

13.3

1963

16.8

1973

17.2

1955

13.5

1965

18.0

1975

1957

15.4

1967

17.7

1977

17.6

1958

1968

1978

17.9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1840-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2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49-1958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应原因。

指出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

(13分)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读透表格,通过进行横向比较,归纳得出发展趋势和特征。

(1)题根据时间联系近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等因素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如从政局动荡、变化,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改变等方面回答即可;

(2)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同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以及所学知识即可分析指出原因和影响因素。

答案:

(1)趋势:

局部时段有所波动,总体上不断上升。

(2分)

特点:

虽有发展,但整体上城市化进程缓慢。

因素:

五口通商后,城市内的现代工业逐步兴起;

对外开埠城市以商业化为主,城市化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不足(或工业化水平整体低,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动力不足);

长期战争(如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对江南城镇破坏很大;

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8分)

(2)特征:

1949至1958年,城市化平稳发展。

(3分)

原因: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城市工业人口大量增加。

(4分)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出现;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整体停滞不前;

“上山下乡”运动使城市人口流向农村等。

(6分)

14.(2019·

银川模拟)(12分)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与外交发展状况简表

时间

经济状况

外交状况

20世纪

50年代

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推行

国家财经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中苏关系恶化

这一时期越南、印度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23个

60年代

开始提出“八字方针”

经济经历困难后逐渐恢复

“文化大革命”动乱波及经济领域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这一时期古巴、法国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16个

70年代

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经济逐渐好转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交。

这一时期西方与中国建交国家达62个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经济与外交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可以从表中一个时期状况论证,也可以结合几个时期综合论证,史论结合)68410154

【解析】结合材料,总结经济和外交的关系是“经济实力决定外交,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确定经济与外交关系的论题,运用材料中的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外交政策进行论述,史论结合。

示例:

论题:

经济实力决定外交,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

阐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基础,而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为国内建设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进行,使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新中国经济状况好转,这些均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

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又为开展大规模的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总之,经济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外交,而外交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