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旱抗旱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9909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旱抗旱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防旱抗旱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防旱抗旱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防旱抗旱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防旱抗旱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旱抗旱文档格式.docx

《防旱抗旱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旱抗旱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旱抗旱文档格式.docx

顶凌覆盖比不覆盖玉米提早出苗7~9天,拔节期提前5~12天,抽雄提前6~7天;

顶凌覆盖比常规覆盖提早出苗2~4天,拔节期提前3天。

作物苗期生长发育速度的加快,为培育壮苗争取高产奠定了基础;

生育期的提前,相对延长了作物的生长时间,弥补了高寒区无霜期短的不足,为作物高产提供了时间保障。

3、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

田间耗水量包括作物的蒸腾量、棵间蒸发量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

其中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与蒸腾及棵间蒸发量相比很小,一般小于它们之和的1%,所以一般忽略不计。

春季解冻到作物播种直至拔节之前,田间耗水量主要是裸地蒸发或棵间蒸发。

高寒区春季少雨多风,升温快,蒸发强,土壤失墒严重,及早覆盖地膜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

试验表明:

顶凌覆盖比不覆盖处理播种时土壤水分可以高1.0%~2.0%。

4、 提高作物产量

顶凌覆盖改善了作物生长发育的水热条件,促进作物产量三要素的提高。

顶凌覆盖比不覆盖出苗率可以提高3%~6%;

成穗增多1950~3000个/hm2,比常规覆盖多750~1500个/hm2,与灌播前水覆盖相同;

穗粒数比不覆盖多11~28粒,比常规覆盖多4~7粒;

千粒重比不覆盖多19~20g,比常规覆盖多7~18g,比灌水后覆盖少2~5g。

二、顶凌覆盖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

1、 节水效果

顶凌覆盖条件下,玉米全生育期,田间耗水量3193~4205m3/hm2,比不覆盖减少128~233m3/hm2,节水率为2.9%~6.8%;

比灌播前水覆盖处理耗水量减少290~425m3/hm2,节水率6.4%~11.8%。

2、增产效果

顶凌覆盖的综合效应集中在作物的产量上,表现非常突出。

顶凌覆盖的产量比不覆盖多390~1155kg/hm2,增产幅度5.8%~25.4%;

比常规覆盖增产330~525kg/hm2,增产率4.7%~10.1%。

顶凌覆盖技术可以缓解低温干旱特别是春旱对农业生产的困扰,改变高寒地区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是一项抗旱保春播,增产增收的有效的实用技术,在高寒地区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马铃薯地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马铃薯地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针对日益频繁严重的干旱导致北部各乡镇马铃薯不能适期下种和出苗而研究摸索出的一项主动抗旱栽培技术。

该项技术的原理是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利用光滑膜面对天然降水进行二次分配和空间积聚,将有限的降水集蓄于播种沟的种子周围,实现小雨资源有效化,明显改善旱作农田的水分供应状况,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和生长。

1、选茬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旱川地和梯田地,茬口以小麦、豆类、胡麻、玉米为好。

前茬收获后,早耕深耕,纳雨蓄墒,秋末结合浅耕,耙耱收墒整地,达到地平土细,上虚下实,以提高播种质量。

2、配方施肥

在施肥上必须坚持测土配方施肥和采用量足、集中深施的原则,一般要求在每667m2施有机肥3000kg的基础上,施马铃薯专用肥40~60kg,或每667m2施尿素13~23kg,磷肥38~58kg,硫酸钾11~17kg,或施尿素9~17kg,二铵10~15kg,硫酸钾11~17kg。

具体施肥方法是结合挖窝点播,将农肥和化肥全部深施。

3、精选良种

品种应选当地主栽品种。

播前严格挑选种薯,淘汰病烂薯块。

尽量精选100g左右的无病小整薯播种,播前1~2天用稀土旱地宝浸种,待阴干后播种。

4、起垄覆膜

以100cm为一带,垄底宽60cm,膜间距40cm,垄高10~15cm,垄面呈拱形。

起垄时要求按垄拉线起垄。

垄面要拍平整细,达到“光、圆”标准。

起垄后用75~80cm的超薄膜覆盖。

要求达到条带宽窄一致,地膜两边压实,隔3~4m在膜上打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盖膜后遇雨及时松土,防止板结。

5、规范种植

播种时间不受土壤墒情限制,和当地大田播种时间相同。

马铃薯集流沟内地膜两边缘处种植,一沟2行,行距40cm,株距40~60cm,667m2保苗2000~3000株。

播种时株距要求在靠近膜近处挖窝点播,一窝施一锨土粪,一小把化肥,播前用铁锨将土粪、化肥和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点播马铃薯,播种深度10~15cm。

6、田间管理

一是破除板结,播种后遇雨要及时破除板结,促进出苗。

二是清除杂草,马铃薯苗期要在播种沟内深锄,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减少养分和水分消耗。

三是揭膜培土,在现蕾期遇雨应及时揭膜培土。

四是晚疫病防治,当大田出现中心病株后,及时用代森锰锌、宝大森、杜邦克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1次,连续防治2~3次。

五是及时收获,当2/3的叶片变黄,植株开始枯萎时选择晴天集中收获。

收获后要及时清除废膜,以防土壤污染。

适宜于兰州的主要抗旱农作物品种

抗旱小麦品种:

定西24号、定西35号

抗旱玉米品种:

金穗3号、金穗4号、垦玉10号、垦玉19号和利玛59号。

抗旱马铃薯品种:

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和渭薯8号。

果蔬篇

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及配套农机化技术

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技术是覆膜种植与常压微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和深化,该技术以一个自然农田地块为一个灌溉区,以机械或人工覆膜铺管、机械耕整地、机械抽水等农机化技术为支撑,利用灌溉渠道和田间地面的水位压差,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铺设于地表的干管→支管→毛管等软管灌系统以微流量均匀而缓慢地送到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作物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施入作物根区,与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设备相比,具有成本低、对水质要求不高、操作简单、易推广的特点,使长期困扰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推广的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操作复杂这一难题攻克,是目前国内最节水、最节能、最经济实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实践证明:

该技术适合一家一户应用,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可节水50%—60%、节肥20%—30%、节药30%以上,经济作物增产幅度可达20%以上,农业生产成本降低10%—30%,综合效益好,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同时将对干旱、半干旱地区传统灌溉模式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将推动农业经济的大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造福亿万农民,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适用范围

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及配套农机化技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其它缺水地区有灌溉条件的农业灌溉。

一是适用于有灌溉条件的大田种植蔬菜、瓜类等经济作物的节水灌溉;

二是适用于温室大棚作物的节水灌溉;

三是适用于林果业的节水灌溉;

四是与小型水利调蓄工程相配套的节水补灌;

在粘土地、重粘土地效果最佳,沙性土壤次之,对改良盐碱地和改造低产田具有明显的效果,对土壤密度大,保水性能差的土地效果较差,对农田自然条件差,坡度大的条田不易使用该系统。

二、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及配套农机化技术的应用模式

1、大田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技术模式

(1)农渠(毛渠)→渠边自压水池→支管→毛管→作物。

在渠道有水时应用。

要求在地块靠水渠旁建一个自压水池,水池底部预埋出水管,水池底与耕地地面相平,水池高度要略高于水渠最高点,水池进水口与水渠相连,出水管进水口放上滤网,出口与支管相连(自压水池建设方法下同)。

(2)农渠(毛渠)→干管→支管→毛管→作物。

用干管一头与农渠(毛渠)相连,管头装一个可拆卸的过滤网,另一端与支管相接,直接从渠中取水灌溉。

(3)蓄水池(窖)→自压水池(水桶)→支管→毛管→作物。

在不保灌水浇地,灌水次数少,轮灌周期长,不能根据作物生长对水的要求进行灌溉,尤其不能满足蔬菜等高耗水经济作物对水的需要。

该模式需建蓄水设施,在水渠边或地边建一个自压水池或购置自压水桶(底部有出水口的塑料水桶),再根据地块大小和补灌需水量在地边配套建设一定蓄水量的水窖,当水渠有水时,可用上述①、②两种模式进行灌溉,同时,在地边水窖中蓄满水;

当水渠中无水时,将地边水窖中的水直接抽入自压水池(水桶),用水窖中的水随时进行节水补灌,该模式可解决不保灌水浇地蔬菜等高耗水经济作物的用水问题。

2、温室大棚节水模式

日光温室进行反季节蔬菜栽培,一般在温室内建有蓄水池,在温室外建有水窖,应用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技术时,要在温室内有水池的一端靠墙体建一个自压水池(自压水桶),东西方向铺设支管,在南北方向垄中间铺设毛管。

灌水时,用水泵将蓄水池或水窖中的水抽到地上自压水池(水桶),利用窖中的水随时进行灌溉。

供水路线为:

蓄水池(窖)→自压水池(水桶)→支管→毛管→作物。

3、干旱地区集雨节灌模式

干旱山区,为了主动抗旱,在耕地附近修建了集雨面和蓄水窖,在雨季蓄水,在干旱季节进行补充灌溉,其配套模式与大田灌区供水模式③基本相同。

4、果树节水灌溉模式

选用无孔软管,软管按果树种植行铺设,在果树根部的软管处根据果树大小及需水量人工用针扎数个孔,果树根部周围覆上地膜,其供水路线为:

水渠→蓄水池(蓄水窖)→自压水池→支管→毛管→果树。

根据果园面积在地边建一定容量的蓄水池(水窖),其配套模式与灌区大田供水模式③基本相同。

5、农机化田间作业模式

(1)机械耙耱整地→人工起垄→人工铺管→人工铺膜→机械抽水灌溉→机械喷药喷肥→残膜机械回收→机械深耕深松。

(2)机械耙耱整地→机械起垄铺管铺膜→机械抽水灌溉→机械喷药喷肥→残膜机械回收→机械深耕深松。

三、膜下软管灌的选材

1、毛管的选择:

毛管是本技术的核心和使用效果的关键,其长度、管径、出水孔大小及间距,具有关联和影响,又受地形坡度、进水处压力水头的制约。

必须十分重视毛管各项技术参数的合理选用。

膜下软管灌毛管为孔距250mm—400mm,孔径1.2mm和孔径1.5mm多种规格。

在水头高度为30cm时,孔径1.2mm,孔流量为5L/h;

孔径为1.5mm,孔流量为8L/h,用户可根据土壤情况、种植作物及行距等因素,选择适合的产品。

2、干、支管的选择:

根据干、支管连结的毛管长度及供水系统的大小,确定干、支管直径的粗细。

若供水系统小,选择细的干、支管;

若供水系统较大,宜选择粗的干、支管。

在温室大棚,应选择细支管,本地区地块较小,宜选择折径为12cm,直径为7.7cm的细支管,以降低投入。

四、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技术配套机械的选择

1、农田作业机械:

主要是与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配套的铺膜铺管播种联合作业机,人畜力和机引起垄机、铺膜机、残膜回收机等;

耕整地机械有犁、旋耕机、圆盘耙、深松机等,根据地块大小选择。

2、供水机械:

在利用库塘、蓄水窖(池)或井中的水浇灌时,要根据灌溉地块的大小配套相应的水泵,将水抽到地头自压小水池或干、支管,主要有与小型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柴油机配套的农用水泵,小型汽油机直联式离心泵及潜水泵等,水泵直接向支管供水时,要注意管道压力要低于毛管的爆破压力(0.12Mpa)。

五、整地及播种前的准备要求

1、土地要平整,土壤要松碎。

2、地里秸杆、杂草要捡净,特别是竖立起的秸杆要拔掉,拾净,以免损伤管带。

3、农渠高度符合要求(一般农渠水位要求高于地面40cm以上为宜),农渠的杂草要清理干净,以确保渠水的压力和水路畅通。

4、在渠系较差的地区和单位,可用干管代替农渠或毛渠输水。

5、地面坡度i(‰),作物条播方向的地面坡度,i=1‰~3‰是本技术使用最佳的坡度,允许毛管铺设长度最大。

i≥5(‰)时,使用效果不好,不宜使用。

六、管带铺设

毛管在支管上取水,支管垂直于作物播种方向铺设,毛管铺设沿作物播种方向铺设。

其长度的确定是本技术使用效果的关键,它受制于地形坡度和进水口处压力水头值,它与管径,出水孔径及孔距相互关联和影响,有条件加大铺设长度时能减小系统的投资,但必须综合上述诸多因素合理确定,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毛管铺设:

毛管的铺设是在播种时,随地膜一起铺于膜下(膜宽小于1.2m为一管两行,1.2m以上为两管四行)。

可用人工完成,也可用铺膜、铺管带和播种联合作业机械一次完成,要根据地的水头高度和作物的种植幅宽,选择一管两行或二管四行。

一根毛管承担两行作物的用水,简称“一管两行”小于1m地膜。

二根毛管承担四行作物的用水,简称“二管四行”,这种布置用于重土壤和粘质土壤,毛管与外侧作物根部距离不要大于0.5—0.6m,大于1m以上的地膜应采用“二管四行”。

根据多年使用效果最好是采用一膜两管,管带的出水孔离作物较近,缩短了灌溉时间,农作物吸水量更饱满,

注意事项:

①微管应随机自然铺于地面,切勿拉的过紧,以免在与支管连接时,因收缩而无法连接。

②铺设毛管时,应将毛管铺于作物行距中间,使微管供水两边距离相等。

③毛管在铺设过程中,如遇换卷,应临时将接头连接(两个接头打成活节,然后在接头处插上标记),播种结束后,再用一小节地膜管芯套入捆扎连接即可。

(此项工作应在播种结束后即完成,否则时间长了,接头标记很难查找,会给浇水造成很大困难)

④毛管铺设应平整,不能重叠、扭曲,防止水路堵塞。

2、支管铺设:

支管铺设是在浇头水前,由人工铺设完成。

①在支管铺设前应严格检查支管是否有破损和质量问题,如有应及时更换和修补。

②检查铺设线路上是否有坚硬物,以防损伤管带,应尽量避免人为在管带上踩踏。

③支管在铺设时,应一边铺设,一边隔一行压一锹土。

一是防止管带拉的过紧,产生收缩,造成毛管与作物行距错位。

二是防止大风将管带刮起。

④支管应从进水口开始铺设,并留余量,避免因尺寸不够而无法与干管或农渠连接。

⑤支管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面铺设。

当地块长度小于50m时,采用梳子形铺设,即用一根支管顺地块有水源的一端铺设,毛管垂直支管在支管单侧顺地块长度方向铺设。

当地块长度大于50m时,采用鱼骨形辅设,毛管在支管两侧铺设,支管与支管的间距严格控制在50m以内,不得大于50m,否则很难保证灌溉质量和节水效果。

两管四行铺设,支管与支管的间距不得大于40m。

3、干管铺设:

干管与供水渠道相连,采用干、支、毛三级管网布置,支管在干管上取水,它与干管垂直,可布设在干管的单侧或两侧,当在一侧布置时,其长度与条田横向宽度相应。

支管的间距主要依据毛管的铺设长度而定。

干管铺设与支管铺设的方法和要求基本相同,只是干管与干管的间距要求不同,干管应严格控制在120m以内,一边可控制60m,太宽影响灌溉质量,间距太近浪费材料。

干管随条田长度铺设时,为了减少成本,不要把干管铺到最底边,根据地的总长,可减少40m的管带计算。

七、三级软管的连接

1、毛管与支管的连接

毛管与支管的连接是用φ45mm单管或双管φ32mm孔径的塑料连接件人工进行连接,管带连接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管带连接的好坏,直接影响灌溉的质量、速度和效果,操作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决不能敷衍了事。

安装步骤和要求:

①在剪切支管接孔时,接孔直径一定要小于接头的内孔直径,最佳孔径应小于接头内径的五分之二。

孔径大了,接头封水性差,易脱落,给灌溉造成许多麻烦。

孔径小了,安装困难,并且容易将接口撕裂。

②安装接头时,应先将接口展开,将接头的底端放入接孔内,略施一点力,慢慢的将接头放入节孔内,切忌用力过大,以免造成接口撕裂。

(如不小心撕烂,可用宽塑料胶带将破损处粘贴住,继续使用。

③在连接毛管时,毛管折面要与地面平行,不能垂直于地面,更不能扭曲,以免出水不畅或阻塞水路。

④连接毛管时,剪截毛管的位置十分重要,毛管头过长,容易折叠、扭曲,阻塞水路,过短会因毛管收缩将接头拉掉,降低毛管的抗压性能。

2、支管与干管连接:

支管与干管的连接是用φ240mm的五通,进行人工连接。

向两边走向的支管与干管分支处,两边的进水,应当错开5m以上,减少进水口对连接件的拉力,并使进水均匀。

①在剪切干管接口时,接口长度一定要长于五通口边25cm,否则会出现干管支管进水时自然拉力脱掉。

②在安装五通时,应先将五通从切口放入干管内,然后将干管与支管边缘贴于五通二台上的双槽中间,并留至少25cm以上的软管,这样可以确保五通的封水效果和抗压能力。

安装五通卡子时,接头螺丝不可拧得过紧,作到不漏水为宜。

③为了减轻干管的压力,每1000m可安装3~4个五通作为支管与干管的连接条件,以防因水压过大,造成干管爆裂。

④干管在铺设过程中,应每隔几米压一些碎土,以防大风刮走。

⑤支管严格按50m等距离铺设,双管铺设型式的按40m等距铺设。

八、灌溉

1、膜下软管灌三级软管的供水方式有:

一是斗渠(农渠或毛渠)→干管(水池)→支管→毛管→作物;

二是蓄水池(窖)→支管(地上小水池→支管)→毛管。

2、最好在农渠(毛渠)边或地边修一个1m见方的水泥池子,将干管接头埋在里边,管头装一个可拆卸的过滤网,渠水通过水泥池进行过滤进入干管或直接与支管相接。

也可将干管接头直接埋于斗渠上。

3、农渠(毛渠)进水时,应将水头的树枝、树叶、杂质排尽,等渠水清澈后,再给干管供水。

毛管打开后,要逐根查看水是否流畅、到头,有没有破洞和扭曲的地方,有没有漏接的接头等。

4、浇水应从后往前浇,可根据水的大小决定开几个支管,未进水的支管可用较软的绳带扎住。

5、浇水时,应保证三级软管的供水压力,水压越大,三级软管的膨胀度越大,水流就越均匀,效果就越好。

水压可通过增加或减少支管和毛管的开启数量进行调节。

6、在浇水时应认真观察水压和灌溉情况,如发现水压突然减少,应检查管带是否破裂,接头是否脱落,农渠是否垮塌等,如有应及时更换或处理。

灌溉效果一般是农作物最外一行见湿,地垄无水为宜。

7、浇水时应避免踩踏管带,以防损伤管带。

九、施肥

1、应在中心管或农渠口安装一个施肥箱(水泥池,塑料箱均可)。

2、根据作物的需要,将不同的肥料(最好是作物专用液体肥,以氮肥为主)倒入施肥箱,通过调节阀控制好流量进入干管或农渠,肥料可通过软管均匀的渗入土壤。

追肥时,应在支管口或离作物最近的进水口处追施,以免肥料沉淀水渠中失去效果。

十、灌溉周期和次数

作物灌溉周期、次数应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质情况因地制宜,可根据作物对水的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灌溉次数,以“少量多次,勤灌轻灌”为灌水的原则,同时,使用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的地块,也可采用干播湿出的办法,既在土地完全没有墒度的情况下,先播种再浇水,这样可以有效避开春季寒流和冷空气,确保一播全苗。

蔬菜抗旱实用技术

1、应用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高山地区推广“微蓄微灌”技术。

滴灌可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十分适合于茄果类蔬菜,水利用率在90%以上,较沟灌、漫灌提高1倍以上。

微喷则适用于如小白菜、芹菜、木耳菜等叶菜类生产,也可用于蔬菜育苗。

2、处于生殖生长阶段的蔬菜容易受灾,应大力推广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

3、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4、合理施用化肥,深耕深松,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可加大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

加厚活土层又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5、抗旱保水技术。

抗旱保水技术主要包括在农田推广使用国产的抗旱剂、保水剂,增加土壤对天然降雨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减少作物蒸腾,提高抗旱能力。

6、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

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进行隔沟一畦.交替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减少了土壤蒸发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而且可以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兼具节水和增产双重特点,值得大力推广。

7、改进放水方式,把传统的沟、畦、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

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的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

8、发展节水保墒膜上灌。

膜上灌是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

膜上灌形式有开沟扶埂膜上灌、培埂膜上灌、膜孔灌、沟内膜上灌、膜缝灌、格田膜上畦灌、膜侧膜上灌等多种。

膜上灌作物有棉花、蔬菜、玉米、小麦等。

地膜栽培和膜上灌相结合具有节水、保肥、提高地温、促进作物高产、优质、早熟等作用。

旱地西红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选择土地

因西红柿是喜温作物,土地选择一定要以坐北向南的沟坝地和丘陵阳坡地为主,要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通气性好、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地,前茬最好是谷子、大豆田。

2.选用优良品种

为了适应旱地栽培,选用东方红冠、红宝石二号、柿都6号等抗旱耐旱,优质高产的品种。

3.适时育苗

为了保证旱地西红柿的生长发育,适应降雨规律,一般是3月下旬进行育苗,6月上旬移栽。

育苗播种时间在定植前60天,才能保证苗龄40以上,壮而不旺。

在培育壮苗时要抓好苗床制作、种籽处理、播种技术、苗床管理等技术环节,培育出叶片肥厚、叶型较大、叶色浓绿、株型适中、茎粗节间短、根系发达、幼苗具有4~6片真叶的壮苗。

4.测土施肥、抗旱耕作

据资料统计,每生产5000kg西红柿,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0kg,五氧化二磷5kg,氧化钾33kg,同时还需吸收钙、铜、铁等微量元素。

为了获取优质高产,每0.067hm2要施农家肥5000kg以上,碳铵、过磷酸钙各50kg,结合耕地,一次施足,要精细整地,多耙细耢,抗旱耕作,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5.确定带距,合理覆膜

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以1m宽划线起垄,垄呈弓形,中心高8~10cm,垄宽60cm,覆盖80cm的地膜,紧贴地面,压紧压实,膜中间每隔3~4m加一土带,防风揭膜。

6.适时定植,科学管理

旱地西红柿,生育期所需水分,全都靠自然降雨和土壤墒情供给经多年试验,在5月下旬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