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0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docx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docx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建设年度评价报告(2017)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国务院首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总辖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余万,是安徽省新兴产业门类最全、创新潜力与活力最优、金融资本最为活跃、政策集成度最高、人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获得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国首家综合性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长期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方阵。

合肥高新区充分认识到提升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是实现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于2008年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准备工作。

2010年,《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通过论证,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同意合肥高新区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环发[2010]117号)。

2014年9月,合肥高新区正式获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发[2014]145号)。

根据《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环发[2015]167号)中《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年度评价报告体例》和《关于提交2017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评价报告的通知》(科技函[2018]7号)要求,现将2017年度合肥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主要工作回顾

(一)生态工业链网构建逐渐完善

合肥高新区从完善园区生态工业链网信息流出发,以国祯环保等重点企业联合发起成立合肥环境技术服务联盟,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管理服务模式。

作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合肥高新区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2015年以来,合肥高新区政府在合肥环境技术服务联盟基础上,积极主动搭建第三方环境管理平台,筹建“合肥环保产业园”。

环保产业园的启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服务方式丰富了生态工业链网的构建,同时因为不仅是依靠单一环保企业提供服务,相对带来了更为稳固的产业基础,生态工业链网稳定性得以增强。

截至2017年,环保产业园(启动区)已吸引环境咨询服务、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科技研发等30家服务型企业入驻,累计注册资金7.5亿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且尚有17家有入园意向的在谈企业。

十九大报告将“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合肥高新区共有节能环保企业70余家,2017年末产值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约43%,涵盖环保工程、环境治理、环境咨询服务、环保设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个行业,多家知名环保企业在国内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拥有领先技术。

(二)主要污染物控制

结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政策纲领,合肥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和合肥市部署,扎实开展各项防治工作。

2017年,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明显控制,分别为301680kg、41041kg、135569kg、356079kg,其中COD降幅最大;主要污染物弹性系数均值较2016年有明显降低,为0.16,符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要求。

1.水污染防治工作

依据与合肥市签订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2017年合肥高新区重点对十五里河、环巢湖水体、黑臭水体进行专项治理。

十五里河综合治理为合肥高新区持续多年的工作内容,2017年完成了红枫路、海棠路临时截污工程以及银杏路商业街餐饮废水改造工程。

在环巢湖生态治理方面,合肥高新区已完成环巢湖二期王咀湖、柏堰湖生态治理项目。

黑臭水体专项治理中,合肥高新区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已完工,并获2017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

此外,合肥高新区继续加快水污染防治配套管网建设,2017年新建雨水管网39.08千米、污水管网16.40千米。

排查排水管网的日常工作由合肥高新区城市管理部门招标委托的第三方专业市政养护技术队伍负责。

2.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围绕打造美丽高新的工作目标,合肥高新区以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主线,结合《合肥市空气质量达标阶段性工作方案》和《合肥高新区2017年蓝天行动实施方案》各项工作要求,从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清洁生产、整治燃煤小锅炉、升级改造治理设施、严格控制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等方面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具体工作。

(1)调整产业结构

合肥高新区坚持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从源头上严禁备案、审批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对产能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摸排清理,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对重污染行业企业实施搬迁。

2017年,针对安徽省部署的八大重点行业(钢铁、火电、水泥、煤炭、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工作要求,合肥高新区对天源热电进行了摸底上报。

同时,针对涉重金属、涉VOCs、等重点行业企业,合肥高新区自觉制定《高新区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施方案》,同步开展相关工作。

(2)开展清洁生产

随着清洁生产理念的普及,高新区内企业逐渐主动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力度,形成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先进企业,这不仅提升了高新区的环境质量,更成为园区未来生态建设的长效动力。

截止2017年底,高新区已累计有47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3)整治燃煤小锅炉

2017年,合肥高新区继续分区域、分步骤实施淘汰和改造生活燃煤小锅炉工作。

在全面完成园区燃煤锅炉淘汰工作的基础上,区环保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局、农村工作局开展“回头看”专项排查工作,巩固前期整治工作成果,及时消除新增隐患。

截至2017年底,合肥高新区实现燃煤小锅炉彻底清零。

(4)升级改造治理设施

依据《合肥高新区2017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计划》,合肥高新区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环保提标改造项目,全年完成三个脱硫、脱销、除尘项目,并对两家燃煤电厂实施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改造。

(5)严格控制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

2017年,合肥高新区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工作,年初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高新区工业企业VOCs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多次邀请省市行业专家对高新区相关企业进行培训,不定期召开专项工作调度会督促企业加快推进整治工作进展。

目前有51家企业纳入高新区第一批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名录,其中列入省级重点管控企业4家。

对未按要求开展治理工作或在规定时限内未能完成整治工作的企业,高新区环保分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并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考核挂钩。

(6)严格控制扬尘

合肥高新区大气环境质量在全市处于较好水平,但受合肥市建设施工阶段、区域性气象因素、秋冬季节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等影响,扬尘治理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合肥高新区按照“谁检查谁负责”、“谁检查谁督促”、“谁检查谁落实”的原则,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管控工作。

2017年,合肥高新区共开展8次全面的扬尘治理和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检查在建房建工程168家、市政工程32家,提出整改意见390多条,3家施工单位获得行政处罚。

针对道路扬尘污染,高新区持续做好道路清扫保洁抑尘工作,完善了《环卫作业单位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了作业流程。

2017年,高新区新增一辆炮筒式抑尘车,对重点对施工路段及尘土较为密集的地方进行喷雾降尘。

渣土运输扬尘方面,主要通过执行渣土场“洒水、覆盖、硬化、冲洗、围挡”五个100%来实现。

(三)生态工业关键项目引进和实施

2017年7月,合肥高新区阳光环境技术服务中心成立(以下简称“中心”)。

这是由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办公室倡议,安徽万维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发起,省内外十几家环境技术咨询服务公司、环保工程公司、环境监测公司、环保科研机构等环保服务公司参与组成的综合性环境技术服务联合体,非营利性环境技术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旨在通过整合多元化环境技术服务资源,打造便利、实用的环境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政府和社会等提供系统化的环保技术服务。

客户若有环保咨询、环保技术、环保工程等方面的需求,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保规划和方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检测、环境监理、清洁生产审核,环保治理工程、环保验收、环境风险排查、环保政策和技术咨询或培训等,可直接同合肥高新区阳光环境技术服务中心联系。

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凭借中心多元化环境技术服务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多种交流互动渠道,为客户在环境技术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提供一条龙的综合性服务,在政府、企业、环保技术服务机构之间搭起了一个沟通的桥梁和平台。

中心自成立以来,针对群众关切的环保问题、企业关注的环保政策和污染防治技术,举办了多场讲座和培训,并配合高新区管委会,在园区开展了企业环保信息采集、环境风险排查和专项环保检查等工作,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主管部门,为园区环保行政管理部门掌握园区环境管理状况、了解园区企业遇到的环境管理问题,提供了一手资料。

(四)园区管理机制的完善

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以来,合肥高新区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机制,2017年从做优顶层设计、配套管理条文、奖励激励引导、智慧监控构建、加大引导宣传等多方面开展了工作。

1.做优顶层设计

为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合肥高新区成立了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和推进办公室,出台《高新区环保产业园(启动区)管理办法》,全力推进环保产业园规划建设、招商、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国家、省市已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园区实际,高新区编制完成《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

规划作为园区“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对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行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构思与方案设计,明确了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

水污染防治方面,合肥高新区对照重点目标任务,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污染防治阶段性(2016—2020)工作方案》和《合肥高新区2017年度地表水体水质监测方案》,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并执行季度定期通报制度、专项工作及重大问题及时通报制度、重大水环境问题督办制度,督促各相关责任单位限时整改,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清、措施清、责任清”。

2.配套管理条文

在园区管理工作中,合肥高新区注重与国家、安徽省、合肥市各级政策文件的配套衔接,制定了符合自身园区发展要求的各项管理条文。

2017年,合肥高新区配套发布《合肥高新区“十三五”生态文明发展规划》《高新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高新区环保产业园(启动区)管理办法》《合肥市空气质量达标阶段性工作方案》《合肥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合肥高新区2017年蓝天行动实施方案》《高新区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开展高新区工业企业VOCs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卫作业单位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年合肥高新区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多项管理条文,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高新区实行每季度定期通报、专项工作及重大问题及时通报制度,每月印发《高新区环境质量通报》,对市、区重大水环境问题实行督办制度。

3.奖励激励引导

合肥高新区强化政策支撑服务,依托园区“2+2”政策体系,在全省范围内首设“环保鼓励奖”和“环保技改奖”,支持园区节能环保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绿色生产方式。

2017年,高新区进一步提高环保奖励标准,扩大奖励范围,支持园区内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绿色生产方式,全年累计发放企业节能环保技改奖、企业参与环巢湖项目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奖励资金318.9万元。

4.智慧监控构建

作为中西部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合肥高新区致力于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