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通则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127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评价通则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全评价通则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全评价通则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全评价通则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全评价通则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评价通则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安全评价通则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评价通则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评价通则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3.5安全评价机构

  是指依法取得安全评价相应的资质,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安全评价活动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

  3.6安全评价人员

  是指依法取得《安全评价人员资格证书》,并经从业登记的专业技术人员。

其中,与所登记服务的机构建立法定劳动关系。

专职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安全评价人员,称为专职安全评价人员。

4管理要求

  1对于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存在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伤亡事故或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应进行安全评价。

亦可根据实际需要自愿进行安全评价。

  2评价对象应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3评价对象应为安全评价机构创造必备的工作条件,如实提供所需的资料。

  4评价对象应根据安全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及时进行整改。

  5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宜由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分别承担。

  6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干预安全评价机构的正常活动,不得指定评价对象接受特定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安全评价,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安全评价机构开展正常业务活动。

  4.2工作规则

  1资质和资格管理

 安全评价机构实行资质许可制度。

  安全评价机构必须依法取得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许可,并按照取得的相应资质等级、业务范围开展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机构需通过安全评价机构年度考核保持资质。

 取得安全评价机构资质应经过初审、条件核查、许可审查、公示、许可决定等程序。

  a)条件核查包括:

材料核查、现场核查、会审等三个阶段。

  c)条件核查应使用规定格式的核查记录文件。

核查组独立完成核查、如实记录并做出评判。

  d)条件核查的结论由专家组通过会审的方式确定。

  e)政府主管部门依据条件核查的结论,经许可审查合格,并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做出资质许可决定;

对公示期间存在异议或受到举报的申报机构,应在进行调查核实后再做出决定。

  4.2.1.4业务范围

  b)工业园区的各类安全评价按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实施。

  c)安全评价机构的业务范围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安全评价机构的专职安全评价人员的人数、基础专业条件和其他有关设施设备等条件确定。

  4.2.1.5安全评价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评价人员继续教育保持资格。

  4.2.1.6取得《安全评价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在履行从业登记,取得从业登记编号后,方可从事安全评价工作。

安全评价人员应在所登记的安全评价机构从事安全评价工作。

  4.2.1.7安全评价人员不得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安全评价机构从事安全评价工作。

  4.2.1.8从业的安全评价人员应按规定参加安全评价人员的业绩考核。

  4.2.2运行规则

  4.2.2.1安全评价机构与被评价对象存在投资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物资供应等各种利益关系的,不得参与其关联项目的安全评价活动。

  4.2.2.2安全评价机构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安全评价业务。

  4.2.2.3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并自觉维护安全评价市场秩序,公平竞争。

  4.2.2.4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保守被评价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4.2.2.5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科学、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安全评价。

  4.2.2.6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真实、准确地做出评价结论,并对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4.2.2.7安全评价机构应自觉按要求上报工作业绩并接受考核。

  4.2.2.8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4.2.2.9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对在当时条件下做出的安全评价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4.3过程控制

  4.3.1安全评价机构应编制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规范安全评价过程和行为、保证安全评价质量。

  4.3.2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主要包括机构管理、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内部资源管理和公共资源管理等内容。

  4.3.3安全评价机构开展业务活动应遵循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的规定,并依据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及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安全评价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

5安全评价程序

  安全评价的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6.1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等资料。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

  定性、定量评价

  对策措施建议

 安全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机构应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的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结论的内容应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7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括性总结。

安全评价报告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行指导文件,对完善自身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安全评价报告作为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所用。

安全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提出的资料清楚可靠,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2.安全现状评价目的

安全现状评价目的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现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进行的,应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设施、设备、装置、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安全评价。

主要内容包括:

1)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

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5.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

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

1)前期准备;

2)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识别;

3)定性、定量评价;

4)安全管理现状评价;

5)确定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确定评价结论;

7)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完成。

5.1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的范围,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重点收集与现实运行状况有关的各种资料与数据,包括涉及到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安全、职业危害、消防、技术检测等方面内容。

评价机构依据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的资料,按照确定的评价范围进行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所需主要资料从以下方面收集:

1)工艺;

2)物料;

3)生产经营单位周边环境情况;

4)设备相关资料;

5)管道;

6)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

7)公用工程系统;

8)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9)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准;

10)相关的检测和检验报告。

5.2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识别

应针对评价对象的生产运行情况及工艺、设备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危险性分析,确定主要危险部位、物料的主要危险特性,有无重大危险源,以及可以导致重大事故的缺陷和隐患。

5.3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确定评价的模式及采用的评价方法。

安全现状评价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阶段,应尽可能的采用定量化的安全评价方法,通常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安全检查表检查——危险指数评价——重大事故分析与风险评价——有害因素现状评价”依次渐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模式,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

通过定性、定量安全评价,重点对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方式、操作条件、物料种类与理化特性、工艺布置、总图、公用工程等内容,运用选定的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逐一分析,通过危险度与危险指数量化分析与评价计算,确定事故隐患部位、预测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同时进行风险排序,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同类事故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概率,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重大事故模拟,模拟发生灾害性事故时的破坏程度和严重后果,为制定相应的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供数据。

安全现状评价通常采用的定性、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如下:

1)定性评价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

安全检查表;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故障假设分析;

故障树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风险矩阵法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

蒙德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

事件树分析;

QRA定量评价;

安全一体化水平评价方法;

事故后果灾害评价等。

5.4安全管理现状评价

1)安全管理制度评价;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及演练计划。

5.5确定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并按照安全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列出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整改紧迫程度,针对事故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及改善安全状态水平的建议。

5.6评价结论

根据评价结果明确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当前的安全状态水平,提出安全可接受程度的意见。

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不同行业在评价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部分调整或补充。

6.1前言

6.2目录

6.3评价项目概述

1)评价项目概况;

2)评价范围;

3)评价依据。

6.4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1)评价程序;

2)评价方法。

6.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6.6定性、定量化评价及计算

6.7事故原因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

1)重大事故原因分析;

2)重大事故概率分析;

3)重大事故预测、模拟。

6.8对策措施与建议

6.9评价结论

7.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要求

内容要详尽、具体,特别是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要准确,提出的事故隐患整改计划科学、合理、可行和有效。

安全现状评价要由懂工艺和操作、仪表电气、消防以及安全工程的专家共同参与完成,评价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应涵盖评价范围所涉及的专业内容。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应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数据完整、取值合理、评价结论客观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