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二轮限时规范检测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1602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第二轮限时规范检测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限时规范检测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限时规范检测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限时规范检测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限时规范检测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第二轮限时规范检测1Word格式.docx

《高三化学第二轮限时规范检测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第二轮限时规范检测1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第二轮限时规范检测1Word格式.docx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水解的溶液呈碱性,说明次氯酸是弱酸

B.次氯酸钠水溶液具有强漂白性,说明其水溶液中存在次氯酸

C.84消毒液杀菌消毒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若将二氧化硫通入84消毒液中,其漂白能力增强

解析 次氯酸钠是弱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碱性,A项正确;

次氯酸钠的水解方程式为NaClO+H2ONaOH+HClO,其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B项正确;

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活性,C项正确;

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与次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漂白能力。

4.(2010·

北京理综,9)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加水,观察颜色

解析 移动铜丝,可控制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即控制SO2的生成量,故A合理;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合理;

SO2有毒,且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合理;

浓硫酸过量,试管中剩余浓硫酸,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液慢慢加入到大量水中,否则易出现液体喷出试管而发生危险,故D不合理。

5.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列对这些实验或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大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

B.氨水中滴入酚酞变红,是因为氨气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C.因氨水中的氨主要以NH3·

H2O的形式存在,故25%的氨水是指每100g氨水中含NH3·

H2O25g

D.NH3·

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故A项中剩余气体中不含氨气,A项错误;

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B项错误;

虽然氨在其水溶液中主要以一水合氨的形式存在,但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是氨气,C项错误;

NH3·

H2O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放出氨气,事实上向浓氨水中加入氧化钙制取氨气的原因之一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消耗水以及反应放热。

6.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B.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ClCH2CH=CH2+NaOH

HOCH2CH=CH2+NaCl

解析 本题考查取代反应的概念,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B项中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 B

7.(2010·

上海,11)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

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解析 滴加盐酸先发生反应OH-+H+===H2O,再发生反应CO

+H+===HCO

,最后发生反应:

HCO

+H+===CO2↑+H2O;

因n(OH-)=n(CO

)=0.01mol,故加入0.02molHCl后开始有气体生成,故C正确。

8.(2010·

庐山一模)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预测或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向新制饱和氯水中滴入少许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向石蕊试液中滴入少许新制饱和氯水,溶液不变红色

C.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溶液褪色

解析 向新制饱和氯水中滴入少许石蕊试液,石蕊被过量的氯水氧化,虽然氯水显酸性,但不能使溶液变红,而如果向石蕊试液中滴入少许新制饱和氯水,氯水中的次氯酸氧化石蕊而消耗,此时生成的盐酸会增多,因石蕊过量,故可显红色,A、B项错误;

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发生的反应是:

2C+SiO2

2CO↑+Si,C为还原剂,Si为还原产物,C的还原性强于Si,C项错误;

Na2CO3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加入BaCl2溶液后,电离出的钡离子结合碳酸根离子而形成沉淀,碳酸根离子的减少导致水解平衡左移,最终碳酸根离子会全部生成碳酸钡沉淀,D项正确。

9.已知A、B、C、D、E均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

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6;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内转化关系中某些物质已略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E

A.X、E可能发生中和反应

B.A、E不可能为同系物

C.当X为强酸时,D可能为碱

D.当X为强碱时,E不可能为强酸

解析 本题突破口是“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6”,由此推出Y是O2,又B―→C―→D是个连续氧化的过程,可能满足条件的有H2S(或S)―→SO2―→SO3、NH3―→NO―→NO2、Na―→Na2O―→Na2O2、醇―→醛―→羧酸等。

若A为铵盐,则X为碱,Z为水,E为硝酸,那么X、E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A项正确,D项错误;

若A为酯,首先水解为醇B,两步氧化成羧酸D后再次酯化成E,故A、E可能为同系物,B项错误;

当X为强酸时,B为酸性物质,最终得到的D不可能为碱,C项错误。

答案 A

10.(2010·

大连一模)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4mol·

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

A.0.24molB.0.21mol

C.0.16molD.0.14mol

解析 反应完全后,加入KSCN,无红色物质,说明溶质全部为Fe(NO3)2,依据N元素守恒有n(NO

)+n(NO)=n(HNO3),得n(NO

)+

=(0.12×

4)mol,得:

n(NO

)=0.42mol⇒n(Fe)=0.21mol,所以用H2还原可以得到n(Fe)为0.21mol。

11.(2010·

山东理综,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解析 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A正确;

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B错误;

NO在空气中易被O2氧化,发生反应:

2NO+O2===2NO2,C错误;

D项,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错误。

12.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解析 因为含有“

”和“—CH3”,所以既可以与Br2加成,又能与Br2发生取代,所以A项正确;

因为含有2个“

”和1个酚羟基,所以B项正确;

因为含有“

”,所以C项正确;

该化合物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所以D项不正确。

13.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NH

、Cl-、SO

、HCO

、MnO

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

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Al3+、Mg2+、NH

、Cl-

B.肯定有Al3+、Mg2+、HCO

C.肯定有K+、HCO

D.肯定有Al3+、Mg2+、SO

解析 由于溶液无色,故不含有MnO

根据①的现象,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原溶液中不存在NH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则含有Mg2+和Al3+,由于Al3+与HCO

可发生双水解,故无HCO

根据②的现象可推知原溶液含有SO

,而K+、Cl-无法确定。

14.五颜六色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的魅力。

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叙述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

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银白色;

④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红色;

⑤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黄色;

⑥碘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硫化钠晶体,振荡后变黑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

解析 溴化银见光分解得到黑色固体,因为分解得到的银颗粒很小,对光的吸收较强,显黑色,③错误;

由于CO

的水解,使Na2CO3溶液显碱性,④正确;

碘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硫化钠晶体,振荡后黄色的碘化银转化为黑色的硫化银,因为硫化银的溶解度远小于碘化银,⑥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8分)

15.(8分)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________。

A.AuB.CuC.AlD.Fe

(4)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CO2,当含0.1mol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小心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填化学式):

①____________,②Na2CO3,③____________,④NaHCO3。

(5)将(4)得到的固体重新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恰好等于7,再将溶液蒸干,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解析 

(1)纯碱是Na2CO3的俗名,属于盐。

(2)烧碱是强碱,三酸都是强酸,强酸与强碱间的反应是H+与OH-之间的反应,故“三酸”与“两碱”间的离子反应只有两个。

(3)常温下Al、Fe遇浓硝酸发生钝化,而Au不能与浓硝酸反应。

(5)pH=7时得到的溶质是NaCl。

答案 

(1)纯碱

(2)CO

+2H+===CO2↑+H2O H++OH-===H2O

(3)B

(4)NaOH和Na2CO3 Na2CO3和NaHCO3

(5)5.85

16.(10分)(2011·

全国)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

已知:

①反应C+G

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

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

2E+I

2F+D,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回答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Ⅰ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它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

(3)1.6g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

(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反应C+G

B+H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推出C、G为Al和Fe2O3,B、H为Fe和Al2O3。

又知G、H分别是B、C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那么G为Fe2O3,H为Al2O3,从而推知B为Fe,C为Al,A为O2。

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I为CO2,又知I(CO2)是D和A(O2)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则D为碳。

结合反应2E+I

2F+D,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可知,E为Mg,F为MgO。

Fe2O3溶于盐酸生成Fe3+,Fe3+与铜粉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

n(Fe2O3)=

=0.010mol,0.010molFe2O3生成0.020molFe3+,Fe3+与铜粉反应时消耗0.010molCu,即0.64g。

答案 

(1)2Al+Fe2O3

Al2O3+2Fe

(2)

 直线形

(3)Fe2O3+6H+===2Fe3++3H2O

2Fe3++Cu===2Fe2++Cu2+,n(Cu)=n(Fe2O3)=

=0.010mol,铜粉的质量=0.010mol×

64g·

mol-1=0.64g

(4)2Al+2OH-+2H2O===2AlO

+3H2↑

AlO

+CO2+2H2O===Al(OH)3↓+HCO

(注:

不要求写OH-+CO2===HCO

(5)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反应器内壁附着有黑色的固体

17.(9分)如图所示,A、B、C、D、E、F、G、H、I、J10种物质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形成的气体单质,C是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J溶液呈蓝色,反应①②③为重要的工业反应,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F的两倍。

B、C、E、F、G、H、J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1)写出B分子的结构式:

________。

(2)写出电解J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H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

(4)气体F、G混合呈________色,将混合气体置于注射器中,将活塞迅速向外拉到一定位置,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知:

A为H2,C为NH3,则B为N2;

结合反应②③,都有D参加,则D为O2,可推出E、F、G分别为NO、NO2、N2O4;

J溶液呈蓝色,结合反应条件,可知J为Cu(NO3)2,根据B、C、E、F、G、H、J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故H为HNO3,I为Cu。

答案 

(1)N≡N

(2)2Cu(NO3)2+2H2O

2Cu+O2↑+4HNO3

(3)共价键、离子键

(4)红棕 气体颜色先变浅再变深

18.(9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因在“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美日科学家。

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钯/活性炭催化剂若长期使用,会被铁、有机化合物等杂质污染而失去活性,成为废催化剂。

而钯是一种贵金属,对其回收再利用显得极为重要。

一种由废催化剂制取Pd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1”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酸在反应中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写出并配平甲酸与Pd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浓氨水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溶液的pH为8~9,实验室中检测溶液pH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d中加入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的反应可以表示为Pd+HCl+HNO3―→A+B↑+H2O(未配平)。

其中B为无色有毒气体,该气体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

A中含有三种元素,其中Pd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4%,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8%。

通过计算判断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

(5)写出“焙烧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已知信息中提示,废催化剂中含有有机物,通过焙烧可以除去这些杂质。

(2)根据反应物为HCOOH、PdO,生成物有Pd、CO2,可以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中测溶液pH的最简单方法是试纸法。

(4)根据提示可以写出Pd与王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Pd+12HCl+2HNO3===3H2PdCl4+2NO↑+4H2O。

(5)Pd(NH3)2Cl2在加热焙烧的条件下分解生成NH3和PdCl2。

答案 

(1)使有机化合物等可燃物通过燃烧而除掉

(2)HCOOH+PdO===Pd+CO2↑+H2O

(3)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4)H2PdCl4

(5)Pd(NH3)2Cl2

2NH3↑+PdCl2

19.(11分)甲乙两位同学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共同研讨有机物的合成。

其中,甲同学设计了以下路线合成某高分子化合物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使用的试剂X是______________;

(2)物质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有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通过分析,认为甲同学设计的步骤⑤存在明显缺陷。

你认为,乙同学提出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同学经过查阅资料、自学了解了以下知识:

请根据以上新知识及学过的知识,设计反应流程图实现下列转化。

说明:

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方法示例如下:

CH3CH2OH

CH3CHO……

解析 由苯乙烯到

均是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应用;

X显然是将“-Br”转化成“—OH”的NaOH(aq);

C的结构简式为

,此时C中羰基不易被催化氧化;

反应⑥得到的是高分子化合物D,显然由

发生缩聚反应得到的,反应方程式为:

在讨论由

的新的合成路线时,要注意题给信息的应用,并且应先用信息Ⅱ,先得到

后再利用信息Ⅰ。

答案 

(1)氢氧化钠溶液

(4)在羰基催化加氢时,苯基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0.(11分)2011年6月,台风“米雷”袭击韩国带来强降雨和大风天气。

(1)某化学兴趣小组收集到当时的雨水2L,将该雨水分成相同的两份,一份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产生白色沉淀1.435g;

另一份加入足量的铁粉能缓慢反应产生氢气。

请回答:

①该雨水样品中c(Cl-)=________;

②举例说明能使该雨水消耗铁粉速率加快但不影响氢气体积的两种方法(该反应可排除催化剂的作用):

(2)台风过后,须对环境进行消毒,常采用广谱性高效杀菌剂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气体)。

目前主要采用Kesting法(原料为氯酸钠和盐酸)制ClO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产生Cl2,使产物纯度降低,反应为: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NaClO3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B.生成1molCl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ClO2的摩尔质量为67.5g·

mol-1,所以常温下其密度为3.0g·

L-1

D.Cl2和ClO2都是通过氧化作用而起到杀菌消毒的功效,与Cl2一样,ClO2消毒后的还原产物是Cl-,则在等质量时ClO2的消毒效率是Cl2的2.63倍

(3)铁、铝、铜是制造潜艇必不可少的重要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向足量的硫酸铁溶液中加入少许铁、铝、铜的混合物粉末,充分反应后残留有固体

B.用铝制备1mol氢氧化铝时,最少消耗0.375molH2SO4

C.铁、铝、铜合金加入到稀硫酸中,长时间加热,溶液不会呈现蓝色

D.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法来冶炼铁、铝、铜

(4)一般所说的铜中含氧,实际上指的是含有Cu2O。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份铜样品展开探究(已知:

Cu2O与Cu均为红色固体,酸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Cu2O+2H+===Cu+Cu2++H2O):

甲同学取少量该红色样品溶于过量的稀硝酸;

乙同学取少量该红色样品溶于过量的稀硫酸。

甲、乙同学的实验中能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Cu2O的是________(填“甲同学”“乙同学”或“都不能”);

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