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供水和用水结构的年际变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82115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供水和用水结构的年际变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供水和用水结构的年际变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供水和用水结构的年际变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供水和用水结构的年际变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供水和用水结构的年际变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供水和用水结构的年际变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国供水和用水结构的年际变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供水和用水结构的年际变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供水和用水结构的年际变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12年统计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9528.8×

108m3,占全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左右,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资源总量却排名到121位。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和用水得不到基本的满足。

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用水量急剧增长,气候变暖导致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大部分山脉冰雪融雪严重,大量冰川消失,雪线升高导致河流源头减少,不少河流因此出现断流现象,在西北内陆的陆间河出现干枯现象。

在城市中,一方面用水激增,地表水过度开发,引发地表水量减少,另一方面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严重的地面沉陷,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生活,城市供水和用水结构也因而发生极大的改变。

中国不同的省份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分别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水资源方面出现的问题。

所以只有对供水和用水结构有着正确的分析和及时的政策应对才可以更好地防止问题的发生,根据国家的生态,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必要的调整。

本文的研究对于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1我国水资源构成及变化

1.1地表水资源概况

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部分构成,中国多年来平均降水量达到61889×

108m3,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648mm,远远低于世界大陆834mm的平均水平,而且降水分布的区域也很不平均。

中国江河湖泊分布广泛,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内陆流域约占36%,外流流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1]。

首先从河流的分布上看,长江,黄河,辽河,珠江,海河,雅鲁藏布江等八大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高达16980×

108m3,占全国年径流量的62.6%。

接下来从地区的分布上看,长江的流域径流量占全国径流量的35.1%,约为9513×

108m3,位居中国首位;

西南诸河年平均经济流量为5853×

108m3,居第二位;

居第三位的是华南诸河,流域年径流量约为4685×

108m3。

西北内陆诸河年平均径流量约占全国的4.3%。

东北的黑龙江与辽河流域占6.1%。

如表1。

1.2地下水资源概况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含水层在地下的动态水量,通常用地下水的补给容量表示,中国地下水根据各地区岩层含水的构成和含水岩层地下水储存情况的不同,可以将地下水分为岩溶裂隙溶洞水、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冻土孔隙裂隙水四种类型。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年平均地下水量为8186亿m3,包括平原地区地下水总量1934亿m3,其中382亿m3来自于山区地下水侧向供给,而山区地下水总量达6634亿m3[2]。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构成,全国70%的人口都会饮用地下水,71%的城市还将地下水作为其供水水源,中国北部区域的工业和城市用水中地下水所占的比例初步统计高达90%,并且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如今中国水资源匮乏的社会现状下,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中,保护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因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的自然灾害,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

1.3我国水资源构成及发展态势

1.3.1水资源构成年际变化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资料,对2000年到2012年的水资源构成进行对比分析(图1)。

1)通过观察我国2000年到2012年水资源总量发生的变化发现基本上呈现出六次不同的表现:

①从2000年到2004年水资源总量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其中2003年到2004年递减的幅度最大,说明在这一年我国在气候和用水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②从2004年到2005年水资源总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③从2005年到2009年水资源总量在小幅度的增减;

④从2009年到2010年水资源总量加速提升,表明中国在节水方面得到进步;

⑤从2010到2011年水资源总量却出现大幅度下降,水资源总量在这一年没有得到极大的控制;

⑥从2011年到2012年水资源总量又再一次得到回升,该变化主要受到降水量的控制和影响。

2)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地下水资源量在2000年到2012年中基本保持不变,其数值均在7000亿m3到9000亿m3上下变化。

4)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在2000年到2012年中基本保持不变,其数值均在6000亿m3到7000亿m3上下发生变化。

5)人均水资源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指标,所以准确预测我国未来人均水资源量是对于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缓解水资源之间的供应和需求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占比很低,徘徊在2500亿m3上下,而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总量为8800亿m3,所以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要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将近1/4,因此水资源问题仍然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3.2水资源构成地域变化

根据表2得到以下结论:

在被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中,综合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总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和人均水资源量五项数据进行排序得出水资源综合水平处于前三的分别为西藏,四川和江西。

西藏自治区水能资源总量在全国表现得极为丰富,约占全国的1/7,人均水资源量高达137378.1m3,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80倍,西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势和良好的开发条件,亚洲很多著名的河流如长江,黄河,湄公河,萨尔温江等均发源于此地,同时西藏湖泊面积约为40000多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30%,西藏高原冰川水资源量达3000亿m3,每年来自冰川的融水量高达325亿m3[4],对于西藏地区巨大的水资源现状,我国应该在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下大力开发西藏水能潜力,合理利用水资源结构,打造特色水利设施,充分开发其水能蕴藏量。

四川省是我国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为2892.4亿m3,其内部江河纵横,水资源河川径流十分丰富,具有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岷江,金沙江等上千条河流,全省多年径流总量达2547.6×

108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186m3,大于全国平均水平[5],同时四川省也是我国水利开发的大省,因全面综合其经济,社会,生态因素,力求达到水资源利用最大效率,更好地实现城市供水和用水效益。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构成了一个以鄱阳湖平原为主的盆地,省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达,湖泊水库遍布,全省拥有大小河流约3800多条,主要有赣江,饶河,信江等主要河流[6],应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该区鄱阳湖的发展潜力,保护湿地环境,合理开发水资源,做好水资源安全检测,全面提升水能效益。

2全国供水构成分析

2.1供水构成的年际变化分析

通过图2可以看出:

①在这13年内(除了2003年小幅度下降),我国供水总量基本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从2000年我国供水总量约5500亿m3到2012年供水总量高达6200亿m3,在短短13年间,供水总量总体增长700亿m3,平均每年增长约为58.3亿m3,说明伴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我国各大城市在用水需求量上不断攀升,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和供水工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②在这13年内,我国地表水容量也出现同比增长的趋势,从2000年的4500亿m3到2012年的5000亿m3,13年内地表水总量整体增加近500亿m3,平均每年增加约为41.67亿m3。

说明在此期间,我国河川径流和冰川径流总量加大,河流开发力度增强,地表水得到源源不断的大气降水补给,我国水资源建立起相应的保护措施,开发和利用更为合理。

③在这13年内,我国地下水容量基本保持不变,在900亿m3到1100亿m3之间波动。

说明在此期间,我国地下水开采得到有效的控制,井水和泉水能够得到有效的补给,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地下水的入和出相互平衡,减少了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的使用量,维持了水的稳定。

总体而言,我国城市供水势态发展良好,地表水和地下水得到合理地开发。

2.2供水构成的地域变化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

在被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中,新疆地区在供水总量和地下水储量方面表现得极为突出,其供水总量达到将近590亿m3,地表水总量接近490亿m3,地下水含量约为100亿m3;

其次为江苏省,其供水总量达550亿m3,地表水总量接近530亿m3,地下水约10亿m3;

再次为广东省,其供水总量达到470亿m3,地表水总量接近430亿m3,地下水含量约20亿m3。

新疆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常年干燥少雨,但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建设现代高效的灌溉农业和集水农业,更加合理地利用冰川融雪和雨水资源,大力推行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的城市和工业用水方式,强化污水净化能力,防止水污染,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新疆地区人民的节水自觉感[7]。

江苏省近年开展沿江区域城市供水规划,全面综合利用长江,京杭大运河,太湖作为其永久性主要水源,并利用河岸线建设取水口,保障基本水源的供给。

江苏省能够合理分配水资源,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用水使用率,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创建节水型企业,利用各种方式节约用水,打造江苏节水新型模式[8]。

广东处于我国南部,全省水系发达,降水充足,近年来城市供水能力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步发展,供水和用水功能的服务性扩大,供需矛盾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全省供水事业的公益性水平逐年扩大。

3我国用水结构及变化

用水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量之间相互关联和影响的配合方式,其中包括比例等各种关系,正确有效的用水结构,可以从整体上保证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效益,用水结构的合理制定和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甚至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前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9]。

3.1全国用水结构年际变化

通过对图4分析发现,我国用水总量基本呈现出整体增加的趋势,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①从2000年到2003年,用水量出现先增后降的小幅度变化,但基本浮动不大;

②从2003年到2012年用水总量出现逐年上升的情况,从2003年的5200亿m3增长到2012年的6200亿m3,仅仅九年的时间内共增长了1000亿m3,平均每年增长约111.11亿m3。

可见我国用水需求越来越大。

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在农业方面的用水量,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第一产业在我国有很大的经济占比,人口过多的现实迫使我国不得不将农业作为发展重点,所以在农业用水方面表现出如下特点:

①从2000年到2003年,农业用水出现了逐年降低的情况,从2000年的3700亿m3下降到2003年的3400亿m3,在四年时间内共下降300亿m3,平均每一年下降75亿m3。

②从2003年到2012年,农业用水呈小幅度缓慢上升的情况,从2003年的3400亿m3到2012年的3900亿,十年时间共增长500亿m3,平均每年增加50亿m3。

在我国工业用水方面基本表现从2000年到2012年持续增加的局面,从2000年的1100亿m3到2012年的1500亿m3,共增加400亿m3,基本每年涨幅为30.8亿m3,工业用水比农业用水表现出明显的减少。

在我国居民生活用水方面表现为2000年到2012年持续增长的状态,从2000年的600亿m3到2012年的800亿m3,共增加200亿m3,基本每年涨幅为15.4亿m3,居民生活用水增长需求量表现的很小。

在我国生态用水方面表现为2000年到2012年平稳变化的状态,从2000年到2012年,基本每年保持在100亿m3上下浮动,生态用水方面得到了行之有效的控制。

3.2全国用水结构地域变化

从表3可以看出:

在被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中:

新疆地区的表现尤为突出,在用水总量,农业用水量和人均用水量三个方面位列全国第一,用水总量高达590.1亿m3,农业用水量为561.7亿m3,人均用水量为2657.4m3/人。

新疆地区“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貌使进入新疆上空的大量水汽被拦截形成降雨,其中98%的水资源来源于山区降水,无论地表水资源还是地下水资源,新疆水资源总量丰富,年际变化不大,在全国各省区排名前列。

新疆水资源平均为937亿m3,最大为1113.1亿m3,在全国水资源总量排名前列,其中农业是新疆用水需求量最大的产业部门,通过节水农业建设使全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趋于更加合理的状态,调整农业粮食比重,稳定全区耕地面积[10]。

在工业用水方面,江苏省位于全国领先地位,工业用水量达193.1亿m3,江苏省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能够进行规划。

江苏省经济前进的重要产业是工业的发展,工业也是耗水大户,实现江苏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江苏省工业用水的效率,江苏省从以下方面严格制定计划提高用水效率:

①减少工业耗水量;

②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③严格控制水污染情况[11]。

在生活用水方面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一,生活用水量高达95.4亿m3,广东省作为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城市生活用水中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①实行节水型用水设施;

②大力开发非传统型水利项目;

③实行必要的计划用水。

在生态用水方面内蒙古自治区位居全国首位,生态用水量达到15.1亿m3,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在水资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根据内蒙古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预测到2020年生态建设用水29.22亿m3,比现在多14.12亿m3,同步改善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建设节水型社会[12]。

4结论

1)我国水资源总量充足,但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差异大,呈现出南方多于北方的局面。

2)地下水在供水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在地下水方面没有实行恰当的保护,导致地面塌陷,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频繁,在地下水开采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协调人地关系。

3)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不大,基本上稳定在23000亿m3到31000亿m3之间,同时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趋向基本一致。

在水资源总量的地域变化方面,归纳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五项数据指标进行排序得出结果,水资源综合水平处于前三的分别为西藏,四川和江西。

4)在供水构成的年际变化中供水总量和地表水利用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地下水开采量较为平稳,没有不合理的过度开采现象发生。

供水构成的地域变化中,新疆,江苏,广东在供水总量,地表水总量以及地下水总量等方面综合情况表现突出。

5)我国用水总量在年际变化中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用水方面主要出现在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四个方面,其中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最大,生态用水最小,但基本变化幅度不大。

在地域变化中,新疆在用水总量,农业用水量和人均用水量三方面均位居第一;

工业用水方面,江苏省全国领先;

生活用水方面,广东省全国第一;

生态用水方面,内蒙古自治区位居全国首位。

6)在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中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重点打造节水农业,开展工业节水模式,提高居民生活节水意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苏明武.流域综合开发,推动县域经济共同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

440-441.

SUMW.Syntheticallyexploitingthedrainageareatopushthecountydevelopmenttogetherwiththeecology[J].ResourceDevelopmentandMarket,2004,20(6):

[2]程娟,孙淑云,聂建平,等.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5):

1-3.

[3]王玉平,金晓媚.中国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J].地球学报,1999,20(S1):

868-876.

WANGYP,JINXM.ResearchofgroundwaterdevelopmentandefficientutilizationinChina[J].ActaGeoscientiaSinica,1999,20(S1):

[4]韩俊宇.西藏水资源开发的经济战略研究[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0.

[5]张丽萍.四川省水资源短缺程度及缺水类型综合研究[D].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2004.

[6]肖俊.江西省水资源安全评价[D].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2008.

[7]罗岩,王新辉,沈永平,等.新疆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冰川冻土,2006,28

(2):

283-287.

LUOY,WANGXH,SHENYP,etal.SustainableutilizationofwaterresourcesinthearidinlandareasofXinjiang,China[J].JournalofGlaciologyAndGeocryology,2006,28

(2):

[8]张爱军,彭世彰,俞双恩,等.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江苏省城市生活及工业节水初探[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4(5):

6-9.

ZHANGAJ,PENGSZ,YUSE,etal.PreliminarydiscussiononurbandomesticandindustrialwatersavinginJiangsuProvinceafterimplementationof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Project[J].AdvancesinScienceandTechnologyofWaterResources,2004,24(5):

[9]潘雄锋,刘凤朝,郭蓉蓉.我国用水结构的分析与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0):

11-14.

PANXF,LIUFC,GUORR.AnalysisandforecastofwaterutilizationstructureinChina[J].Journalof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08,22(10):

[10]黄宝连,黄海平,王生贵.新疆水资源及其产业间用水结构特征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2,26(5):

16-22.

HUANGBL,HUANGHP,WANGSG.StudyofXinjiangwaterresourceandthecharacteristicsofinter-industrialwaterconsumptionstructure[J].JournalofShihez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2012,26(5):

[11]王莹.基于DEA的江苏省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J].水利经济,2014,32(5):

19-22.

WANGY.IndustrialwateruseefficiencyofJiangsuProvincebasedonDEM[J].JournalofEconomicsofWaterResources,2014,32(5):

[12]高海明.内蒙古水资源供需问题对策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