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63012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历史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

解析:

C 本题考查分封制。

山东简称鲁,源于西周分封的诸侯国鲁国。

河南、河北、吉林分别简称豫、冀、吉,都与分封制无关。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情况显示,出生人口性别男女比例为118∶100,性别比失调凸现,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B.科举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A 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

B、C、D三项与重男轻女观念无关。

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

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D 由“惧其散而无统也”判断由于世代繁衍生息,族与族之间的关系逐渐分散、疏远,因此实行大宗小宗之法来维系政权,故选D。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 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出发去分析,A、B、C三项对统治者来说都是为D项服务的。

5.《华阳国志·

蜀志》载:

“(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  )

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

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

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

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A项错误,韩国是被秦灭亡的第一个国家;

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C项说法错误,当时秦未统一六国,以后秦统一六国后在中央设有太尉一职;

D项依据材料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在许多新征服的地区开始实行郡县制。

6.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D.刺史制度

解析:

D 本题可用排除法。

刺史制度是西汉武帝创建的制度。

7.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中朝”和“外朝”的皇帝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

C.唐太宗D.宋太祖

B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形成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与官僚机构所构成的“外朝”相对应。

8.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时当地官员前来贺喜赠送的条幅:

“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

”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

A.早在汉朝,保存该条幅的这一家族就已经成为名门望族

B.文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

D.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

A 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时期,汉朝不可能出现“进士及第”的“天子门生”。

9.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  )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④甲第朱门无一半,当街踏尽公卿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C 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才学,而②④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和瓦解,因此答案为C。

10.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  )

A.加强尚书省的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

B.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B 本题要求比较唐宋时期削弱相权的共同策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朝在此方面都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11.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本题旨在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起源于元朝行省制度。

12.《朱子语类》云: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B 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掌握,根据材料和三省六部制的理解,A、C、D三项均是正确的。

B项理解有误,符合题意。

13.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A 材料表明了余秋雨对科举制度的肯定,“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说明科举制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14.春联是日常生活中书画艺术的实用。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

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B 从“万年红”,“红”与“朱”义同等方面分析,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15.《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

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样排序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

A 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在家天下的古代,百家姓的排列顺序体现了皇权的独尊。

16.(2012安徽期末)如图是歙县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许国八角牌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牌坊雕刻精美,气势雄伟,可谓古牌坊中的瑰宝

B.该牌坊的建立,有光宗耀祖之意

C.许国以大学士兼任丞相,故有能力建此牌坊

D.牌坊上“先学后臣”,用意在于鼓励家乡人读书

C 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制度。

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故许国不可能兼任丞相职务。

17.下列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B.汉代废除宰相制

C.唐代开始建立监察制度D.清朝设立军机处

D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唐时期,故A项错;

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明朝,故B项错;

监察制度建立开始于秦朝,故C项错;

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故答案为D。

18.安徽宣城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

A.秦始皇: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

“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

“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

“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C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故C项明太祖的台词与史实不符,A、B、D三项均正确。

19.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是明清皇帝召见大臣的主要场所,其内镌刻有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楹联。

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雍正帝有以民为本的思想

B.体现了雍正帝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C.说明雍正帝是个勤于政务的皇帝

D.说明雍正帝具有天下为公的思想

A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主要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其余三项中,B、D两项不符合雍正帝时强化君权的史实,C项表述无法直接为题干中的楹联所反映。

20.当前史学界流行一种观点: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持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中央集权制度(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B 本题列举的四项中,A、D两项不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分割相权仅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部分内容,C项有以偏概全之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中21题22分,22题18分,共40分) 

2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

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简要评价。

(8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

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有什么意义?

(7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整理回答;

(2)问先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秦朝实行郡县制的信息,然后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角度分析作用;

第(3)问按题目三方面的要求逐一作答;

第(4)问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5)问带有总结性的特点,根据前面的回答可以总结出其特征。

答案:

(1)原因:

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2)制度:

郡县制。

(1分)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巩固统一。

(3)原因: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2分)影响:

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影响中央集权。

(2分)评价:

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

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

(4分)

(4)特点:

疆域辽阔。

(1分)制度:

行省制度。

(2分)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任答两点得4分)

(5)特征:

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2分)

22.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常服:

……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

……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治以重罪。

材料二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梁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材料三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仙鹤

狮子

锦鸡

花犀

孔雀

虎豹

金钑花

云雁

素金

白鹇

熊罴

银钑花

鹭鸶

素银

鸂鶒

黄鹂

犀牛

乌角

鹌鹑

海马

——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和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

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从材料一、二、三,可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

(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

(6分)

材料反映的信息体现了皇帝和不同级别官员在服饰上的差异,回答时注意联系明朝君主专制和皇权的加强等方面的政治特征进行分析。

注意要紧扣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组织答案。

(1)材料一证明明朝君和臣衣着的等级性;

材料二证明明朝君和臣衣着的场合性。

(2)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

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区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

官服的规定,反映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有教化的功能。

(3)明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

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

皇帝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权独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